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大领主-第6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以及很广区域内的非常多城邑划定为京畿,
“阴”、“吕”、“霍”、“彘”归属为“吕郡”。
“杨”、“高粱”、“昆都”、“平阳”、“贾”、“郜”归属为“上党郡”。
“魏”、“屈”、“耿”、“葵”、“董”、“稷”、“少梁”、“采桑”归属为“河东郡”。
近八十余城邑,划分为数个郡,其中以京畿的地区最大。
算是京畿区域,最西边从“陈仓”开始,一直到东边的“大荔”,最长度跨越了一千四百里,最宽度大约一千两百里。
那个“上党郡”和“河东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南阳郡”都还算“正常”,为什么会有“梁郡”和“吕郡”呢?这个是吕武就想用“吕郡”这个名字,实际在原历史会用“太原郡”命名。
“吕郡”和“梁郡”有合并的计划,不过是以后了。
吕武在置郡时,其实也没整明白后面的君王是怎么弄,以汉国当前的行政需要进行划分。
不过吧,诸夏这边在划分行政单位,里面的智慧真不是白皮照着子午线拿笔一画那么简单。
所以了,看诸夏历朝历代,包括到了现代,划分行政单位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简单粗暴,一般是以当地的地理环境来做依据,里面也充满了各种政治考量。
最为简单的来说,“甲郡”和“乙郡”相隔一座山,那一座山的肯定是按照地形让两个“郡”去公平分。这里的“公平”不是一个郡一半,要看交通允不允许。“甲郡”对那座山的交通方便,得到的就会多一些,反之“乙郡”也是亦然。
如果是政治方面的考量?还是那一座山,“甲郡”本身的各种实力就很强,中央才不管交通现状是怎么样,必定会将那座山划分给“乙郡”。说白了就是某个“郡”已经够强了,还是不要再增强为妙。
白皮在行政单位划分上面,他们才不管前面是悬崖还是峭壁,也不会去管某个单位九成是沙漠,只有一成环境还行,拿笔一画就算完事了。
汉国目前有七个郡,其中的“南阳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需要汉军将三戎和残余的魏氏驱赶或是灭掉,到时候才会完整。
吕武到北边是为了视察汉人的游牧情况,亲地了解一下楼烦有没有袭扰,或是其它什么异动。
目前楼烦人已经察觉到汉国这位新邻居,部分部落第一时间向北龟缩,少量用武力试探,也有寻求贸易的部落。
楼烦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林胡和代国,汉国不对楼烦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双方处在陌生阶段只是会用各种小动作进行试探。
几年下来,尽管吕武很不愿意承认,实际各种考察和试验得出一个事实的真相,越是向北边就越是不适合用来农耕。
有些区域就是那么个情况,能够农耕不那么确定的一段时间,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或者更久,但是很快就会让当地出现水土流失,慢慢再变成沙漠的环境。
“大汉如今为重京畿,它处可暂为放下。”吕武回来肯定会举行朝会。
他已经抽空将该看的文牍看了,大致了解自己离开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要说有什么需要让吕武特别关注,无疑是“渠”的修建进度过慢这一条。
两年的时间过去,汉国对“渠”的修建仅是二十四里长度,远比之前预想的进度要慢了不止一倍。
那是因为第一年出现了数据错误,第二年也就更为小心谨慎了一些,搞得第一年明明能修十四里,到了第二年却只修了十里。
葛存出班讲了一些困难,随后说道:“若是王上允准,臣多方计算,一年修二十里,需再增十二万劳力。”
当然,修渠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去修,雨季需要停一停,到了下雪季节也要停,等于说一年之中能够确保有两百三十天在修建,算是挺不错的了。
出远门一趟让吕武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不是说出去一趟进位为王,其实是吕武前往“会稽”中间途径了不少国家,看到了那些国家的现状,又跟楚王、范王、荀王、齐王接触下来,能够大致判断出几个国家的未来几年走向。
“范与楚今岁抑或明岁必有大战;荀与齐今岁便有大战;余下诸侯亦是蠢蠢欲动。”吕武这些话就一个意思,大争之世真的来了。
解朔出班,问道:“王上,大汉可需出兵襄助于范、荀?”
吕武没有正面回答,说道:“诸侯相争,大汉仅需陇右、三戎用兵,乃有时日固本,修渠正是首重。”
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出兵支援范国或荀国。
对付陇右的主力是骑兵,连带传统军队,规模会控制在两万以内。
三戎那边的麻烦大一些,主要是魏氏成了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智囊,汉国用兵不能低于四万。
尽管至少要动用六万大军,跟以前动辄征召十来万相比,再考虑到三戎极可能避战,从用兵规模到所需花费,还真是比较轻松的。
这个轻松是需要计算国家产出以及战时消耗,不是其它什么方面。
葛存想了一小会,再次出班,说道:“臣以为若是修渠乃首重,请王上增劳力二十万。如有三十万劳力,臣每年定可使修渠增至二十五里。”
话说,“渠”的总长度有多长来着?
