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7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值得庆幸的是,吕武所处的环境更好,并没有大肆征发徭役,工程劳动的主力是各个时间段收获的各国俘虏。

    另外一点,汉国与战俘约定完成哪处工程就放归自由,源于汉国十足守信用的关系,战俘有太多的例子可见,愿意相信汉国的信用,汉国自然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兵力看守。

    因为在进行太多的“大动作”让吕武心生忌惮,汉国也就眼睁睁地看着荀军攻克“邯郸”而没有什么军事干涉了。

    无法做的事情在吕武的操作下,变成了能干涉而不去干涉,为的是跟荀氏在“四晋归一”的较量中有足够的公平公正环境。

    吕武的这个骚操作得到了广泛的赞美,一下子也安抚了汉国、荀国和范国的人心,事态变成了汉国和荀国终有较量,无论谁输谁赢都还是一家人。

    在这种翘首以盼的氛围中,大家都希望汉国和荀国能够公平公正分出一个胜负的大势之下,中行吴好意思寻求齐国、鲁国……等等国家的介入吗?

    中行吴若是寻求外力介入,荀国内部就该出现问题了。

    所以说,吕武这人是真的骚啊!

 第832章 大汉的敌人们

    汉国现在有正式的盟友吗?以双方正式交换盟书,并且还昭告天下的形式,汉国并没有盟友。

    隐性的盟友方面?宋国算其中的一个,只是宋国的处境有点糟糕,很难在实际行动上帮到汉国什么。

    似敌似友的国家对汉国来说有点多,包括了处境同样不好的楚国,以及作为荀国敌人的齐国和鲁国。

    曹国不是大国,他们却是表现得立场分明,对于导致晋国分裂并灭亡的汉国、范国、荀国和韩国有着不加掩饰的敌意。

    传闻中,继任的姬滕秉承了先曹君姬负刍的意志,每每听到范国败于楚国就要举行一次宴会庆祝,韩国灭亡时更是举国进行了饮宴。

    像是大小邾国和滕国、薛国、颛臾、鄅国等等一些不入流的国家,他们不论跟了谁也只是能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别奢望其余的地方能帮上什么忙。

    而莒国、徐国、钟离国、钟吾国等一些国家,其中还包含了跟中原列国失联了上百年的北燕(燕国),他们只能算是中立方。

    “最迟两年之后,大汉便将东出。如非诸事耽误,今年为佳。”吕武站在了‘长渠’的边上。

    今天是“长渠”正式通水的时间,因为“长渠”对国家太过于重要的关系,一国之君与太子肯定要参加通水仪式。

    这一条耗时将近十一年的“长渠”总干渠总长度将近四百里,分干渠五条支渠、分支渠二十六条,斗渠五百九十五条,真不是只有总干渠而已。

    那么多的工程就是为什么要花费十一年之久,并且工程启动之后一直使用不低于三十万的人力,哪怕中间汉国有所困难也没有从“长渠”的工程抽调人手,物资的供应更是从未短缺。

    有点眼光的人,谁不知道“长渠”的修成意味着什么?

    “父上,此后京畿便是天府之国。”吕阳看上去很振奋,并且对未来有着太多的遐想。

    那个“天府之国”就一个意思,表达从今以后再也不会缺粮。

    吕武当然也是振奋,说道:“此为我汉氏完成大一统之基业。”

    有了那条“长渠”作为灌溉系统,再加上周边一再开垦出来的农田,汉国每年的产量绝对会比之前激增至少五倍!

    粮食的出产的增多不管会让启动大战没有缺粮的忧虑,民间人口的增加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所以“长渠”的修成不止对汉国大举东出能保证粮秣供应,还会从各方各面增强国力。

    “蜀中亦有平原,其地若是兴水利,亦可为天府之国。”吕阳说的应该是后世的成都平原?

    如果蜀中的平原真的兴建水利再进行开垦,还真的会成为天府之国,只是汉国最迟两年就会大举东出,不管军事行动顺利与否,反正暂时没有那种余力了。

    吕阳说道:“灭荀非外战,得之俘虏难为劳力,荀氏失国亦有封侯待遇。”

    这个就是为什么汉国短时间内,很难以在蜀中平原兴建水利和开垦农田的原因。

    哪怕蜀中的汉军在清剿古蜀国残余,又对山林里面的人展开军事行动,有抓到俘虏也会是押解出蜀地,弄去修建从“长安”到“新田”的大道。

    未来汉国跟荀国交战,不出意外会进行的是君子战争,不会刻意去为难黎庶,也不会去破坏对方的生产设施。

    当然,一开始的氛围是那样,打急眼了会演变成什么样,谁又能打包票呢。

    一阵阵的欢呼声响彻,原来是“长渠”正式通水,引来了两岸人们用欢呼表达激动情绪。

    吕武一脸的欣慰,却是说道:“大汉之敌亦多,北疆威胁愈加明确。”

    汉国肯定有敌人的。不算注定会交战的荀国,汉国明确的敌人实际上一点都不少。

    吕阳不是长在深宫的太子,没有遭到吕武的流放之前还在北疆很活跃,哪能不知道汉国北边出现威胁会是谁。

    “楼烦疆域实广,大汉只将东出,父上……”吕阳迟疑了一下下,继续说道:“不若东出之前,起兵扫荡?”

    吕武也在思考和盘算可行性的呀。

    经过数年的接触,北面的楼烦在接触汉国数年之后,双方的摩擦越来越多。摩擦并不独独是一方的锅,双方都有实际责任,原因是汉国并不是一个单纯农耕的国家,再来是汉国对外比较强硬。

    拿一些事情来说,汉国有自己的游牧部落,他们想去哪里放牧就去哪里,才不会去管那块牧场本来属于谁;属于楼烦势力的部落牧场遭到侵占,他们派人跟汉国游牧队伍进行交涉,无法用语言确定牧场归属,是不是该进入到用武力确认牧场归属的步骤了呢?

