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众‘卿’赞同道:“应有之意。”

    中行吴迟疑道:“吴方历经大败,国君亦是战死疆场,是否屈服于楚国?”

    吕武摇头,笃定地说道:“吴人或会恐惧,吴君必不屈服。”

    在遥远的南方,接任兄长成为新任吴君的余祭就在朝着群臣大吼大叫,喊出了“永不为奴”的口号,要继续跟楚国血拼。

    一众吴国大臣却是听得面色如土,他们刚刚历经大败、惨败,一下子搞得舟船尽毁,更要命的是没了四五万的青壮,真真就被这一场战役整得元气大伤。

    吴国才多少人口?一次没了四五万青壮,里面当然并不全是士兵,民伕性质和“临时工”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现在也不是作为青壮就能成为士兵,精锐一役尽丧,贵族们的私军也是损失惨重,他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心里不断祈祷楚国大军别再深入,哪还有余力去反攻啊!

    吴君余祭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脑子抽了才真的立刻去找楚国拼命,喊完了来一句“转进‘五湖(太湖)’”让众臣松了口气。

    在接下来,吴国进入到放弃城邑躲入山川地势凶险区域的时间节点,一直跟楚国玩躲猫猫的游戏,祈祷楚军能赶紧退兵,另一边则是再次派出使节团往晋国而去。

    别说,历史上第一个将游击战大规模运用的还真是吴国。他们也是依靠游击战不断袭扰楚国,每每拖得成建制的楚军受不了或者认为耗下去得不偿失,一次次让吴国的国祚得以延续。

    还有一个真实情况,吴军每次跟楚军刚正面,十次里面能赢两次就叫侥幸。偏偏吴国每一次有点实力了就非得头铁要找楚军刚正面,败了再将游击战捡起来接着用。

    打赢了第三次“芜湖之战”的楚军原地驻扎,觉得扬眉吐气的同时,对于大军要不要继续深入产生了分歧。

    目前的吴国,能够算得上“城”的城池也就十一座,“邑”级别的城池不会超过五十个,倒是很难计算数量的“邦”零零散散分布在大片区域。

    说白了就是吴国打从事实上社会层次显得很落后,哪怕是中原地区三流诸侯国的城邑数量都比吴国多。

    没办法的事情,诸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就是“世界中心”,发展好一些很是理所当然。

    “不必再争!”楚君熊招拍了一下案几,恨恨地说道:“寡人方知晋趁我与吴大战,南下掠我城邦,夺我附庸。”

    好些个楚国大臣低头翻白眼。

    关于晋国纠集了二十多个诸侯国南下的消息,他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比楚君熊招更早知晓,还一块联合起来瞒住老大呢。

    之前瞒住是为了不让楚君熊招犯糊涂,给中途罢止第三次“芜湖之战”。而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谁让楚国的头号大敌一直是晋国,真不是吴国啊。

    楚国令尹子庚慢吞吞地说道:“晋知我与吴交战,停步于蔡,未有深入。”

    “令尹乃是说,晋此前不知,南下并非乘人之危?”楚君熊招一脸的奇怪。

    子庚点头,很是肯定地说道:“我、晋皆为伯也,岂可与吴蛮同类。我与晋乃是道、义之争,焉可行天谴之事?”

    “道”可以理解为正朔;“义”则是天理伦常什么的。归纳起来就是争夺控制“世界”的话语权。

    凭借玩弄小人手段即便是将事情办成了,谁又会真心诚意的屈服?只会是周而复始地上演不服气的反抗。

    用硬实力来打服,过程中干得堂堂正正,赢的一方光明磊落,输的一方找不到借口。认清双方的实力差距之后,再不低头是在逼胜利方赶尽杀绝呀。

    薳启强插了一嘴,说道:“尽管如此,我亦需夺回陈、蔡、顿、沈。”

    关于这一点,楚国君臣很快就取得共识。

    只是吧?他们虽然打赢了第三次“芜湖之战”,尽管损失方面并不惨重,该有的喘口气总是要留出一些时间,再立刻邀请晋军会猎就显得很不合适。

    再来是,打赢了吴国就立刻退兵,岂不是等于半途而废,哪怕要撤军也不是全面退回去,肯定要留下军队继续扫荡属于吴国的人口聚居点。

    薳启强是楚共王熊审的亲信,很想在“新朝”再次获得新君的宠爱,趁着气氛火热又提出了几个建议。

    “遣使往陈、蔡、顿、沈?可也。寡人仅予一线生机,告知二三子‘勿谓言之不预’,断无再费口舌之理。”楚君熊招刚继位就获得大胜,正是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刻。

    那个“勿谓言之不预”是从晋国那边传来的“名言”,很是得楚人的喜欢。

    薳启强的另一个建议是,一样需要派遣使者前往徐国和钟离国,不能让这两个列国真的靠拢向晋国,更不能让他们跟吴国勾结到一块去。

    他说道:“此二国虽民寡势弱,我实不惧之。然,徐国、钟离国、钟吾国、夷虎相依相偎,所处之地亦是连贯宋国与吴国。若此些列国因畏惧于我,使之亲近于晋,焉与我有利乎?”

    这么说,楚君熊招和几个强大的贵族就有点不爽了。

    楚国是南方的霸主,长久时间里习惯了横行霸道,什么时候对哪个国家“温柔”过?一贯就是昂头用下巴对着几个邻居,稍微不爽就起兵讨伐。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要一改霸道,行王道之术吗???

    子庚沉默了一小会,说道:“我竟大不如前?”

    几个强力的封君先后说了几句话,大多是怼薳启强未必太胆小了。

    薳启强赶紧赔笑,再也不敢多说什么,心里却是很无语地想道:“一帮什么人啊?楚国可能未必严重衰弱,晋国却是越变越强。局势明摆在那里,怎么就不愿意睁眼看世界呢!”

