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面,晋国内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

    对于晋国的贵族来说,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对卿位家族实际动手,其它都只是算小场面。

    而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打魏氏,只要荀氏或阴氏没有下场,事态方面也算能没有彻底失控。

    现在晋国的贵族就等着范氏会不会对赵氏动手,又或者赵氏会不会对范氏认怂,一旦范氏和赵氏也动手的话,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乱将会爆发。

    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

    人们猜测阴氏的注意力被范氏和赵氏的要打没打吸引住了,暂时不是介入韩氏、智氏对战魏氏的时机。

    他们的猜想中,范氏实际对赵氏动手,将会导致阴氏、荀氏、赵氏、韩氏和智氏,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苦成氏,以及晋国超过六成的中小贵族,一块形成一个阵营;范氏则会跟魏氏、羊舌氏等公族,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晋国中小贵族,成为另一个阵营。

    宋国使节团来到“新田”的郊外,有人提醒后方来了大股队伍,一看旗号竟然是魏氏,眼尖的人又发现更远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新的队伍,从旗号分辨是荀氏、解氏、韩氏、智氏……等等家族的队伍。

    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宋国使节团的队伍当然要停下靠边,让那些晋国家族的队伍先过去呀。

    解武本来不想停下,看到停在路边的宋国队伍中有阴氏的旌旗,停住战车大声问道:“尔等来自宋国,为何持元戎旗号?”

    能说阴氏现在的旗号在所有列国都很有威慑力吗?当然不能那么说。

    虞显肯定要出面,说清楚自己来自哪里,队伍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氏的旗号。

    “噢?!原来是阴氏家宰当面。”解武当然听过虞显的名号。

    事实上,晋国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阴氏,他们一般会从吕武处在微末开始研究,里面会有属于虞显的戏份。

    如果吕武不是“卿”的话,人们不会用“家宰”这个称呼,一般也就称呼为“家老”而已。

    这不,吕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虞显也跟着沾光了不是。

    “你以何身份请见元戎?”解武问道。

    虞显想了想,说道:“故阴氏家宰?”

    现在阴氏家宰的身份远比宋国正使管用,只是虞显才不会这时候去见吕武。

    毕竟,做人要有逼数,什么时候该去找大人物,又是什么时候别去给大人物添堵,要分得清。

    晋国现在的问题好像挺严重,虞显不管是作为宋国使者,还是曾经阴氏的家宰,帮不上吕武什么忙,不要这个时候去强加戏份了吧?

    “恰好元戎需使宋国一用,你且随我来。”解武说完不给虞显拒绝的机会,命令驭手驾驶战车跟上远去的队伍。

    这倒是让虞显愣在原地,没搞懂宋国现在能帮上晋国什么忙,又或者说能在什么私事上帮到吕武。

 第710章 呵谁能与我一战

    吕武为什么能够稳得住?首先是没有任何家族跳出来以武力挑战阴氏,再来则是需要好好观察一下局势,看看态势怎么发展对阴氏有利。

    身为晋国的元戎,并不是国内一乱就会被追责,原因在于内乱是晋国的传统大戏。

    若是一乱就要对元戎进行追责,没有一任元戎能够当得长久。

    另外一点,之前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内部有矛盾也都选择尽量克制。这个也是为什么晋国外部压力大,内部看上去会比较和谐,外部压力一旦没了就会立马乱起来的原因。

    士燮说得很对,晋国需要敌人,并且还是能够威胁到晋国的敌人,要不然一定会亡于内乱。

    然而,当时的诸“卿”或许明白,他们却很默契地无视了士燮的观点。

    必须将楚国打趴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矛盾只能摁住一时,不可能永远将矛盾压着。

    事情都有两面性,早早将楚国打趴下,总比哪天内部矛盾摁不住,弄得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要好吧?

