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武肯定看出秦人在刻意模样阴氏骑兵的战法,心想:“秦人善于学习是从先辈就有的品德?”

    输了一场的智朔消停了下来。

    吕武刻意地关注了一下,发现智朔非但没有因为输了一阵变得沮丧,相反这个小伙子用更多热情投入对骑兵的建设。

    幸亏智朔没跑来向吕武要求引进马镫、马鞍和马蹄铁,要不……呵呵!

    另外,马镫和马鞍因为显眼是人尽皆知,倒是马蹄铁这玩意暂时没有被人窥探。

    第八天,晋军的辎重部队完成渡河。

    吕武无视赢了一场变得有点自信的秦军骑兵,下令阴氏骑兵垫后,其余大军进行渡河作业。

    在这一次西征中,阴氏骑兵的表现引起了秦国的关注,顺带让智氏有了发展骑兵的心思。

    吕武对那些保持关注,要说有多么紧张则是未必。

    如果骑兵真的那么好发展,好几个中原王朝就不会眼馋骑兵却没将骑兵建设起来。

    想要发展骑兵离不开优良的战马,还需要掌握对优良马匹的可持续性培育,单单这点门槛就能将多数想发展骑兵的势力拦住。

    想要培育优良战马不止需要马种,还需要地理位置合适的牧场,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钱也能搞到优秀的马种,关键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牧场。

    智氏只看到了阴氏骑兵发威,不知道吕武为了发展骑兵付出多少。

    老智家要是没搞明白骑兵到底怎么培养的话,势必会掉进一个无底的大坑。

    另外,吕武从来没有想过要大肆发展骑兵,三年内数量达到一万就算够用,以后则是保证有足够的预备役兵源,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骑兵的数量。

    事实上,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优秀的战马,要不然骑兵就只能承担起辅助作用,以其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资源去增加能骑马作战的骑兵,不如大力发展骑马步兵。

    这个并不是在开玩笑,取决的是当代的实际需要。

    诸夏现在玩的是战车与步兵的协同,以后世的观点认为骑兵必然取代战车是一件事实,然而却忘记需要一个过渡期,也忽略养骑兵不是谁都养得起这个事实。

    凡事都有两面性,并且需要有一个横向对比。

    吕武就知道历史上的秦军战车和步兵组合将匈奴摁在地上锤,到了汉初却是汉军的战车和步兵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

    同样的组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只是匈奴人变聪明不跟汉军打阵地战,逼得汉帝国需要一支机动性不输给匈奴的骑兵部队而已。

    换个说法,一样玩步兵怎么就能分出胜负?不就是双方在部队的使用上的不同,依靠统兵将领抵消敌军优势,降低己方劣势的存在感,再争取获得胜利的呗。

    除非是双方硬实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不决定战争的胜负,哪一次不是取决于双方统帅的智商?

    以弱胜强不多的战例不多,却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人们会觉得听到得多,只是因为被反复拿出来吹,形成一种以弱胜强很普遍的错觉。

    战争这种玩意,恃强凌弱才是王道!

    吕武统率大军过了泾水,摆出一副无视秦军的姿态,大摇大摆地沿着之前行军的路线一路向东。

    秦军并没有追击过泾水北岸,他们确认晋军真正离开,回国收拾烂摊子去了。

    “今次不宜再攻‘大荔之戎’。”吕武一脸苦笑地对魏琦补了一句,说道:“攻秦收获过重,各家饱餐尤甚,军无战心不宜再战。”

    魏琦其实不用吕武多说,老行伍哪能看不出军队的状态,爽朗地说道:“明岁再返便是。”

    这是个好建议!

    吕武琢磨着明年国内没征战任务的话,再招呼各家一块西征是个好主意。

    干削弱秦国这种事情,阴氏不会缺乏兴趣,相反会一次次带上饱满的热情。

    只要条件允许,肯定是一年去一次!

    话说,报刺杀之仇这个理由,能不能用到将秦国灭掉为止?

 第434章 家国天下的年代

    晋军脱离与秦军的接触,撤回国的路上,行军速度并没有多快。

    这一次参加西征的家族,一家家赚得盆满钵,损失方面则没有多少,无不感到心满意足。

    对于很多参战的晋人来说,他们未必能得到多少好处,见识了更多的世面,开阔了视野,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个体参战人员只是对所在家族履行纳赋义务,主家要是给东西算额外的赏赐,不给也没有任何问题。

    原因是他们本来就是用要“血税”代替交予财帛、粮食等等该交的税。

    等于说,他们没出征还是要交税的。

    所以,主家愿意赏赐是人情,不给则是道理,谁都别怨怪谁。

    事实上的情况是,各家的武士阶层更愿意交“血税”这种行为,才不乐意交纳其它的资源。

    这个并不是要钱不要命,纯粹是觉得更划算的同时,能获得提升地位的机会。

    而没资格参战的那些群体,例如属民或奴隶这两个阶层,一样对出征满怀期待,希冀能够用功劳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晋国这边,属民有可能因为做了什么而变成武士阶层,奴隶也有希望拿功劳给自己赎身,成功改变自身命运的人不算多,但也并不是凤毛麟角的个例。

    在诸夏的其余列国,属民和奴隶很难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人一出生就是阶级固化,无论干什么“鼠”永远是“鼠”,“龙”就是“龙”。

    晋国这边“鼠”无法一下子成为“龙”,但至少不用再当“鼠”了啊!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晋国才是中原霸主吧?

