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良马用于军中,劣马出于市,此乃善政。”崔杼是过来实地查验马匹质量的。

    吕武其实也是过来看这个。

    好的战马当然要用到组建骑兵上面,汉国敢争诸夏之先,率先组建了成规模的骑兵部队,还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

    制度改革这种玩意,求变过程中少不了太多的魑魅魍魉,尤其是汉国取消了贵族的很多优待,进而存在人心思变的现状,肯定需要谨防有人以权谋私。

    崔杼看上去很轻松,吕武没有发飙,可见视察下来没有发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明岁西北用兵便止,出兵援范亦在计划之中,无需多做支应。”崔杼特别强调了吕阳打五氏和空同氏不会出现意外。

    实际上,没有立国之前,针对五氏和空同氏的战事就到了收尾阶段,其实就是吕武刻意留给吕阳来摘取胜利果实的。

    汉国应该是当前各个诸侯国中牧畜拥有量最庞大的国家?

    因为重视骑兵建设,吕武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寻找和培育良马,为此打了不少游牧部落,烧杀抢掠持续了很久很久。

    攻打游牧部落可不止单单能抢到马匹,牛羊肯定不会缺,再来就是擅长放牧的人了。

    这一次吕阳带着两万多军队去对乌氏和空同氏的战争进行收尾,骑兵占了三分之二的数量,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辎重队了。

    崔杼提到了肉食类的交易变成寻常,倒是一些植物类的粮食买卖没有想象中交易量大。

    “汉人不缺肉食,自可减少粮食消耗。”吕武懂这个道理。

    单纯吃植物类的食物缺乏油水,并且很快就会又饿了。

    餐桌上的种类越多,会对植物类的粮食需求更少,营养方面更为充足是一种必然。

    崔杼说的那些话并不简单,是在暗示吏治清明,并且没有家族大肆囤粮啊。

    吕武当然听懂了,多余的话则是不需要多说。

    所以是,吕武重视官职改革会不会出现幺蛾子,也在提防贵族对高层并不是秘密,没有刻意遮掩,算是一种震慑。

    光是震慑不足取,吕武并不是单纯为了吓唬人,要的其实是各司其职以及各自相安。

    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

    吕武顿足伸手接住一片,慢慢等着雪花融化成水。

    偶遇之下聊了一会的崔杼还有其它事情要做,当前岁月也不像日后能有跟君王相处就挪不开脚步的时代,崔杼该讲的话已经说了,自然是继续去干活了。

    吕武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挺多,其中的一个就是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

    在之前,不管有什么官职,大家伙一般是在家里办公来着。

    明明是个右相,崔杼怎么没有老老实实待在公廨?

    到了有明一朝,还需要专门有人提出“知行合一”,也就是不光读死书,还要切实去进行认知,并且踏实做事。会有人提当然是有明一朝的官员“足不出户”,他们看文字知道所指的是什么东西,实物则是从来没有见过,到了“五谷不分”的地步。

    不是等待崔杼处理的文书太少,纯粹是现在的人习惯亲自去核实,才不会只看文字方面的报告。

    所以啦,现在的官员不但很少死待在衙门,时不时还会出远门去差一趟。

    当然,这个也是春秋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关系,再来就是因为分封的制度,每一个阶级都有属于自己专门负责的事项,对一国之君来讲就是“祀”和“戎”最为重要,然后国君再管好贵族就行,贵族统御家臣,家臣再去管理胥和皂。

    贵族自治,有什么事情到他们这一层就是到顶,他们自己拿主意,根本不会上报国家,国家层面需要管的事情肯定就少了。

    如果不是吕阳出征在外,其实吕武很想巡视一下关中,去实地看一看各处的情况。

    为什么不是想去就去?不就是吕武目前心态的体现,一切求个安稳,不想有任何的横生枝节嘛。

    当前在“长安”这边的使节团有点多,来了办好正事也不肯离去,没有完成使命的使节就更不可能走了。

    他们来之前多多少少听说汉国在变法,只有亲自过来才知道汉国搞出来的变革远比想象中要大。

    体制上的变化最令各国在意,他们在窥探汉国是不是要悖离周王室,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楚国,又或是像宋国、吴国、莒国等几个异性诸侯那样的情况。

    得知汉国已经出兵支援范国?他们至少搞清楚汉国、范国、荀国和晋国在立场上一致,然后一个个想着怎么来改变这种现状。

    “汉多变,使我颓然。”彘裘的消沉不是一天两天了。

    荀家露出了询问的神色。

    彘裘的失落感很重。他虽然是范国的元戎,看一看大战在即人在哪里就能看得出来。

    是,没错,汉国对范国很重要,彘裘跟吕武也是老相识,还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元戎啊,能够总揽国中大小事务的角色,然后在国家极度需要的情况下成为使节在外。

    彘裘跟荀家最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互相之间存在太多的试探,使得彘裘已经感到了厌倦。

    “荀以汉为尊?”彘裘知道不该这么问,还是问了。

    荀家很明显的一阵愕然,显然是被这么直白的问题给惊到了。

    那啥,荀国是周天子的分封国,为尊也该是对周王室呀。

    彘裘不想看荀家的表演,目光转到了领略‘长安’的风光,说道:“我亦纳言。然,寡君深陷自我,难以自拔。”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士匄错误估计了多方实力,看轻了汉国的实力,过分高估了范国的实力。

    荀家不能再装傻,说道:“我知范君争霸之心,寡君亦知。寡君以为汉必为后盾,不可失也。”

    彘裘重重地点头,随后是一阵苦笑,说道:“或需一场大败,方可使寡君清醒?”

