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大领主-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武得知斥候归来,结束巡察回到军帐。
“楚分兵三路,一路往‘英氏’,一路往‘申’,一路向我而来。”吕武召集了晋国的头头脑脑,连带列国也进行了邀请。
他们暂时没有吴国那边的消息,看楚国有能力兵分三路,怎么都能猜到楚军从吴国地界撤离。
这样一来,吕武出兵南下的目标其实已经达成,成功地迫使楚国继续打击吴国了。
各个诸侯国,换作以往一国之君不会亲自到场。
毕竟,君臣有别摆在那里。
现在嘛?应该是认同吕武位比一国之君,参与会盟的各国国君都亲自前来参加会议。
“宋军借夷虎地界而退,撤往‘下蔡’驻营,想来两军已在对垒。”吕武没说这一路的楚军去了多少。
楚国派去跟宋军作战的部队是从吴国撤回的一部分,数量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不要看楚军只有两三万,要知道里面有成氏和屈氏就够了。
曹君姬负刍皱眉说道:“宋军为何未战先退?”
意思就是,宋人不该那么胆小,是不是要坑他们这一路大军。
需要了解曹国现在跟宋国的关系并不好,原因当然是卫国跟宋国是好哥们,曹国却跟鲁国合起来在跟卫国开战。
逮住机会给宋国挖坑这种事情,曹君姬负刍干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吕武只是看了一眼曹君姬负刍,不可能回答,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道:“楚君亲征,挥师十五万已至‘雍澨(shì)’,距我一百三十里。诸君需召回所部听我安排。”
列国的国君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他们已经抢了将近两个月,能抢的地方几乎抢了个遍,再搜刮也刮不出太厚的油水。
另外,并不是楚国喜欢拖拖拉拉,他们一部分从吴国地界撤军,非常卖力地赶路,不到两个月给赶回来,可想而知有多少天是处在强行军的状态。
在“郢”附近,或是从其它区域征调的军队,进行军备上的整顿,或是筹集粮秣什么的,一样需要消耗不少的时间。
总的来说,季节已经进入到晚秋,留给两个阵营用来拼杀的时间已经不多,再拖上个二十来天就该进入初冬。
考虑到吕武南下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冬季到来之前战争没有出现结果,晋军今年会在南方不回去,老大不离开为前提,哪个小弟胆子大可以试试能不能自己偷溜回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下获取的战利品在老大的控制之中,一众小弟为了战利品分成,说什么都不会半途退出的吧?
用阴暗心理进行猜测,吕武搞了那种战利品分配的方式,又将战利品集中管理,好像就是要拿捏住一帮诸侯???
而实际上恰恰就是因为会盟的诸侯国太多,老大应该承担起责任,免得联盟内部因为战利品出现龌龊,没正式跟楚军展开较量,内部先自己乱起来。
来自列国的人退去。
再不愿意多话的魏绛,还是需要确认一件事情,问道:“我果要饮马大河?”
吕武没说话,有人先吭声。
解朔说道:“我劳师动众南下,为何不可饮马大河?”
魏绛有些无语地看着解朔。他就是想要知道吕武会用多大的决心在南方跟楚军死磕而已,没其它意思的呀。
第688章 俺其实想当个正直的人
这一次晋国以及列国的联军将楚国祸害得有些惨!
到底是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就这么说吧,联军攻克的“城”级别就有七座,“邑”级别五十六个,“邦”数百个。
上面的数据看着比较片面,看看统计的相关战利品,楚国有二十来家的贵族遭到俘虏或是战死,俘获以及掳掠的楚人将近十六万,各类财帛以及物资的运输需要用到两三万车辆。
而那个还只是联军的战利品,没有算上破坏掉不可再利用的物质层次,还有杀掉不能再复生的楚人,一系列的后续影响绝对大到惊人。
完全无法进行统计,只能进行不靠谱的猜测,受到战争威胁不得不背井离乡逃亡的楚人数量,约是在四十万人左右?
楚国的总人口是多少?他们自己估计也不清楚,取一个史学家猜测的数字,当前阶段应该是三四百万人口吧?(人口不算奴隶以及在荒野生活的群体)
所以,晋国以及盟友入侵楚国,一下子影响到将近六七十万楚人的正常生活,以国家层次来看楚国不但惨,并且绝对会很伤!
惨不惨和伤不伤是一回事,从政治角度来看有另外的解读方式。
晋国跟楚国争霸了近百年,历来只有楚军北上打到晋国的家门口。
虽说晋国的本土没有遭到过战争的破坏,列国还是会看成楚国在这一场争霸战争中站在优势地位。
那一场“邲之战”的影响为什么会那么大?不是晋国那边有“卿”的子侄被俘了,乃是楚军成功饮马大河,并且还击败了看似国力正盛的晋国。
上一次“沫之战”为什么影响不大?原因当然是楚军第二次成功饮马大河,他们哪怕是战败和令尹被俘虏,某种程度上还是赚到了政治声望。
饮马大河哦?咱们再次做到了!就问牛不牛逼!?
至于再次成功饮马大河遭到的一些挫折,咱们是一个损失不起的国家吗?完全不是呀!
政治是一种挺复杂的游戏,不能单纯去看干某件事情遭受的损失,要看那件事情办成之后产生的影响力。
明知道二打十六,俺们也知道自己从军事装备到国力有点弱,但俺就是要拼!
输是不可能输的,打平都是赚,赢了则是血赚,以后谁再也不敢小瞧了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怎么说?以战略角度为出发点,真的没毛病呀!
