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意思啊?

    这是在请求吕武不要率军渡河,去攻击去了伊洛之戎的魏氏那些人吗?

    吕武问道:“毕氏可有复仇之心?”

    魏氏没了,毕氏得到了大量的口中以及物资,甚至已经有了安身之地。

    不要以为二十多万的人口很少,已经比很多诸侯国的人口要多很多了。

    尤其是毕氏有三戎作为盟友,以诸夏这边的文明优越性,他们花点时间不是无法吞并三戎。

    毕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吕武的提问。

    他们会在某一天找阴氏复仇吗?肯定会的呀!

    吕武说道:“我与范氏征讨三戎,伊洛之戎乃是阴氏所属,岂有因毕氏而罢兵之理。”

    行吧,阴氏就算不刻意针对毕氏,不可能停止对伊洛之戎的讨伐,那么毕氏要不要挪个地方?

    范氏当然也不会放弃对陆浑戎以及蛮氏的征讨,到时候毕氏要不要再进行迁徙?

    同样是斩草除根,吕武的话术用得不错。

    现实就是那样,毕氏肯定会等机会找阴氏复仇,阴氏不太好表现出要斩草除根的态度,放过却是不可能放过的。

    拿三戎来做文章,阴氏和范氏早就跟三戎进入到战争状态,到时候毕氏遭到打击,不是阴氏非要攻灭毕氏,变成是毕氏没逼数自己卷进去。

    毕阳说道:“我闻宋、楚、郑合兵,合围‘斗首’南下之军。”

    然后呢?

    士匄已经统率十万大军南下去救援“斗首”那边的晋军,不需要消灭或是击败多国联军,只需要将被困的晋军救出来。

    毕氏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又或者说,毕阳是拿这事在威胁吕武?

    “你随我渡河,抑或早早归去?”吕武问道。

    别特么再多废话了。

    毕氏要接下魏氏的仇恨,摆明阵仗跟阴氏接着打也就是了。

    如果毕氏没胆子,趁着阴氏的大军没有渡河,赶紧麻利地溜吧。

    有那么一件事情吕武没说出来,阴氏跟范氏早早就在攻略三戎,其实是有军队在三戎的地盘活动的。

    就算吕武没有说,毕氏也绝对知道。

    这个就是魏氏和三戎联军迟迟没有渡河到北岸的原因之一,他们觉得“魏”城没救了,不敢渡河跟阴氏主力交战,再被阴氏在三戎的驻军抄了后路。

    有一个问题,吕武怎么不调动在三戎地盘的阴氏大军攻击魏氏和三戎的联军?

    答案非常现实,阴氏虽然很强大,还是要看各个区域有多少兵力,某地的阴氏军队有没有能力独自开启一场战争。

    很明显的事情,阴氏在三戎这边一直是打辅助的角色,军队数量也就两三万,以骑兵的数量多一些,打一打袭扰还行,阵战就能免则免了。

    现在,待在三戎地盘的阴氏大军已经动弹起来,没有出错应该是在袭扰从大河边上撤退的魏氏和三戎联军?

    吕武不清楚伊洛之戎怎么允许魏氏撤那么多的人口进入己方地盘,猜测是一种抱团取暖。

    而现在不光是异族对领土没有清晰的概念,诸夏的诸侯国其实也没有,接受外人进入己方势力范围是常态,定居什么的也不是不能商量。

    阴氏这边乘胜渡河,目标明确向着一个叫“桃林塞”的地方推进。

    那边是魏氏残余部队以及三戎联军驻扎的地方。不是他们不想朝其它地方转移,完全是拖家带口又有家当拖累,着实是无法摆脱阴氏骑兵,再来就是驻扎在三戎地盘的范氏军队也加入到军事行动。

    那个“桃林塞”的地形很险要,算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没有多余选择的魏氏残军败将以及三戎联军,他们记得魏绛说过各诸侯会组建联军来征讨阴氏,无力反抗阴氏和范氏联军,是不是应该将希望放在诸侯干涉军的到来呢?

    吕武太明白敌人的心态了,纳罕地想道:“就算诸侯会组建联军,那也是晋国遭到瓜分之后。现在魏氏的残余,他们一个个化身光头,寄望于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救援和调停了啊?”

 第737章 扫清障碍然后……

    无权无势的人没办法,只能将操控命运的按钮交到他人手上。

    像魏绛这种身份地位的人,他竟然将魏氏能不能保住,又或者说能不能击败阴氏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可以说由他来担任魏氏之主,是魏氏所有人的不幸。

    吕武率军逼近“桃林塞”,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考虑到冬季即将来临,终止了对“桃林塞”的攻势,改为留下部分军队看住要道,其余的部队分散出去清剿流落在外的魏氏或三戎其余人马。

    这个“桃林塞”是什么样的地方?它是一个布满了群山的地形,有着两条相对宽大的山谷。

    阴氏之前跟魏氏置换封地,获得的“瑕”、“柏谷”和“桑田”就在“桃林塞”北边,遭到群山的遮挡,使得两边被隔离开来。

    都知道函谷关,知道有三个函谷关的人就不多了。

    第一个函谷关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建造,位置就在吕武所在的这片区域。

    另一个函谷关则是在西汉时期建造,位置在洛阳的西侧。

    最后一个是东汉末年的曹魏建造,后来建立三门峡水库而淹没,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事实上,地势险要和要不要建立关隘跟需要有关,像是秦国为了有一个安稳发展的环境,他们当时向东扩张也就到“桃林塞”边上,看到地形合适也就建造了函谷关用来抵挡山东诸侯。

