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7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依靠杀戮来统治国家,绝对免不了变成君王与所有人都形成对立,好一些的发展趋势是国家遭到割裂,坏的发展后继则是闹到众叛亲离再使得国家分崩离析。

    “儿子愚蠢如斯,着实令为父如坐针毡。”吕武用词很犀利,脸上则是呈现了哀伤。

    吕阳愕然。

    愚蠢?还气得老父亲快要吐血?

    自己有这么差劲???

    吕武一度都要讲出那句预言,也就是“乱我家者,必太子也”这句话。

    现场一时间安静下来。

    幸好也就吕武和吕阳独处,没有旁人在场,不然早先关于君王与太子不和就有传闻,再有眼前的这一幕被传出去,汉国势必会有所动荡发生。

    “国有敌,为国之幸哉。寡人有敌,不敢使寡人懈怠。国有无能臣,民间无有忠烈,何唯君王可用之人?奸佞不可缺也!”吕武说道。

    杀戮可以解决难题,也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

    缺少怀柔手段的一味杀戮则是必定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现在没有中庸之道,某些中庸策略也未必正确,但近乎于偏执的强硬绝对属于错误。

    吕阳多少岁了?早就到了能听懂人话的岁数。

    “父亲不欲使旧有贵族于我家长久……”吕阳说一半被吕武抬手打断。

    “解氏于我有大功,杀之,灭之?”吕武问道。

    吕阳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以国家需求来说,汉国不需要有强大的家族,甚至应该发现一个就灭掉一个。这个是为了避免国祚遭到篡夺,玩一手未雨绸缪或叫先下手为强。

    那么,汉氏子姓能把解氏灭了吗?很明显一旦真的那么做,汉国马上就要出现贵族大举逃国的事件。

    吕武一直以来都在避免和平接收他国贵族,为的就是想让土地和人口尽可能地掌握在国家手里,不是成为某个贵族的封地。可是他从来没有要将解氏灭掉的想法付之行动,一两代人内还因为需要做给其余的人看,甚至只能对解氏进行特殊的优渥照顾。

    吕阳说道:“解氏唯有富贵不过三代可行。”

    是吧,解氏自己没有干找死的行为,汉氏子姓只能从解氏的后代入手,不给予有立大功的机会,慢慢让解氏自己衰弱乃至于消亡。

    吕武又问道:“你可知为父为何接纳孙林父,亦赐予右相权柄?”

    吕阳答道:“孙林父乃卫国公族,亦为卫国旧有强族,当世仍有亲朋故旧健在。大汉与荀国必有一战,届时孙氏可为助力。”

    什么道理都懂,为什么秉承一味杀戮来解决所有难题的信念呢?

    吕武说道:“荀王吴岂不知孙氏归我留有祸患,为何仍使之附汉?”

    这个吕阳还是能懂。

    荀国将卫国灭了,大部分的卫国贵族成了中行吴的臣下,中行吴前期接纳孙林父不过是为了快速整合卫国的力量,好跟展露出敌意的齐国、鲁国、曹国等国家相抗衡。

    中行吴很清楚借用孙林父的力量必将使孙氏对原卫国贵族的影响力增加,只是相比马上可以用卫国贵族的力量去抗衡齐国、鲁国、曹国等国家,还是决定先无视后患顾着眼前。

    不能光从中行吴的选择去区分对错,要看当时的格局究竟是怎么样。

    很多人观看史书,用“上帝视觉”去评判某位历史人物,他们觉得某件事情一眼了然,十分不理解那位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做出那么蠢的选项。

    那完全是用已经知道答案的眼光,去恶心当时因为很多原因不得不去做的历史人物,粗俗点就是马后炮,文雅点则是事后诸葛亮。不想想当时面临选择是自己,受限于那么多的不利因素,能不能做得比那位历史人物更好。

    其实啊,哪里存在那么多的“我上我也行”,更多的是“立刻现原形”。

    这算是吕武给吕阳布置的“作业”,离开“长安”前往“吕梁”之前肯定要交的。

    到时候,说不定吕阳交的“作业”太优秀,使得吕武一看不让吕阳去“吕梁”了呢?

    针对绵诸的战争已经呈现结果,吕政甚至还大大震慑了狄戎,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西征大军还在班师途中,汉庭就已经有人开始在准备迎接的礼仪。

    目前汉国最为紧要也是迫切的事情,除了明年即将东出,其余的什么事都要靠边站。

    这是哪怕魏武去三戎处理毕氏的事情进展不顺利,乃至于魏武可能出现跟毕氏同流合污的倾向,依然不会干扰到汉军明年东进与荀军会猎。

    魏武要反叛?这个是汉国这边的说法,以魏氏的立场则是上演“大团圆”戏目。

    哪怕魏武真的判了汉国跑去三戎那边发展,一时半会汉国也不会有什么太激烈的举动,作为一国之君的吕武顶多就是感叹一句:“想找死的人,怎么拉拽都救不活啊。”

    汉国并不是无法解决掉三戎,纯粹是相比彻底解决掉三戎跟其它大事一比,不值得汉国在当前环境下耗费太多的国力去解决。

    三戎那边,伊洛之戎基本就剩下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陆浑戎和蛮氏本来就不强,得到魏氏残余去搅和到一块才有自保能力。

    他们目前被汉军压缩困在固定的区域,一度还被汉军吓得差点冲进周王室地盘。当时范国危急,需要汉国的拯救,为了救援范国导致汉国对三戎的压迫减缓,才让三戎继续待在原地苟延残喘下去。

    吕武除了不想耗费更多的代价来解决三戎之外,有三戎这个敌人还能让好些列国感到安心。至于里面有什么道理,其余人不用吕武来教,教了吕阳好像效果不大,倒是吕政很好地理解了吕武的意图。

