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过可不敢自满,更不相信李逵的‘吹捧’,反而笃定的以为自己的才能距离做官还很早,决定潜下心来苦读。

    “师侄莫要劝我,过才疏学浅,不敢窃朝廷抡才之选。”

    李逵虽说不清楚苏过的学业水平到底在什么层次,但想来,应该要比他高很多吧?这也太谦逊了一点了吧?

    好在苏过没有考校李逵学业的打算。

    要不然,他就会发现,李逵总结道理起来一套又一套,可要说真才实学,也就比寻常的学子强不了多少。他连九经都没有学完,是没有资格谈论省试和殿试,这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远了一些。而他从苏过的口中听出来,科举失败对他的打击并不算太大,反而是一种激励。

    毕竟,苏过自认为也不会比欧阳修强吧?

    人家也落榜过,凭什么他就不能落榜?

    摘的菜差不多了,苏过冷不丁的好奇问李逵:“不知师侄家中做何营生?”

    不仅仅是他好奇,连苏轼都好奇,就是猜不出来李逵的家中情况。说他是文臣世家吧?给大宋文臣脸上抹黑呢?几百年都不可能出的极品,怎么可能有幸出现在了苏门?

    说他是商人世家吧?

    周元总不至于为了能够在沂水做稳当他的县太爷,违心的收个商人子弟做学生。

    乡绅?

    恐怕也和李逵没多大关系。李逵身上那独特的匪徒气质,和乡绅根本就不搭。同样是练武,乡绅子弟练武,总会给人一种侠义爆棚的感觉,平日里开口闭口就是保境安民。就李逵那张脸,哪里能看出来侠义的踪迹?

    反倒是将门可能性大增。可将门子弟读书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识字研读兵书,附庸风雅的倒是有,少见。

    李逵的来历已经困扰了苏过一天了,他要是一直装着不想知道,恐怕也难受。再说了,李逵既然是师兄的弟子,自然也是苏门的弟子,算是自家人,问清楚些,也没什么。

    可这个问题却把李逵问住了,实话实说,恐怕没人信。因为他正当的职业是猎户,这是在沂水县有记录,算是正当职业。如果沂水县再次出现老虎之类的猛兽害人,他的身份是在征召之列。可问题是,他说出来小师叔能信?说是农户,他这样子反倒是更像是乡间的恶霸……纠结之下,李逵的目光在地上扫视了一阵,随后从泥里摸了两块石头,咻咻两声,石头飞入草丛之中不见了踪迹。

    苏过有点发懵,自己不过是问李逵家里的营生,他仍石头干什么?

    很快他就明白了李逵的用意,从荒草之中李逵提溜着两只肥硕的兔子,兔子脑袋上血肉模糊,还没死透,蹬着腿呢?

    苏过往后躲了躲,却听见李逵阳光灿烂道:“我是猎户,沂水县最好的猎户。”

    苏过信了李逵的话,同时又更加的迷惑起来。

    为何师兄周元会收猎户为弟子?

    这操作,在苏门之中绝无仅有啊!

    脸上却悲切道:“李逵,春日万物复苏,正是动物繁衍时节,如此滥杀,好吗?”

    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痛,要是换个人敢质疑李逵,他自然瞪眼过去,瓮声瓮气回一句:“你吃不吃?吃,就别多嘴。信不信我揍你!”可苏过不是一般人,按辈分他是小师叔,按身份他是苏轼的小儿子,要是训孙子似的训苏过,恐怕这趟要白来了。

    可要是顺着苏过的问题说下去,就要说到学问之中,关于仁的描述,还可能会牵扯到《礼记》,君子之道,想想就头痛。

    李逵只好解释道:“师叔有所不知,这兔子最是无聊,不管任何季节,只要食物充足,每个月能生养一窝幼兔,一个月就能成年,三四个月就能繁衍。一窝兔子多的话能养十多只,但母兔只选四五只养育。兔子看着挺可爱,它们除了吃喝拉撒,就知道造小兔子,很是无趣。”

