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是什么?魏氏很早之前就痴迷研究人的体力锻炼,后来又加入了负重训练来进一步更加耐力,少不得人在生死攸关时刻能爆发出更强的求生欲。有良好的底子,再加上现实逼迫他们必须远离,事实也证明他们办到了。

    吕武说道:“魏绛选在辟耳山交战,实为明智。”

    这个就要唠嗑唠嗑当地的地形了。

    那边在大河边上,也就是现代的三门峡附近。

    当前那边不但地势险要,尤其是还有晋国少有的盐池,同时位处“魏”地与“虞”地中间,多少算是一个交通要道了。

    魏绛只要能在当地坚持住,能够避免敌军用最快的速度进入“魏”地进行破坏,怎么着都能将秋收干完,拥有更多的粮秣来用于战争消耗。

    荀会说道:“如我所知,魏绛出兵‘桑田’、‘徦’、‘柏谷’抢收阴氏之粮。”

    这事吕武早就知道了,要说被气得肝疼,还真没有。

    荀会看到吕武仍然一脸平静,藏起了另外的一些小心思,问道:“元戎往辟耳山,抑或……”

    那便是中行吴的战场,阴氏去凑什么热闹?

    再则,一旦吕武到场,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就该心里有意见了。

    说白了就是,谁打下的地方就由谁来收获战利品,他们已经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攻陷“令狐”一地,阴氏去抢食就显得不地道了。

    “我往西,先入‘大荔’,渡河攻‘魏’。”吕武说道。

    那么就是计划不变。

    中行吴这边攻打“魏”地以东的封地,包括晋国的中部、东境其余地方,包括站在魏氏那边的盟友。

    阴氏则是攻打“魏地”以西、以南、以北的区域。

    各有各的好处,谁也别去妨碍谁,坚持不住求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是有一张地图,能够发现吕武要干的事情是将秦国与晋国这边无缝相连,取得了“伊洛之戎”的地盘之后,日后“化家为国”也就有了东进山东列国,南下也有了一个出入口。

    南下那个出入口对阴氏有点重要,可以入蜀的呀。

    到时候吕武当然会夺取“蜀”地,连带“巴”地也会攻占,达成一个东出能够攻打山东列国,南下则是能攻略楚国,类似的战略布局。

    吕武率军离开“令狐”抵达“大荔”开始用兵,抵抗肯定是遭到了抵抗,攻城掠地的速度则是非常快。

    从当地魏氏的抵抗力度来判断,魏绛应该是将各封地的家族军队都调去了“魏”地?

    一些被俘的魏氏家臣以及附庸贵族,他们证实了吕武的猜测。

    吕武并不着急前往攻打“魏”地,弄慢工细活那般以“大荔”为桥头堡,极尽所能地消灭能够发现和找到的抵抗力量,分兵前往“高陵”、“泾阳”、“棫林”等属于魏氏的城邑,一一没有太大难度攻打下来。

    之所以能顺利,固然有魏氏收缩兵力的原因,更多的则是阴氏这边早就准备充分。

    当然了,其余地盘打得越是容易,越能说明“魏”地的难啃程度,吕武必须要有这个认知。

    某天,吕武率军来到大河西岸,等待着就要渡河进军“魏”地,一个不该出现的人来了。

 第729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魏琦来了,还带着魏武过来。

    爷孙两人带来的护卫并不多,穿着方面也挺普通,未见什么剑拔弩张。

    这个时候过来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能制止阴氏加入内战吗?不可能的了。

    阴氏已经对魏氏展开了进攻,先后攻陷了魏氏的那么多城邑,双方进入到正式的交战状态,说明阴氏这边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参战,不可能因为某些个体的交情而选择罢战。

    从私人角度论起来,阴氏欠魏氏的人情早就还了干干净净,倒是魏琦还欠吕武一条命。

    如果从普世真理来论断,魏氏跟赵氏、公族搞了那么多事,仅仅选择在宫城设伏士匄就不对,哪来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语制止这一场战争呢?

    吕武不想见,家臣却是建议见一见。

    理由嘛?魏氏这一波完蛋的概率无限大,留下一些情份给魏氏的各阶层看,以后管起来也许能会轻松一些。

    毕竟,阴氏和范氏这边的阵营,打赢了肯定会分配战利品。而战利品并不全是死物,还包括活生生的人。这些俘虏的反抗意识有多强烈,取决于他们的恨意有多大。

    “此番而来,乃是送武归阴。”魏琦没有任何废话,干出了对魏氏未来不看好的实际行动。

    什么“送武”呢?就是将魏武托付给吕武了。

    这操作在其余年代会显得很怪异,春秋时期这么干却不算什么。

    都知道栾书这个人,知道栾书所在的家族曾经差点覆灭,然后栾氏将栾书送到赵氏那边一段时间吗?

    也就是,赵氏是要覆灭栾氏的势力之一,栾书的生父栾盾跟赵衰的交情还行,选择将栾书托付给赵衰照顾。

    栾书在赵氏那边生活期间跟赵朔成了好朋友,后来栾氏重新发展起来,两人的关系显得相对亲密。纳闷的是栾书跟赵同、赵括从小就不对付,后来更是发展成为生死仇敌。

    这个就是后来栾书某种程度上保下赵氏孤儿的原因之一,并且在赵武重新进入晋国上层阶级的视线时没有针对,甚至还暗悄悄地抬了赵武一手。

    现在,魏琦就是在效仿栾盾旧事,期望吕武能够收留魏武,给予魏氏的栎阳一脉至少保住嫡系骨血。

    而赵氏收留栾氏子,后面栾书成了覆灭赵氏的主力之一,肯定是被下意识遗忘的咯。

    认真算起来,赵氏的一些操作总是会令人看了迷糊,他们不但干出过收留栾氏子的事情,还在郤氏覆灭时收留了郤氏子。

    然后,栾氏子成了覆灭赵氏的主力之一,后来的郤氏子也给赵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一度差点又让赵氏嗝屁了。

    吕武看向对自己行礼的魏武,脑海中回忆起了跟魏相的点点滴滴,情不自禁说道:“如相仍在,何至于此啊!”

