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武并没有照抄商鞅的作业。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时代,还是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用聪明的脑袋来分辨,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视当前时代的需求,不能瞎搞的。

    另外,商鞅弄出来的“二十等爵”是从秦国为出发点,爵位名字据有秦国的历史背景特征,一样不能拿来直接用。

    什么是秦国历史背景特征的产物?各种“庶长”,各种“更”,以及各种什么“造”这些,就是了呀!

    吕武又不是“汉承秦制”的那一套,再来是当时汉帝国的阶级已经适应了秦国留下的制度,没改名字不算突兀。

    阴氏是晋国的家族,吕武用具有秦国历史背景特征的名字来搞爵位等级,哪怕是阴氏成功取代了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干起来会变成在为赵氏嬴姓招魂,必然会后悔无穷的!

    诸夏是一个拥有历史底蕴的文明,很多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吕武不能拍脑袋想出一些爵位的名字,需要符合一定的历史背景,给予爵位带来更多的合理性,甚至要让人一听爵位就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问一个问题,知道诸夏这边的改朝换代,为什么会一再出现重复的国号吗?

    那些国号重复的王朝,他们跟上一个同名字的王朝其实不是什么继承关系,也就是新王朝并不是旧王朝的“余孽”来建立。

    诸夏选择国号,一般是从爵位、地理位置和具有“特殊意义”来选。

    建国的人之前是什么爵位,比如“唐国公”建立自己的王朝还有另外一个选项,例如根据地是在“晋地”,那么就能从“唐”和“晋”来选一个国号。

    如果想要更多的历史底蕴和合理性,其实选择“晋”比选择“唐”来作为国号最合适。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历史上有过多个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地理位置在“晋地”也能收买创业集团的人心。

    当然,如果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太垃圾,或是创业集团的核心不是来自“晋地”这个区域,“唐国公”肯定会以自己的爵位“唐”来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使用具有“特殊意义”来命名国号的创业者极少,一般会被“知识分子”嘲笑。

    这些“知识分子”在背叛起这个王朝会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非是正朔”,再来就是“无有历史底蕴可寻”,偏偏还有人认可这种说法。

    所以了,敢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号来定为国号,可能是开创王朝的霸主从一开始就没拿“知识分子”当回事。

    吕武需要一再地翻阅典籍,从中找到符合晋国历史底蕴的一些名称来给爵位命名。

    后来,他着实是厌烦了这一项工作,再来就是距离“虎牢”越来越近,顺理成章的将事情交给家臣去办了。

    在搞土地分配到户这一件事情上,吕武不能闷头自己干,先后试探过范氏和魏氏,发现士匄和魏琦表现出诧异和不以为然。

    到底是真的不以为然,还是飙演技,有待考察。

    阴氏搞动作也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光是这点就足够让范氏和魏氏不敢掉以轻心,哪怕不想跟上,他们也会暗地里琢磨和观察。

    吕武给士匄和魏琦的理由挺符合晋国的现状。

    晋国要跟楚国争霸,双方在多种层面上互有强弱之分,争霸已经到了必须分出胜负的阶段,老套路不行,不想新套路,等着输吗?

    抵达“虎牢”之后,各“卿”面见国君,国君再检阅完带来的部队,轮到吕武给国君透透风了。

    “予‘羡’土地?”国君一样感到诧异。

    阴氏之前就一直在提拔内部有功之人,每年都要释放一批奴隶,提拔建立功勋的“徒”成为“士”,再搞变“羡”为“徒”的操作,不是已经一再下发土地给功臣了吗?

    搞“臣下之臣”而已,特别提起这件事情是个什么意思?

    吕武也就简单解释道:“激励其建功立业之心。”

    要搞爵位的事情也必须讲清楚,又到了使用话术的时刻。

    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资格搞全面通用的爵位。

    其实,哪怕是一国之君也没有那个资格。

    有资格的是周天子。

    在吕武的叙说中,阴氏只是为了便于辨识,搞爵位什么的是没有的事。

    国君感到狐疑,说道:“变法之事历来以范氏为首,阴氏……”

    人家范氏干这个是专业的。他们没什么动静,怎么轮到阴氏在弄呀?

 第612章 这是流年不利吗

    是的呢!

    很多事情阴氏早就已经在做了,问题那是一种属于“潜规则”之类的形式,不是以“制度”来成为标准。

    只想在阴氏内部执行的话,以“潜规则”的形式没有什么问题,吕武要的是成为一种能够推行的“标准”。

    这么说吧?吕武不管会在阴氏内部执行那种标准,很快也会在秦国那边搞起来。

    一个家族想搞什么不用取得外部的同意,不以家事而来耽误国事也就行了。

    吕武是秦国的执政,阴氏和秦国执行同一套“标准”就会显得不一样了。

    所以才有了吕武跟范氏和魏氏商量要不要跟上,又找国君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报备。

    到时候阴氏和秦国同时将那一套“标准”执行,有吕武先行邀请范氏和魏氏跟上,国君也早就知道这一件事情,突兀性质也就不存在。谁想以这件事情为借口搞什么,几乎就是强行搞,不要怪阴氏的反击得太激烈,反击的过程中阴氏还能觉得是自己受到欺负了。

