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两人见面之后,邱掌柜急切道:“二爷,你去哪儿了,让小人一通好找。”

    “发生什么事了?”李逵皱眉问,他之前一再告诫邱掌柜,不要在人前和他过多的接触。一来,他没有想在颍州培植多大的实力。而来,钱庄的生意,将来势必会得罪一大批人,只要自己和钱庄没有关系,就会少了很多麻烦。

    “二爷啊,你快去看看吧,交易所那边,都快疯了!”

    “等会儿再说。”李逵引着邱掌柜去了他住的小院,屋内做定之后,李逵这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茶油,茶油涨价涨疯了,一天之内,竟然增涨了三倍,颍州城内,宛如被烧滚的茶油给撩了一下似的,都炸锅了。”邱掌柜很想告诉李逵,可以行动了,机会难得。但是他也明白李逵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干着急的等着李逵做决定。

    李逵却并没有打算干涉的意思,反而沉闷道:“再等等。”

    “唉——”邱掌柜失望的离开了州衙。

    而李逵在邱掌柜走后,立刻找到了高俅,将一封写好的信件交给高俅,表情凝重道:“高兄,可有信任的人直接将信交给在江宁的小师叔?”

    “有。急不急?”高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即一拍脑门道:“看哥哥这记性,不着急,你也不会找我。放心吧,三日后,信一定会给到在江宁的三公子哪里。”

    李逵感激道:“有劳了!”

 第175章 大宋府库

    扬州,知州蔡京坐着轿子去码头上溜达一圈之后,失望的回到了州衙。

    消息早就有人禀告了通判晁补之。

    面对这位坚持的上司,晁补之除了鄙夷他,在灵魂深处审问之外,竟然对蔡京一点办法都没有。另外蔡京也看不上晁补之,官二大最可恨了。晁补之家中可是世代官宦,大宋有多少年,巨鹿晁家的官宦世家身份就有多少年。而且一直有家族先祖在朝中担任大员的经历。副相,枢密使,参知政事这样的高官,每一代都能出一两个。就出身来说,蔡京说什么也比不过晁补之的出身。

    可要说比学问,晁补之怎么可能比蔡京不如?

    虽然蔡京也不差,但也要分和谁比。

    苏门弟子之中,不少都是穿着开裆裤就会写文章的神童,很不幸的是,晁补之就是其中之一,甚至蔡京还不如晁补之许多。

    一个看不上对方好面子,善于经营,一肚子坏水。

    而另外一个呢?

    看不上对方仗着门庭显赫,不把他这个上官看在眼里。

    这不两个互相看不对眼的同僚,在州衙门口相遇了,晁补之表情诧异的看了一眼蔡京的青衣小轿:“元长兄,你这又是去码头了?”

    蔡京愕然,随后正色道:“不错,水运乃我大宋的命脉,扬州又是运河北上之门户,连同江淮,乃我朝命脉。”

    “不会是去码头询问粮船吧?”

    晁补之根本就不给蔡京辩驳的机会,直指蔡京的目的。蔡京平日里出门,必然要乘坐他的华丽马车,那头高大的河曲马是蔡京花了高价才买来的,要是平日里不出门显摆一下,他心里堵得慌。锦衣夜行,根本就附和他的价值观。

    只有去码头的时候,他才会选择做轿子。

    轿子古来有之,最远可以追溯到先秦,而以文字记录下来,来自于《汉书》——会稽太守严助,舆轿而隃领。

    可惜,这种乘坐非常平稳的交通工具,因为慢,无法显出主人的身份,彰显不出高头大马的威风,等等原因,并没有在大宋大放异彩。反而在欧洲,在弹簧马车出现之前,轿子才是贵族们出行的标配。原因恐怕很简单,华夏从来不缺人,但欧洲就不一样了。

    能够让蔡京放弃他的华丽马车的原因,恐怕就是去码头了。高头大马是威风,也够华丽。但是码头附近水道密集,桥梁众多,有些桥梁建造的弧度太高,对马车非常不友好。尤其是拱桥,马车上不去,只能对桥心叹。

    至于蔡京去码头,原因很简单,颍州虽然距离扬州不远,但毕竟蔡京不能离开扬州,想要探听到颍州的消息,去码头上最好不过了。同时,他还能通过码头上的税卡,知道有多少粮食运抵了颍州。从而得到他想要知道的消息。

    可惜,蔡京这次又失望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被大户们逼到向周围同僚求援的苏轼,竟然在没有得到多少粮食帮助的情况下,竟然稳定了颍州的粮价。这让他很吃惊,同时也有种淡淡的失望。计谋无法用出来的难受劲,憋的他坐立不安,茶饭不思。

    反倒是被晁补之拆穿了意图并不让他难堪,蔡京反而堂而皇之的承认道:“无咎贤弟,真让你给猜着了,愚兄去码头询问了一下颍州的情况,万幸啊!学士吉人自有天相,颍州的粮价竟然被稳住了。愚兄匆匆赶来就是想要告诉老弟这个喜讯。”

    哼——

    晁补之觉得自己继续和蔡京理论,会被蔡京的无耻给气死。

    他们两个虽然在同一地当官,但是俩人在做事,做官,甚至连生活上都格格不入。晁补之什么都不缺,传言他缺钱,世代官宦的晁补之怎么可能缺钱?当初在京城馆阁之中,主要是做官做的不开心,才以馆阁薪俸微薄为理由,请求外调。

    但平日里,晁补之的生活并不铺张。反倒是蔡京,出身普通,却非常爱财,生活很铺张。但兜里却没有多少余财,只能动一些创收的歪脑筋。扬州不少的店铺都有过他的题字,收取润笔费也颇为隐秘。但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蔡京的题字招牌既不能免税,又不能招揽商客,但架不住蔡京的字对街头的无赖还是非常有威慑力,商户追捧也就不难猜测了。

    当然,爱财,君子也爱。只要取之有道,就没有大问题。

    只不过,蔡京的吃相太难看了点。同时他又喜欢张扬,动不动就坐着他的华丽马车到处骚包。

    对此,晁补之非常看不惯。还以为别家置办不起来似的。

    这不得不说贪恋财富的人有一个通病,大部分年少时候因为缺钱而对财富有很大的占有念头。太监爱财,就不用说,穷到连‘子孙根’都没保住,给他们一个不喜欢攒钱的理由?