    在魏相活着的时候,阴氏和魏氏的关系一直挺亲密的。

    他们关系的变化是在魏绛成为魏氏第一顺位继承人之后,并且随着魏绛上位让两家的关系急转直下。

    如果魏相没有英年早逝,很多事情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

    在吕武原本的设想中,他是想带着魏氏和韩氏一块瓜分了晋国,其余的卿位家族只能算是备胎。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吕武毕竟是跟魏相、韩无忌、韩起接触得比较多,私人交情方面并不是士匄能比,后面突然冒出来的中行吴就更没得比了。

    要干大事肯定是跟相知相熟的人一块干,很多时候跟其他人凑堆,完全就是一种没得选。

    吕武看到的魏琦气色很差,行木将朽的模样简直不要太明显。

    事实上,魏琦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很久,没有成熟医疗技术的当下,药什么的根本没有,需要靠人的免疫系统战胜病魔,实在没办法则是靠惊人的意志力硬撑着。

    “魏氏如此,于阴氏而言并不无辜。”魏琦要死了,很多话无所谓怎么讲。

    以前还看不出来,等阴氏掌控了秦国,想要获得“魏”地就会有些动作,肯定是被魏氏察觉到了。

    所以,魏绛有反应就对了,不然还等着阴氏将魏氏吃干抹净吗?

    吕武低叹了一声,就实说道:“我需秦川门户,并不仅言索取,返赠魏氏东境封邑。我取我需,魏氏更(gēng)得数倍新土,除却名声有损,实利多也。”

    “如相仍在,我自无不可言之事,奈何?”吕武说道。

    那些并不是假话,在吕武这边一直有对魏氏的补偿方案,跟魏氏的关系没变总会带着一起玩的。

    韩氏什么的?吕武其实没有刻意针对过,一来是没有需要,再则是韩氏有点人畜无害。

    那并不是在贬低韩氏。

    这一家子已经被韩厥带歪,换成韩起当家作主又改变得过于迅猛,家族内部其实乱得很。

    事实也是那样,一个家族有什么的门风,并不是当家的人想变就能立刻华丽转身。家主的想法是那样,底下的人做事风格是另一回事,造成的就是头脑跟身体的不协调。

    吕武所处的历史时空,韩氏是这么一个样。

    原版的历史上,韩氏只是在吞并郑国过程中有过一次高光时刻,随后就一直拉稀到灭亡之日的来临了。

    申不害变法?十万韩国新军?打都城防御战都能折损过半,证实了变法的失败,哪是什么高光时刻呀。

    有“先入为主”思想的吕武,真的很难高看韩氏一眼。

    某种程度上吕武对韩氏的感官,也代表韩氏会相对安全。

    看看吕武最为忌惮的秦国是什么下场,第一个领盒饭啦。

    然后,潜力巨大的齐国同样被反复折腾,轮到有余力针对楚国又玩了几次狠的。

    魏琦留下魏武,孤车离开了。

    这么搞,搞到吕武需要派人护送魏琦,免得魏琦在半路上病发身亡,或是被野兽给啃食入腹。

    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会给阴氏的名声留下污点的。

    吕武庇护魏武有毛病吗?要从什么角度去看了。

    曾经的阴氏选择庇护苦成氏,吸收郤氏的遗产变得非常顺利,隐患什么的其实也有,需要花时间来慢慢修修剪剪。

    现在吕武再庇护魏武,对阴氏战后接收魏氏遗产也会有帮助,自然也会同样存在隐患。

    还是那个问题,一个家族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有那样的问题,哪可能一点麻烦都没有?做事选择最为有利的选项就是了。

    那么,吕武需要给魏武安排一块食邑吗?

    这一次跟阴氏庇护苦成氏有点不一样,吕武需要给郤毅安排一块食邑,对魏武则是可以有也能不用。

    大军的渡河并没有因为魏琦的到来而停止,更不会因为吕武选择庇护魏武而罢止对魏氏的攻击。

    先行渡河的阴氏部队,他们并不是立刻向着“魏”地进发,选择在周边砍伐木材来搭建营地。

    大河的东岸地形比较复杂,除了有成片的树林之外,往东是一片连绵的山区,需要走上四五天才能穿过。

    早有阴氏的队伍驻守在山地里面,他们充当眼睛和耳朵,防止有敌军在山区设伏,或是搞一些准备火攻的操作。

    同时,山区内的阴氏部队,他们还是警戒力量,一旦发现异状是需要用狼烟示警的。

    这一支阴氏的私军数量有个七万,其中骑兵六千。

    不是有十二万吗?一开始是的,参战之后会出现伤亡,再来就是攻克一地总要留下部队驻守。

    所以,除非吕武再次下达征召命令,要不然手头能用的兵力肯定是越变越少的咯。

    想要兵力越打越多其实也行,持续从封地调动军队,要么就是走哪里就裹挟一批炮灰。

    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是春秋,士兵是一种荣誉、实利、风险并存的职业,真不是谁都够资格当兵。

    “你往‘栎阳’,抑或随我入‘魏’?”吕武在问魏武。

    这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验。

    魏武要是选择去“栎阳”代表还有念想,极可能也会搞事;要是选择去“魏”地见证魏氏的灭亡又显得太残酷。

    “我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