    为什么要争取一个“名正言顺”呢?大义可压人又能摆明了欺负人,这个就是“名正言顺”的作用。

    晋国的国君和众贵族知道了阴氏想做什么,没有当一回事,也就等于不反对和默认,吕武的目的就算达成了。

    士匄还挺纳闷吕武为什么要提出来,甚至邀请范氏和魏氏跟上,莫名觉得吕武是不是变怂了。

    还是那一句话:有封地的贵族想做什么,不超出自己的家族范围,没有人能进行干涉。

    上述就是当前这个时代的规则。

    增援大军已经抵达“虎牢”,在“虎牢”的晋军一下子达到四个“军”又三个“师”的规模。

    这些兵力里面,阴氏、魏氏各自占了两个“师”,范氏占了四个“师”,荀氏(中行氏)、解氏、羊舌氏、赵氏分别占了一个“师”再多一点点,那么包括还没有正式宣布成为卿位家族的羊舌氏在内,几位“卿”合起来的兵力就是差不多十一个“师”的规模。

    剩下的两个“军”又两个“师”是公族和中小贵族来纳赋的部队,算是十数年来公族和中小贵族出兵最多的一次。

    因为去年卿位家族给力的关系,这样的兵力分布没人觉得不对,公族和中小贵族甚至很感谢吕武给机会。

    原因?这一次摆明了就是要去打郑国,再去解决卫国和齐国,谁都觉得是来占便宜的。

    楚军再次北上怎么办?去年“沫之战”让晋国损失惨重,楚国的损失比晋国还大,一直猜测楚军今年北上的几率不大,再则都要去处置卫国和齐国,哪有功夫跟楚军刚正面,建造“虎牢”又不是建着玩的。

    “上军佐如何了?”吕武刚知道士鲂病了的消息。

    晋国攻打南燕的行动早就展开,花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将南燕抹成了历史,随后士鲂率得胜之师进军南山。

    睢水和南山的区域盘踞着一些戎人,他们并不是游牧性质的部落,以历史定义是山戎的一种。

    部族名称都有一个“山”字,肯定就是栖息在山地的部落呀。

    因为消息延迟的关系,吕武只知道南燕被灭,暂时不清楚士鲂攻伐山戎顺不顺利,得知士鲂病了更要准备一个接替指挥的人选。

    士匄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无碍。”

    真的?

    不会是担心肉被抢走,隐瞒不报吧???

    既然士匄都这么说,心里再有疑虑的吕武都不能再问了。

    范氏想有优先选择权,出了问题自然也该由范氏来承担和进行弥补。

    去年临时召集列国会盟,有些列国的君臣并没有逗留“虎牢”这边,一些列国的君臣和军队则是暂时在“虎牢”留了下来。

    其中包括曹国的君臣,以及宋国、卫国、莒国、莱国、谭国、纪国的君臣。

    曹国君臣留下来是因为得知晋国要给帮忙开疆拓土,姬负刍还给带着三千多的军队一块参与对南燕的战争,打完继续去参与攻打山戎。

    莒国不走是有自己的目标,比如申请夺回被齐国攻占的城邑,再要求不将从莱国那里得到城邑交出去。

    留在“虎牢”的晋君姬周和士鲂先后给了莒君己密州答案:你们特么是在想屁吃!

    莒国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一度还跟晋国龇牙,上一次被士匄率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看着好像还是不老实?

    剩下的莱国、谭国、纪国这三个国家,他们之中也就莱国像个国家,谭国和纪国只有一帮君臣再加上数量极少的治下之人。

    说白了,谭和纪早早就失去了国家,他们成为了一个列国的臣下臣,又长期遭到压制。

    这一次晋国将谭国和纪国的后裔拉出来,目的是为了肢解齐国,两个国家的后裔是个什么开局?大概就是“开局一个家,之后全靠白嫖”了。

    那种现状之下,谭国和纪国的君臣能不死死抱住晋国这条粗大腿吗?

    宋国的君臣留在“虎牢”,一来是因为晋国强烈要求宋君子成拖住卫君卫衎,再来就是宋国极度需要来自晋国的支援了。

    当宋国君臣看到吕武又带过来两个“军”的兵力,他们差点没忍住给精神高潮,觉得这一下子稳妥了。

    吕武到“虎牢”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处理完了才再一次求见晋君姬周。

    他到时看到晋君姬周与列国的国君正在搞宴会,找个位置不发一语地坐下。

    “阴子来矣。”杨干凑到了晋君姬周耳边进行提醒。

    当时的场面很热烈,以至于没多少人察觉吕武的到来。

    晋君姬周拿眼睛找了一圈才在角落里看到吕武的身影,讶异吕武怎么会去坐到边角位置,举着酒爵站起来,大声说道:“诸君,寡人满饮此爵。”

    又是一段大声的应和声,觉得够资格的人无不举起来同饮。

    “寡人不胜酒力。诸君自行寻乐,寡人且先告辞。”晋君姬周当然不能悄溜溜地跑了,要不然很不礼貌不提,其他人就该想想有没有什么阴谋了。

    吕武站了起来。

    刚才场面热烈,没有看到吕武属于正常。

    场面缓下来,多数人立刻看到站起身来的吕武,一国之君露出笑脸,身为人臣则是赶紧行礼。

    吕武不想有嚣张跋扈的标签,肯定是要对列国之君行礼,再对列国贵族回礼。

    场面撑了起来,没给任何人再打什么招呼的机会,吕武出了大帐,碰上杨干跟随前往晋君姬周的所在。

    “君上,大军汇集‘虎牢’,每日耗费多也。”吕武看到晋君姬周露出兴奋的表情,嘴角勾了一下,继续说道:“君上可遣使节往‘新郑’劝降,且待郑君回复。”

    小郑,降不降?

    不降?你特么竟然不投降,俺要上了!

    降了?哦啦!赔款什么的准备好,再召集军队跟俺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