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这句话出自《列子》。

    很多人对上面那句话理解错误,以为里面的“河”就是黄河,“梁”是一座横跨黄河两岸的大桥。

    《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梁,水隄(堤)也。

    当然,“梁”在古时候也是“桥”的一种称呼。

    关键是孔子是从卫国返回鲁国,当时卫国在黄河北岸的领土早被孙林父带着“投奔”晋国,再来是卫国到鲁国的最佳路线是在黄河南岸。

    另外,孔子去卫国不可能不去卫国的都城“帝丘”游览,要回国难道还要跑去黄河北岸转个圈,再从黄河北岸进入鲁国地界?

    所以,孔子回国途径的河流要么是濮水,要么是济水,不会是从黄河北岸的方向回到鲁国,停下来观看风景的河堤只会存在于濮水或济水。

    等待有横跨黄河两岸的大桥出现需要到进入战国阶段,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建造。

    吕欢站在战车上远远地看着先期渡过南岸的士兵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很快北岸这边的士兵也跟着忙碌起来。

    士兵们在干的事情是收回被水流带走的绳索,使之成为相对的直线。

    等待费尽千辛万苦将绳索拉到力所能及的程度之后,他们还需要找到能够固定好绳索的办法,完成做业才能使接下来的泅渡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吕欢有了新的疑问,道:“为何不见船只?”

    宋彬严肃地说道:“我家制船之术得于吴,中原少有此术,你不可多言。”

    造船技术很高大上吗?就当下岁月而言,还真的就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技术!

    要说中原没有国家掌握造船技术太绝对,只是造船技术落后于南方国家会是一种事实。

    现在“东方世界”掌握靠谱造船技术的国家不多,去年打了一场有史记载最早水战的楚国和吴国,他们肯定是掌握了各自的造船技术。

    而诸夏这边的造船技术有史可查的在殷商末期:周武王跟八百诸侯会盟,率领四万五千名将士,用四十七艘大船从“孟津”抢渡黄河,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

    造船技术在秦一统时期才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没特别出名的船),又到了西汉时期达到公元前岁月的某种巅峰(楼船),随后就要等到有宋一代再次迎来新机遇(福船),再来就是有明一朝登上全球最顶尖宝座(郑和宝船)。

    南下增援的晋军花了将近半个月才完成渡河。

    在这一段期间,吕欢见识到了军队搭建浮桥提供军队过河的技术,很怕死的等很多人从浮桥安全过去南岸,才在阴氏部队的保护下过去。

    他好奇问了问才知道浮桥不会存在太久,一旦上游区域出现下雨,水位上升或是水流速度增快,浮桥很快就会被摧毁。

    而浮桥其实就是木筏和舟进行支撑,上面铺上了木头排,又有绳索固定在两岸提供一定的保障。

    这样的浮桥不可能笔直成线,看去就是一个被拉扯成弯月的形状。

    “欢。”韩起到河边迎接国君,刚得知吕欢过来,拜见完国君就立刻找来了。

    “阿舅。”吕欢有模有样地见礼。

    宋彬以及另外的阴氏家臣随后向韩起行礼。

    韩起颇为高兴地说道:“欢亦能纳赋矣!此次可想立功?”

    其实,谁不知道阴氏真正领兵的是宋彬。

    一众阴氏的家臣立刻对韩起心生警惕,脑子里转的是怎么防止韩起利用吕欢染指阴氏军队的指挥权。

    个别联想力好的阴氏家臣,他们甚至要思考韩氏会不会干涉阴氏内部继承权的可能性。

    宋彬绷着一张脸迎向韩起,说道:“彬代我主、阴伯问候足下。”

    韩起比较明显的一愣。

    他当然听得懂“伯”是个什么意思,排行是伯、仲、叔、季嘛,也就明白“阴伯”特指谁。

    周王朝礼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世子”。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册封,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就是继承父亲的大儿子,但大多还是册立长子;册立少子为世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鲁武公的次子为世子最终引发鲁国内乱。

    现在各个家族的第一继承人不叫“世子”,随便乱称呼会死全族。

    同时,目前区分“大宗”和“小宗”,也就是所谓的“主家”和“旁支”。

    宋彬特别点出他的主人是吕武,又讲了一个“阴伯”,不是特指吕阳又是谁。

    韩起怔怔的表情转为错愕,尴尬地说道:“非你所想。”

    其实,两个人的身份并不对等,只是不解释绝对不行,要不韩起才不会解释。

    宋彬再次对韩起行了一礼,侧身看向有点没搞明白发生什么事的吕欢。

    没等吕欢有所表示,反倒是韩起一脸尴尬的先走了。

    “为何此般模样?”智朔刚拜见完国君,看到韩起一脸的不对劲。

    韩起不可能多说什么的。他要仔细想一遍自己刚才的言行举止都是什么,如有必要甚至要特别找吕武进行解释,免得误会加大。

    这个是他自己的情况特殊,不是长子却成为韩氏继承人的身份已经被确定。

    韩氏搞这一出,主要是韩无忌小时候摔掉了右手臂,导致右手臂有些畸形,不再适合作为韩氏的家主。

    周制讲究的是“长子继承制”。虽然不止一次发生过非长子继承家业的事情,包括周王室和各个诸侯国,礼制却依然是礼制,不是长子而继承家业,还是会存在一些隐患的。

    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吕欢,发现宋彬对自己的态度变得有些奇怪,只是又无法分辨和细想出奇怪在哪。

    他跟在队伍之中向南继续行进,走了两天才算是看到一座大军营。

    范氏获得了“祭”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只是将“虎牢”建立一个外围城墙的地基,自然也就看不到城池的存在。

    这样一来,晋国南下的部队只能选择旷野搭建营寨咯。

    吕欢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得到国君的召唤。

    他只是一个招牌,必然要带上宋彬一同前往,听国君与几位“卿”讲了不少话,大部分听不懂讲的是什么,只知道驻扎在汜水边上的楚国和郑国联军拔营逼上来。

    国君扫了与会者一圈,表情颇为有些沉重地问道:“战否?”

