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氏之所以将自己视作三家联合的最强,正是因为从某些程度上忽略了阴氏的强大,亦算作是用一种看待暴发户的眼光在猜度阴氏了。

    他们的心态不对劲,导致无视了阴氏是新时代武器的制造方,忽略阴氏已经拉出一个“师”以上全员着甲的兵力。

    人的心态很重要,有些时候明明已经强大起来,因为某些人的心态不对劲,无视了别人真正的强大。

    再来就是明明冲上去就能击倒,却是因为心中的种种顾虑,没敢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付之行动,白白过错了绝好机会不说,最终等来了覆灭的结局。

    而历史悠久的家族,天然上就能吓阻到对自己有歹意的敌人,使之不敢轻举妄动。

    短时内崛起的家族/势力,基本盘没有多大,一时间一再扩张而壮大起来,内部的隐患绝对不会少,能够保持强势将压下内部的矛盾,稍微露出颓势恐怕就要像是一座四处漏风的房子了。

    吕武的开局是一个村,人口不过千。

    他用十二年的时间将阴氏发展到拥有“阴”、“吕”、“霍”、“原”、“杨”,领地扩增上面何止是千倍?

    在人口方面,止于今年的数据,阴氏含奴隶在内已经超过八十万,对外公布的是自由民三十五万,奴隶的数量没提。

    而实际上,吕武治下的自由民……,也就是含士阶层和属民,总数已经达到五十万。

    范氏不算奴隶应该也是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比较关键的是范氏的基本盘足够大,很多人已经生活在范氏庇护下长达数代人之久。

    紧跟在后面的是崛起同样迅猛的智氏。

    老智家刚从荀氏别出就遭到了“邲之战”的打击,智罃更是作为俘虏待在楚国长达九年,回国后得到卿位才能正儿八经地经营智氏。

    也就是说,智罃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将智氏发展到成为一个不算奴隶拥有四十多万人口的家族,尤其是在近几年壮大的速度最为迅猛。

    几个老牌卿位家族之中变化最小的是韩氏。

    在韩厥的领导下,韩氏能多低调就有多低调,不掺和国内各家族的倾轧,使得韩氏有一个好名声的同时,屡屡失去了壮大己身的机会。

    韩氏不算奴隶的总人口不会超过二十五万,同为卿位家族的人口,排比起来只比解氏多。

    几个卿位家族当中人口最少的是解氏,他们不算奴隶的总人口应该是十二万左右?

    在解朔获得卿位之前,解氏的人口也就六七万,几年间翻了一倍,不能算发展迟缓了。

    这个也是晋国各家族明知道担任“卿”的风险很大,还要削尖脑袋往上挤的原因。

    风险大没错,获利的途径多,谁不想拼一把?

    在阴氏、魏氏和解氏的联盟中,解氏没疑问是最弱的一家,魏氏则是排在老二的位置。

    魏氏不算奴隶的人口数量约在三十万左右。

    最近不显山不露水的中行偃,他管理下的荀氏和中行氏两个家族,联合起来的人口总数不会低于四十万。

    解朔已经呼唤了吕武好几次,纳闷自己怎么老是被吕武所忽略。

    像曾经那样,吕武回过神来看向解朔,脸上带着歉意,解释道:“我方才思量可否邀上军将一叙。”

    解朔敢对吕武不满吗?他的心里或许有不满,说那是不敢说的,态度上也不敢表现出来。

    魏琦出现了极大的兴趣,以至于顺着拐了话题。

    他说道:“近日元戎与君上商定南征,若我等南下,来岁如何西征?”

    这里有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

    莒国是阴氏负责的邦交国之一,将莒国抬上桌子分食是吕武的主意。

    南征说是帮助吴国解除危机,干的却是虚晃一把再去打莒国,讲道理吕武不能缺席的。

    那么,明年他们还想要继续西征,吕武怎么去?

    如果吕武不亲自参与西征,走势还能以阴氏的需要为首要吗?

    魏琦说道:“如中军不纳赋,上军必出,或下军、新军一‘军’随同南下。”

