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章惇说出的话你也想改?你就不怕被他记到小本本上,成为他老人家今后起复之后的报复对象?哦,不对,要是李逵的话,根本就不用等章惇起复后,章惇如今的身份就能把李逵收拾的死死的。

    周元一脑门子的虚汗,他可不想去章惇面前蹙霉头,嫌弃道:“你要改,就找章相去。”

    “老师,你似乎对章相印象不错,可为什么他不待见你?”李逵觉得自己有义务替老师鸣不平。

    周元着恼道:“别以为写了一首还算将就的诗,就尾巴翘上天,不知天高地厚。为师的事不用你管,你也管不了。”

    周元其实还有另外半句话没有和李逵明说,不仅李逵管不了,连周元也管不了。章惇看不起周元,或者故意刁难周元,原因还真和周元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的原因是章惇和周元的老师是对头,师傅的恩怨,当弟子的根本就没法插手。而周元的老师,对李逵来说就是师祖了,他更管不了了。

    写诗?

    那首绝句?

    大神李清照的千古绝唱,为什么在周元口中就成了一般?

    李逵不服,得和周元说道说道:“老师,这首诗很好吧,不敢说千古绝唱,至少是一时难得的佳作,怎么可能就一般呢?”

    “我呸,还千古绝唱?你小子要点脸好不好?”

    周元气笑了:“敝帚自珍的心思我能理解,为师第一次写诗的时候,也觉得天下前三的水准肯定是有的。但随着游历之后,才发现,自己水平似乎也不高。你的那首绝句,用字用词直白,不是说直白不好,但是缺乏韵味和深邃的意境。”

    “辞藻一般,自然可以用身临其境来弥补,你以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浪得虚名之辈。童主簿不算……”

    周元说罢,眉宇之间折射出深深的厌恶之色,随即才说到:“章相,其实为人不错,当年乌台诗案,朝堂上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出声。唯独章相赌上了性命和仕途,仗义执言,虽先帝没有怪罪他,也让很多人替他捏了一把汗。但你别看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厉风行,近年来受到排挤奔波幸苦,性格偏激了一些,就以为他文采不足就大错特错了。”

    “当年他和你师祖私交甚厚,曾一起游历大江南北,题诗作词无数,文采斐然。虽不及你师祖,但诗词也以气势磅礴见长。”

    听周元解释,李逵这才明白,大宋的文人行赏水平很高。唐宋八大家,有六个就在宋朝。还都在北宋,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看到活的文学偶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对文人很不友好的时代,牛人太多,想要出头太难了。而这个时代的文人虽不见得人人都能写出很高水准的诗词,但是鉴赏能力在历朝历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李逵第一次作诗没有获得满堂彩也算是情有可原。

    李清照的这首诗,或许真的很好。但没有家仇国恨这四个字,也只能是一首言志的普通诗歌而已,或许质量不错,算是中上流的诗歌,仅此而已。

    “算了,不说这些了,说诗文。你的诗太直白了,辞藻也不足,这都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唯独可圈可点就是说到了志向,诗言志的目的达到了。这是这首词唯独可以被成为尚可的原因。为师就拿你师祖前几年在庐山写的一首词《题西林壁》给你讲解。”

    ……

    李逵干坐着,眼前仿佛一片晦涩,云层密布,看不到一丝的阳光。突然间宛若阳光刺穿了厚厚的云层,万丈光芒从天上洒落……《题西林壁》听着很熟悉,第一句好像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逵脑海中宛如一道闪电炸雷,脑子嗡嗡的听不到一点声音,口中爆出了两个大字——卧槽。

 第104章 家族发迹

    没想到,自己还能和大苏学士搭上关系。

    这是何等的荣耀?

    早知道苏学士还活着,拜师他老人家岂不是更有面子?

    李逵压根就没有听周元对他的说教,反而是神游天外的患得患失,仿佛错失了天大的机缘,又暗自庆幸老天的眷顾。

    “小子,你到底有没有听?”

    周元看李逵的表情,木讷之中带着自恋,有种说不出的讨人嫌的味道,忍不住怀疑李逵这小子走神了。

    可不就是走神了吗?

    李逵猛打了个激灵,讨好的对周元献媚道:“老师,那个您老和师祖往来有消息吗?”

    “你是说信件吧?不常有,几个月通信也是常有的事。”周元有点好笑,原来李逵是因为自己的老师的身份而走神,这就不能怪他了。人人都爱苏学士,不仅仅是因为苏学士的烂漫和率真,还有他超人一等的文采,不知道俘获了多少人文青的心。

    周元也是其中之一,当年要不是他极度崇拜苏学士,也不会拜师苏轼。

    只不过后来的结果似乎不太妙,但周元也并不在意,他是豪商人家,家里不缺钱,做官本来不仅仅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更多的是运气。说这话确实让人泄气,但做官要是没有运气,一辈子也就那样了。自从老师被朝堂排挤之后,他几乎没有了升迁的希望。

    但对周元来说,也没啥,反正他没有什么根基,除非被皇帝青睐,也不可能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再说了,他的关系网之中唯独能直达天庭的也就是老师苏学士了。还有一个就是在沂水县收的弟子李逵,这就让他这个当老师的有点糟心了。他那个弟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能上大天庭的面相啊!造反成为反贼头子倒是有希望让皇帝知道。有他周元看着,怎么可能让李逵走上邪路?