 第456章 可真就是香馍馍

    如果不战而退,不但范氏的“祭”地无法保住,晋国的脸肯定也要丢尽了。

    国家面子无小事!

    一旦一个国家的国格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得到尊重,进而难以威慑到其余的国家,导致本来不怎么样的邻国一再挑衅,陷入没完没了的麻烦之中。

    国君那么一问,问的是众人愿意承受多大的代价来跟楚郑联军打一场。

    士匄看向了智朔。

    “祭”地是范氏的封地,士匄肯定不能抢先表态,要不已经不单纯将范氏架在炉子上面烤,是直接丢进铁水里面炼。

    这里也是士匄奸猾在了不应该奸猾的地方。

    地盘是范氏的地盘,范氏不拼命,要别人去拼命?

    智朔发现士匄频频用眼神向自己示意,回以莫名其妙的目光:看我干吗?是你自己该上,赶紧冲啊!!!

    安安静静坐着的吕欢发现士匄与智朔来来回回打眼色玩猜谜,心里寻思道:“原来长大就是要有一双灵活并且特能眨的眼睛?”

    老实说,士匄有些小不爽了。

    老范家刚刚决定在老智家不行的时候拉扯一把,怎么老智家的儿子就这样没眼力介,不懂帮忙挡枪的?

    坐在首位的国君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为士匄的没担当感到无比失望。

    国君看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一边后悔没出死力气将吕武带着南下,另一边开口说道:“‘虎牢’为范氏之土,士卿何以教我?”

    他坚定认为要是吕武在场,众人心里有足够的底气,一定会嗷嗷叫要跟楚军拼了。

    直接被点名的士匄赶紧整理一下心情,说道:“楚郑合兵八万进逼而来,我亦可紧逼而上!”

    可不敢在“虎牢”开战啊!

    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才会被选择用来建造关隘,注定无法将军队全面摆开。

    晋军极度擅长列阵而战,需要的是相对广阔的地形来作为战场;相反楚军跟不讲规矩的吴军有多次无规则交战的经验,打那种不是堂堂正正对阵的战争更有优势。

    中行偃说道:“合兵一‘军’向前十五里,余部驻守‘虎牢’可也。”

    “虎牢”前方的十五里有一片平原适合当作战场,上一次楚军玩断晋军后路,他们也该防着一手。

    另外,这里的十七个“师”真不是每个“师”都一个成份。

    比如来自解氏的那个“师”,里面的“徒”不会超过八百,“羡”级别大概也就两千多,剩下压根就是凑数的农夫。

    这个跟解氏崛起时间太短有关,再来就是晋国中小贵族的兵力被抽调得太狠,导致解朔想向友好的中小贵族借兵都借不到。

    作为卿位家族的解氏那样,一些中等贵族无法满足国君在兵力上的需要,他们说是被逼无奈也好,说是投机取巧也罢,带来的一部分士兵战斗力真的一言难尽。

    倒是小贵族没资格偷奸耍滑,问题是他们的“精锐”也只是小贵族中的“精锐”,兵源素质和列装的装备跟中等贵族都没得比,哪敢去跟卿位家族相比。

    如果说解氏是万不得已,卿位家族中并不止解氏是那样的情况。

    中行偃没以前那么不要脸了,只是也没有完全要脸。

    他带来的那个“师”有中行氏的两个“旅”和来自荀氏的三个“旅”,里面的“徒”数量在两千左右,余下的都是“羡”。

    了解当下军制的人应该清楚一点,“羡”说白了就是亦兵亦农的武装农夫,算不得什么职业军人;“徒”才是职业军人,一般“士”就是从“徒”里面脱颖而出。

    保卫自家封地的范氏从事实上很给力!

    原先驻扎在“祭”地的范氏军队,“徒”数量不会超过两千,余下倒全部都是“羡”了。

    这个也是春秋中叶各家对新占封地的安排,来保证土地占领之后的安全保障,便于农夫去开垦耕田,其余的劳役能安心干其它事情。

    范氏另外三个“师”中的“徒”不会超过六千,剩下全部都是“羡”,倒是没带上凑数的农夫。

    三个“师”中的“徒”不到六千?一个“师”平均下来两千“徒”,了解“徒”是个什么,能知道对兵力构成来说其实已经非常豪华。

    美中不足的是士匄不够大气,明明带来了实力不俗的军队,想的却是要让别家顶上。

    国君不再给机会让人偷奸耍滑,说道:“范氏二‘师’、韩氏、魏氏、中行氏各一‘师’前往迎战,余部驻扎‘虎牢’。”

    中行偃有意见,只是他忍住没说。

    士匄同样有意见,他琢磨着阴氏很能打,怎么能将阴氏的那个“师”归于戍卫部队,会显得非常浪费。

    当然,有些事情不能做得太过分,保卫的是老范家的封地,范氏多出点力气是应该的,可别要求只出一个“师”,另外那个“师”的份额丢给阴氏去填。

    国君那样的安排显得非常理智。

    中小贵族拼凑而成的部队战斗力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