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有点那什么了。

    如果那样说的话,毕氏曾经也是晋国国君的一条狗,晋君给了毕氏那么多,毕万的子孙后代发达后却各种针对公族,合适吗?

    也就是轮不到魏氏来瓜分晋国,不然算起来比针对公族过分多了。

    末代周天子借钱组建“雇佣兵”挣扎了那么一下下,没有能够改变赵氏嬴姓灭周的结局,他临死前也就骂上几句“牧马之辈,弑主贱奴”啥的,追根到底还不是他们自己没用,不然哪能是那种下场。

    “主!”魏刚进来发现魏绛在跟女仆碎碎念,讲实话是有点被吓住了。他稳了稳心神,继续说道:“城墙之火已灭,敌军擂鼓进逼!”

    不就是鼓声嘛。

    这边也能听到的呀。

    事实上,阴氏那边有进行劝降,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才继续展开攻城。

    经过焚烧的城墙变得漆黑,城墙下方以及上面倒毙着很多姿势奇怪的尸体。

    这些尸体并没有焦炭化,燃烧的时间以及温度没到那种程度。他们看上去死状凄惨,每一具尸体都是张大了嘴巴,身上的衣物紧紧跟身躯粘着,发出了一阵阵烤肉的味道。

    阴氏的大型器械在马或牛的拉动之下抵近城墙,一阵木材的响动后,踏板被放下砸在女墙之上,随后大批的阴氏士兵冲了出去。

    这些阴氏的士兵一上城墙就有点受不了,主要是空气里的味道很奇怪,再来是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惊到了。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碍于心理素质的关系,胃部一阵涌动,控制不住从口腔喷出一大股秽物,再被面甲挡住洒得一身。

    一声声尖锐的破空声响起,乃是城下早就严阵以待的魏氏弓箭手得到射箭的命令。

    辛亏第一批上去的是阴氏这边的甲士,他们在狼狈的状态下遭到箭雨洗礼,箭矢落下没有响起几声惨叫声,倒是金属的碰撞以及箭镞射中泥土的闷响比较多。

    金属的碰撞当然是箭镞与甲片,魏氏的扁状箭镞穿透力一般,只是这种形状的箭镞一旦射入人体,拔出来绝对是钩起一块肉。

    倒是阴氏使用的三棱箭镞穿透力极强没有错,处理伤口却比扁状或带倒勾的箭镞更简单。

    要是没有穿防具被阴氏的三棱箭镞射中,其实箭镞一般会穿透身躯从另一边露出来,砍断箭杆会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傻了才将穿透的箭镞重新从身躯拉回去再取出来。

    所以了,阴氏这边的箭分两种,破甲箭镞以及常规常规箭镞。

    有阴氏的军官向后方的友军通报。

    很快,阴氏这边的远程部队开始有所行动,弓弩手按照军官的命令选择仰角,一阵急促的梆子声中进行射箭。

    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阴氏射出的箭有点夸张,一瞬间平地起了一朵朵“乌云”则是绝对名副其实。

    打攻城战嘛,远程兵和近战兵的分配比例七三挺正常,七成是远程部队,三成是攀城作战的近战兵。

    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比例?冷兵器攻城一般会是一个无比漫长的对射过程,双方消耗的箭矢数量比打野战会多得多是一种常态。

    阴氏哪来那么多的远程部队?现在这么个年头,是个男人基本就学过射箭,射艺到底好不好的区别而已。再来就是阴氏发明了弩,一个人学怎么使用弓箭可能要花上几天或更久的时间,弩就是拿着扣动扳机就能射的武器。

    当然了,会用也有很多区别,尤其是能不能听懂各种射击的命令,阴氏这边肯定会在平时培训的咯。

    如蝗的箭矢从阴氏甲士的头顶飞过,一定幅度的飞行之后再落下,绝大部分射空了,一部分落在魏氏弓箭手的群中,引发了阵阵的惨叫和闷哼声。

    上了城墙的阴氏甲士,不管他们的心理建设有没有完成,已经有魏氏的士兵从走道上了城墙,双方爆发了近距离的厮杀。

    因为高度的关系,吕武事先已经得到“魏”城加建防线的消息,未能亲眼看一看搞成了什么模样。

    “多达十二道城墙?”吕武有点迷了。

    郑人很喜欢搞乌龟流,都城“新郑”搞了九道城墙,其实对平时日常生活是一种很大的困扰。

    跟晋国离得近的一些郑国城池一样在内城设了许多城墙,范氏在“管”城就一度撞得头破血流。

    “肃清第一道城墙。”吕武怕了吗?没有的事。

    “焚城!”他说道。

    魏氏想玩是吧?

    阴氏才不乐意承受沉重伤亡一层一层的剥进去,烧一次魏氏能顶住,那就烧到魏氏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为止!

    诸夏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焚城,在吕武的一连串命令中有序进行。

    有道是水火无情,很多时候一旦干了玩弄水和火的事情,真不是人力所能够控制。

    尽管魏绛已经紧急让士兵拆除建筑物,可是短短时间哪能说拆光就能拆得干干净净?

    大火在魏氏建立的第二道防线燃烧,一些不可控的火星到处飘,很快就引燃了第二道防线。

    火势着实是太猛,已经入城的阴氏部队被迫撤出城外,有些跑得慢的阴氏士兵甚至葬身火海。

    吕武在注视燃烧中的“魏”城,脸上的表情看去非常平静。

    他的内心有表情看上去那么平静吗?老实说,真的没有起到太大的波动。

    冷血?笑话!

    难道派出家族的士兵跟对方拼杀就不是冷血?

    真正的冷血是什么?是明明不用付出多少伤亡就能取得胜利,偏偏不拿己方的人命当命!

    那句话怎么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最大的残忍!

