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大领主-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国几年前觉得晋国不行了,想要抢老大来当一当,一再伙同宋国对郑国开战。
众人没有记错的话,卫国从宋国那里获得城池当礼物之后,长久以来跟郑国一直是战争状态,用得着在派人宣战吗?
所以,郑国偷袭卫国是不成立的。
只是吧,看破不说破有时候是必要的,盟友之间怎么能当面打脸呢。
孙林父将晋君姬周的打脸视为觉得卫国吃相太难看,导致有了这一次灾祸。
讲道理,卫国这一次是吃相难看了一些,为了吃肉连边疆最基本的防御力量都抽调走,活该挨揍啊。
晋君姬周心情很不好,小小地刺了孙林父一句,又问道:“执政五日可集结兵力多寡?”
孙林父说道:“五日约三‘师’,半月可有一‘军’,再多无矣。”
在场的晋国君臣进行对视,不免觉得卫国真是好命。
他们认为并不是自己引来了郑楚联军,来到“朝歌”再碰上郑国和楚国入侵卫国只是适逢其会。
按照这个逻辑,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恰好来到“朝歌”就是救卫国于危难,不是卫国命太好又是什么?
孙林父说道:“晋下军、新军之粮秣由我备之。事后,寡君必有重礼奉上。”
也就是说,包括孙林父在内的卫国贵族,他们也同样认为晋军的到来是碰巧。
现在是卫国需要晋国救命,装傻子是拿自己的国运开玩笑,应有的付出完全有必要。
晋君姬周矜持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孙林父看向了中行吴,说道:“荀氏相距我国不远……”
意思是,中行吴愿意的话,派人去封地征召大军来参战的时间是足够的。
中行吴给了孙林父一个自行体会的表情。
俺又不是你们卫国的爸爸,凭什么为了卫国的安危额外征召军队参战?
麻辣戈壁的!
俺的国君都没说什么,你谁啊,瞎特么叽叽歪歪。
孙林父品读出了多种意思。他以为中行吴的年纪那么小,会害怕这一次参战的凶险,才小小的忽悠了那么一句,没想到从中行吴眼里看到了凶光和恶意。
来自晋国“卿”的恶意让孙林父心脏跳动速度增快,找了个理由赶紧告辞。
后续,楚郑联军渡河的信息得到确认,能够侦查到的楚郑联军兵力不低于十万,“棘津”坚持了七天被攻克,卫国都城“朝歌”的大门已经向楚郑联军敞开。
如果是吕武在这边,绝对不会傻乎乎地等着郑楚联军渡河再攻占一个桥头堡,一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挥师逼近,哪怕不玩半渡而击,也会抢占有利地形卡住郑楚联军。
即便是最次级的选项,将“棘津”和“雍棆”这两个“朝歌”的门户看紧,肯定也是不能不做的呀!
然而,不是卫国的人傻,身在“朝歌”这边的晋人中了降智光环,他们只是思维成为一种惯性,玩的是“春秋的法则”,思想观没有吕武那么复杂。
郑国的子耳来到“朝歌”进行必要的社交活动,跟“朝歌”有些距离的时候就看到城郊连成片的军营,看上去没有半点的意外。
孙林父接见了子耳,没提郑国不宣而战的事,仅是问子耳来做什么。
子耳是来干“勿谓言之不预”那一套的。
直接点就是要让卫国接受楚国和郑国的敲诈,乖乖的接受失败,站到楚国阵营的这一边,奉上楚国和郑国要的赔偿。
孙林父问道:“岂不知晋侯在此?”
子耳很假的惊讶了那么一下下,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说道:“楚王已北上,王卒尽出,封君过百。”
这一下孙林父绷不住,直接破防了。
尼玛!
到的只是诸国阵营那边的“前锋”吗?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卫国要见证楚国“左右广”的武勇了呀!
躲在内间室中的晋国君臣在面面相觑。
晋君姬周压低声音说道:“楚君乃是为我而来。”
哪怕之前楚国和郑国不知道“朝歌”这边是个什么情况,渡过大河也该打听到了。
晋国的国君在“朝歌”,同样在场的只有晋国的下军和新军,对楚国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楚国必然盼着“邲之战”能够再次重演的!
赵武咽了咽口水,说道:“君上,启程归国罢?”
老大,楚国要精锐尽出啦!
咱们最能打的中军和上军都不在,下军和新军压根就靠不住。
蚝不住了呀!
赶紧溜啊!
晋君姬周很庆幸早早看出赵武不中用,看向了其余的“卿”想获得建议。
第579章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溜是不会溜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溜!
