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武颔首道:“去罢。”

    事情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刘明还能怎么着?

    吕武却也不是让刘明带着小部分范军前往,下令霍擅出动六千骑兵一同前去。

    等待队伍出发,解朔才说道:“王上,‘宛’为平原,正当我之骑士发挥之时,因何……”

    吕武解释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人和在楚王招,地利无可凭借。”

    可以想象即将获得战役胜利的楚国一方联军是多么的士气高涨,他们结营在平原之上,军队并没有进行分散,哪怕是身处平原,吕武将带来的两万骑兵投入进去打的也会是消耗战,不可能出现什么马踏联营一击而溃的场面。

    “于‘新郑’交战,范人处不胜则亡态势,怎敢不舍生忘死?寡人需消耗敌军锐气,届时自有破敌歼灭之机。”吕武说道。

    解朔其实还是不那么理解。

    另外,解朔不理解也就对了。他们这一代人玩得就是堂堂正正,率兵交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军队本身的素质,不是看某个谁能够计谋百出。

    因为玩的是堂堂正正的交战,强国会永远是强国,弱国则是几近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了,取决的是必须玩堂堂正正交战的规则被建立之前,哪个诸侯先吃了个满嘴流油。

    当然了,人口多和疆域大不一定就是强国,要不然最先发达起来的卫国不该是那副模样。

    要么是像晋国先找到强军的方向,不然就是像楚国怎么耗都耗不死,走卫国那种得过且过并不爱惜自强的路线就是灭亡了。

    刘明出发后的第二天,有楚国的使节来到“长葛”求见吕武了。

    楚国的来人是屈荡,他是楚国的“连尹”,说白了就是楚王熊招的侍卫头子。

    “拜见汉王。”屈荡行礼问候,没等吕武有所回应,径直又说道:“范以不义灭郑,幸有公孙侨留存。如今我王救郑于倒悬,在‘宛’败范,将一扫郑土于尘夜,汉王何不共襄盛举,灭范于今朝,得郑伯之恩情?”

    唉?

    楚国灭掉了那么多的国家,还能是用仁义的方式去灭亡的吗?

    这种大哥别说二哥的事,能够那么冠冕堂皇说出来,只证明楚国不那么在乎脸面。

    屈荡见吕武没有发怒,或许是觉得有戏,复道:“子产本为公孙,郑不幸惜亡,方有继位为君之日。其多次感叹郑不幸,无有持国之德,我王或可吝惜之,邀汉王联袂于予解脱?”

    亲,来呀,一块把范国灭了,咱们再坐下来谈一谈怎么瓜分地盘的事情。

    来自荀国的荀家就在帐内,一听就霍地站起来,骂道:“楚果为蛮夷也!”

    屈荡之前就看到了荀家,并且很清楚荀家是谁。他挨了骂,用嘲讽的脸色看了荀家一眼,再将视线转到吕武身上,说道:“我虽蛮夷,仍有仁德之举,荀自认礼仪之邦,敢问有所足以言道之举?”

    荀家突然来这么一出,实际上已经是冒犯到了吕武。

    毕竟,楚国使节来找的是汉王,聊的是楚国和汉王可能进行的合作,作为外人的荀家有什么资格跳出来骂?

    问题是荀家很害怕吕武动心,真的跟楚国联合起来灭掉范国,一旦成真对荀国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

    “无有功业,窃居其位;无有德行,内不安民,外无善行,乃为荀氏是也。”屈荡回击了,并且击中了荀氏的痛点。

    说白了,他们没有从晋国分家之前,荀氏、中行氏等等家族也就跟在吕武后面占便宜,击败楚国并且干出“郢”城外阅兵、饮马大江的人是吕武,跟中行吴的关系真没有多少。

    阴氏可以成为汉氏子姓,有些人哪怕是骂归骂,不承认吕武做出的历史贡献,算是一种对所有建立功业者的否认,骂也就骂一句“不当人臣”罢了,其余还是守着点口德。

    荀家想反击,要命的是没有无耻到能够否认事实,再则是反击可能把汉氏子姓卷进去再得罪,一时间有那么点进退两难。

    吕武开口说道:“范,我之友;荀亦我之友也。”

    荀家行礼。

    屈荡也跟着行礼,却是说道:“友善互助为友,为祸友人为害,无甚助益为陌人。请问汉王,楚可助汉获利,范、荀仅有索取而无回报,何人当为友也?”

    道理好像就是这样的道理。

    作为朋友没有利害关系也就罢了,不能一直单方面的索取吧?

    只要能够给予好处,哪怕之前是路人,慢慢也能变成朋友,哪怕是酒肉朋友也是能当一当的。

    成为朋友之后再各取所需,以后是再次形同陌路,还是反目成仇,一开始就互相了解对方,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咯。

    吕武沉默一小会,能发现荀家看上去非常紧张,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才说道:“今次我率军救范,怎可行不义之举?如有将来,汉楚再行叙说,唯今刀兵相向可也。”

    以后怎么样,等以后再说。

    现在什么都不要多说,战场上见吧。

    屈荡寻思了一下下,好像是试探出了一点点的意思,又再讲了一些闲话,随后告辞离开了。

    “楚无乃蛮夷,毫无信义,汉王明鉴。”荀家心里为汉国未来的选择感到无比的忧虑。

    吕武摇头说道:“任其口若悬河,为瓦解多家友善罢了。”

    荀家重重点头:“其心可诛!”