    所以是士燮想得美好却也过于一厢情愿了一些,世界的运转并不以某位个体为中心,谁也无法预料到久远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一切往美好的方向在设想,作为一个足够份量的政治人物会必然害人害己的。

    “智氏为何动手?”吕武询问的对象是中行吴。

    智盈是智朔的儿子、智瑩的孙子,智瑩和智朔死前有表达过需要来自吕武庇护的请求。

    当时无论是智瑩或智朔都没怎么正经拜托,或许是有那个意思,看着却不止拜托吕武一人。

    办事的人不正经,没有提出付出与回报,人情交际没到那份上,类似的方式也就不存在什么“契约精神”,更像是有用没用提一嘴,成了算血赚,不成也没损失。

    后面,吕武得知智瑩真正拜托照顾智盈的对象是中行吴,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

    智氏曾经是荀氏的小宗,中行偃以中行氏之主的身份监管荀氏,中行吴同时继承了中行氏和荀氏两个家族。

    智瑩当家作主时期脱离了荀氏,要是智朔这一代没有出现意外,智氏发展个二三十年大概就会跟荀氏彻底切割干净。

    问题就出在智朔英年早逝了,导致智瑩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寻求重归荀氏。

    而荀氏那边也出了大问题,他们看着体量依旧庞大,缺了看不见摸不到却至关重要的威望,能够让智氏重归大家庭,自然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心态。

    中行吴知道吕武在问什么,说道:“盈年幼,得知弓乃韩氏秘制,故而……”

    不是讲为什么要动手!

    实际上的情况是,智氏目前受到阴氏的保护,智盈在动手前非但没有取得阴氏的同意,甚至都没有告知阴氏就直接动手了。

    以目前的观念,智盈那么干只会出现一个结果,等于用那种方式表态不需要来自阴氏的庇护。

    用一种更恶意的解读方式来看,智盈压根就没有将阴氏当回事。

    所以,中行吴进行了补救,拿智盈只有十岁来说事。

    吕武并不接受这种解释,说道:“智氏家臣当诛。”

    太明显了,智盈年幼没错,智氏的重要族人和家臣难道就没有脑子,不清楚那么干会恶了阴氏吗?

    极可能的情况是,智氏那边认定或怀疑智瑩遭到刺杀跟阴氏脱不开关系,用那种方式来进行控诉。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也就是吕武主持下将智氏进行削弱,遭到智氏上下的怨恨。

    在智瑩这个扒拉能手的操持下,智氏以非常快的速度壮大,阴氏选择了庇护却也将智氏的其余封邑给剥夺,只是保留了“智”地。

    吕武那么做固然避免智氏遭到针对,然而智氏会感恩戴德吗?显然不会的。

    站在智氏的立场,哪怕仅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依然觉得自己不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撑个十来年就能挺过去了。

    说是贪心不足,还是没有理智都行,人总是会渴望事态往好的一面发展,不会愿意接受那些对自己带有恶意却是没有发生的推测。

    当时的情况是,智氏不自我削弱,有的是家族愿意帮忙动手。

    中行吴低下头,说道:“智万、裴勇已自裁。盈醒悟遭到蒙骗,痛哭流涕,亲来向元戎赔罪。”

    吕武接话,说道:“不必。”

    老智家这一波对阴氏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大,不是死上几个智氏族人、家臣或赔罪能够了事。

    外人不知道智氏没有请示阴氏就动手,韩氏一开始极力忍耐就是因为忌惮阴氏担任推动的角色,或进行武力介入,等于智氏不但拿阴氏在当猴耍也欺骗了世人。

    在智氏的设想中,摆明就是觉得阴氏为了脸面至少会不吭声,他们占定那个便宜了。他们哪能想到阴氏第一时间发声,韩氏给出跟智瑩遭到刺杀无关的说法,有新的证据表明魏氏才是刺杀智瑩的真凶,裹挟韩氏一块去对付魏氏了。

    那个新证据哪来的?期间只有中行吴下场,再联想到魏氏和荀氏(中行氏)在开拓东面有足够不愉快,天晓得所谓的证据到底靠不靠谱。

    当前,魏氏一边跟韩氏和智氏联军在打,另一边又要提防阴氏和荀氏(中行氏),同时一再否认跟智瑩遭到刺杀有关。

    吕武一直在寻找某个黑手导致这一切的蛛丝马迹,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社交人脉,找来找去压根没发现有黑手存在的痕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