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蜀地是哪?

    那是一个到处都是山区的地方啊!

    参与蜀地会盟的国家,东面最远的是齐国,西边最远的是秦国,南面最远则是楚国。

    也就秦国有疆土连接蜀地。

    其余各个要参加蜀地会盟的国家,包括楚国,一个个都要借道才能抵达蜀地。

    目前蜀地属于古蜀国,正式的国号叫葵蚕国。

    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

    说是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社会等级远远后落于诸夏各个诸侯国,略略高于游牧部落。

    有那么一件事情比较诡异。

    晋国跟楚国和秦国都是敌对关系,按照道理不折手段破坏蜀地很正常的吧?

    然而,齐君吕环、卫君卫衎、鲁君午的队伍就是那么大摇大摆地途经晋国,期间还受到了晋国沿途贵族的款待。

    晋国没有任何一家贵族阻拦齐国、卫国和鲁国要去参加会盟的队伍,甚至已经实际开战了的齐国和鲁国在沿途遭遇到,一样互相彬彬有礼地派人进行致意和问候。

    没有阻拦三个国家队伍的包括智氏、韩氏和范氏,只是这三家没有款待或派人去向齐君吕环、卫君卫衎、鲁君午致意和问候。

    其实能够理解的。

    真要去攻击有一国之君的队伍,才是犯傻到突破天际。

    结果是,齐君吕环、卫君卫衎、鲁君午平平安安地穿过晋国,爬山涉水进入蜀地去参加楚国和秦国牵头举行的会盟了。

    楚国和秦国选择在蜀地进行会盟的理由很简单。

    那不是秦国上一次被晋国揍得挺惨的嘛!

    楚国也被晋国狠狠地教训了一次,不敢再跟晋国刚正面,欺负宋国的同时,需要给秦国加油鼓劲,才决定在蜀地举行会盟,再威逼利诱晋国的一帮小弟来参与会盟。

    刚打赢楚国又狠狠教训秦国的晋国,内部发生了动荡,导致一帮小弟对晋国失去信心,还真跑去参与楚国和秦国牵头的会盟。

    不得不说,真是一件令晋人伤心的事情。

    留守国内的吕武当然会关注蜀地会盟。

    就是,哪怕真的打听到什么消息,时间一长就不再是即时信息,只会是知道而知道,过时的信息不再有多高的价值。

    “国势如此艰难,我辈不可懈怠。”士鲂看似感概地说道。

    吕武的理解是士鲂巴望着能再一次去入侵齐国。

    然而,吕武却认为齐国拳打这个国家和脚踹那个国家,对晋国是一件极度有利的事情。

    鲁国一旦被齐国打疼,能选择的就是重新靠拢向晋国,真情意切地喊爸爸,求保护。

    莒国遭到齐国的入侵,不管打赢还是打输,同样只能选择坚定地当晋国的小弟。

    晋国重新将鲁国和莒国扒拉到自己身边,某种程度算是将齐国给困住。

    吕武说道:“唯鲁与莒不独抗齐;宋亦势危,不可补救。”

    士鲂赞同地点头,说道:“宋存,楚不可北上。”

    宋国这一次也去参与蜀地会盟。

    晋国这边却一点都不怪宋国。

    历经了三场大败的宋国要是再不喘口气,真的要坚持不下去了。

    晋国却空不出手帮宋国一把。

    这样一来,晋国还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脸面,去要求宋国不能参与蜀地会盟呢?

    齐国、鲁国、卫国则不一样。

    无论怎么看,晋国从来没有亏待过鲁国,甚至屡屡帮鲁国挡住来自齐国的压力。

    所以,鲁国背叛晋国从里到外都属于不义的行为!

    而关于鲁国这一次背叛晋国的事情,他们自己用春秋笔法给轻轻代过。

    也就是不讲理由,不记载过程,哪怕亲自去参与了,依然当没那么一回事。

    说好的礼仪之邦呢?

    原来玩笔杆子的,不要脸是有传统,徒子徒孙是在学习这些前辈???

    卫国是个什么情况?

    只能说卫国只有卫君卫衎脑子被门夹了,相反从执政到国人的脑子都很清醒。

    吕武这边就有新军讨伐卫国的情报。

    魏琦和解朔带着没有满编的新军讨伐卫国。

    卫国率军迎战的是执政孙林父。

    一个卫国的“军”跟晋国的新军摆开阵势,还没开打孙林父就独自上前,干脆利索地给投降、投降投降了!

    史官将这一次晋国与卫国的战争命名为“义之战”。

    听着有点反讽的意思啊?

    对晋国有情有义的是卫国执政孙林父,承托出卫君卫衎的脑残。

    “新军将归师途中,新军佐率军留于卫。此事我已答应。”吕武顿了顿,又说道:“君上有令传于你我,新军将行留守之责,你我率下军南下攻郑。”

    这特么就是一件讲不清楚的糊涂事。

    上一次吕武无视了智罃的暗示,压根就不想去打举丧的郑国。

    结果倒好!

    国君以下达命令的做法,搞得吕武依然需要去讨伐郑国。

    吕武要是料到国君会下命令,还不如上一次就顺从了智罃。

    当然,世界上没“如果”,也不存在“后悔药”这种玩意。

    士鲂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要出征,军队就需要得到调动。

    下军早早就集结在“新田”郊外安营扎寨。

    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参战的“徒”以及“羡”,安排好相应的辎重。

    毕竟,正常纳赋的出征,国家和各个家族是不负责后勤补给的。

    士鲂这一次过来除了询问齐国,就是商量讨伐郑国的事情。

    “郑举丧,新君恽yùn亦不在国中。”士鲂有些苦恼地说:“君不在,宣战何人应之?”

