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大宋刚刚建国没几年,夫君就有如此多的想法,夫君的目标太过远大,恐怕大宋目前的国力无法实现。”

    “这一点我知道,我只是想敲打一下那些大臣,如今南汉唾手可得,他们都有些松懈了。

    你可能不知道,朕还没有露出北伐之意,就有人开始劝朕偃兵息鼓,他们这是要干什么,怕朕会胡来么?”

    看到郭浩有些生气,秋南赶紧来到他身边,抓住他的手道:“陛下息怒,大臣们也是为大宋考虑,两年前那一战,我们虽然胜利了,可是造成的影响,今天才恢复过来。

    如今陛下又要对南汉用兵,大臣们也是担心陛下急功近利,陛下的心情妾身可以理解,可百姓需要的是太平的生活。”

    这些话也就秋南敢说,而且她一心为百姓着想,真有点母仪天下的气质。

    郭浩叹了口气,也知道自己是太着急了,治理国家太难了,当皇帝太难了……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君心难测

    郭浩在花园里坐了一会儿,继续回去批公,这条路是他选的,他已经无法回头。

    南汉那边依旧没什么变动,潘美几人迟迟得不到郭浩的旨意,都有些着急。

    “王兄,你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驻兵于此,却不下达开战的指令,就让我们在这里干等着,如此还叫我们来做什么。”

    王继勋闻言喝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说道:“陛下这么做自有深意,至于原因我现在也不清楚,也许他是在等南汉主动挑衅,又或许是在麻痹南汉的朝廷。”

    这两个原因都有可能,潘美看向刘廷让,刘廷让也是摇头,谁也猜不出郭浩到底怎么想的。

    然而他们都想多了,郭浩这么做其实并没有什么深意,就是把兵力提前调过去,等到有合适的机会直接拿下南汉。

    而且在南边放一支军队,用起来也方便,南汉朝廷那么腐败,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造反,宋廷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朝廷发生了事,几人并不知道,如果他们知道了,恐怕还要盯着点大理。

    自打那次早朝,各方势力都封锁了消息,虽然不能保证完全不外漏,但也能拖延一些时间。

    建隆六年三月,占城国的使者又来了,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朝拜,可郭浩只是的“口无遮拦”,让所有大臣都警惕起来。

    礼部提前准备好,从使者入境开始就有专人迎接护送,这让那使者有些受宠若惊。

    “这位大人,你们怎么跑这么远来迎接,外臣实在担待不起。”

    “哎,使者何必客气,贵国之前献上的占城稻,可是帮了我朝大忙了,这两年我朝粮食产量大增,陛下特意吩咐,不能怠慢了使者!”

    使者听了很高兴,大宋是个大国,如今已经快统一天下了,能对他一个小国如此礼遇,让他很有面子。

    礼部的官员陪同进京,一路上一直小心翼翼,不让陌生人接触,生怕使者听到什么消息。

    毕竟在他们看来,占城国历来是中原属国,郭浩要收复西南,占城国必定也在其中,一旦消息泄露出去,还不知道出什么乱子。

    所以他们小心的看着使者,殊不知郭浩对占城国根本没有兴趣,其实他也有些纠结,有些地区后世都是其他国家,他应该用不着全要。

    很快使者到了京城,虽然一路上有些奇怪,可是他并没有想太多,这一次他带来了不少礼品,其中还有些热带作物的种子。

    “外臣占城国使者李晟见过大宋皇帝陛下,外臣在这里代我国国王,恭祝陛下早日统一天下!”

    看样子消息传的很快,郭浩派兵南下的消息都知道了,周围的小国纷纷派使者来祝贺,同时也在向大宋示好。

    “使者免礼,替朕谢谢你们国王,你们的稻谷种子真的很好,这两年多亏了那个稻谷。”

    “陛下客气了,我们国王说了,如今的大宋皇帝是一代明君,我国愿意世代与大宋交好,希望这份友谊能一直延续下去。”

    “这是自然,要说你们那个国家也不大,资源有限,如果有什么需求就说,咱们两国互通有无,一同发展。”

    “多谢陛下,我王听到陛下这么说一定会很高兴的,外臣听闻陛下喜欢新的作物,这一次来特意带来一些,希望陛下喜欢。”

    说罢就让人抬了上来,郭浩一看东西还真不少,有橡胶、油棕、椰子、腰果、胡椒等,还有不少热带水果。

    对于吃的,郭浩并不在意,因为身为皇帝就没有他吃不到的东西,尤其是李庆男回来以后,皇宫的菜品丰富了不少。

    当他看到橡胶时,不由得眼前一亮,道:“这是,橡胶?”

    使者有些意外:“陛下怎么认识此物,此物可只在南方才有。”

    郭浩笑而不语,想着如果能把橡胶的用法早就出来,他的车架的减震又能提升一个等级。

    不过转念一想,就算做出了橡胶轮胎,大宋的一些道路还是不行,水泥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但多用于建筑。

    这也是皇家的商品之一,一直卖的很不错,但百姓买水泥多用于固化地面,还没有人想到来盖房子,百姓们就算想到一时间也难以接受。

    除了民用以外,郭浩还把水泥用于边境的城墙,砖石混凝土的出现,让城墙变得十分坚固,而且不怕水火,军中的将领都很喜欢。

    至于皇宫和京城的道路,郭浩也没有大规模的建设,实际上他想迁都幽州,不过也只能想想,现在提都不敢提。

    “陛下,陛下?”

