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大领主-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猜测薳氏被晋军打怕了,是不是也挺合情合理的?
楚君熊招不能让薳罢成为攻击目标,看向伯州犁,问道:“如我攻郑、宋,晋将如何?”
内事不决问芈姓。
外事迷糊问外姓。
后面这个“外姓”特指从晋国那边投奔过来的群体。
伯州犁是郤氏的出身,郤氏再怎么样也是晋国的老牌家族,肯定了解晋国的吧?
楚君熊招将众人注意力引导到伯州犁身上是正确的做法,晋国那边跟楚国争霸失利也会将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引到申公巫臣或苗贲皇身上。
谁让他们是从最强劲的敌人那边逃过来呢?天生就更吸引人的目光,也真的更加了解母国。
伯州犁就知道被召唤过来参加会议没好事,面对太多人像是刀子一般的注视,内心里慌得一批,表面看上去则是稳如老狗,说道:“王上应问阴子将如何。以臣所见,阴子持国,作何决定,诸‘卿’不敢有异议。”
这话说得,好令许多楚国大臣嫉妒呀。
身为人臣,谁不想在一国之中说一不二呢?
他们还是多少了解晋国的人,很清楚元戎能压制国君和其余“卿”该是多么牛逼,又是可怕到什么程度。
伯州犁选择担着一些风险,说道:“臣以为右尹(薳罢)之言持重,我可暂避锋芒,乃至示弱,使其骄横,再倾国结交阴子,引余‘卿’争强。如此,晋必乱!”
他冒的风险不是被骂卖国贼。
他们这一支小宗先被大宗要强行吞并,搞到不得不放弃祖业逃亡,在晋国时为晋国效力,来楚国肯定不能当透明人。
背井离乡再当透明人,怎么把日子过下去,不可能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没办法翻身,怎么让母国知道伯氏的牛逼,哪天还干一回衣锦还乡?
还有那么一个事实,晋国越是强大对伯氏其实是一件好事,与有荣焉的同时,侧面证明晋国贵族都有好基因,不愁得不到楚国国君的重视。
至于说伯氏在楚国奋斗的过程中会伤害到母国?他们只能在内心说抱歉了。
晋国内乱?楚国君臣现在对这个万分的感兴趣!
结果当然是话题再一次被带歪,七嘴八舌讨论晋国内部各个卿位家族都有什么矛盾,有什么办法去加深他们的矛盾,等等之类。
“晋古来自有章法,历来外部得大胜,内部必起其龌龊。我倾力坐实阴子之能,揭中行献子、智武子死因,不难使晋诸‘卿’重启旧事。”公子午突然发现伯州犁对晋国挺狠,大喜之下进行了总结。
大家一想:“对啊!晋国还有一个大矛盾被刻意压下。”
早先可以是楚国给晋国的压力太大,逼得晋国内部放弃矛盾,也压下了中行偃和智莹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晋国获得大胜,是不是该翻旧账了呢?
并且伯州犁说得没错,晋国对外战争失败就无比团结,失去外部的威胁则是很喜欢搞内斗,每一次都还能弄出大阵仗。
楚君熊招腼着脸,问道:“如此,我便暂不追究?”
讲这话的楚君熊招还是非常不甘心,问题是真的势不如人,铁头伸出去也会被巨锤砸扁,明知事不可为,又何必呢?
还是有人存在意见,喊着叫着怎么能够退缩,打不过也要跟晋人拼了。
这一部分声音并不大,多少让楚君熊招心态非常复杂。
一方面,大多数楚人明显怕了晋人,挺悲哀的。
另一方面,至少还有楚人头铁,说明血性未泯,就是有点憨。
公子午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说道:“如此,明岁我再启十万大军北上,邀晋人往‘湛阪’会猎。”
啊?
刚刚不是说好了,不再挑事的吗?
怎么下一刻又要出动十万大军跟晋国打???
这个其实并不矛盾,并且显得很春秋。
好比如郑国明明想要保住晋国的大腿,他们的做法是一再招惹晋国,又在跟晋军打开的时候各种拼命,目的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楚国暂时不想跟晋国再玩耍,但是不能被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入侵之后立刻认怂,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再跟晋军打一场。
而明年真的开打,楚人这边要做好豁命出去拼的心理准备,证明楚国绝对不好惹,打出一个和平的环境,无论输赢再掉头欺负南边那些部落联盟。
没人反对,真心想拼命的人心里高兴,不想再继续折腾下去的人则是想着:“最后一次了?那就来个完美的落幕罢!”
决议得到通过,楚国这边需要开始在南边找攻击目标,一眼盯上了本就矛盾挺大的杨越。
他们正商议着,有人前来禀告,说是沈国背刺了晋国。
“为何呀?”楚君熊招真的不懂。
是,晋国曾经将沈国打得挺惨,甚至导致沈国慢慢被楚国渗透和控制,双方的确有深仇大恨。
问题是,以晋国为首的联军这一次入侵楚国,深入腹地都到楚国的都城“郢”外面阅兵了。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格局已经清晰,看着就是晋国要获得争霸的胜利,怎么都能当“东方世界”的唯一霸主五六年,乃至于是十来年的时间。
沈国脑子里面到底是哪根筋不对?怎么会在晋国声势最鼎盛的当下,有那个勇气玩一手背刺呀?