    西汉在帝国腹地建造关隘的原因很尴尬,老刘家将关中视为京畿,巴蜀和陇右则是当成后花园,关外从西汉建立开始到汉武帝刘彻时期,要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贼,不然就是有造反倾向的反贼后代,也就需要一座关隘来防着点了。

    曹魏建立关隘就更简单了,他们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大多数时间是在找东吴快乐玩耍,不打算搭理老是来碰瓷的蜀汉,建造一座关隘想隔离起来也就成了最现实的可操作方法。

    在需要的时刻,有那么多的势力选择在“桃林塞”区域建立关隘,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该地区的地势是什么样子。

    说难听点,诸夏的好地方真心不多,广袤的平原少之有少,大多数区域都是山地的地形,能够孕育出一个强大的文明不是地理环境多么得天得厚,完全是建立起文明的人在自强不息。

    印度次大陆那边的环境比诸夏好不止一点半点,几千年来只是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孔雀王朝,剩下的时间都是七零八碎的状态,搞到近现代还是主人恩赐才能达到有限的大一统,怎么说?

    然后是北美大陆,印第安人生活了数千年连铜器都搞不出来,殖民者过去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一切都只证明一点,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坏固然对文明发展有助益,生活在当地的人能不能发展起来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此处往北并无通道,无可直通‘瑕’、‘柏谷’。”吕武站在高山之上,一眼望去除了树林就是山。

    如果能够将树林给砍伐了,肯定是能修出一条路来,关键是耗费那么大的成本合不合适。

    因为山遮挡住视野的关系,不但看不到北面的“瑕”、“柏谷”或“桑田”,连带魏氏残余和三戎的其余人都看不到。

    现代人看到青山绿水会感到赏心悦目,哪里知道古人是花了多少力气和代价才不断修理小破球,开辟出一块又一块可以栖息生养的地方。

    吕武率领的大军为什么要从韩氏的“耿”先渡河去大河西岸的“大荔”,才转了个弯进入“魏”地?固然有战略需要的关系,更多是受于地形的限制啊!

    “我取洛水之土,或会于此修关。”吕武依稀记得这里是现代的灵宝?

    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太漫长,现在的山川地貌经过两千多年演变,其实多少会有一些变化。

    吕武不确定要不要修建关隘的原因很现实,他们又不是像秦人被困在关中,立国之后还有从晋国瓜分的大片疆域。

    到底要不要修建关隘取决的是需要,阴氏保持攻势,修建关隘浪费人力物力不说,某种程度上是将自己关起来。

    若是真的修建了函谷关,是不是还可能致使阴氏出现一种惰性心理,比如觉得反正没人能打得进来,要不就及时享乐得了。

    当然了,吕武修建函谷关的可能性最大。

    他活着的时候根本不担心败了一次就一蹶不振,问题是他没能打下更多的疆土,死了之后呢?

    冬季已经快要来临,一时半会无法歼灭“桃林塞”的敌军,大军在荒郊野外度过一个冬季有点没必要。

    某天,吕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会撤回本土的阴氏部队,不包括本来就在伊洛之戎区域执行军务的那一批,他们除了该干么干么之外,多了一个监视‘桃林塞’敌人动向的责任。

    大军回撤,不是全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相当一部分的士兵被分散安置到本来属于魏氏的城邑,他们成为一种“老爷”的角色,镇守阴氏刚刚得手不久的新领地。

    吕武会前往“新田”,继续履行晋国元戎的职责。

    现在这么个年头,到了冬至那一天也就等于过年了。

    实际上,冬至是春秋到两汉时期最大的节日之一,国家领导人需要在这一天表演很多的节目,比如带上面具又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俏,跟随一帮“巫”各种蹦蹦跳跳,干的是驱赶“年兽”这么一种玩意。

    那个“年兽”是什么玩意?相传会在一年的固定一天出来吃人,人们需要各种敲锣打鼓,燃烧篝火不使熄灭,制造动静来恫吓凶兽,当天一整夜都要守夜不能睡觉。

    过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就是那么来的。

    一开始的热闹不是享受,带着各种担惊受怕在可劲地折腾啊!

    为什么过年要吃好的?担心再不好好享受一番,要是被“年兽”吞了就再也享受不到啦。

    到底有没有“年兽”这玩意,谁能说得准呢?

    就像古时候山里有老虎,到了现代再去城市边上的山里找一只老虎试一试?不要用自己的认知去揣测未知的远古往事,是吧?

    吕武没有赶上“新田”这边驱赶年兽的活动,“阴”城那边的活动同样没在场。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吕武实际上已经很少跟?嬴等妻或媵接触了,并不全是嫌弃她们年老珠黄,要说有也是多少有一点,毕竟男人可是非常专一的。

    十八岁的时候喜欢十八岁的姑娘。

    二十八岁依然喜欢十八岁的姑娘。

    三十八岁、四十八岁……一直到力不从心的年纪,还是喜欢十八岁的姑娘。

    赵氏和魏氏先后在晋国除名,其中魏氏还是吕武亲自动的手,说是狐疑成性什么的都好,他需要担忧跟晗姬睡觉会不会在睡梦中被弄死。

    死于媵的梦中杀,会成就能臣的名号,霸业什么的则是跟吕武再也没有关系。

    只是吧,晋国搞到现如今的样子,吕武还是在任元戎,能臣的美誉正在逐渐远去。

    除非吕武在镇压内部战乱之后,带着晋国迅速恢复稳定,再对外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要不然能臣的名号反正是没了。

    以各个诸侯的认知,他们判断的局势是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