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邯郸赵本来有复出的迹象,结果赵旃一病又缩了回去。

    阴氏早先的发展规划中将邯郸赵考虑了进去,后来随着情势一再出现变化,尤其是获得“铜鞮”那几块封地之后,阴氏对邯郸赵的需要变得可有可无,两家本来就少的联系给彻底断了。

    “阿武不可拒绝。”魏琦先是一脸的诚恳,后来换上了哀求的神色。

    这摆明就是在求饶了。

    魏琦重新出山为哪般?还不是魏绛给搞砸了。

    这一次,魏绛对阴氏不止是提防,到了露出敌意的程度,偏偏还没成功跟范氏达成结盟,老魏家有点危险了呀!

    魏氏为什么会那样,肯定是有其原因。

    根据还是出现在吕武一些操作失当上面。

    阴氏盯上了魏氏的某些地皮,有行动就必然会露出一些马脚,看的是魏氏到底敏不敏感了。

    搞到魏氏换了家主当机立断不跟阴氏一块玩耍了?说明魏氏对阴氏的警惕心重到了一定的程度,极可能是察觉到阴氏对自家不怀好意啊!

    要命的是吕武是元戎,阴氏的实力比魏氏强,并且阴氏的朋友远比魏氏多。

    怎么办?只能是即将受害的一方认怂,还要憋屈地进行讨饶。

    人间之现实与残酷,尽显无疑!

    “我用‘原’置换魏氏大河南岸之土,可否?”吕武不白要。

    魏琦沉吟了一下,答曰:“可。”

    那就很清楚了,魏氏的确是察觉到阴氏的一些动作。

    换句话来说,魏绛不跟阴氏一块玩了没什么错,他要是成功跟范氏结成盟友来抗衡阴氏,少不了得到一个英明的定位。

    魏绛的思路是对的。他错在没看清楚局势,老范家哪怕是结盟也只会选择阴氏,尤其是魏氏选择的“切入点”着实是有够烂的。

    这一次,魏绛不止跟阴氏有点撕破脸的样子,还得罪了小心眼的士匄,对魏氏太过于要命,搞得魏琦不得不腆着老脸重新出山。

    吕武达到了目的,脸上出现了苦笑,说道:“何至于此?”

    没错,阴氏对魏氏有想法,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会是停留在有想法的阶段,碍于各方各面的因素,但凡阴氏和魏氏的联盟不破裂,阴氏不会去真的动手。

    这个是信誉比命还重要的时代,尤其是对于家族来说,能不能维持信誉等同于家族的寿命长短。

    “阴氏于秦国所作所为,是否过矣?”魏琦在很是关切的模样。

    吕武不解地反问,说道:“我为晋剪除秦之危,何错之有?”

    过份了啊!

    阴氏对秦国做得再过分,关魏氏屁事?

    不管阴氏最终想干什么,做的事情就是让晋国的西边从此不受威胁,等于在阴氏操作“化家为国”之前,晋国是得利的一方。

    魏琦被一堵,堵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现在让魏氏说阴氏想要取代赵氏嬴姓,魏氏自己都不信,顶多就是想到阴氏想要将秦国把控成为傀儡国、后花园、……等等而已。

    把控一国这种操作怎么样?以君权不可冒犯的定义,肯定是属于过分的行为,一旦让天下列国知道阴氏在秦国干了些什么,阴氏又是想达成什么目标,少不了会是一个天下哗然的局面。

    魏琦是以长辈的定义,好心好意地在奉劝吕武不要玩火,免得等秦君长大,晋君这边也成年,阴氏在秦国那边做的事情暴露,致使阴氏得到一个乱臣贼子的定位,遭到晋国和秦国的共同排斥。