    “先跟荀吴来个了断,再来看其它事情的后继吧……”吕武想道。

 第838章 举世瞩目

    吕武对中行吴会不会跟自己进行没有私下动作的较量,打从内心底不抱任何的期待。

    不是什么自己内心龌龊,看待别人也会觉得是个龌龊人,纯粹是事关国祚这种大事,谁面临困境的时候不会进行各种挣扎,事先也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和准备呢。

    所以了,汉国与荀国还没有正式开打,双方在邦交上面的交锋已经进行了两年之久,各凭本事去争取列国,来回交锋着谋求列国帮助以及阻扰列国参与进来。

    总体来说,汉国对比荀国的优势更大,邦交交锋上也一直在欺负荀国这个弟弟。

    “大汉并无显现颓势,公孙攻灭绵诸,震慑狄戎,为大汉增色不少,使之楚、齐、鲁诸国得见大汉强盛,有心阻我大业也需思量后续。”崔杼讲了一句大实话。

    只要汉国没有出现太大的失利状态,当今天下有哪个诸侯敢于轻易与汉国为敌呢?

    这个就显示在汉国于东面有飞地,那边并没有多少汉军驻扎,周边各国依然不敢窥视。

    换作是汉国呈现颓势,信不信那块飞地很快就不属于汉国了?

    汉国持续保持强势,飞地不会有失去的可能,哪怕是一再败在汉国手上的楚国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敌意。

    现在楚国自己内部麻烦一大堆,关于楚王围要在楚国执行变法,并且一再派人寻求汉国的帮助,相关的事情在诸侯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

    连一再败于汉国的楚国……,也就是南方霸主都那样,其余国家就更不敢对汉国龇牙了。

    “齐必助力于荀,为我不可阻也。”崔杼是齐国的公族,尽管因为跟齐灵公闹翻,搞到了出奔的地步,他身为齐国公族的身份是永远不会变的。

    曾经的吕环……也就是齐灵公各种作,他的儿子吕光继续作,闹到现任的齐君吕杵臼就更能作了。

    可以说,要是齐国没有晏婴的话,以当前的局势而言,极可能早就领饭盒了,哪有再次蒸蒸日上的景象。

    是的,吕光已经在公元前547年薨逝,比原历史上多活了一年,现任在位的齐国国君是吕杵臼,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景公。

    根据汉国这边在齐国刺探的情报,吕杵臼是一个十分爱好享乐的一国之君,矛盾的地方在于他能够信任贤臣,本人享乐不干事也能让齐国显示出了中兴的迹象。

    当前总理齐国军政事务的是晏婴,另有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充当左右手,三人配合得很是愉快,尤其在变法上面并没有太大分歧,使得齐国上上下下变得井然有序。

    这样的齐国爆发出了极大的力量,不止恢复了原先吕武作为晋国“卿”时的各方面经济打击,还爆发出新的生产热情,尤其是在军队建设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以至于拉上鲁国、曹国以及几个三流诸侯国就能与荀国正面抗衡不落下风。

    那可是荀氏,他们虽然立国,曾经好歹也是晋国的卿位家族,武力方面再弱也不会弱到哪去。

    变法之后的齐国拉上几个列国就能跟荀国抗衡,还不足以显现变法的成果吗?

    吕武说道:“我闻齐国由济水至沂山修筑长城?”

    齐国的确是在着手干修建长城段的事情,他们打算先修泰山一带的关隘,慢慢向西北扩展到济水边上,随后又朝东南方向修,要打造出一条长度不少于七百里的长城防御线。

    这件事情在公元前555年已经有所迹象,齐国也的确开始修建各处关隘,一直到战国中期才将齐长城修成,目的是为了防范楚国。

    在吕武的这个历史版本,齐国并没有在公元前555年就着手修建长城,原因当然是吕武两次率军将齐国打得挺惨,齐国哪有那个人力物力去搞大工程。

    这不,晏婴主持变法,历时六七年让齐国的经济重新缓了过来,考虑到接下来进入到汉国与荀国大战不休的阶段,齐国有想要横插一杠子操控风云变幻,另一方面不得不为接下来汉国和荀国分出胜负做事先准备,结果是让齐国君臣将修建长城的方案拿了出来。

    作为太行令的梁兴出班,说道:“王上,齐确实有遣使相告,并求大汉使之能匠相帮。”

    什么情况?

    楚国要变法寻求汉国派人去帮忙,连带齐国要修长城也派人来请求汉国派出人手进行帮助???

    这不算什么太诡异的事情,大家有来无往而已,只要汉氏子姓的国祚存在一天,各方打归打,派人互相寻求帮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某种程度上,齐国未尝不是在告诉汉国:大佬,俺要启动大工程了,你就跟荀国安心打吧。

    楚国请求汉国帮忙变法也是相同的意思,隐晦表示无力干涉汉国想做什么,汉国只要不继续为难楚国,双方其实可以当很要好的朋友。

    在“东方世界”这边,汉国无论是在国家制度方面,还是在一些科技相关,无疑处在领跑地位,各诸侯想装瞎子都不成,不想落后太多又不知道怎么追,直接找汉国抄答案就成为一种可行手段了。

    吕武已经发现“东方世界”进入到诸侯谋求变法的时代,之前因为各种顾虑而没有付之行动的各国,好些国家已经展开实际行动,差别在于动作或大或小罢了。

    当下“东方世界”的变法模板只有两个,一个是汉国这种,另一个是郑国那种。

    排的上号的国家,大多数选择了汉国当“模板”进行模仿,一些很清楚自己底子的不入流国家则是选择学习郑国。

    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