    他这样说是建立在智罃不想离开国内为前提,并且有极大的依据。

    自从智罃担任元戎,第一年表现出极度的贪婪,后面稍微有收敛了一些,只是很快又固态萌生了。

    简单说,智氏的强大也比较“虚”,并且因为智罃过于贪婪口碑很差,致使自营不敢轻易离开国都。

    智氏跟范氏、韩氏走到一起,其实也是出于一种自身的需要。

    贪婪的智氏需要强大的盟友,再来就是必须获得范氏的支持来保住元戎不受挑战;智氏跟韩氏成为盟友又能拿到话语权,从两个方位上来压制住韩厥。

    韩厥一改不掺和卿位家族的纷争,首先是他成为中军佐之后,无论怎么做都必定遭到元戎的压制,不想被针对只有靠拢向智氏。

    所以,什么为了赵氏想要针对解氏,是韩厥出自真正的需要,某种程度来讲则是成为一种靠拢向智氏的理由,又顺势不让范氏单独与智氏结盟,必须参与其中保证多少有话语权而已。

    现在看起来晋国的卿位家族分成了两个阵营,那些吃瓜观众却不知道两个阵营的大多数家族其实还在眉来眼去。

    比如……

    智氏跟阴氏在“孙”辈上的联姻成为既定事实。

    范氏跟魏氏确认一块谋夺渭水之南的某些区域。

    其它各种看似影响不大的合作项目更多,包括吕武跟智氏商谈“随”地的置换问题,解氏增加了跟范氏、智氏粮食贸易上的额度。

    种种迹象看下来,会发现韩氏才是真正被孤立的那一家。

    而这纯粹需要韩厥来自行背锅。

    在他的领导下,韩氏冷眼旁观了那么久,导致几个老牌家族着实信不过韩氏。

    再来就是很关键的一点,韩氏在几个卿位家族中的硬实力排行不是老末,却得了个倒数第二,利用价值方面着实有点低了。

 第443章 真当俺泥捏的

    经过吕武和魏琦的先后试探,得出的结论是中行偃开始玩游离于外的套路。

    直白来说,中行偃不想带着荀氏和中行氏加入某个阵营,却也没有明确表示拒绝加入,进行某种待价而沽的行为。

    中行偃这样的做事方法有别于韩厥,倒是令人放心的一些。

    韩氏在韩厥的领导下搞“油盐不进”那一套,老实说是让人看不懂韩氏到底在想什么。

    往以己度人的方向来思考,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韩氏在憋着坏,某个时间突然给哪一家来一下狠的。

    要不然晋国的大环境那样,韩氏凭什么处身事外啊!

    现在韩厥的持家策略恶果已经在逐渐显现,各家看不懂韩氏到底想搞什么,缺乏足够的信任基础;再来就是没一块合作搞过事,少了磨合互相的配合度很差劲,等待要搞事了却发现节奏上不合拍。

    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季节到来。

    商量出一个结果的国君和智罃联合将众“卿”召集起来,没有遭到异议就要将今年的任务确定下来。

    今年晋国需要干那么几件事情。

    首先是智罃代表国君敦促各家置换封地的事情,能赶紧的办完就用最短的时间,没办完则是需要进行延后,等南下支援吴国出现一个结果再继续。

    置换封地并不止发生在卿位家族身上,很多中小贵族其实也有置换封地的需求。

    国君之所以同意各家置换封地,更多的是出于满足各家需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晋国的国力。

    在刚开始,智罃其实是表达过反对,只是没有说出理由。

    等待国君同意各家可以置换封地,智罃却参与到置换封地的队列中去,甚至利用机会狠狠地压榨了几个中等家族,乃至于玩手段吞并了一些小贵族。

    他以为自己玩得很隐秘,各家却是都看在眼里,只是没人在明面上讲出来。

    大家伙只是再一次确认智罃的贪婪,并且越变越贪婪罢了。

    从这么一件事情上,不止是阴氏和魏氏针对智氏行使“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的那一套,算是所有卿位家族都在纵容,其中包括了国君,苦逼的是那些受害的中小贵族。

    当然也不止智氏那么干,卿位家族哪一家或多或少都会侵占中小贵族,区别是贪婪到什么程度。

    比如,范氏有智氏在前面顶着,尽管一样没少干不地道的事情,名声方面总要比智氏好那么一丢丢。

    智罃看着就像是个慈祥老者,环视了一圈,温和声问道:“如无异议,今岁便如此行事。”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什么?

    确认晋国需要出兵南下,却不以整编军团的模式出征,由各个卿位家族各自出兵多少,再喊上其余的中小贵族,名义上四个军团齐出,实际上每个军团都不是满编状态。

    智罃刚将这么一件事情提出来,与会的众人大多猜出是在打什么主意。

    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打郑国,只是纯粹的过路,那也就只是恐吓郑国一番,再去宋国那边游逛一圈,辗转进入吴国的地盘。

    这么个行军路线完全就是奔着勾引楚国而去,等待进入吴国地界,则是要看楚国到底有没有动静,有的话动静又是多大,再确认要不要进攻莒国。

    搞四个军团名义上齐出,讲透彻就是智罃不想放弃出征带来的利益,还要掌握利益分配权。

    国君出于某种需要,同意了智罃的部署,并且也答应出征将以中军佐韩厥为统帅。

    也就是说,智罃本人不会出征,派出自己的宝贝儿子智朔为代表。

    吕武与魏琦对视了一眼。

    站在吕武的角度,不以他为出征的统帅,话语权就是没有拿到手,本人也就没有随行出征的必要。

    这样一来,分食莒国最好是没有发生,一旦发生就是损害阴氏的利益。

    所以,吕武这一次会委派宋彬率军随同南下,再带上三子吕欢当招牌。

    吕武将这个决定一说,脑子没问题的人立刻明白怎么回事。

    结果是,智罃立刻问道:“下军将如何不南下?”

    吕武笑着说道:“元戎可遣子而往。欢为中军佐外孙,武自思量需得中军佐教导?”

    其余几个卿在用眼神交流。

    他们知道这是阴氏对智罃贪婪做出的反击。

    吕武看了韩厥一眼,视线再一次转到智罃身上,继续说道:“武以为楚国强势,得知我军南下必遣军来战,攻莒之事难矣。”

    所以,去你妈的吧!

    要来抢本该归属阴氏的利益,干的那么明显,还想阴氏亲自操刀去切了分,想什么呢!

    国君接下了这话题,开口问道:“如楚军北上,中军佐以为可战否?”

    韩厥选择实话实说,答道:“各军兵甲不全,攻郑或可,战楚则难胜。故,攻郑不可久时,楚军北上则需选址与之对峙。”

    那些话一听就是一个挺清醒的人,知道面对什么样的局面做出什么选择。

    只是,韩厥某种程度上拆了智罃的台。

    对此,士匄和士鲂没开口讲点什么,甚至一再点头表达了对韩厥观点的支持。

    随后,魏琦表示自己也不南下,会让魏相统兵跟随出征。

    现在的情况是,不但阴氏不能忍,所有卿位家族看到智罃过份到这程度,发生了一致的抵制。

    察觉遭到联合抵制的智罃脸色很不好看,只是很理智地没有当场发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