    吕武与魏琦从上午聊到傍晚,一直到快日落西山的时间魏琦才告辞离去。

    聊到后面,两人其实就是在尬聊。

    魏琦以自己的认知和思维硬侃。

    吕武则是耐着心情进行应付。

    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根本不一样,没当场吵起来算是互相都在克制了。

    在期间,魏琦明确问过吕武,关于魏氏开始将重心放到晋国东面的事情。

    尽管巴不得魏氏从晋国西边滚蛋,吕武给出的回应却是有点冷淡。

    那是魏氏对阴氏的提防重要一定程度,再次试探是不是随着封地置换,产生的误会能够解除。

    阴氏拿“原”去跟魏氏换那些土地,跟魏氏主动割地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等价交换,后者则是阴氏主动翻脸逼迫魏氏。

    “魏氏对我已经有很大的提防心理啊?”吕武纳闷自己做人有那么失败吗?他需要观察一下各个家族的风评,一边又忍不住做出衡量,想道:“这样也好……”

    过了今天,吕武不会追究魏绛这一次的脑残操作,等于阴氏跟魏氏的交情就真的全面清零。

    井水不犯河水当然最好。

    能够重新玩到一块也是顺应局势。

    出现矛盾和竞争?该打就打,该杀就杀,谁也别特么怪谁!

 第654章 不搞事就浑身难受

    新的一年再次来临,时间进入到公元前560年。

    晋国这边对外没有太大的动作,一众贵族得到喘息的机会,盯着封地置换与重新恢复生产。

    另外一个当世霸主,也就是楚国,他们出的事情就有点多了。

    上一次“芜湖之战”后,吴国现实再次挑衅楚国,随后尽起大军开启第二次“芜湖之战”。

    楚国跟晋国一样是处在君位更替的权力交接阶段,他们还在“沫之战”输给了晋军,再加上令尹战场被俘,麻烦多到消停不下来的程度。

    在那种背景下,楚国公族成员子庚上位楚国令尹。他是楚共王的兄弟,等于是现任楚君熊招的叔叔。

    子庚上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回应吴国的挑衅,集结了芈姓的一众封君扑灭了跳得太厉害的一群臣子,初步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威信。

    “午本为楚国司马,乃是实权人物,接任令尹尚算众望所归。”吕武当然很重视楚国,哪能不关注高层变动。

    子庚是芈姓、熊氏、名午,他在子重担任令尹时期就很活跃了,比较倒霉的是有一次前往秦国被扣留,后来花了重金才算得以脱身。

    这一次秦国扣留楚国重臣并不是赵氏嬴姓的锅,秦国都已经被阴氏控制,赵氏嬴姓能当块招牌已经挺不错,哪来的实权去扣留来自楚国的重臣。

    吕武也是后面才知道子庚遭到扣留,实地操控的吕阳给的汇报是,担忧子庚了解到秦国的实际情况,不得不干扣留的事情。

    后面收取重金再放了?吕阳将锅丢在了秦国公族之一嬴鲍的头上,又一次举起屠刀砍了个人头滚滚。

    嬴鲍是秦国“后时代”比较活跃的公族之一,明面上各种忍辱负重,暗地里朝思夜想要将阴氏驱赶出秦国。

    在阴氏没有全面控制秦国之前,留下一两个秦国活跃的公族很有必要,可以用来聚集一帮对阴氏有敌意的秦人,时机到了再一锅端便是。

    吕武对吕阳的做法不是没有意见,只是还能兜底为前提,心里想着怎么纠正吕阳的杀心过重,处置什么的肯定不会做。

    直接处置一个家族的继承人?直接砍头,还是流放,将打击到继承人的威信,对家族整体来说要谨慎再谨慎的。

    “今岁便是由子庚率军入‘鸠兹(芜湖)’迎战吴军。吴国出战主帅乃是新君诸樊。”吕武是在年末时得知寿梦薨逝的消息。

    这么一搞,晋国、楚国、齐国、吴国四个在当前比较活跃的国家,先后经历了君位更替的事。

    寿梦薨逝并没有国家前往悼念。这个是因为他临死前干了称王的事,没有遭到中原列国谩骂就不错了,还想各国去在丧礼上撑场面?着实是有点想太多了。

    对吴国擅自称王最为恼火的其实是楚国。

    现阶段吴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实力排名来看,吴国顶多就是个二流强国,完全是借地形便利以及那股不要脸的劲头在抗衡楚国。