    当然了,想从奴隶之身在一代人之内成为贵族,哪怕是在晋国都没有可能。不单纯是社会不接受,更多是自身没有积累。

    他们过洛水与之前押解战利品和俘虏的各部会合,再按照原路返回晋国地界。

    说是“地界”,其实就是有一座城池来宣告主权,并不是什么划线的疆域范围。

    中行偃在停驻扎营时,找到吕武问道:“可需往‘新田’再分润此行收获?”

    不是中行偃急切地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是回不回去“新田”再分战利品代表两种意思。

    他们这一次并不是进行国战,只是一种阴氏和魏氏牵头,其余家族响应的私战。

    哪怕是家族发动的私战,打赢了还是要给国家交“好处费”的。

    毕竟,打赢了固然很好,一旦输了还是要国家来擦屁股,哪有好处占尽不用付出的好事。

    不去“新田”的话,能够任由他们拿捏,想拿出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搞得太难看就是了。

    一旦要去“新田”则不能瞎糊弄,要不会搞得更难看。

    吕武奇怪地看着中行偃,说道:“上军将若不往‘新田’,我已将收获划分妥当。”

    在之前,吕武已经向全军通告,尽管是一次家族私战,愿意多付东西换取记功为前提,功劳还是能够被领导班子所认可的。

    中行偃当即说道:“我便不走‘棘门’罢。”

    倒是合情合理。

    已经是上军将,依靠的是上面的哪位“卿”死了才有可能再挪一挪位置,功劳什么的算是可有可无,留下更多的战利品,不香吗?

    后续,范氏和智氏同样表示不要那份功劳,只要到手的好处。

    他们这样的选择之下,战利品只需要划出两成给阴氏和魏氏,其余的八成尽归自家所有。

    中小贵族但凡家里还过得去,他们哪怕是少分一些东西也会选择兑现功劳。

    这个是需求的不同,采取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去走“棘门”需要将其中的四成收获上交国家,不走“棘门”则是要划出两成给西征发起者阴氏和魏氏,再拿出一成给国家意思意思,算是习俗也是规则。

    因为是家族私战的关系,比起国战的选择性更多,包括想要留下什么和上交什么。

    大多数家族的选择比较一致,要的是战马与人口。

    他们这一次看到了阴氏的骑兵发威,哪怕仅仅是想窥探一下骑兵的领域,少不了后面在自家玩一玩,肯定也就对战马有所需求。

    组建骑兵不理想,马还能用来耕作与拉动战车,是不是?

    人口这种资源很万金油,属于自家用不上也能很容易卖掉的类型,怎么都不会亏了。

    这一次西征,他们打了义渠和秦国,一些不算义渠人又不是秦人也不是白翟人的某些小部落一样被收拾。

    义渠人不但大军挨了打,栖息地也被晋军一阵风卷残楼似得肆虐。

    秦国就更不用说了,北征大军跟全军覆没差不多,后续可劲地一波又一波送人头,国家核心腹地更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蹂躏和洗劫。

    倒是白翟被吕武有意不进行攻打,后续派人前往联络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损失也只是在跟秦国和义渠交战阶段,保存了一些家底。

    吕武需要白翟顶替义渠栖息在秦国的北疆,建议他们去收拾变得惨兮兮的义渠人壮大自己。

    等白翟恢复点元气又想摆脱阴氏的控制?吕武会教他们好好做个人的。

    至于吕武为什么不在这一次将白翟吞掉?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是先行渗透再控制,进而达到“和平演变”最为理想。

    要不就是直接诸以武力的战争行为。

    前者靠脑子玩出各种花样,后者用压根就是直接使用暴力,哪种最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阴氏而言,吕武暂时需要一个“马甲”,以达到晋国不允许一再打击秦国,还能有那个“马甲”持续不断地找秦国的不痛快。

    别问吕武为什么处心积虑就是要找秦国快乐玩耍,问就是他怕秦国,怕到想弄死的那种。

    怕他怕到弄死他,简直完美!

    再来就是,吕武真的馋关中这块地,馋到口水止不住流淌的程度。

    历经这一劫难的秦国,比之齐国可要惨太多了!

    吕武率军去齐国作战虽然搞无人区,但是没破坏齐国南疆的基础建设呀。

    他对付秦国就有些狠了,不但什么都抢,连带能破坏的基础建设也没放过。

    区别待遇不止因为他恨秦国不死,更是因为秦国有一位好公子。

    在这个凡事多少要讲点道理的时代,秦国敢刺杀晋国的一位“卿”,偏偏还没有刺杀成功,恼怒至极的吕武干什么事都不算过份,秦国必须吞下自己酿成的苦酒,三观没歪的人绝不敢叽叽歪歪。

    损失各种人口在二十万左右的秦国,他们还将面临修复各种基础建设的难题,不算战争期间付出的各种资源,怎么都要喘息上不止二十年,甚至都不一定能缓过气来。

    吕武带着军队回到“新田”这个晋国的都城。

    事先得到通知的国君带上一批公族在城门处迎接。

    其余的“卿”则是一个没来,倒是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中小贵族。

    而国君之所以过来,不是因为吕武出征秦国获得大胜,琢磨着是看在能分润大批战利品的份上。

    “阴卿、魏卿辛苦,诸位辛苦。”国君实际上还不知道秦国被祸害得到底多惨,笑眯眯地慰问一众贵族。

    一同西征的中小贵族发现只有国君前来,元戎智罃没到场,一时间心中揣揣。

    晋国跟其余列国不是那么一样,光是国君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