    至于说他在苏轼的弟子之中……这就尴尬了,苏轼要是眼没瞎的话,恐怕也不会举荐周元给皇帝。苏门之中的人才实在太多了,一门四学士,还有数不清的进士文士仰慕苏轼的文采。当然能成为弟子的不多,几十个总是有的,这些人之中,周元不过是中上水准的存在。不值当苏轼去特意将周元推荐给皇帝。

    周元和苏轼的通信更多的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写上几句寄语,附赠一些苏轼喜欢的特产。

    李逵扭捏道:“老师,您有没有将在沂水收弟子的事告诉师祖啊!”

    看着李逵期待的眼神,周元有点语塞,他这个弟子的路数,知道现在他都没有看出深浅来。说他不谙世事吧?

    关系网拉的挺大。

    如今都已经和宫里搭上线了。

    说他匪气难除吧?

    也没错,动不动就搞事,打老虎,打山贼,这次倒好,连皇城司的都被他打了。

    这样的弟子,他整日里心惊胆战的深怕李逵闹出点事情来,还敢腆着脸告诉自己的老师,自己在沂水县收了个弟子?

    周元果断道:“没有!”

    “老师,你准备啥时候说?”

    李逵觉得看一眼活的书东坡很重要,这比旅游打卡重要多了。他猜测周元只不过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苏轼写信,如今上元节算是过去了,下一个重大节日是——清明节,不适合联络感情。可总不能耽搁下去吧?李逵承认,他有点着急了。

    周元眉头紧蹙,觉得李逵有祸害他老师的嫌疑,追问:“你想要干什么?”

    “要是不远的话,我想去看看师祖他老人家。如果老师有信送给师祖,弟子也可以代劳送过去。”李逵两眼放光,崇拜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能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对于一个追星族来说,多么重要,其意义不言而喻。

    李逵也不知道苏轼如今在哪里倒霉,可能是黄州,也可能是其他地方。

    别看周元平日里对李逵颇为放任,但是对于李逵闯祸的本事颇为了解,他认为李逵在沂水惹事就已经足够他受了,有了严加管教的决心。可不敢放李逵去苏轼跟前祸害他老师苏轼。万一真要是被老师写信训斥,他这老脸还往哪儿搁?

    当即,周元虎着脸严令道:“不许去。”

    李逵没料到周元的反应如此激烈,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结果,忍不住问:“老师,我真是想去看看师祖他老人家。”

    “你还说来临沂走亲戚,你可知道临沂城内有多少皇城司的番子,被你打断了腿?虽说这事不用你去顶,章相公就给你挡住了皇城司的手段。但你可知道自己惹下的乱子有多大?你师祖年纪大了,受不了这刺激,还是放过他老人家吧?他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周元无奈的口吻仿佛是说李逵是个灾星,但同时也是他的切身体会。

    李逵最近的表现越来越朝着灾星的道路上越游越远,似乎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势头。

    挡也挡不住。

    一路上,李逵苦苦哀求,并不说自己要去找师祖,而是想要师祖的联系方式,讨教学问。

    这倒是让周元为难了一把,看着李逵信誓旦旦的发誓,绝不会跑到苏轼跟前去祸害人家的清净,这才点头将苏轼的联系方式给了李逵。

    很简单,只要知道苏轼在哪里当官就可以了。

    颖州。

    苏轼他老人家如今在颖州担任知州,看来没有倒霉。

    颖州在京西北路,也就是后世的阜阳,而沂水在后世的徐州附近,很近啊!中间就隔了两个淮阳军的地盘。他要是想去,抬腿就能去。想到周元数次警告他不许他去给苏轼添堵,这让他非常纠结。明明是麻烦找上门,怎么把自己生生弄成了惹祸精?

    李逵决定先骗苏东坡的几张手迹回来欣赏,然后当传家宝。想到不久之后就能得到苏轼的手迹,李逵就感觉心情舒畅,念头通达。不仅如此,他从周元这里把大师伯黄庭坚的联系方式也拿到了。不过黄庭坚在京城,机会应该更多一些。

    且不说李逵。

    李全和李大郎结伴许伯从临沂回到了沂水县。

    一路上,李大郎的颓丧看在许伯眼里,但是自己家的女儿什么性格,许伯是深有体会。想要帮李大郎,却无从说起。只能勉励几句,就匆匆告辞。

    而李全和李大郎去了庄子里。

    韩家庄如今全部被李氏族人买下,改为李庄。而且煮盐的准备也已经完成。一道道工序在老族长的把关之下,就差成为李氏家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李全和李大郎来,立刻被老族长抓了壮丁,留下来干活。

    两天后,李大郎被老族长赶回沂水县,让他去找李逵回来。

    李大郎却犯了倔脾气,说什么也不肯去,他觉得自己的脸丢尽了,去县城里不自在。老族长却根本就不给李大郎反抗的机会,威胁道:“你要是不去,我把你的那点破事传到县城去!”

    李大郎惊慌失措道:“三叔公,您可是长辈?”

    “多大点事,不就是个女人吗?要死要活的成什么体统,我们李氏注定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你这等丧气模样,岂不是拖了我族人的后腿。听三爷爷的话,去叫你兄弟尽快来庄子。早知如此,在牛背山就该给你抢一个女人,省的你动那些歪念头。”

    李大郎不乐意了:“三叔公,您说的可是犯法?”

    “我呸,你要不姓李,老头子连瞅你一眼的心思都没有。犯法?在牛背山那个贼窝子里是受苦,来了俺们李家就是享福。咱这是救人与水火懂不懂?”三叔公霸道的啐了一口之后,摆摆手,意思让李大郎快去快回。

    或许觉得用自己的一生幸福去搭救被山贼霸占的女子有点不值当,李大郎嫌弃道:“可那些也不是黄花大闺女?”

    三叔公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