    汉国才不会因为要东出而就对楼烦采取软化态度,宁愿吃亏也要为大局让步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双方没有大战一场来明确分出强弱,谁都不服谁,大规模的交战没有爆发,小规模的摩擦哪能少了。

    如果汉国要扫荡楼烦,怎么都要出动不低于两万骑兵和一个“军”的兵力。

    吕武现在有顾虑的是,一旦对楼烦展开军事行动,能不能及时收手?若是开打就无法收手,无疑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而到底打不打,不耽误楼烦和汉国来回袭扰,一样是需要用兵,差别是打了一场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交战。

    “太子以为当伐?”吕武问道。

    流水声越来越大,沟渠里面浑浊的水正在奔腾而过,带来了一些杂物飘浮在水面之上。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点,地平线高矮并不一致,水渠的河床则是一定会出现幅度不大的倾斜。

    吕阳没有半点犹豫,说道:“当伐!”

    不是还有两年才要东出吗?哪怕两年的时间无法彻底将楼烦打死,以汉军的战斗力还不能逼得楼烦远遁呀。

    吕武又问道:“两年之期不过大汉私定,非与荀王相约。如大汉与楼烦激战,期间荀军来攻,当如何?”

    既然力主征讨楼烦,吕阳怎么可能没有相关的思考。

    吕武又问道:“狄戎、绵诸与大汉为敌,亦要征讨?”

    关于狄戎和绵诸则是秦人、乌氏人、义渠人等等一些被汉氏子姓打崩逃人带来遗祸,一些失去了自己家园的人,他们逃到狄戎和绵诸势力之内,不管是用了什么方法,反正成功地让狄戎和绵诸对汉国产生了敌视。

    周边的楼烦、狄戎、绵诸和三戎都是汉国很明确的敌人,然而汉国都已经制定了东出的时间点,做事是不是要有个缓急轻重,不是头铁想打谁就打谁?

 第833章 因为他是吕政呀

    事实上,但凡摊子变得越来越大,作为操舵手处理起来就会变得顾虑越多。

    那也是一种必然,摊子大了需要应对的事情肯定增多,手头能用的力量就那么些,能不能将资源进行合理分布变成了考验。

    单独以实力定论,楼烦、狄戎、绵诸、三戎的单独一个跟汉国相比,无论哪一方面来看都算不上强大。

    如果硬要说里面谁能让汉国正视,应该只有楼烦了。

    “太子,我本欲使你监国。”吕武看向吕阳,比较勉强地笑了笑,才说道:“太子往‘吕梁’常驻,谨防楼烦,亦可率军出征。”

    吕阳这一下知道自己又惹到老父亲了,有点不知所措,说道:“父上,非孩子不知东出为首要……”

    “无需再言。”吕武也许觉得表情和口气太硬了一些,脸部表情变得柔和,语气也放缓,说道:“楼烦不可不防,寡人予你三千骑兵、一‘师’之兵。处事如何,太子可自决,需援兵可增两千骑兵、二‘师’之兵。仅有一事,不可深入。”

    五千骑兵再加上三个“师”,也是汉国东出之后用来应对楼烦的兵力了。

    那么,等吕武对荀国展开亲征,该是由谁来担当监国重任?当然是吕政啦!

    吕武能怎么办?眼见的第一“小号”有点不符合期望,只能再养一个“小小号”了呗!

    明确察觉到又让老父亲失望了的吕阳并不后悔刚才讲那些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觉得父亲老了,做事给自己预设的障碍增多。

    汉国对楼烦足够重视的原因就如同吕阳所说的那般,楼烦的活动范围太大,他们的各部落分得到处都是,几乎没有一战将楼烦打崩的可能性,正式进入到国战阶段,分出胜负不知道要耗费多长的时间了。

    是,没错,换作汉国不东出汉国着手来解决掉楼烦并不具有太大风险,哪怕是耗时长一些也是很没有所谓的事情。

    问题就出在作为一国之君的吕武认为先完成“四晋归一”比什么都来的重要,为此愿意跟三戎干耗着,面对跟楼烦越来越频繁的摩擦也能忍受着不驱大军深入征讨。

    吕阳心想:“我一定做出一番成绩,使父亲得知自己错了!”

    有这种觉悟……,又或者是产生了励志目标的吕阳,他肯定不觉得是一种自大,要说蔑视楼烦也是没有。

    楼烦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罢了,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部落之间分得非常散,先期用极快的速度解决掉靠近汉国的楼烦部落,等楼烦名义上的共主召集起一支大军,吕阳很有信心能够用有限的兵力将之击败。

    如果到时候战况处在绝对优势,吕阳认为要求老父亲增加有限的援军会显得很合情合理,说不定能像解决白翟和狐氏那样,做到了一劳永逸的程度。

    也就吕武没有读心术,要不然窥视吕阳此时此刻的想法,没有可能会让吕阳去“吕梁”负责楼烦。

    至于说受到一帮战败遗民蛊惑来跟汉国作对的狄戎和绵诸,其中狄戎想在短时间内解决一样不容易,倒是那个绵诸着实是有点找死了。

    这个绵诸是一个部落联盟,秦国还在的时候,绵诸跟秦国的关系很融洽,不止是那种高层之间能互相理解的层次,还包括秦人与绵诸人民间的通婚无障碍。

    说到底,秦人跟诸夏的其余列国人就是那么不一样,其余列国哪怕是处境极度糟糕的北燕都不乐意跟异族通婚,出现通婚也是燕人掳走了异族女人,根本不是那种地位平等的通婚模式。

    秦国则是高层鼓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