    吕武能怎么说?

    他只能点头,表示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郑国的执政子驷在国内。

    这个叫子驷的人是今年刚刚成为郑国的执政。

    他还有另一个名号叫公子騑。

    一国执政是够资格应战的。

    吕武的打算是喊上一些小弟,有可能就连宋、鲁、卫也喊上。

    考虑到卫国重新屈服,但凡解朔有点能力,孙林父也不傻,卫国参与到讨伐郑国的联军是有把握的。

    鲁国和齐国的交战不出意外也会很快结束。

    结局肯定是鲁国被齐国摁在地上锤,战败的鲁国正是极度需要父爱的时候。

    晋国这位爸爸攻打郑国招呼鲁国一声,鲁国肯定要喜极而涕,觉得爸爸还是爱自己的。

    至于宋国?

    之前楚国和郑国从两路攻打宋国,郑国可是往死里折腾宋国,干的一些事情比楚国过份多了。

    尽管宋国去参加蜀地会盟,能跟晋国一块痛殴郑国,应该是不会放过的吧?

    要喊上那些国家,吕武不可能绕过其余家族。

    设身处地想一想就知道了。

    哪天有人绕过阴氏去联系齐国、杞国、莒国和大邾,吕武会是什么反应?

    中军、上军和新军都是出征状态?

    又不是一家子全跟着出征去了。

    不是还有族人在国内的嘛。

    联系邦交国一块撑场面这种事情,各家绝对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很能打的吕武作为出征主将,下军由阴氏和范氏组成。

    注定会赢的战事?

    各家绝对很愿意一帮小弟看到晋国的强大。

    忙忙又碌碌。

    吕武等魏琦回到“新田”接任留守。

    他挑挑拣拣,只同意少数几个家族一同出征的请求,带上来自阴氏的两个“师”、范氏的两个“师”,连同赵氏、先氏、祁氏、献氏等家族混编的一个“师”,还有不存在于军队编制内的阴氏三千骑兵,出征了。

    各国先后给出回应。

    鲁国接到来自晋国吩咐听成的指示,举国上下一扫连续两次的惨白的崔丧,腼着脸陷入欢腾时刻。

    爸爸果然还是爱俺的!

    小齐,你特么别太过分了。

    信不信这一次俺爸打完小郑,俺会求俺爸来教训你?

    卫、吕、曹、邾、滕、薛也先后响应,集结军队前往吕武设定的集结点“温”地。

    话说,怎么会有一个吕国?

    这个叫吕国的国家在“吕梁”那边,说是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松散部落联盟,算是早期的羌部落之一。

    薛国则是一个鼻屎大小的国家,全国人口也就两万多,将能打的全拉上不超过一千士兵。

    吕武其实看不上最多只能出动一千到两千兵力的国家,耐不住几个家族得知消息来请求呀。

    那些家族干的事情叫一举两得。

    能让自己的邦交国知道晋国依旧强大。

    暗地里也能收到邦交国的不小好处。

    说白了就是公器私用的一种。

    吕武哪怕知道什么情况,拒绝那是不可能拒绝的。

    多一个国家来凑数,声势方面怎么都能大一些,再来就是降低“伐丧”的负面影响。

    以后,阴氏也会需要各家在自己的邦交国事务上卖一个面子。

    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是吧?

    大军集结在“温”地,吕武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下一手布置,郑国那边来人了。

    郑国来的是执政子驷。

    “郑处要害,两霸相争,唯害于郑,郑苦也。”子驷一脸真诚地看着吕武说道:“郑如草,顺风而倒,以求存也。”

    吕武跟士鲂对视了一眼。

    这一刻,晋国的这两位“卿”在想的是:郑国的死活,关俺屁事啊?

 第400章 奇葩理论

    郑国地处中原核心位置,西面是晋国,又与卫国、楚国、陈国、蔡国、不羹、周王室、等等几个小型诸侯国接壤,是真真意义上的多战之地。

    那个“不羹”是什么国家?

    相传不羹是少昊的后裔,国姓是嬴姓,远在公元前1044年就已经立国。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光是跟一个霸主国领土接壤就已经够倒霉,郑国同时跟晋国和楚国有领土接壤,只能说是不幸了。

    郑国曾经称霸过,只不过是利用周王室,也就是公器私用,不但取得了诸多的领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属于郑国的霸权很快就遭到瓦解,却是留下了比较厚实的各项基础。

    距离郑国成功称霸的时间已经有点久,郑国还是在吃着称霸时期留下的遗产,一再遭到削弱仍然能够维持一个二流强国的地位。

    实际上,郑国在过去几年连续遭到晋国的重创,日子不至于过不下去。

    现阶段郑国的日子还能过,个别贵族甚至是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只是将来呢?

    现在没有“人无近虑,必有远忧”这句话,郑国一些有长远目光又足够睿智的人,不得不担心将来。

    别是晋国和楚国玩争霸,将郑国给玩没了!

    而那极度有可能的事情。

    看一看。

    瞅一瞅。

    晋国不是又出兵郑国,要开打一场了吗?

    子驷看到吕武和士鲂没有任何触动,心里不由一沉。

    四年前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爆发“鄢陵之战”,楚国固然损失惨重,郑国也大半疆土被晋军肆虐了一波。

    当时的许国还亡了国家,后面晋国放过,又得到楚国的资助才得以复立。

    那之后,郑国为什么会对宋国下狠手?

    不就是因为郑国需要补一波血嘛!

    好咯。

    郑国刚从宋国那边补了一波血,晋国又特么瞄上啦?

    吕武才不管郑国有多么难过,径直问道:“执政前来商议投降事宜?”

    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