    这一刻,楚国群臣化身为“我大清”的忠臣啦?

    “我闻晋君乃是五岁孩童?”楚君熊招突然间问了这么一句。

    这一下轮到从晋国逃亡到楚国的伯州犁上场了。

    这位伯州犁就是郤氏内乱逃亡的小宗,来到楚国之后获得楚共王熊审的另眼相待。

    不过吧,目前晋国跟楚国的情况其实类似,国内有谁混不下去了,优先选择的逃亡地点都是对方的国家,一般会受到良好的安置,导致晋国和楚国并不缺少了解对方的途经。

    伯州犁先行礼,再说道:“晋与列国不同,行使权力不为国君,乃元戎是也。”

    话是不是已经讲得够清楚和明白?不要因为新一任的晋军姬彪是个孩童,觉得晋国就好欺负了。

    楚君熊招当然知道晋国的政治格局,意有所指地说道:“晋‘卿族’势大,以至公族蒙尘。阴氏与范氏想必如栾、郤那般?”

    晋国取得了“沫之战”的大胜?按照以往的惯例,内部应该进入到争权夺利的时刻,会不会上演内乱啊?

    伯州犁摇头说道:“我闻阴武与士匄如挚友一般,魏琦、荀吴、解朔、赵武深受阴武恩惠。”

    蛤?

    晋国卿位家族之间的恩惠?要是栾氏和郤氏的事情没有发生,大家伙肯定是往绝不会爆发冲突的一面去想。现在谁还不知道晋国卿位家族的脑回路,恩情大到无以为报会捅出刀子的。

    楚君熊招怔怔地出了一会神,比较突然地感概道:“阴武若是楚人,霸业何难?”

    一瞬间,楚国群臣脸上都挨了一巴掌,那声“啪”是响在了众人的脑海之中。

    他们却是紧闭嘴巴,没人敢于叽叽歪歪。

    并不是他们畏惧于楚君熊招的权威,主要是越了解吕武的崛起过程,以及吕武崛起之后干的那些事情,很难不心生佩服。

    只是他们更加清楚一件事情,楚国这边根本不可能出现吕武那样的人。

    没太复杂的原因,楚国这边没有公族的血脉,梦中都不敢有出人头地的剧情。

    楚君熊招有点回过神来,问道:“寡人若邀阴子会盟,应选于何处?”

    这一下楚国群臣有点晕了。

    老大,你是“君”啊!

    阴武再牛逼也只是“臣”而已。

    怎么到了你的嘴里,阴武跟你是同级别的人物了呢???

 第665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公元前560年对于“东方世界”来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

    楚国跟吴国打大了一场?吴国没有屈服于楚国并且还想着报仇,等于局势方面的变动不大,能够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太过于轻微了。

    齐国内部一再乱战,新任齐君吕光一时半会无法威压全国,不知道还要乱上多久的齐国很难对历史进程起到什么作用。

    卫国、鲁国、曹国这三个国家很热闹,有鉴于他们的体量和影响力也就那样,给周边列国看戏而已。过程是卫国跟鲁国没完没了的打,后来曹国站到鲁国那边一块打卫国,三方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

    吕武某次提到曹国就直摇头,表达的意思是:明明晋国刚刚奶了曹国一波,曹国不安分点汲取营养,为什么瞎几把跑去搞事嘛?

    也就是说,曹国本来有机会一跃成为二流强国,不懂得珍惜难得的机会,估计只能继续当个三流列国了。

    其他的列国?他们跟邻国的边境摩擦越变越多,大打特打的事情则是没有发生。这种局势不稳的局面在酝酿着搞大事,但是除非晋国和楚国抽不开手,要不酝酿只会是继续酝酿下去,根本没资格踏上太高级别的舞台。

    在没发生什么火爆大事的情况下,公元前560年就那么悄悄地溜走,人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春暖花开。

    “虎牢遣人来报,楚吴两使相遇,双方乱战之下吴使身亡。”士匄是拿这件事情当笑话讲给几位同僚听的。

    要说在公元前560年晋国发生了什么,大多数的家族进行搬家再恢复生产,阴氏和范氏则是继续跟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过不去,其余就没什么事了。

    问题在于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安安分分让所有贵族总是感到不自在,不进行纳赋被抽税搞得心口一阵阵的疼。

    去年晋国派出使节团到楚国,以时间来算应该还在进行任务?

    楚国是接待了来自晋国的使节团,派出自己的使节团玩礼尚往来,还是有其它的什么事情?

    去楚国的晋国使节团没有跟着一块回国,看来是楚国有事找晋国。

    另外,吴国派使节团到晋国的次数有些频繁了。

    考虑到吴国刚刚历经一场惨败,再次派使节团到晋国肯定是来装孙子求支援的。

    所以楚国使节干掉吴国使节这件事情?晋国明面上表达了气愤,内心里则是狂呼“干得好”了。

    目前晋国就不爱搭理吴国,等哪天吴国真正认清自己的地位,两家再坐下来好好谈。

    从“虎牢”到“新田”的脚程需要一个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抵达,需要感谢吕武还兼任司徒时在晋国大搞基础建设,还特地划出了两条“大道”的修建,其中的一条就是从“新田”直通“虎牢”那边。

    楚国的使节团是在春播期间来到“新田”,一路上见证了晋人的农耕,看是给看了个清清楚楚,脑子里却是一阵阵的发懵。

    主要是楚人看不懂晋人的太多新鲜事物,比如引水灌溉用的“水车”。

    尽管看不懂“水车”是个什么玩意,楚人却是懂得引水方便与否对农耕的重要性,一个个对晋国展现出来的欣欣向上感到了忧心忡忡。

    他们抵达“新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