一旦溜了,晋国必然要失去卫国这个小弟。
其实失去卫国对晋国的打击并不会太大,找个机会痛打卫国一顿,使得卫国痛改前非继续投到晋国的怀抱就是了。
比较关键的是晋君姬周选择逃跑,会让那些小弟觉得晋国没有跟楚国刚正面的信心,对晋国重新称霸“世界”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另外一方面是军果主义国家的晋国容不下一个会逃跑的国君,晋君姬周真的逃跑的话,回国当几年泥雕塑就该去死,换个新的国君上位了。
不用怀疑,晋国的贵族就是那么现实。他们不是怂人士大夫,是性格刻板又很刚的晋国贵族。而晋人要的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从这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领导者,不会屈服于一个“车神”。
晋君姬周开始明白为什么韩氏没落下去之后赵武会那么没有存在感了。
应该是幼年的遭遇让赵武缺乏面对艰难时局的勇气,希望有一个宽厚的肩膀能够依靠,失去了靠山的赵武遇事下意识就是苟。
这样的人不会犯什么大错,想要取得什么成绩的前提是手里的本钱足够。
归纳起来就是赵武很难犯下致命的错误,办事方式采取的就是一个四平八稳,逮住机会能够创造辉煌。
因为不清楚援军什么时候会来,晋军做了加固营寨防御的选择。
他们没有进入“朝歌”这座城池的原因太现实,城池的容纳量太小,晋国下军和新军进去会将整座城池填得异常拥挤,到时候保证水源供给会变成一个超级难题。
从军事的角度出发,全部的军队龟缩进入城池是一种等死的做法,脑子正常的统帅必定会留一些军队在城外。
当然了,目前还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年代,楚国虽然被叫蛮夷,他们却是比秦国和吴国要守规矩得多。
并不是楚人有多么高尚,他们要的是成为所有国家的老大,遵守规则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从某种角度来讲,楚人也是没有打碎一切再重建的魄力。
楚国和郑国的联军来了!
站在箭塔上面遥望远方的晋君姬周看着地平线上的黑压压一片,说道:“楚乃令尹子囊为首,郑为子耳?”
孙林父没有待在城内,亲自担当联络员来到城外晋军的营盘,闻言说道:“必不是皇耳。”
郑国是公族政治,皇耳并不是郑国的公族,能够成为一个“军”的统帅已经到顶,哪可能指挥郑国的三个“军”呢。
孙林父对子耳很陌生,说道:“未闻郑司空有何不朽之业。”
“不朽”就是大功绩。
讲一个人是不是很了不起,看的就是功绩。
孙林父那么说的意思很直白,源于郑国是公族政治,能担任什么官职又或是做什么事,重视是身上的血统,再来才是看办事能力,是在怀疑子耳的办事能力。
讲子耳又有什么用呢?
楚国是郑国的老大,包括子耳在内的所有郑人都会成为子囊的工具人,要探讨也是讲子囊到底厉不厉害。
同样在箭塔上的祁奚说道:“子囊攻宋未果。”
应该是发生在两年前?子囊奉命先去攻打陈国又再攻打宋国,成功逼降陈国是一种理所当然,没有占到宋国的什么便宜。
现阶段卫国和宋国的关系非常好,孙林父对宋国的实力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觉得子囊既然拿宋国没办法,率军来攻打有两个晋国军团助战的卫国很难取得成绩。
孙林父诧异的是祁奚怎么单独拿子囊来说事,是不是忘记楚君熊审也在北上。
楚郑联军在靠近“朝歌”约八里左右的位置停下来了。
随后,楚郑联军不知道什么原因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之声,给人一种士气非常高昂的印象。
他们一路横扫卫国,的确也该士气高昂。
晋君姬周面无表情地说道:“应是知晓楚君北上之事。”
几个人下了箭塔,晋君姬周看到中行吴凑上来。
中行吴说道:“不若即刻邀楚军竞技。”
楚郑联军是远道而来,长途跋涉肯定是身心疲惫状态。
再则,来自晋国的援军不确定会不会来,来又是什么时候能抵达,他们应该先尝试击败已经抵达的楚郑联军,哪怕后一脚楚君熊审过来,压力不至于会那么大。
晋君姬周现在不允许以好恶的感官来左右判断力,简约说道:“可。”
中行吴看了一眼孙林父,再看向晋君姬周,说道:“君上与执政且进城。”
他们就两个“军”,其中的新军还是没有满编的状态。
真的开战?中行吴选择让下军倾巢而出。
以公族一贯尿性必然会有人避战,晋君姬周和孙林父继续待在营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果然,决定要跟刚抵达的楚郑联军立刻开战,一帮公族得到消息立刻找到祁奚,讲了奇奇怪怪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想打。
祁奚面对那些公族连生气都欠奉,好言好语的劝导无效,杀人逼迫是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同意的份了。
得知消息的晋君姬周同样没有生气,有的只是再次失望和满心的抑郁。
事实上,晋国的公族但凡有点用,以公族的体量摆在那里,一国之君至于被以卿位家族为首的贵族那样搞吗?
中行吴派去邀战的家臣回来,禀告子囊拒绝开战的答复。
“再往。”中行吴很平静。
看来子囊是一个很谨慎的人?
楚君熊审就在北来的路上,先期抵达的楚军没有战胜的绝对把握,保证晋国的两个军团不跑,等楚军主力的到来再收拾,无疑是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
这一天就在中行吴一再派人邀战,楚郑联军那边拒绝,来来往往中过去了。
那么做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晋卫联军知道楚郑联军一再“谢邀”之后,心里的忐忑一下子少了非常多,胆子大的人甚至迫不及待想跟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楚郑联军赶紧开打。
“士气此消彼长。此番作为必可稳住卫人。”解朔跟中行吴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知道中行吴尽管年轻却是个有智慧的人。
中行吴笑着说道:“明日我可布阵逼迫。如子囊毫无作为,可重演‘鄢陵之战’故事。”
当时晋军也不是那么想打,直至被楚军逼到军营前方才不得不打。
解朔说道:“如此一来,郑人或将不敢出力,我可独应对楚军。”
中行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晋国当然不怕郑国,对战起来有很大的心理优势。
问题在于郑国来了三个“军”,要是让郑人的胆子肥了,对晋军一样存在不小的威胁。
翌日。
晋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