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5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没问要割齐国的哪块肉?

    晋国都肢解了齐国一次,搞一搞封邑变动什么的,崔氏带着一帮齐国贵族改换门庭,已经虚弱的齐国变得更虚弱,拿什么来跟晋国叫板?所以封邑变更是一件根本没难度的事。

    崔杼明显有比较详细的计划,将谋划讲了出来,一讲就是讲了小半个时辰。

    在听的吕武有点“情理之外意料”的意思。

    再怎么说崔杼也是齐国的执政,没有一帮追随者坐不到那位置。而那些追随者要么是跟崔氏一根绳上的蚂蚱,不然就是不想待在齐国这艘破船,选择跟崔氏一块投奔霸主国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吕武听完沉默了一小会,说道:“若你仍为齐执政,如何?”

    这一下,崔杼非常明显的愣住了。

    那不是崔杼之前想干的事情吗?

    只是那样的话,晋国只有长期利益,甚至后面可能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幺蛾子。

    毕竟,崔杼没有带着封邑和一帮齐国贵族归晋,某一代的齐君就随时有可能翻盘,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崔杼反悔,可能那帮齐国贵族不乐意了。

    吕武不太在意崔杼为什么愣住,继续往下说道:“崔氏可别出,封邑为晋土。如有贤达投奔,我亦接纳。”

    能看见的好处,晋国要了。

    长久的利益,晋国一样不放过!

    崔杼的表情有些呆萌,好像是没想到还能这么折中。

    吕武又说道:“我愿助你不失执政之权。”

    齐国当然不能亡了,变成一个三流诸侯国会符合包括晋国在内所有中原列国的利益。

    崔杼迟疑地点了点头。

    经过晏婴那么一搅和,使得崔杼只能当木偶。

    所以,齐国的锅有晏婴的一份。

    吕武问道:“齐国可有田氏?”

    这问得颇为突兀,并且有些没头没尾,一下子把崔杼问得莫名其妙。

    崔杼说道:“元戎所问乃是厉公苗裔?”

    这个“厉公”是陈厉公妫跃。

    吕武对田氏只有大概的印象,模糊得很呐。

    崔杼回忆了一小会,继续说道:“陈完逃奔,入齐谒见桓公得信重,乃赐女,得邑为‘田’,有田氏在齐。”

    那是一段很传奇的故事,里面也显露出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

    陈完,也就是来自陈国的完,他是因为内乱怕遭到清算才逃离陈国,一跑直接跑到齐国。

    当时正值齐桓公称霸的阶段,作为老大庇护前来请求保命的一国之君后代,算是一种“义务”性质的规则吧?

    陈完为什么能娶到小白(齐桓公)的女儿?这就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了!

    在这么一个年头,有血统又有文化的人走到哪都不会缺了一官半职,尤其是小白正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刻,琢磨着中原没啥事,能不能将眼光转向南方。

    有那个年头又恰好一个陈国公子投奔过来?

    啊哈!

    老天都在帮助寡人呀!

    听过“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句话没有?

    小白本就是一个迷信的人,再看陈完长得俊美,要委以重任来着。

    陈完很谦逊的推辞。

    小白一瞧,矮油,多么有逼数的一个才俊,一开心喊来“巫”给陈完卜了一卦。

    陈完看到那个“巫”露出了蜜汁微笑,心想:“稳了!”

    为什么?

    贿赂懂不懂?

    怕是不知道“巫”的贪婪了呀!

    听说过暗箱操作没有?

    是个什么卦象,还不是“巫”来解读。

    一句“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从那个‘巫’的嘴巴里飙出来。

    小白一听,再仔细琢磨,没看出陈完给了“田氏代齐”的预言,以为陈完这一家子会成为齐国的栋梁,没得说,必须送女啊!

    然后?陈完一家子变成了田氏,从此在齐国扎根了。

    现在,崔杼没搞懂吕武为什么会问起田氏,更迷糊怎么自己一讲那段故事之后,吕武脸上的笑容会那么诡异。

    吕武跟崔杼把该讲的话讲完,进行了一些交代,送走崔杼,考虑要不要接见晏婴了。

    “一个个强国不是控制就是肢解,对晋国有利,对我更有利!”吕武在帮晋国干活的同时,为阴氏提前进行布局,没毛病的。

 第621章 赫赫凶名

    今年是吕武担任元戎的第几个年头来着?好像是第三年。

    在三年间,晋国从低迷外加有些颓丧的氛围中走出来。

    也仅仅是三年的时间而已,已在经过内乱的晋国爆发出了列国侧目和颤栗的力量。

    拿去年(公元前562年)爆发的“沫之战”来说,无疑是晋国再一次的华丽亮相,尤其是挨了痛打的楚国在今年竟然没有北上报复,有眼睛和脑子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晋国从来没有不行过,只是缺了一个好元戎而已。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再内乱的晋国有损失掉一些实力,然而总体实力方面却还是霸主级别。

    这里其实是晋国多了一个阴氏,要不在原有历史上晋国到当前阶段就是实力受损的局面,堪堪用“拖”的战术来与楚国继续争霸。

    吕武的出现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包括让晋国多了一个强力无比的卿位家族,帮助晋国在兵甲器械上面进行了更新换代。

    现在不流行玩“上交国家”那一套,阴氏卖盔甲和武器,就是一种极大的贡献。

    上交之后到底属于国家还是被某个人黑了,谁知道呢。

    价值好几个亿的东西,奖励五百元这种事情,有点那啥呀。

    在原历史上,要看晋国的元戎是谁,是智瑩。

    这位扒拉小能手愿意拿智氏顶在最前面吗?