    荀家也开始忧心忡忡了起来,主要是窥探到汉国根本不想有什么大动作,能够猜测出一些缘由和端倪。

    范国的士匄以为自己很强大,想要收汉国当小弟,再进行利用。

    荀国的中行吴则是很清楚自身的定位,更明白根本离不开汉国的支持,姿态方面一直放得很低。

    无论是什么样的做事方法,现实就是范国和荀国极度需要汉国,要想法子争取来自汉国更多更大的支援力度。

 第776章 太子带兵进京啦

    公元前551年,三家立国之后的第二年。

    春暖花开之后的第二个月,吕阳率领得胜之师返回“长安”,期间举行了献俘的仪式。

    春秋时期当然存在献俘仪式,不过一般是诸侯向周天子炫耀武功,列国除非是得到连自己都意外的大胜,要不然根本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阳可为我家太子。”吕武在朝会上进行了宣告。

    朝会?没错啊。

    周王室那边很早就存在朝会这项活动,一般就是诸侯定期聚一聚,后来变成了一帮公卿进行无意义的粉饰。

    所以“朝会”并不是吕武首创。

    汉国的朝会是每十天进行一次大朝会,人在“长安”又够级别的官员入宫城到“建章宫”参加朝会;每五天举行一次小朝会,地点却是换成“未央宫”这边。

    当然了,官员平时有急事也能临时谒见,并不是非要到朝会才能说事。

    刚才好像提到了“建章宫”和“未央宫”这两座宫殿?其实不止。

    吕武抄做作业抄上瘾了,建筑物占地个规格不一定对,宫阙的名称则是进行了照抄。

    不过吧,他所处的时代在“前”,除非有另外的穿越者,要不然谁知道是抄的名字?

    在“长安”的宫城中,目前仅是有“未央宫”、“桂宫”、“建章宫”、“明光宫”,以后肯定会进行扩建。

    每一个宫殿都有自己的用途,“未央宫”就是吕武平时居住和活动的所在,“桂宫”则是那些夫人以及年龄过小子嗣的居所,“建章宫”是用来举行朝会和理政的区域,“明光宫”则是举行各种祭祀的地方。

    现在“长安”是落成了,位处渭水南岸那边的“别宫”则是还在建设当中。

    因为根本不着急的关系,渭水南岸的“别宫”工程进度根本不用赶,原本修建“长安”的劳力被调到“桑田”那边修建“函谷关”去了。

    汉国将修建函谷关的工期安排为八年,也就是不出现意外可以慢慢修,先将主体建筑修起来,其它再来慢慢补全。

    考虑到楚国还是挺行的,八年之内汉国跟范国和晋国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差?

    当前再小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家庙来供奉祖先,汉氏子姓当然也有自己的长辈,只是以前着实太过于落魄,老祖母没有故去之前只能说出有限的名字。

    在“宫城”里面肯定也有属于汉氏子姓的宗庙,排位则是只有可怜巴巴的三个,也就是吕武的父亲、爷爷、曾祖父三代人,女性则是没有资格进入宗庙受到供奉。

    吕武立国之后,周天子按照惯例给汉氏子姓的一些先辈进行了追封,级别不是“公爵”,是“侯爵”而已。

    等吕武哪一天薨逝,本着死后再追封的规则,他是侯爵身份薨逝,死后会追赠一个公爵。

    另外,周王室衰弱之后,诸侯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遵守一些相关规定,子爵薨逝也会立刻变成公爵,连自号为王的例子都出现了。

    也许啊,只是也许,吕武等函谷关建立起来,会操作着让一些诸侯玩“相王”的游戏。

    什么是“相王”呢?就是诸侯约定互相称王呗。

    在原历史上的“五国相王”事件就是扯下周天子的遮羞布,向“天下”昭告一个时代到了终结的时刻。

    吕武领着吕阳来到宗庙祭拜汉氏子姓的祖先。

    说起来既无奈又无语,吕武连父辈都陌生,别提祖父辈了。

    以前还是老吕家的时候,父辈最大的成就就是获得“士”的身份,对普通人来说很了不起,对“大夫”级别的贵族没有连屁都不是那么夸张,问题是“士”的级别论起来也就那个样。

    “你既已是太子,当组建势力。”吕武看着那些陌生名字的牌位,声音不大地说了那么一句。

    汉家自有制度嘛,哪能像其他诸侯国的太子当个闲人?

    那个“势力”可以理解为班底,汉国则是在制度上进行认可。

    吕阳现在连儿子都有了,也就是去年跟完成了跟智氏女的婚姻,今年吕武第一个孙子辈出生。

    也不知道吕武是怎么想的,给自己的第一位孙子取名叫“政”,没有宇内一统会史称汉政,建立“帝国”则会被记载为子政。

    怎么是那么回事?原因是当前时代只有天子称姓,其余人称氏。

    吕阳居住的地方也是“未央宫”,只是跟吕武不是同一个“殿”而已。

    所以“未央宫”是一座宫阙群,其它的“宫”也是。

    “东宫属僚名单,择日交予寡人。”吕武转身迈步,走到了室外。

    原历史上的秦大一统帝国没有册立太子,相关的制度可能有建立,但是不见于史册。

    老刘家弄了个汉承秦制,太子的相关属僚官职就不知道是不是秦制了。

    吕武给吕阳的属僚设立了家令丞(负责太子财政事务);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