汉国修建“渠”,取的连贯泾水和洛水,总长度超过四百五十里。
做什么都讲究一个熟练,一开始可能手生一些,导致进度不怎么样,熟练起来之后进度肯定会有所加快。
大殿之内一时间陷入寂静无声。
王座上的吕武在思考很多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盘算汉国能拿出多少劳力用在修渠,再来就是思考各国之间的战争烈度,杂七杂八要想的事情真的不少。
“前三年便以三十万劳力之数,可增至五十万劳力。寡人仅言一事,‘渠’耗时不得过六年。”吕武说道。
原历史上,秦国修郑国渠也不是动工就没有停下来过,一样是要将雨季、雪季考虑进去,并且中间还一再爆发大战,常年动用三十万以上的劳力,总耗时十年。
汉国现在还有范国和荀国、韩国顶在前面,并且从晋国分到的地盘产出不俗,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用在修渠的消耗。
当然也不是说汉国六年时间内除了修渠,其它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哪怕是汉国真的能得到六年的和平时间,哪能不做好交战乃至于大战的准备呢?只能说吕武认为修渠比其它事情重要,国家大部分的精力会花在修渠上面。
“六年修渠,中间肯定需要支援范国或荀国,甚至大汉本身要图谋巴蜀……”吕武心里想着事,目光看向了还在思考的葛存身上。
葛存怎么敢打包票?尤其是“渠”对汉国的重要性不用过多言语。
吕武也不催葛存,点名解朔敦促练兵,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六年内练出足够的士兵,中间还能拉出去见一见血,极可能在八到十年之内,汉国肯定是有超级大动作的。
“渠修成会对产粮大有增益,八年的时间也够汉国控制巴蜀,到时候我肯定要尝试能不能宇内混一的!”吕武心想。
第795章 十年需要十年
公元前549年,吕武称王的第二年。
临到夏季之时,两道消息传到“长安”。
第一件事情是范国主动集结大军攻打陈国,楚国得知之后出兵援救陈国。
第二件事情则是荀国清楚战争无法避免,主动出兵进入鲁国。
关于范国和荀国的军事行动早在“相王”的归途中,士匄和中行吴都有跟吕武进行沟通。
范国和荀国为什么主动出击?尽管是建立了新的国家,说到底他们曾经是霸主晋国的卿位家族,明知道会爆发战争为前提,没有可能等敌军杀入国境才被动发起反击。
范国对楚国以及一众盟友的战事打得怎么样,大概需要秋季消息才会传到“长安”了。
同理,荀国与齐国、鲁国、曹国等等诸侯的战争也需要到秋季才有消息传到吕武的耳朵里。
归途中的沟通过程里,吕武并没有给士匄和中行吴什么承诺,也就是不一定会派兵相助。
事实上,一旦战火燃烧到范国或荀国境内,汉国和韩国再怎么艰难都应该出兵,不止是为了维系“多国一体”的表面,纯粹是目前范国或荀国被削弱对汉国和韩国没有任何好处。
“如有所需,范国、荀国绝无顾及脸面而无求援。”吕武站在田埂之边,看着已经变成了金黄色的麦田。
从“长安”赶过来的解朔闻言,说道:“楚国出兵七万,其盟友约两万;范国起兵五万。两军去岁已是疲师,今岁当无大战?”
其实,士匄也是怕楚国主动出兵北上,要不然才不会出兵入侵陈国。
今年再征召五万大军出征对范国有压力,只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范氏吞并了郑国,尽数控制了原来属于郑国的城邑,在那之前郑国却是一再遭到劫难,使得范氏仅仅获得三十万左右的郑人。
郑国原本的人口约在八十万左右,其中的三十二万落到了吕武手上,七八万人口则是被当时还是晋国的多加贵族瓜分。
吕武一直都在暗中观察原本的几个卿位家族,其它方面或许比较难以窥探,肯用心则是能大略窥知那些卿位家族到底有多少人口。
“范国举国上下口众二百余万,不知‘士’、‘徒’几多,‘羡’多则多矣。”解朔说道。
吕武理解。
一支军队肯定需要有足够多合格的军官,再配上数量合适的骨干,才能形成战斗力。
他们的家族都是出身晋国,换作四十年前其实也就那么样,轮到“鄢陵之战”后各个家族的“羡”才多了起来。
所谓的“羡”就是半农半兵,一般在晋国是作为最后的“后备役”,每个家族或多或少有一些。
之所以在“鄢陵之战”后各个家族的“羡”才增多,无非就是后面每年用兵,很多家族的“士”和“徒”消耗太大,国家的用兵数量也一直在增多,只能选择增加“羡”,顾不上兵源素质了。
范国和荀国的情况比较相近,荀国的人口略略少于范国。
这一次要是范国的五万大军丢在战场,必将使范国伤筋动骨,哪怕后面的军队数量再次补充上来,质量方面绝对要素质大降。
以历史阶段来说,战国时代才刚刚开始,各个诸侯并没有不顾兵源素质进行大肆征兵。
另外,像是楚国、汉国、范国、荀国、齐国、韩国……等等一些诸侯国,春秋时代的兵源多少有一些,看就看谁先将“老兵”给消耗一空了。
真的将春秋时代的士兵消耗没了,肯定是要到了以数量代替质量的时代,每个国家的军队数量是增多了,能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未必有之前那么强。
“荀国出兵七万,已连克鲁国四城;齐出兵八万,与众诸侯合兵十万,大军已然入鲁。”解朔用探寻的目光看着吕武。
“韩国如何?”吕武问道。
这个却不是解朔能够回答的。
跟解朔一块过来的梁兴当即答道:“韩无有举动。”
也是。
韩起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