    不愿意?哦,那没事了。

    在智瑩的带动下,智氏有多怂,晋国的其余家族就有多能隐藏实力。

    一旦智瑩被逼急?他同样不会拿智氏的力量出来死扛,玩的会是一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套路。

    所以了,在智瑩的领导下,晋国就那么半死不活的跟楚国“拖”着,拉晋国的那些小弟去顶雷,再美其名曰“疲楚”。最终玩到各个诸侯国跟晋国离心离德,偏偏各个诸侯国的实力还没被削弱多少。

    真实情况是,楚国在那一段时间里的境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糟糕异常,轮到赵武接任智瑩成为元戎算是捡到一个大便宜。

    赵武成为晋国的元戎之后,延续了智瑩的政策。再看楚国的境况,也就是为什么有赵武“捡便宜”的说法了。

    真实的情况是,楚国之所以对晋国服软是因为楚国被内乱和吴国搞得很伤。

    楚国服软成为诸夏的一员,没多少年再次强盛起来,相反晋国在达到“守护诸夏文明”的成就之后迅速衰弱下去,并且一再内斗,斗到给分了家。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尽管吕武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不是之前,成为“卿”之后,乃至于坐到了元戎的位置,他没有干出“化家为国”的操作之前,不敢说所有的作为都对晋国有利,却能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都有益于晋国。

    当然了,哪怕仅是有百分之一,干了就能推翻那百分之九十九。只不过,不是还没干嘛!

    最终,吕武还没有再接见晏婴。

    齐国再次面临大变,不但局势坏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国内人心也必然要散了。

    换作是其它国家,经过一连串的重创和动荡,很难再从泥沼里面爬起来。

    曾经称过霸的齐国则属于还有救,看的是有没有能臣,或者能出现明君。

    这个就是历史底蕴的重要性了。

    有过辉煌,后人记得那些辉煌,心里想要恢复祖先的荣光,理想明确之下就会有清晰的奋斗目标。

    当然也不是有历史底蕴的民族在跌倒之后都能再次爬起来,并且再次创造辉煌,看就看子孙后代争不争气啦。

    被这件事情一搅和,吕武都有点忘记自己为什么要留在鲁国不动弹,后续的精力也是放在齐国身上,没闲工夫关注鲁国到底怎么样。

    直至国君传来指令,也就是继续对鲁国进行惩罚,吕武才动身前往“曲阜”。

    吕武肯定不是孤身前往的咯。

    尤记得一二十年前,魏相每次到吕武封邑都是数百、数千人的队伍。

    那个时候吕武看到了贵族的牛逼之处,日思夜想也要有那样的排场。

    时至今日,吕武哪次出行不是有成群的甲士和武士随行保护,出国更是大军同行。

    晋国的中军正在逼向“曲阜”吗?

    鲁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觉得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吕武靠近“曲阜”二十里范围,惊恐万分的叔孙宣伯赶紧带人出城。

    叔孙宣伯在距离“曲阜”十里外迎接的吕武,或者说是迎接晋国的中军,求见吕武得到接见。

    “鲁无罪呀!”叔孙宣伯说得无比诚恳。

    在目前这么个年头,没有哪一条律法规定不能骂人,以周礼来进行裁决的话,喜欢口嗨的鲁国还真无罪。

    吕武说道:“我本不欲加罪鲁国,奈何鲁国非君子之国。”

    有收礼收到手软,事情没有办成,还反过来骂送礼人的吗?

    律法上没相关规定。

    道德层次上却是那么的不堪。

    鲁国人还好意思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

    如果是其他人那么讲?叔孙宣伯会直接喷其一脸。

    应该是鲁国深知自己战五渣的事实,打不过别人只能说自己是脾气好,不喜欢与人多计较什么的,再给自己脸上贴金。

    君子本来是一个无比高尚的词,先有鲁国强行加戏,再有认那位夫子为祖师爷的一帮人乱搞,君子这个词被彻底玩坏了。

    吕武面对一脸惊恐的叔孙宣伯,很平和地问道:“我曾与子驷言‘郑不奉献,我自取也’,执政可知后续?”

    子驷就是郑国执政嘛。

    郑国的实力比鲁国强多了。

    晋国收拾郑国可能要费点力气,收拾鲁国则是轻轻松松,不知道鲁国要不要试一试晋国的大棒?

    “伯国行‘存亡续绝’之举,道德比之古之圣贤,为何独失宠于鲁?”叔孙宣伯是真的没搞明白。

    在晋国肢解齐国之后,鲁国虽然和齐国还是邻居,形成接壤的边境却是变得极小,接壤最多的是谭国。

    这一点让鲁国很开心。

    他们是战五渣嘛,邻居当然是越弱越好,不是想着去入侵,觉得能过平稳日子了。

    吕武没有回答,只是平静地看着叔孙宣伯。

    良久之后。

    叔孙宣伯说道:“鲁尽从伯国安排。尚请伯国吝惜。”

    这就对了。

    鲁国遭到武力威胁躺好就行了,哪来那么多的叽叽歪歪,说越多就会留下更多的痕迹,完全是在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嘛!

    话又说回来,解决完麻烦的吕武在进行回忆,郁闷怎么就想不起那位夫子的爹是谁来着!

    “贵国可有孔氏?”吕武问道。

 第622章 逼死了一位国君

    叔孙宣伯有些迷。

    鲁国并没有什么孔氏,使得叔孙宣伯完全不懂吕武为什么那么问。

    叔孙宣伯小心翼翼地问道:“阴子寻鲁之孔氏?”

    他需要猜测吕武找这个孔氏是不是要出气什么的。

    如果是,鲁国没有孔氏也能变成有。总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