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角度冲上来。

    出战的是范氏的军队,能够灵活机动的战车则是采买自阴氏。

    抱着决死信念出战的郑人,他们豁出去想要跟晋军拼命,无奈地发现时代变了!

    往往是郑军咬牙要跟正对面的晋军玩命,侧翼传来了一阵大动静,先是一乘晋军战车犁进来,随后晋军的步兵从战车撞出的缺口杀上来。

    另外一些局部的郑军,他们不是处在冲锋的第一序列,沉住气等待自己补位上场,往前挪动一段距离却是遭到了箭雨的覆盖。

    如果郑人没失忆的话,晋国最为善射的是韩氏的军队,然而战场上没韩氏的军队啊!

    不是晋国其余家族没有弓箭手,只是在列国的印象当中,晋国除了韩氏之外的其余家族无法将射箭玩得那么溜。

    那种想法正确也错误。

    首先,晋国不是没有家族看不懂韩氏是个什么玩法,他们只不过摄于韩氏作为卿位家族,学了韩氏的“技术”和“战术”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侵权摆在明面。

    然后,韩氏现在已经不是卿位家族,范氏不再存有太大的顾虑。

    在范氏看来,用一用韩氏的一些战术,咋地啦?

    同样在战场上的魏琦发现范氏在模仿韩氏的战法,不留痕迹地扫了一眼士匄,内心里升起了很大的警惕感。

    魏琦心想:“范氏紧随阴氏研究骑兵,现在又在战场使用韩氏的战术,曾经那么嚣张跋扈的郤氏都没跨过这条红线啊!”

    这一刻,魏琦将范氏列为不可深交的名单,对士匄这么不讲规矩也感到极度的排斥。

    士匄哪里知道魏琦在想什么,只知道交战之后范氏军队全面压着郑军在打,不免又会奇怪郑军到底什么个情况,劣势那么明显还没崩溃。

    他看向魏琦,问道:“上军佐能否出兵再开一局?”

    魏琦看了一眼对面郑军的“厚度”,点头说道:“可。”

    范氏的一个“师”又三个“旅”跟郑国的一个“军”已经开打,郑国那边还有一个“军”的可用兵力。

    考虑到自家的国君怎么都要有人保护,郑军最多也就再向战场投入三五千人,魏氏出动两个“旅(三千士兵)”就可以了。

    晋军想要开辟新战场的举动很快就被郑军看到。

    郑军对晋军再出兵不是投入正在酣战的战场,选择开辟新战场进行了讨论。

    郑君姬恽听不懂太多,品出晋军是要让己方营寨变得空虚,问道:“寡人仍留此处?不若转回‘新郑’罢。”

    拼命玩命这种事情交给臣子和士兵去干就好了。

    寡人是万金之躯啊!

    哪怕知道晋人不敢杀害,被俘也是一件极度丢脸的事情吧?

    换作其它年代,将士们在前面拼命,首脑却想逃跑这种事情,想干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只会悄悄地玩一出“驴车漂移”的操作。

    郑国的一众大臣和贵族听了郑君姬恽的话却是感到认同,心里不感到排斥的同时,赶紧顺着郑君姬恽的话附和,再安排“领导先走”的诸多事项。

    一阵忙碌之后,郑君姬恽上了自己的座驾,他却不是直接灰溜溜地逃跑,很是威风凛凛地带着大约七千郑军向战场逼近。

    “郑伯(爵位)亲率出战?”士匄正感到有些难办,却又看到郑君姬恽丢下大部分郑国军队,拐了个弯不知道要去哪里。

    跟随郑君姬恽离开的郑军大约有个两千左右?用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朝着西南的方向一去不回头。

    士匄有点纳闷地想道:“‘中劲’、‘后劲’自东北而来,西南并无攻郑大军吧?”

    他怀疑那边是不是有楚军在过来的路上,觉得自己该悠着点,派出人手催促前方的参战部队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战场上的这股郑军给打崩了。

    这一次郑军的韧性有点出乎晋军的的意料之外,换作是以往的话,军阵队列乱了都能喊暂停,等重新列阵再继续战斗;甚至是,损失差不多一成的郑军,早该偃旗息鼓求放过。

    现在,出战的郑军不但队形完全乱掉,折损的兵力也早就超过一成,他们却是没有任何的退缩,以一种与之交战晋军感到死气沉沉的状态继续坚持战斗。

    可以是心怀壮志,也能是悲壮气愤,带着一种沉沉死气的死战不退,怎么看都会令人觉得极度诡异。

    没有亲自到前方的士匄无法得知郑军是个什么情况,他站在巢车上远远地观察,只能看到郑军步步退却,又顽强地在坚持不懈。

    “郑人怀此心志,不可小觑啊!”士匄评价了一句。

    同样没有前往冲锋陷阵的魏琦对郑军的顽强感到很意外,说道:“需派侦骑往西南窥探!”

    郑军的表现太过于顽强,尤其是郑君姬恽带着少量的军队朝着西南而去,不得不令士匄和魏琦怀疑楚国的军队就在西南方向。

    楚国的军队已经离开济水河畔,他们不是向着郑国与晋国的战场而来,直奔陈国都城“宛丘”而去。

    一直在关注楚军动向的晋国只知道他们离开,不知道楚君熊审会带着大军去哪。

    郑国则是连楚军离开济水都不清楚。

    而晋国这边会派出侦骑关注楚军,其实是受到吕武统兵作战方式的影响。

    只不过,包括士匄、魏琦等人,他们也就是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没有将成熟的斥候体系给搞明白。

    什么叫成熟的斥候体系?除了要有人紧盯想要盯住的对象,还要掌握消息的传递方式。这里面能说道的地方非常多,真不是谁负责盯人,发现什么值得汇报的消息立刻回去禀告那么简单。

    “郑军为何不退?”士匄越来越感到迷惘,同时心疼己方部队的损失超过预计。

    这是建立在两个局部战场上郑军都陷入劣势,明明就是打不过就是不肯认输罢战,有种要打到夜幕降临,再奋战到天亮,类似的架势。

    “中军佐,我等需预防楚军突至。”魏琦的表情很严肃,心里的警惕性也拔升到最高。

    他们哪里能想到郑君姬恽会玩一手“驴车漂移”呢?再看战场上的郑军顽强到折损三成都还不退,能猜测的就是西南方向来了郑国的援军。

    士匄下意识看向西南方,将视线转回到尘埃弥漫的战场,再看向显得很空旷的郑军营寨,说道:“不若直击郑人军寨?”