吕武想搞大事,却是不能蛮横地去干大事业。
诸夏这边很讲究声望,光有实力而没有声望,再有实力也要被群殴;实力不足却是有着很高的声望,起事后会有一个八方来投的局面;实力和声望都够的话,会上演什么叫做“时代之子”的大戏。
有什么比亲征之下成功饮马大江更能提高声望的吗?有的,攻克楚国都城“郢”绝对算一件。
杀死或俘虏楚君?这个不能算,真的要算也是负分项。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正在回调兵力,自然不能忘了将获得的战利品陆陆续续运出楚国地界。
吕武将运输战利品的活交给了鲁国和曹国,麾下的晋军则是全力备战。
另外的那些列国?吕武是个晋人,有属于晋人的毛病,打从心里没指望列国联军在对上正牌楚军时能顶用。
那为什么还要集中列国的兵力?吕武将他们集中起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来是怕这些列国私下搞什么幺蛾子;再来就是让他们正面顶上没用,等晋军跟楚军正面对垒时,可以派他们四处开花来干扰楚军呀。
选择鲁国和曹国来运输战利品也有讲究,他们现在跟卫国和齐国不对付,晋国则是在打压卫国和齐国。
所以,使用鲁国和曹国来跑腿不但能让两国完成身为小弟的义务,还能让他们保持实力;再来就是明示在曹国、鲁国和卫国的斗争中,晋国比较偏爱曹国和鲁国了。
老大不好当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将影响考虑进去,再去权衡怎么做更划算,名声也要得到增益。
无疑问的是卫国和齐国近期的名声都不好,晋国偏袒鲁国和曹国也就更让列国没话说。
“楚军前‘劲’已抵达‘湫’,可见蒍氏、斗氏、薳氏旌旗,另有罗氏、权氏、丹氏、阴氏。”中行吴说的后面四个楚国家族,属于实力弱于几大强力氏族却又值得注意的那批。
楚国有阴氏?这完全就是废话了。
多次提起现在有很多的地名重复,一个家族要是分出小宗,一般会以地名来成为“氏”,也就是有了那个地名的前缀,不但楚国有阴氏,鲁国、卫国、宋国也有一个前缀为“阴”的家族,他们跟吕武这边除了前缀一样之外,没有其余什么关系。
并且现在看前缀只能看出封地在哪,想从前缀猜出这个家族是哪个家族的小宗,还是一个新兴的家族,其实挺难的呀。
所以,贵族们的家庭教育课之中,必须会有一个教导人际关系的科目,用来让本家族的成员知道哪个谁是哪个家族的人,他在那个家族又是什么份量,等等。
楚国的前锋部队来了三四万人,他们打出的旌旗之中以薳氏为主,那么薳氏就是楚国前锋军的“锋锐”,也被称为“前劲之主”了。
吕武说道:“楚军既来,上军将、上军佐便会使而去,与其对垒。”
听说过“以逸待劳”吗?后面还有一句叫“乘其不备”。
这个“乘其不备”其实不完全指趁着对方准备不足,还包括攻击一支疲惫之师能占到大便宜。
中行吴站起来应:“诺!”
赵武当然也站起来应命,只是心里觉得有些不够霸气。
晋军要是真的信心十足,何不展露出风度,给远来的楚军稍作休息的时间,再开始堂堂正正一战呢?
赵武那种想法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第一种就是真的充满信心,根本不害怕无法战胜对手;另一种这就是脑子坏了,要搞蠢猪式的任仁义。
现在的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大国就该有属于大国的气度,偶尔吃亏什么的不用太在意,要大度一些原谅那些占便宜的国家,并且无视掉一些小丑搞的魑魅魍魉手段。
品品,不用过多详细的去品,有没有闻到那一股属于“腐儒”的腐臭味?
如果不是有“腐儒”的腐臭味,要么是智商真的有问题,再不然就是传说中的五毛了吧?
以当前的年代,赵武那种想法很贵族,在广义上真没什么毛病。
直白点来说,要趁着抵达的楚军疲惫状态去邀战,发布那种命令的吕武显得有些给贵族丢人了。
中行吴没想太多,接受命令再出战,努力去打赢才是本质工作。
晋国的上军点兵聚将,准备妥当就出发了。
来自各个列国的高层,他们等晋国的上军完全离开才听说楚军的前锋到了。
一个人就有一种想法,可能相似,也可能完全相反。
列国的高层对吕武的做法当然分为两面,一种想法跟赵武一样,另一种则是只想打赢。
“我大肆劫掠楚境,再言品德,岂非自欺欺人?”这是明白人讲的话。
他们的的确确是肆虐了楚国,还扮演什么清白无暇的好人啊!不嫌恶心自己,也脏了别人的眼吗?
解朔在事后刻意找到吕武,问道:“元戎,何至于斯?”
怎么了?
是没有信心正面跟楚军展开公平公正的较量吗?
该怎么说呢?
吕武深知楚人现在正怒火中烧,鉴于有那么多的楚人受害,也能进入到哀兵状态。
相反,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在楚国境内肆虐那么久,抢得盆满钵溢是没错,军纪哪有可能没有受到影响。
一方是带着复仇的心态过来,另一方明显放松了警惕,真的打起来胜负其实难料。
再则是,吕武有意改变游戏规则了。
在当前的交战规则之下,受到保护的其实是弱国。
毕竟,强国不能没有理由去攻打小国。这种规则对小国、弱国不是一种保护,又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