    苏过这才相信了李逵的话,是一名成功的职业猎人。因为,兔子的学问,他就不懂。没想到可爱的兔子是如此不知廉耻的生物,苏过就此断了爱心泛滥的念头。

    在苏轼的小院里,高俅帮忙卸下了车上的货物,目送车夫驾车离开之后,夫人王闰之,姨娘王朝云,还有苏轼三人对着半人高的一堆礼物傻傻发愣了起来。

    “苏绣,这是苏绣吗?”小妾王朝云似乎不相信道。

    苏轼沉重的点头道:“没错,周元就是吴县人。”

    “这皮子看着和寻常的不太一样,软和的很。”

    “小心些,这是冬日的老虎皮,价值不菲。”

    “银锭。”

    “铜器。”

    还有苏轼最喜欢的人参中的极品——上党紫团参。

    ……

    可是面对这些珍贵的礼物,他的内心却无比的沉重起来。尤其是当夫人紧张的问他:“李逵这孩子看着挺稳重,送如此贵重的礼物,他家里会不会不知道吧?”

    苏轼要是没有看过周元的来信,自然会将李逵认定为淳朴的孩子。

    可问题是……李逵是吗?

    周元虽然在信里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里对他这个弟子在外充满了担忧。而这种担忧结合李逵的字的来历,加上临沂城的事根本就瞒不住,恐怕当老师是因为头痛子弟整日在外惹是生非的担忧,而不是怕李逵在外受骗被欺负吧?

    面对妻子的忐忑,苏轼温和笑道:“李逵这孩子虽是第一次见,他要是信不过,周元难道也信不过吗?”

    王夫人是见过周元的,看着是挺稳重的一个人,断然不会胡乱推荐人来老师家里。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不少,随即却有但心起来。有道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李逵送来了重礼,虽说是以周元的名义,但礼单上的字迹可不是周元的,恐怕李逵中间耍了小花招。万一礼物收了,要办的事太大,自己的夫君无法做到,岂不是让李逵不满,夫君埋怨?

    紧张道:“夫君,也不知李逵这孩子来所谓何事?”

    李逵来的目的苏轼自然清楚,弟子周元的信上就说了,李逵也说过。按理说,对他来说并非难事:“只是让我写篇诗词,为沂水的特产扬名。”

    如此简单的事,夫人自然将悬着的放下,对苏轼委婉道:“既然如此,夫君好好写便是。”

    小妾也跟着附和:“不如多写几篇,好让人选。”

    苏轼在做其他事情上,家里人多半会担忧。可是吟诗作词,这对苏轼来说,简直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她们顿时放心了。

    高俅看着礼物,眼巴巴的看着苏轼。这会儿苏轼才想起来,高俅似乎很久没有结过薪俸了,爽快道:“你的薪俸多结一些,把今年的都结了。改日去问苏过拿。”

    说完这句话,苏轼心心念念的抱着那个装着紫团的锦盒去了书房。

    来来回回将心仪的礼物藏好,一转眼却发现高俅还站在院子里,好奇道:“咦,你怎么还不回城里去?”

    高俅委屈的眼泪都快要下来了,院子里弥漫着肉香菜香,按照他的经验,还嗅到一只老母鸡炖在灶上。心说:“学士,可不带这样的,眼瞅着要吃饭了,您老不留留我?”

    他肚子连点油水都没有,早就饥肠辘辘了,心中暗暗发狠,既然如此,心说:“学士,是你逼我的,本来我可不想吓您。”

    高俅凑近道:“学士,李逵虽然没有问题,但是他随身的俩人有大问题,和宫里的贵人大有关系。”

    苏轼顿时慌了神,他琢磨着宫里的人?

    太皇太后?

    还是太后?

    这俩女人可不好对付啊!

    苏轼在院子里转圈琢磨起来了,心头毫无头绪:“难道我有犯错了?”