    当然了,楚国绝大部分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与晋国的争霸之中,他们屡次跟吴国交战顶多就是拿出全国十之三四的力量。

    所以,楚国对于吴国竟然敢称王,愤怒之中还觉得遭到羞辱,直接骂吴国哪来的自信敢跟自己平起平坐。

    吴国新君诸樊面对楚国的谩骂是直接呛回去,遭到晋国来使的询问则说没称王那么一回事,玩了一手小孩子玩闹般的双标。

    事情就是那样,吴国哪天不胡闹了,基本上也就到了该亡国的阶段。

    尽管吴君诸樊是那样回应晋国,晋国还是召回了申公巫臣以及苗贲皇,表示对吴国的胡闹很不爽。

    后一脚,晋国的来使又表态会继续支持吴国的正义事业,之前申公巫臣以及苗贲皇对吴国的各种贡献依然开放“专利权”相关,商贸往来非但不会断绝还会进行加强。

    吴人稀罕晋人给的“专利权”吗?他们玩的是才不管有没有获得授权,想用就直接用了,不爽来约架啊!

    鉴于吴国现阶段看着挺不好,主要是没信心再次打赢新一次的“芜湖之战”,吴君诸樊以及一众吴国公子对晋国使节还是挺礼遇的。

    “必是已有结果?”士匄已经知道吕武觉得吴国这一次会战胜楚国,琢磨着是个考验吕武政治眼光的机会。

    吕武就看向了孙林父。

    投奔晋国的孙林父没有多少实权,孙氏以及一众从卫国转移过来的贵族,家族获得了新的封地,境遇方面大体上比较不错。

    现在没有“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吕武肯定不能让下大决心以及损失很大的投奔者心寒,又给予列国晋国利用完就丢的印象,慢慢给予孙林父以及崔杼参与国政的机会。

    吴国离晋国太远,属于鞭长莫及的那种距离。

    阴氏看不上吴国的邦交权,吕武先后找各个“卿”讲道理,告知他们吴国的邦交权就是个鸡肋玩意,先后沟通下来吴国的邦交权也就给了孙氏。

    这才有了士匄提问,吕武看向孙林父的原因。

    孙林父站起来对众人行礼,说道:“尚未有结论?但闻两军于大江水战,吴军胜势颇明。”

    大江就是长江咯。

    在“东方世界”的当前阶段,能够打得起水战的国家并不多,楚国和吴国绝对算其中的两个。

    实际上,楚国和吴国在几年前已经打过大型水战,以楚国的惨胜落下帷幕,也才有了楚国占领“芜湖”打赢了那一场战役的结局。

    这一场楚国和吴国的水战,是诸夏历史上第一次有正经记录的大型水战。

    士匄对水战什么的两眼摸瞎,好奇地问道:“吴弱且小,楚强且大。必是楚舟船众,为何吴军胜势?”

    孙林父同样对水战一窍不通,只能是复述字面描述,说道:“吴人心哀,君父有敢死之志,众莫敢不从。”

    是吧?

    国君连死都不怕,摆明就是要去玩命的。

    身为人臣以及没半点话语权的群体,他们敢不拼命就是个枭首示众的下场,死在刑场还不如上战场拼命,也许能侥幸生还呢?

    在楚国和吴国那边,君权之重超乎想象,杀起大臣来真的跟宰只小鸡一般,跟中原列国是不同的政治格局。

    以消息传递的延迟性质,楚国和吴国新一轮的“芜湖之战”应该是结束了?晋国想知道谁赢谁输需要等上半年左右的时间。

    用剧透的方式,吴国的确是赢了再一次的“芜湖之战”,他们打赢之后各种高调,之前对晋国表现出的谦逊被忘到一边,再一次派出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