一众楚国君臣面面相觑,不少楚人心里破骂沈国真是多事。
为什么呢?他们不是已经决定打一场之后就对晋国认怂嘛?沈国那么一搞,会搞得他们骑虎难下。
道理摆在那里,沈国为了楚国都不惜彻底将晋国给得罪惨了,明年楚国损失再严重,怎么也要咬牙接着跟晋国拼,不然就不是假意认怂,变成是真的怂了。
“晋上军将全歼沈军,沈子战死。”公子午是彻底无语了。
这个沈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一开始是侯爵国家,后来不知道什么情况变成子爵国家。
长期以来一直有沈氏的公族在楚国为官,两国的关系也就显得很亲密。
恰恰是那种亲密让沈国变成晋国针对的目标,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后来又在583年讨伐蔡国和楚国,接着继续攻破沈国,掳走了沈国国君揖初。
楚君熊招问道:“蔡、陈、许,如何行事?”
陈国先投靠了晋国。
蔡国和许国后面被迫臣服于晋国。
现在沈国玩那么大,是时候看陈国和蔡国的表现了。
公子午面无表情说道:“许北迁,陈、蔡并无异动。”
楚君熊招张了张嘴,看上去有那么点懵逼。
前一段时间顿国已经搬家,听说要去晋国北边落户?
现在许国又搬家?
那么就是楚国到了嘴边的两块肉跑啦!
最为让楚君熊招介意的是,蔡国怎么不学沈国玩置于死地而后生,不怕楚国缓过劲来,不再保持假装的温柔,一口将蔡国给吞了吗???
“遣使而去,质问阴子怎么敢如此。”楚君熊招必须为沈国出这个头啊!
只是吧,楚国刚刚历经大败,怎么个质问方式,需要考验臣子的智慧了。
春秋大领主
第699章 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
沈国真的背刺了呀?
吕武没有前往樠木山战区,为了保障上军能够消灭樠木山的楚军,带着军队撤离“郊郢”城外驻扎了下来。
收到消息的吕武多少有些释然。
沈国是被他们强按头才进行屈服,日常的表现中多少显示出了不乐意。
其余晋人对沈人的不高兴感觉挺正常。晋国收小弟并不是依靠为人方面的美德,举起砂锅大的拳头打服而已,小弟一开始会有乐意,后来就会习惯了,几乎每一个小弟都会有相似的过程,早就见怪不怪啦。
吕武的优点之一就是不会将所有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察觉到了沈国的不对劲,亲自将沈军带在身边会进行提防,轮到指派给中行吴指挥也提醒了一嘴。
很显然的是中行吴将吕武的提醒听进去了。
中行吴的做法是,能多么放纵沈人就有那么的放纵,出了事再往死里揍。
大概就是:俺对你这么好,你竟然背叛俺!?
所以,沈军背刺晋军导致沈子颠战死一事,各个列国的反应都不是太大,甚至认为沈国不知好歹在先,晋军合理反击在后,沈子颠完全是死于咎由自取。
晋国的一帮小弟那么想太合情合理了。他们跟着晋军一块南下,位处楚国腹地区域,一旦晋军有个三长两短,一块过来的联军能落得个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令人感觉到迷糊的是,樠木山被围的楚军要是有反败为胜的迹象,或是沈军为了帮助樠木山突围,背刺起来还算是一种高招,然而沈军的背刺就是单纯为了某种发泄,对战局根本很难起到贡献。
沈国来了多少军队?越是两千左右,他们不是在夜里突然暴起,也不是在晋军攻打樠木山楚军的时候攻击后阵,选择了晋军列阵还没有发起攻势前的背刺。
中行吴消灭沈军后才发现沈子颠死了,说了句:“以诸侯之礼厚葬罢。”
什么叫诸侯之礼?就是用多少乘战车,再加上符合规格的其余陪葬品呗。
建个寝陵什么的?那是“大一统”的皇朝才有的事了。春秋时期哪怕是周天子也都没有修建寝陵的财力,何况是其余诸侯。
晋国的各个小弟觉得沈国君臣脑子有病,眼见着楚国要不行了,还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对楚国表忠心。
只是吧,他们一想到沈国在楚国边上,距离晋国却是那么远,不得不佩服沈国的决心那么大,好像也挺能看清现实的。
毕竟,晋国想收拾沈国起码要赶一个月以上的路,楚国想收拾沈国则是分分钟的事情,是吧?
樠木山的楚军坚持了六天就投降了。他们仓皇从“郜”后撤,仅是携带了三天的粮食,吃完又坚持了三天,期间还要应付晋军的进攻大量消耗体力,饿到连武器都拿不动,还怎么坚持下去?
吕武攻克“郊郢”只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收到樠木山楚军投降的消息,才带着大军离开“郊郢”继续向被撤退。
这一场战争从秋季中旬开始,一直到临近冬至,不成规模的局部袭扰还有,千人以上的交战则是没有,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冒雪撤到郑国地界,落下了大战的帷幕。
因为初雪非常大的关系,联军撤到一个叫“展陂”就迫停了下来,未能完成撤到“新郑”再长期驻扎的计划。
这个“展陂”是郑国南部某贵族的“邑”,长期以来是面对楚国的前线。
诸夏取地名相当有讲究,光看“展陂”的名字也能猜出是个什么地形。
位于颍水东岸的“展陂”是一种倾斜的平坦地势,面朝颍水的一边很开阔,东面却是看着不太明显的一个高地。
如果距离拉得足够远,会发现“展陂”根本就是一个大型的隆起,位处其间的人过于渺小难以发现自己位处隆起的坡上而已。
“楚军已怯,为何元戎仍令各家征召?”魏绛最近一直想跟韩起走近,今夜又来聊天了。
他们在荒郊野外驻营,辅兵冒雪砍伐来扎营的木材,堪堪搭起了一座能看的营寨。
小兵兵的日子可能不好过,贵族的日子则绝对会好上一些。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