 第115章 暴露了学渣属性

    高俅最终也没有混到一顿好的,被心事重重的苏轼一句话给打发走了。

    他不过是苏轼雇佣的书办,算不得家人,用之白的话来形容就是,高俅是苏轼的私人秘书,同时兼任苏轼外出的随从,因为高俅棍棒不错,能够保护他。

    只是平日里高俅喜欢用苏门子弟来抬高自己而已。而就高俅的身份,苏轼根本就不可能让高俅住在家里。高俅在颖州的主要工作就是往来于州府衙和苏轼的住处,送来公文之类的让他批复。同时处理一些不紧要的信件而已。

    作为唯一的客人,李逵一个人留下来吃饭,他那吃饭的动静,反正和他一起用餐的都能多吃一碗饭。可是,让他奇怪的是,在座的苏轼,连带着两位祖奶,小师叔苏过都似乎心不在焉的样子。苏过是看到父母姨娘都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可是经历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看到神色不对,立刻就心事重重起来。

    原以为,吃完饭就该告辞了。

    很不幸的是李逵被苏轼带去了书房。

    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书,李逵心惊胆战的坐落,顿时有种被照妖镜镇住的妖怪,要显出原形了。

    听着有点像是学渣的深切感受。

    可问题是,李逵在苏轼面前能爆出学霸战斗力吗?

    绝无可能。

    分分钟被大苏给扑灭了信不信?反正作为当事人,李逵对此深信不疑。

    苏轼坐定之后,李逵作为晚辈只能伺候着煮茶,虽说苏轼粗茶淡饭也吃得,但如今生活好了不少,顿时口味刁了起来。看着李逵煮茶的手艺连连摇头。

    李逵也是无奈不已,喝茶他喜欢牛饮,而且茶叶的口味他本来就不喜欢,要是有炒青之类的好些,可宋朝的生茶太让人头痛,将茶叶研磨成碎屑然后放在瓦罐里,像熬中药似的炖煮。尤其是加入的香料,盐,各种佐料,更是让茶叶的口感降低到李逵难以接受的地步。

    “师祖,茶好了。”

    李逵奉上香茗,苏轼虽觉李逵煮茶手艺差劲,茶汤的口感可能不会太好,但徒孙的孝心还是不忍打击的,皱着眉头喝了一口就匆匆放下。

    果然……

    他之后的一个多时辰里,再也没有碰过茶盏。

    苏轼留下他并没有打算考校学问,而是被高俅的话给吓住了,想要问清楚始末:“听过儿说和你一起来的还有两人,不知今日为何没来?”

    李逵不解,秦文广和韩大虎这两人到访,您老能高兴才怪。

    至于为什么苏轼会问起这事,李逵也是不明真相,但这俩人的身份没问题,至少不会在苏轼这里被嫌弃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甚至连门都不让进的嫌弃。

    “秦文广和韩大虎都是淮阳军都虞候刘葆晟将军的女婿,刘家有一个女儿在数年前入宫了。”李逵解释道:“刘氏在宫中颇受当今官家的宠爱,官家碍于没有亲政,才拖着没有给刘氏正名。他们两个是刘氏的姐夫,想靠生意运作一些银钱,可以让他们有财力打点宫内。正好手上有一个制盐脱苦去毒的秘方,准备大干一场。”

    “原来是这样。”苏轼脸上的紧张情绪下去了不少:“既然如此,写诗词就不妥当了,一来和后宫走的太近,令人不齿。二来后宫是非多,能远离最好远离。”

    李逵只要应承道:“师祖说的对。”心中却哀叹不已,一号计划失败,只能启动备选计划。

    苏轼对宫中其他人可能生疏一些,但这批女官他是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太皇太后高氏,给自己亲孙子从小养大的孙媳妇,总数有一百个。可以预见,等官家亲政之后,就会颁布诏令,敕封皇后,妃子等一干后宫新贵。

    而这些当时的小女孩如今也都已经十三四岁左右,想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