    诛不诛什么的,荀国倒是出兵来诛呀?很现实的是荀国连齐国都难以解决,哪有余力找楚国的不痛快。

    吕武等来了士匄率军后撤的消息,再次派出汉军前往接应。

    在“长葛”这边的汉军、范军和荀军则是早早做好了撤退的准备,等着士匄过来就放弃营地,溜着联军的一部分追兵,有序且地撤往了“新郑”的方向。

    “阿武,我命不久矣。”士匄看上去双眼都凹了。

    他们花了四天的时间撤到了“新郑”城下,大军并没有全数入城,选择在城外的有利地形安营扎寨,等着敌军逼上来。

    士匄肯定是要入城,当天就邀请吕武和荀家、韩无忌来到宫城。

    众人的确是从士匄身上看到了死气。

    士匄之前身子骨就不好,又在“宛”那边吃了败仗,精气神历经再一次的打击,一口气真撑不住了。

    “我之一生灿烂,亦有黑暗之时。若时光可回转,真想归回少年。”士匄很神奇地不再一直咳嗽,能看出陷入了回忆。

    吕武就坐在病榻的不远处。

    范鞅以及士匄的其它儿女倚在病榻周边,一个个看上去十分悲戚,还有人在无声地更咽着。

    “那时年少,无有忧愁,我等走马狩猎,好不快活啊。”士匄说着看向吕武给了一个笑脸,视线扫视了子女一圈,目光停留在范鞅身上一小会,重新看向吕武,说道:“如有一日,阿武定当善待我之子女,可……否?”

    吕武心里思考着怎么回答,又在想有没有埋伏刀斧手什么的,猛然间发现士匄的腹部不再起伏,并且士匄脸上的表情已经凝固了。

    公元前542年,范王匄兵败于“宛”,归都薨。

 第809章 危若累卵

    所有人,包括士匄自己在内,没有人知道他多活了六年。

    范王薨逝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君王没了的范国人,公族当然悲戚,贵族则是更加心中惶惶,对普通人的影响其实也就那样。

    按照惯例,范鞅接手了范国一应的事务,第一件做的事情是派人广布四方,包括周天子以及列国之君,还有率军逼近“新郑”郊外的敌对一方。

    随后,“新郑”满城布白,公族的女眷赶紧到宫城之外哭丧,男子则是入宫一一参见守灵的范鞅,以这种姿态表示效忠王位继承人。

    原本在“密”统兵与郑军作战的韩起紧急赶到“新郑”,他们过来时并没有遭到袭击,倒是“密”那边的战事并没有停下。

    另外,得知士匄薨逝的楚王招没有攻打“新郑”,楚军留下约六万在“新郑”城外,其余的楚军以及其盟军四散袭击范国的其它城邑去了。

    在中间,知道士匄薨逝消息的宋君子成提议退兵,理由是“国有丧而不伐”,遭到了楚国令尹公子午的极力反对。

    公子午讲了很多的道理,主要提醒众人时代已经改变,进入到大争之世没有那么多讲究,再则楚国也不是周天子体系下的国家,没有遵守周王室礼乐的义务。

    那么也就是说,不但楚国要继续攻打郑国,连带要求宋国等等小弟也不能退兵。

    吕武并没有插手士匄的丧礼,插手了才是一种怪事。

    士匄的亲儿子那么多,公子范鞅也在“新郑”,怎么轮都轮不到外人去给士匄操办丧事。

    同时,汉军这边没有给士匄披麻戴孝,有也是营盘中多了一些悬挂的白布条,多余的衣着穿戴则是一点都没有。

    如果吕武和士匄还是同为晋国的“卿”,大家伙肯定是要“披白”,不再为同僚为前提,有各自的国家,即便是有点沾亲带故,披麻那是不用披麻,戴孝也就是吕武手臂缠上白布条而已。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韩起来不及洗去风尘,得知韩无忌和荀家都在吕武这边,立刻赶来了。

    战争已经爆发,以楚国为首的联军也逼到了“新郑”郊外,看楚国摆出来的架势,明显没有罢战的意愿。

    范国遭遇国丧,有没有举国哀痛有点不好说,内部出现不稳则是一定的事情。

    现在就看范鞅能不能控制住局面,最好是让范国进入到化悲伤为力量的阶段,要不然多种矛盾一起爆发,不但范国要完蛋,前来支援的汉军、韩军和荀军一定会被坑了。

    “楚王遣人而来,言之停战七日,届时再启大战。”吕武说道。

    这么说,楚国也不是完全不要脸,至少还主动提出停战七天。

    现在有“头七”的习俗吗?有点不好说。

    以吕武自己的所闻所见,当前的殡葬习俗跟日后还是存在区别,反正没有“头七”这个说法。

    而后世的很多习俗,实际上是到有明一朝才完善起来。到了有明一朝,也是各种话本最为盛行的时代,连带宗教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自我改良。

    到后世,很多习俗其实就是用的明代小说来做范本,很多历史人物也被“封神”,其中包括关二爷。

    韩起说道:“我来时,见闻敌军攻伐‘邑’、‘邦’。此便是楚王所言停战?”

    要不还能怎么地?

    人家楚王熊招不立刻展开对“新郑”的进攻,某种程度上就是给了面子,趁范国处在国丧群龙无首的阶段大肆攻城掠地,真的是联军的好机会呀。

    荀家说道:“范危矣!”

    老王死了,新王能不能扛得起重担?

    之前,范国就已经无力抽调大军对敌,轮到范鞅来做范国的主,短时间内能不能理清政务,无疑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若招柯裘归国?”荀家问道。

    吕武就看向了荀家,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大约是两年前,士匄用了计谋将彘裘驱离,使得有内乱之忧的范国重新稳定下来。

    士匄有嫡子范鞅能接大位,哪怕是范鞅年轻一些,使得所有人不是那么看好范鞅有能力处理当前危局,也好过彘裘回来吧?

    到时候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