    而有些出身贫寒的士子,才获得官职之后,也会贪财。古往今来,不少大贪官小时候大都有过眼热领居家孩子吃糖葫芦,自己只能吃冰凌子的惨痛经历。比如说——和

    蔡京的贪财,恐怕连他自己都还没有意识。但和他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可能有关。

    当然,蔡京给人的真正的面目是能吏。

    他做事的能力很强。

    可即便再强,他也不能在远离颍州的扬州,谋划一场针对旧党的阴谋。

    正应了那句老话,鞭长莫及。

    而且,他说什么也不理解,缺粮的颍州怎么就把粮价给维持下来?

    晁补之给不了他答案,有一个人能给他答案,而且这个人正是他的弟弟。只不过两兄弟这些年来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通信都变得少了。

    相比运河重要中转码头的扬州,江宁的富庶在大宋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南唐的故都,江宁并不被大宋所青睐。但一座历经营造千年之久城市,没算是冷落,也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底蕴。

    登上原本南唐的宫墙,蔡卞指着大片屋宇道:“这里是江宁最大的一处府库,不过其他同等规模的府库,江宁还有三座。规模小一些的,有二十多座,再小一些的有三十余座。你们确定不要粮食了吗?”

    咕咚,也只有江宁府会把前朝的宫廷内宛,改造成府库。这地方,住人可能是不允许的,要造反咋地?

    只能改造成府库最为理想。

    苏过吞了一口唾沫,才发现,大宋原来如此富足。

    章授好一些,京城汴京的府库规模要比江宁府更大,他也见识过。对于知府蔡卞的问话,他恭敬道:“粮食已经足够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蔡卞竟然调皮道:“想要也没有。”

 第176章 意气风发

    蔡卞挺偏执,变法派的人多半都很偏执。就拿他岳父王安石来说,不偏执就不会说出,为了新法,祖宗法度皆可废的话来了。

    至于章惇等人,也是一个比一个偏执。

    从性格上来说,蔡卞也是属于那种说一不二的人。就算是同僚,同为变法派的巨擘章惇来了,也休想从他手中要走粮食。不仅如此,蔡卞还多半会带着章惇去仓库看看,江宁的府库。告诉对方,我的府库很充盈,但是你想要,门都没有。就这么讨厌。

    面对蔡卞的偏执,章授已经领教过了。好在他也不生气,也知道蔡卞就是这么一个人。

    见章授和苏过都没有坚持要看粮仓的意思,蔡卞这才稍稍放心,对属下冷哼道:“去,把仓监传来!”

    “见过府尹大老爷,见过两位……公子!”

    仓监地位很低,遇到蔡卞这样的,总是战战兢兢。深怕府库中露出马脚,让大老爷抓住了。大宋对于贪墨一直课以重罪,轻者剥夺官身永不录用,重则下大狱,抄家。

    可就算是再仔细的仓监,面对府库短缺,甚至损毁,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像是上好的弩弓,炮制弓臂需要三年时间,但是一窝老鼠一晚上就能把价值十几贯的弩弓给废了。不仅如此,还有水蚀、虫蛀、腐锈,林林总总,仅在保存上的难题困扰着大宋的仓监。真要是遇到个不好说话的上司,仓监送礼赔罪就能把自己整破产了。

    而面对府尹的时候,仓监就更怕了。

    因为惹怒了上司,最多是打板子。可是府尹,开堂问审都是有可能的,运气差一点,就要有吃牢饭的准备。

    双手举过头顶的账册,递给了蔡卞。

    然后像是跑堂报菜名似的开始说了起来:“甲字一号库,存放刀剑,有朴刀三万零五十四柄,长枪枪尖五万八千五百六十四,铠一万九千具,盔七千八百……”

    苏过就算是没有从军的经历,也不知道军队为何物,也被大宋府库之中的军械吓了一跳,仅仅一个江宁府的武器,就足以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当然,不指望人人都有铠甲,但人手一把武器还是能做到。

    大宋百年,一直困于外患。

    大宋的财政每年有将近七成都会用在军队上。

    一年七千万贯的投入,几十年的积累。大宋的军力有多强,皇帝和大臣们多半会猜到,很弱,弱爆了。但是大宋的武器有多少,恐怕真没人能知道。这些武器很多存放的时间太长,一部分已经失去了使用的能力。但刨去这些不能用的,可用的武器,还是一个浩瀚的天文数字。

    蔡卞也不看账册,只是微微眯着眼睛,听着仓监背诵着数字庞大的府库储备。

    在听到杂项的时候,他终于张开眼,低声道:“去库房清点。”

    仓监这时候已经嗓音嘶哑,额头冷汗都挂下来了。听到蔡卞的话,脑袋有点木了,还在继续背诵,好在书办咳嗽几声提了个醒,这才醒悟,想到可能惹了大老爷不高兴,身子打了个哆嗦。伏低了腰,战战兢兢的带领一行人去了编号靠后的几个府库。

    打开府库的那一瞬间,堆积满库房的物资,让章授也震撼到了大宋的富足。在府库之中,和在府库之外,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人的渺小,更能称托府库物资的堆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