    范氏一个“师”又三个“旅”跟郑国的一个“军”打得非常激烈。

    魏氏出动了两个“旅(3000士兵)”引来了郑军的两个“师(5000士兵)”。

    郑军营寨里面的部队不会超过三千?

    士匄手里还有范氏和魏氏总共四个“旅(6000士兵)”的兵力,抽出其中的两个“旅”去攻击郑军营寨,哪怕无法攻进去,也能搞崩胶着战场的郑军心态吧?

    而攻不进去在士匄看来属于不可能。

    毕竟,无论晋军还是郑军,他们是在半路上给碰到,一天的时间用来搭建营寨,隔天摆开阵势交战,哪有多余的闲工夫加固营寨呢?

    所以双方的营寨外围有个栏栅围栏,不存在拒马、鹿角,更来不及挖沟渠。

    这种营寨也就是作为军队的落脚地,完全达不到固守的硬寨级别。

    现在,士匄唯一需要顾虑的是关于名声方面的考量,真那么干的话,少不了会被人视为过于咄咄逼人。

    看着好像挺搞笑?

    然而,目前打起来真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模式啊!

    上一次楚国邀请晋国到“鄢陵”会战,再干出将己方营寨逼到晋军营寨不足三十米的位置,很是符合他们自号“蛮夷”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士匄心疼范氏士兵的损失一直在持续,又要顾着身为晋国“常务卿大夫”的颜面,一时间陷入两难之中。

 第488章 你们给俺等着

    士匄终究还是选择了脸面要紧,没有出兵前往攻打郑军的营寨。

    这是一个人可以死,门风不能败坏的年代。

    到了他们这种身份地位,士兵的损失能够承受得起,名声坏了的后果则必然影响到家族的声誉。

    “郑人已折损五成仍在酣战不止,实非我所知之郑人。”士匄脸色非常不好看。

    两军从差不多中午开打,鏖战的时间超过一个时辰之后,双方士兵的体力其实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交战的激烈程度肯定会出现下降趋势。

    打着打着,战场已经在演变成为打一种烂仗,不存在多余的指挥和调度,看到哪里有敌军,神情麻木地进行逼近,操着武器扑上去,不是敌人飙血就是自己飙血。

    出战的郑军折损了一半还没有崩溃?这一点在其余年代会显得有些魔幻。

    没亲自上战场,看着袍泽一个个倒在自己周边,无法去体会是个什么心情。

    如果身在这种地方,压根就不是自己怎么想就能做到什么事情,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下意识又无比激烈的反应。

    换作是在其它年代?即便军官能死战不退,又让督战队斩杀敢于转身逃跑或不尊军令的人,死伤超过一半为前提,信不信军官和督战队会有人不管不顾自己先跑。

    现在这么一个年代,军队是以各个家族为单位,贵族是士兵的主人,又从各方各面掌握着士兵个人到家庭的命运,再来就是“信义”和“忠诚”没那么不值钱。

    另外,一些思维也“固化”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导致贵族愿意死战,士兵大规模哗变属于不可能,紧密的战阵队形也无法让个别士兵有夺路逃跑的空间。

    硬要说士兵有什么想法,很大的可能是:那么尊贵的人都不惜命,俺烂命一条有什么不能奉陪的呀。

    以上的思维在春秋中叶是主流,哪怕时代再怎么变迁,但凡统兵的人有点威信,做人不是太烂,一样会有士兵心里“感念”再舍命追随。

    还有一点,春秋中叶能上战场很不容易,许多人想上战场还没那个资格。

    逃跑?能不能活下去不清楚,家庭成员以后就不再有上战场的资格。这个对于他们的家庭会是很要命的!

    出战的郑人在事先已经得到承诺,本人战死会多一名子嗣获得上战场的资格,并且家庭会受到诸多优待,多一些能够耕作的农田,获得来自国家分配的奴隶,等等方面。

    他们又知道这一次拼死作战对主人所在家族的重要性,没有了“身后事”的顾虑,有着各种“道义”在约束或逼迫,不想死这种念头稍微出现就被自己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有了“实惠”和“严重后果”两种约束,出战的郑人折损超过一半还在继续坚持,就是让与之对战的范氏军队有些做蜡。

    范氏的士兵对自己能战胜郑军深信不疑!

    他们是晋人,还是来自晋国的卿位家族,很牛逼的,好不啦?

    知道什么叫“大国心态”吗?就是清楚自己国家的强大,对上其余国家的人一点都不带怂,哪怕自身骨瘦如柴,对方看上去高大强壮,一样会有一种打从心里泛起的优越感。

    俺是矮一些、瘦一些,对方看着高大又强壮,又咋地啦!

    信不信俺上去左右开弓抽对方脸蛋,那人再气愤都不敢还手?

    凭啥?就凭俺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啊!

    挨揍的人,他一拳就能打死矮瘦的人,怕的是自己将那家伙打死,会不会让对方的国家找到机会,弄死自己再入侵自己那并不强大的母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