    火势一起,真的闹到了举城燃烧的程度。

    一场火烧了半个月,期间不断有魏氏的人出城,再一一被俘或被杀,没有任何的例外。

    “你主安在?”吕武在问的是被俘的魏刚。

    这个魏氏的家臣看上去很惨,面对吕武的问话直接别过头,露出了一脸的不屑。

 第736章 斩草不除根的下一句是

    “魏”城毫无疑问是陷落了。

    失去了主城的魏氏,他们哪怕还有其它的城邑,以当前人看来魏氏已经打从事实上遭到灭亡。

    为什么会是那种看法?只因为连主城都守不住,其它城邑基本上也会不保,不是注定灭亡又是什么情况呢!

    阴氏等“魏”城的火势减小才进入,进去了也就是收拾残局以及肃清还在抵抗的魏氏士兵罢了,战局什么的压根不可能遭到颠覆式发展。

    “大河南岸已有敌军超十万,‘魏’城大火映天,敌军迟疑未有渡河举动。”宋彬看上去有些害怕吕武?

    其实,人们怕吕武就对了。

    诸夏的战争发生过太多次,搞到焚城的程度则是几乎没有,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吕武都显得太过于残暴了。

    另一层面来讲,其他人可以害怕和憎恨吕武,独独阴氏这边的人不行。

    吕武的举措减少了己方的伤亡,阴氏的人应该心存感激,不应该是产生其它负面的情绪!

    “克‘魏’,我军伤亡不足三千。”吕武感到很是心累,强调道:“歼敌约四万,我军阵亡不足三百。此乃大胜。”

    没人否认不是一场大胜,他们觉得不习惯的是使用了焚城的方式。

    宋彬秒懂了吕武的意思。

    这一场胜利需要进行舆论控制,着重宣传阴氏用很小的代价攻克“魏”城,弱化所使用的手段。

    哪怕提起焚城,该延伸的思想也是敌军被全歼,己方伤亡极少。

    “我之我氏,我亲我朋也。”吕武用着很认真的表情说道:“他人性命,与我何干?敌对之命,我取也。与如何索命,有何干系?”

    玛德!

    一帮王八蛋,不懂一点点的感恩之心吗?

    没逼数是吧?哪一次让你们撞得个头破血流,再品尝一次苦果。

    当然,吕武不会轻易去那么做,阴氏的一草一木都是他这个家主的财产。

    只是真有必要的话,吕武并不介意给予一些抱有圣母心态的人一个大大的教训。

    有那么一些圣母的脑子真心坏掉了,己方阵营的人命不是命,对其他阵营的人抱有很诡异的同情心。

    他们怎么不想想自己是得到谁的保护,一旦保护他们的那些人被牺牲掉,其他阵营会去怎么对待他们。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些乐色能够蹦跶和各种嘴炮,是有人在流血牺牲扛起所有危险。

    这种乐色到了某种时刻,可能会后悔以前莫名其妙的同情心,又或是跪的比谁都快?甚至他们老早就已经跪下,不打算再站起来。

    一些人吧,不是早早就歪了屁股,就是蠢到了一种极致!

    在吕武的重视之下,阴氏这边的人总算醒悟,明白层层推进会付出多少伤亡,自己极可能是在攻城战中阵亡的其中一人。

    然后,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感恩就对啦!

    经过大火焚城的“魏”城,它作为一座城池的价值已经失去,事后不可能再进行利用,能做的就是铲平。

    鉴于大火烧过的地方,再来是有四万以上的人命浇灌,土质一般会更加肥沃,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富饶的农耕区?

    魏绛哪去了?焚城之后,没人再见过他。

    有些魏氏的战俘提到他们最后看见魏绛的地方是魏氏在城中的住宅,而那片地方早就被烧得一点不剩。

    烧死的人肯定认不出是谁,仅是能够用没有烧干净的甲胄进行甄别。

    问题是,衣服谁都能穿,认出某具穿着魏绛甲胄的尸体,不一定就是魏绛本人。

    吕武并不纠结那个问题,事情的进展到了这一地步,魏绛死或没死都是一件挺无所谓的事情。

    阴氏的做法是对外公布了魏绛死亡的消息,用以瓦解各地魏氏驻军的抵抗决心。

    没有多少耽搁,吕武率军离开“魏”城向南,来到了大河北岸的河畔。

    他们过来之前,大河南岸只剩下少许的魏氏军队,其余的魏氏军队以及三戎大军已经撤离。

    对岸那边有人渡河过来。

    “绛……”毕阳只讲了一个字就停下来。

    他以毕当前缀,说明是毕氏那边的人。

    现在人们熟知的是魏氏,对毕氏会比较陌生,基本忘记魏氏是出自毕氏,等于毕氏才是主宗,魏氏只是小宗了。

    在晋国小宗发展得比主宗好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其他诸侯国则是见不到这种情况。

    吕武见过毕阳,并且不止一次。

    “‘魏’城陷落,魏绛已死。”吕武说道。

    从毕万算起,魏氏的第四代只剩下毕阳这么一个辈份高的长辈了。

    原本作为魏氏家主的魏悼子早早离世,家主之位落到了魏琦身上,后来魏琦将家主之位传承给了魏绛。

    魏氏也算是命运多舛,长辈极少有高寿者,家主的宝座从这家落到那家,来来回回地更变,令狐氏更是因为没有继承人而消失。

    另外,他们的发家之地“毕”早就不是自家的封邑。这个也是权柄落在小宗魏氏这边的必然结果。

    毕阳沉默了一小会,没有讨要魏绛的尸体,请求道:“魏氏已灭,阴子何不放过毕氏?”

    什么意思啊?

    这是在请求吕武不要率军渡河,去攻击去了伊洛之戎的魏氏那些人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