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吧,有那么一个成语叫“时过境迁”,五年的流放在外让很多事情在人们心中变淡,再则以前的功劳其实都是吕武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吕阳去当那个“摘桃子”的人罢了。

    现在肯定没有“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一些该有的觉悟,到了一定身份地位则是一定要有。

    吕阳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我去求见父上。”

    众太子属僚赶紧慎重其事地站起来,齐刷刷对吕阳行礼,盼着能够马到功成。

    正在接见楚国公子罢敌的吕武得到请示,想了想让吕阳过来。

    楚国的使节团抵达“长安”已经有一段时日,早先与之接洽的是太行令梁兴。

    这个也是一种必然步骤,汉国需要先搞清楚公子罢敌的来意,双方先将该谈的事情取得共识,再让一国之君出面来最终敲定。

    “公子有往‘姑苏’经历?”公子罢敌好奇地问了吕阳一句。

    所以吧,吕阳遭到流放,其他诸侯国不太好说,楚国好像知道那么一回事,并且还对吕阳的行踪保持关注,只是没有针对性做点什么。

    那个“姑苏”在五湖东面,是一座位于“吴”西边的山。

    当地算是吴国的腹心之地,目前却是被楚国控制了。

    吕阳去那边为的是了解楚国对吴国的军事行动进展,无法看到太高层面的东西,了解到的事情却是不少。

    公子罢敌得到回应,又问道:“如公子所言,吴人还有复来可能?”

    如果没有意外,等待熊围将局势稳定下来,公子罢敌就会成为楚国的核心高层之一。

    吕武已经跟公子罢敌谈得差不多,有吕阳过来求见,索性也就让吕阳和公子罢敌有交流的机会。

    按照楚国对外宣布的消息,吴国算是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只不过并非灭亡在楚国手里,他们的说法是最后一任吴王季札被越国戕害,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季札的的确确也是死于越王夫谭的加害之下,问题是吴国十分之七的疆域落到楚国口袋里,有大约十分之二遭到越国侵占,剩下的十分之一变成三不管地带。

    目前还有大批的吴人不愿意接受亡国的事实,他们反抗楚国和越国的统治,另有余眛的儿子僚带着吴国的残兵败将去了泗水一带苟延残喘,得到钟吾国和淮夷国的暗中庇护。

    吕阳说道:“吴人愚昧、好斗、无信,公子想必尽知?”

    以当前的时代来说,那么描述吴人还真不是贬低,就是讲得太绝对了一些,锅需要国家统治阶层去背。

    公子罢敌对吕阳那么定义吴人肯定接受,说道:“公子实熟吴人秉性。”

    换种角度,他们其实很羡慕吴人对吴国的忠诚,家国沦陷之后依然反抗不止,很希望自己治下的黎庶也能像吴人那样。

    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站在各自的角度也就有了两面性啦。

    “依我所见,吴僚怎会坐视,必有复土决心;越亦非易与之辈,可联吴抗楚,复扣押延陵季子加以戕害,垂涎吴土之意昭然,岂会坐视吴土归楚?”吕阳说道。

    当前楚国和越国的关系并不好,随着吴国的疆土沦陷之后,楚国和越国的摩擦日益增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大战。

    原本楚国已经觉得吴国够不讲规矩,等楚国对上了越国才知道什么叫根本没有规矩。

    楚国正在开发“鸠兹”,想要开垦出一个产粮地。

    公子罢敌跟自己的兄长公子禄书信往来间,没少从公子禄那里看到抱怨,说是原本就遭到吴人的袭扰,连带也出现了越人的身影。

    楚国开发“鸠兹”面临麻烦的事情,公子罢敌当然不会跟吕阳提起,既然吕阳提到了越国对楚国的威胁,多多少少也就抱怨起了越人更加无耻的一些行为。

    见完了公子罢敌的吕阳再次找到老父亲。

    “父上,楚国内部未净,复有吴、越之扰,范将有喘息之机,韩、郑亦有变局。”吕阳停下来小心翼翼观察一下老父亲的态度,看不出什么,非常犹豫要不要提出想去‘汉中’那边主持征讨蜀地的事情。

 第824章 爷孙三代

    公元前539年,荀王吴出兵攻打“邯郸”,派兵三万固守“壶口”关隘,做出了挑衅汉国的实际举动。

    偏偏在诸侯以为汉国和荀国的大战无可避免时,汉国那边却是没有对荀国驻军“壶口”起什么太大反应,仅仅是派出军队屯驻“断道”。

    在楚国使节团,邯郸赵使者到达“长安”之后,又有范国使节团和韩国使节团、郑国使节团、齐国……等等各国的使节团来到“长安”进行邦交。

    局势变幻之下,那么多诸侯的使节团赶到“长安”拜见,一下子让汉人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国家是何等的强大。

    汉国强大吗?以疆域范围而言,汉国的疆域跟楚国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汉国在西边和西北边其实有着大片的无人区,原秦国本身就没有多少城邑,吕武治下的城邑相当部分是自建,再来就是从魏氏、韩氏两个家族获得。

    楚国则是吞并了陈国、蔡国、沈国和占了吴国的疆域,狠狠地增加了一批城邑,要不然楚国原先人口的数量或许不少,城邑方面的数量远比中原列国要少得多了。

    “楚扩张迅猛,远比我内患多也。”吕武在给自己的长孙上课。

    吕武的孙子挺多,长孙肯定是吕阳的嫡长子,他的名字还是吕武亲自取的,叫政。

    现在取名字还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一般不带什么特殊含义。

    吕武给自己的长孙取名叫吕政,多少有点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大一统,寄望于孙子辈的意思。

    今年吕政十五岁,小小年纪的个头已经有一米七,身板倒是还没有彻底张开,看不到什么虎背熊腰。

    “陈、蔡、沈皆为无志之人,唯吴人可期。”吕政说道。

    吕武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那可不是嘛!

