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大领主-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君吕环这一次是对全国发出号召,响应号召的齐人难以进行统计。
腿脚利索的齐人早早地跟大军会合。
各地会有齐人散乱地对晋军发起主动攻击。
所以,吕武说是先遭到齐人的攻击,迫不得已才一路攻城拔寨地杀过来,并不是什么假话。
号召国人抵抗入侵者?
以后世看来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
是春秋中叶。
是公元前572年啊!
在现如今的普世公理中,打仗是贵族和武士的事情。
黎庶老老实实承担战败的后果就好了。
说。
要什么自行车!
齐君吕环被骂得满脸无光。
偏偏他人还不够彻头彻尾的混账,不敢挑战至高阶层认定的真理,全程闭嘴光挨骂了。
齐国的其余大臣和参战贵族也是默不吭声。
倒不是他们没话讲。
黎庶来都来了。
难道要赶回去?
凭啥啊!
才不是因为不用担心后勤负担。
往好的方向想,哪怕那些黎庶不中看也不中用,壮一壮声势也是极好的。
为人冷血一些的思考,一人挨晋军一支箭,也能浪费晋军很多箭矢的吧?
另外,那些过来的齐人,绝大多数并不属于某个贵族的属民或奴隶,是一个个贸易发达城池里面的游侠。
齐国贵族无法压制齐君吕环喜欢培养游侠的兴趣,琢磨着这批街头好汉死前能为齐国起到贡献的作用,好像也不错嘛。
有为国捐躯的机会?
简直是便宜那些家伙了!
魏琦全程没什么好脸色,等葛存骂完了,行礼直接告辞。
他们回到营盘将过程一讲。
士鲂评价道:“冥顽不灵!”
吕武有些搞不明白齐国就没明白人吗?
他不得不追问一些细节。
在葛存的描述中。
齐君吕环是属于认错但绝对不改的人。
齐国执政崔杼全程黑着脸。
大多数的齐国贵族有点死的人越多越好的意思。
魏琦带着很大的火气,说道:“明日之战,魏氏为先!”
吕武默不吭声地点头。
魏氏的战斗力,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
开完会的吕武再次来到一个高坡观察齐军。
他还没有打过这么诡异的战争,哪怕是跟自号蛮夷的楚国打,什么都是有迹可循的。
齐国的表现比楚国难琢磨多了。
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啊!
第380章 齐君不讲武德吖
听人谈起齐君吕环,怎么听都有一种在形容精神病患者的感觉。
仅是从齐君吕环敢号召全国来看,是有那么点离经叛道的意思。
正常人还能以正常的思维去推测。
以正常人的思维是无法准确推敲出精神病患者的下一步,会干些什么事的。
这是吕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出战,再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之前还以为是在欺负老实人。
等知道齐君吕环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导致吕武现在都无法判定前期的顺利是理所应当,还是齐君吕环的什么诡异谋划了。
“不能再胡搞瞎搞了啊!”吕武心想。
碰上不知道下一步会干些什么的对手,要怎么办?
最为简单的应对方式便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当然是建立在晋军打堂堂正正之战一点都不怂的基础上。
如果吕武率领的是一支战斗力不怎么样的军队,该玩的就是“诡道也”的那一套了。
两军先是相隔约十里。
遭遇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开战。
只是,相隔一天之后,齐军将营盘向前挪了四里地。
两军的相隔的距离变成不足六里。
这个变化让已经开始在疑神疑鬼的吕武很是警惕。
两年前的“鄢陵之战”时,楚军就是出其不意地趁晋军没来得及反应,将营地一再向前挪动,逼进到晋军的营盘边上,再突然进行邀战。
当时还是郤至的反应足够快,再加上智罃的鼎力支持,才平掉己方的营盘,掩盖掉挖的灶坑,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军队列阵,不至于一退再退。
齐军这是想干么?
学楚军吗???
魏琦很是疑惑地看着正在思考什么的吕武,不再忍耐,说道:“将主,齐军未免战,为何不列阵邀战?”
第一天没打是刚过来。
齐军在第二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选择高挂起了免战牌。
吕武当时看到觉得无比惊奇。
搭台唱戏呐?
还是玩游戏摁了暂停键?
挂起免战牌就不用打了吗???
没错!
一方挂起免战牌,以目前的习俗来说,还真的就要配合不打了。
可别一副“别特么逗我”的表情。
存在即合理。
现在的贵族也吃那一套。
今天齐军将营盘向前挪了四里地左右?
那么昨天高挂免战牌,可能是在进行内部整顿,包括准备悄悄地将营盘往前挪。
打“鄢陵之战”时,吕武的身份只是还可以,并不知道楚军是怎么在那么多晋军的眼皮子底下,将营地就那么挪到那么近的。
夜间看不见。
难道连耳朵都失聪了?
极可能是底下的士兵察觉到,无法一层又一层地向上传递,直至让统兵的将领获知,才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
这一次吕武遭遇到了相同的事情!