    陈国、蔡国和沈国的灭国过程简直就是莫名其妙,高层甘愿让楚国一再渗透和控制,后来更是水花没有渐起半滴,乃至于水面没有半点涟漪,有那么点悄声无息又风平浪静就亡国了。

    吴国是因为战败导致疆域沦陷,他们的高层用三位国君的性命来作为反抗的代价,黎庶不太好说是爱戴吴国公室,还是楚国将吴人逼得太狠或杀得太狠,反正吴人对楚国的统治根本就不接受,长久以来一直在反抗楚国的统治。

    吕武觉得对吕阳的教育有点失败,主要是吕武在阴氏崛起之初太过于忙碌,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吕阳进行悉心教导,后来想要深度教育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事实上不就是那样吗?第一代因为要打拼事业的关系,有多少空闲的时间能够陪伴家人,哪怕有时间也是在进行诸多算计,很难有过多的精力用在家人身上。

    所以了,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他们的事业除非是用躺赢的方式获得,不然对第二代的教育一般会比较缺失,继承人到底怎么样就看开国之君托付的老师怎么教育了。

    一般情况下,开国之君对继承人都不会感到满意,又迫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易储,搞得自己满心郁闷,带着忧虑给入了土。

    吕武事业稳定下来,重新教育吕阳没有获得成功,选择将吕政给带在身边,然后干脆将吕阳流放了。

    “我会不会成为老朱第二,吕政成为建文第二?”吕武其实有过相关的担忧。

    什么意思?

    细细品下来可以解读为吕武的心肠有点狠,一旦觉得吕阳不适合继承大统会下狠手,把国家交到吕政手上。

    为什么不是选择其他子嗣?承前启后的道理摆在那啊!

    “祖父,吴君率臣民客居于淮南,可要遣人往而勾连?”吕政问道。

    这个可以有。

    其实也不用吕政讲出来。

    吕武才不会放过给楚国找不痛快的机会,并且哪怕没有机会也会创造机会。

    吴僚跟楚国有国仇家恨,天然上就是楚国的死敌,只是他手中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了。

    “政儿以为当如何行事?”吕武问道。

    吕政几乎连想都没有想,说道:“祖父可支应财货、兵甲,使吴僚有谋夺钟吾国、淮夷国之实力。如吴僚夺两国城邑、口众,与楚可持久而战。”

    啊?

    谁教的!

    办事手法这么狠。

    吕武却是露出了老怀大慰的表情,看吕政的眼眸满满都是宠溺。

    现在让吴僚南下谋夺光复吴国的失地,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显得极为不现实。

    战败逃奔的吴国君臣得到钟吾国和淮夷国的庇护,他们会干出恩将仇报的事情吗?

    那可是吴国的高层,根本不用汉国去建议或提醒,哪怕吴国没有得到来自汉国各方面的支持,他们一样会将目光盯上钟吾国和淮夷国,朝思暮想吞掉两个恩人来壮大自己。

    钟吾国和淮夷国为什么要庇护吴国君臣?不是他们有多么同情吴僚等君臣,其实也是想要让吴僚继续找楚国的不痛快。

    大家都有自己的盘算,又是上升到了国家的层次,尔虞我诈这种事情就不要简单的用对与错来衡量了。

    现实就是这样,人可以分好人和坏人,国家只看需要来决定采取什么立场。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层面夹带私人感情,事实上才是一种最大的错误。

    吕武一再怀疑自己会不会成为朱元璋第二,吕政得到朱允炆的下场,在吕政提出那个建议之后,思考道:“能不能让吕政出使吴庭?”

    如果说吕阳岁数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一些重任,先是去北疆带兵和治理地方,后来又到秦国主持吞并事宜,那么吕政到了十五岁一直都是处在被严密保护和悉心照料的环境之中。

    “太子仅是外出五年,回来之后有诸多的改变,不排除是刻意装给我看。老子能装,儿子也能装,政儿可千万不要在我面前装,真正到了任事的时候各种废物啊!”吕武想着,心里不免会出现焦虑。

    以为朱允炆之后,老朱一家子就没有演帝了吗?

    老朱家的演帝简直不要太多,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装,后面轮到朱瞻基在朱棣面前装,看着好像都挺牛逼,轮到当家作主立刻露馅啦!前面是孙子装给爷爷看,后面轮到皇帝装给朝臣看,没点演技可是要落水而亡的。

    吕武一瞬间想到了许多。

    不都说以史为鉴吗?吕武觉得不能再让吕政泡在蜜罐之中,光是进行教育还要有所实践,再则十五岁在当今年头,又是生长在统治阶层的家庭,真心不能算孩子了。

    吕武看着吕政,笑眯眯说道:“政儿既有此建言,可想往淮南,亲自成事?”

    “可、可行?”吕政看上去充满了惊喜,只是或多或少有一些自我怀疑,深呼吸一口气,稳定好情绪,才一脸坚定地说道:“孙儿必不使祖父失望!”

    少年郎想做事,又害怕无法将事情办好,其实是太正常不过了。

    另外,吕政第一次得到办大事的机会,心情紧张乃至于情绪有点失控,只要不变的脑袋空空就好。

    吕武怎么都能算阅人无数,还有着非常复杂的人生经验,哪能不将吕政的心态看得清清楚楚呢?

    他说道:“政儿可先一一写下,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