有点不那么一样的是,齐军没挪到晋军的营寨前方,相距还有六里之遥。
六里地呢。
有几千米远。
齐军却是不可能黑灯瞎火将营地搞定。
应该是有人发现,没在意或没上报。
要是换作在“兵者,诡道也”的时代,发现敌军有所异动却没反应,不知道要死上多少回了。
关键现在的交战不讲阴谋,双方一般不在意对方在搞什么玩意。
某一方可以有些小动作,什么夜袭、偷袭之类,再不要脸的统帅都干不出来。
那就是为什么在“鄢陵之战”时,自号蛮夷的楚军都逼近到晋军眼皮子底下了,还留时间给晋军用来出兵列阵,没趁机杀进去的原因。
这叫啥?
乱搞可以。
底线要留!
这不。
吕武率军在齐国的南疆搞无人区,等待齐国的使者过来,不是一样“乖乖”地带着军队过来跟齐国刚正面了吗?
一样是属于小动作可以搞,大趋势不能破坏的限制。
实际上,吕武现在才不乐意去“开创”一个新时代,玩什么“兵者,诡道也”的那一套。
这是建立在他是晋国一份子的前提之上。
晋国跟谁刚正面都不会怂,也不用怂。
现有规则对晋国是有利的。
吕武为什么偏要标新立异呢???
他在思考,齐军会不会再干出将营盘向前挪的举动。
是要趁齐军坏规矩,逮住机会一举将齐军给打崩了。
还是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刚正面狠狠地教训齐军。
“遣人正告齐君,两军布阵而战。”吕武说道。
魏琦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霍地站起来行礼,迈步走出军帐。
还是那句话,吕武觉得还是随波逐流地适应时代比较好,不跟齐君玩太复杂的。
就直接正面刚啊。
谁怂谁孙子!
季节已经来到秋季。
漫山遍野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一片秋黄之色。
在这个有山丘、有平原、有谷地的地方,大部分的树林被砍伐得光秃秃。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两支军队过来总要搭建营寨,树木可不就再一次遭了殃。
生火造饭一样需要取材。
结果不但是树木遭殃,甚至遍野的杂草也被进行收集,地表出现了光秃秃的一块又一片。
晋军率先出营布阵。
来自魏氏的两个“师”在己方营寨前方三里的位置,摆出了一个一“彻”的阵型。
从魏琦的布置来看?
他压根就不想跟齐军多浪费时间,打算一开打就要全线压上去。
阴氏出动了一个“师”。
范氏也出动一个“师”。
拢共四个晋军“师”当着齐军的面,慢慢变成了一个大体上看去为“冖”的阵型。
在晋军布阵的同时,齐军也有部队在出营。
并不赞成齐君吕环一些作为的齐国执政崔杼。
他还是选择担当起自己职位来带的责任和义务,带着齐国的上、中、下三“军”打算跟晋军刚一波。
齐国跟晋国一样是属于诸夏体系的国家,军制方面采取周王室的那一套。
也就是说,除了兵力少之外,其余的建制与职位跟晋军没有区别,包括各级的军官都是贵族出身。
两军的战车都是布置在阵型的最前端。
在布阵的时候,没有敌我双方的谁选择干扰。
最先布置好阵型的晋军,没有因为看到齐军还在布阵,选择“趁敌未稳”给莽上去。
太阳正处在半空偏东的位置。
时间应该是来到一天的巳时四刻?(大约上午十点)
魏琦率军出营是在辰时末尾?
也就是说,晋军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布阵。
齐军出营的时间比晋军晚了两刻钟(半小时)左右,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将阵型给布置好。
吕武跟士鲂是待在营盘中的巢车之上。
这个巢车的车斗升高之后,高度大约是五米左右,能够大体上将大半个战场尽收眼底。
说“大体上”,主要是因为战场并非平原,有丘陵以及矮山阻碍了视野。
“齐军三军皆出,观布阵之效,军律尚算严明。”士鲂做出了评价。
没什么值得意外的地方。
现在这么个年头,哪怕是小的诸侯国,能踏上战场的士兵,多多少少都是经过教育。
毕竟,各国秉承的是“士不教,不得征”的理念。
所以,只要是在正规军序列,才不会连基本的列阵都搞得乱糟糟。
布置好阵型的魏琦在等齐军将阵型弄好,再上去跟齐军的出战指挥官,好好地在两军阵前唠唠嗑。
到时候,看看是要打两军的“相扑”之战,还是先来一场“致师”热热身,看谁能说服谁了。
因为所在位置的关系,魏琦的视野已经被出营列阵的齐军给挡住,看不到齐军营盘的动向。
晋军出动了四个“师”,也就是四百乘战车以及三万名战兵。
齐军出动三个“军”,战车数量上是晋军的375倍,也就是比晋军的四百乘战车还多出一千一百乘;战兵则是比晋军多出七千五百名,总数达到三万七千五百名。
仅以出战的部队来看,齐军这一边的声势远比晋军要大,尤其是战车数量太多了!
这么多的战车以及士兵,差不多将空出来的六里方圆给填了个严严实实,只留出一里的相隔距离来作为冲阵之用。
任何人不管站在哪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高高指向天空的战戈。
齐军摆出来的是一个三“彻”的阵型。
一个军团成为一个横着的长方形方阵直面晋军,形成了三个梯次。
这样一来,布置在两军阵前的战车数量方面,齐军仅仅是比晋军多出一百乘。
两军直面的战兵数量,反倒是晋军以两个“师”的一万五千,对上齐军一个“军”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