    “哦,使者请继续,朕刚刚想到一些事情,这些东西很不错,我希望贵国能够和我国开通商路,让百姓们也见识一下贵国的特产。”

    听到要开通商路,实现贸易,使者大喜,立刻跪下谢恩。

    “多谢陛下,您是臣见过的最英明的君主,占城国所有百姓都会感激您!”

    大的国家,根本体会不到这种苦恼,就像后世的某些国家,有些产品在当地都是白菜价,可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

    这其中当然有商人提价,可是运输同样不容易,尤其是这个时代,很多南方的水果北方根本见不到。

    而郭浩和占城国建交,也是为了发展商业,拉动南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沿海的一些地区,不能像清朝那样,一直是贫困之地。

    所以占城国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还要建设强大的海军与商队,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西北走廊的丝绸之路也不能荒废,这时候有很多未开发的资源,他要尽可能的获取。

    占城国使者在汴梁呆了几日,满意的离开了。

    占城使者是走了,可大臣们却疑惑了,郭浩不是要讨伐西南地区么,怎么对一个使者这么客气?

    难道他又在做什么谋划不成?

    郭浩的心思实在是让人猜不透,然而郭浩真的没想那么多,他只不过想发展经济,在做生意这方面,他肯定不会吃亏的。

    自从那天起,郭浩没有再提什么超越汉唐,这让大臣们都松了口气,觉得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春闱又要开始了,郭浩的心思都放在这次考试上,任命王溥和卢多逊为主考官。

    京城的学子比往日更多,因为郭浩特批南方的学子都来参加,未必百官还发生一次辩论。

    有人觉得北方的学子,足够朝廷选士的要求,南方刚刚收复,此时让南方士子来汴梁,难免有心怀不轨之人。

    而且朝中官员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大宋还不是被治理的好好的,所有有一部分人不希望南方人来。

    但是另一部分人认为,如今南方既然是大宋的版图,那么南方人也都是大宋的子民,朝廷开科取士,凭什么不让人家参加?

    况且郭浩之前都说了,要天下大同,如果连自己国家不同地域的人都容不下,又如何能容下其他民族?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主要是南唐和后蜀统治时间太短,他们担心有人趁科举来搞事情。

    郭浩为此想了一天,最终决定让南方士子来参加,那些大臣说的对,天下大同不能仅是说说,所以这次科考规模比往日都大。

    京城的客栈都满了,郭浩和李辉离开皇宫,他要看看这些学子,他们都是大宋的未来,郭浩十分重视。

    聚仙阁里,此时人满为患,郭浩在二楼的雅间,看到不少学子也会在此地驻足。

    “城里的客栈都满了吧?”

    “是,这一次来的学子实在太多了,客栈根本装不下,有的学子不得已只能住在马棚,而聚仙阁里这群学子,晚上估计也没有地方住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汴梁城中

    听了李辉的汇报,郭浩也没想到这次能来这么多人。

    “那怎么行,他们都是读书人,怎么能去住马棚呢,通知开封府衙,让他们出面和城里的百姓商量一下,让他们借助几日。

    不过谁住谁家一定做好登记,身份要核实清楚,以免有心怀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学生住在谁的家里,吃饭睡觉也要给钱,就像客栈一样,同时夜里增派巡逻频次,避免意外险发生。”

    “是。”

    郭浩说完,李辉答应着正要出去安排,又被郭浩叫住:“等一下,如果百姓家们不愿意让学子借宿,或者同意借宿的人家不够怎么办?”

    “这……请陛下明示!”

    “这不是很简单么,你们可以搭帐篷,建营地,就像军中一样,还方便管理!”

    “对啊!”

    李辉听了一拍脑门,他现在跟着郭浩久了,基本扮演的都是执行者的角色,至于怎么做,为什么做,他很少去想。

    “好了,如果不得已就这样办吧,总比没有住的地方好,看样子是该扩大汴梁城了,不然人家也会笑话咱。”

    郭浩要扩建城池,这不是李辉操心的事,历史上北宋建立后,赵家的皇帝也曾想扩建过皇城,可事实上也只是想想。

    关于北宋皇城多大,史学界一直有周长五里和周长七里的争论,苦于没有实证,争论一直没有结果。

    后世抽干了潘家湖水,埋在地下八九百年的北宋皇城重见天日,争论终于有了结果。

    经过测量,北宋皇城南北长一千零九十米,东西宽一千零五十米,周长四千二百八十米,合宋制刚好七里左右。

    这个周长四千二百八十米,面积11445万平方米的北宋皇城怎么样呢?

    我们都知道北京故宫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建筑群,史称紫禁城的故宫古时一直被视作皇家禁地,其中生活着以皇帝为主中心的皇室人员和服务人员。

    同紫禁城比,北宋皇城足足多出了42万平方米,很大对不对?

    但问题是北宋皇城和明清紫禁城没有可比性。

    北宋时期有皇城无宫城,北宋人口中的禁中大内指的是皇帝起居工作的一个区域,同皇城之间也没有实际的物理区隔。

    所以拿北宋皇城和紫禁城比算是降维打击,不公平,要比,得和套在紫禁城外面的皇城比。

    明清皇城南北长三千七百二十四米,东西长两千五百零六米,扣除西南角的庆寿寺,面积六百八十七万平方米,是北宋皇城的好几倍。

    实际上,北宋皇城的寒酸是全方位的,北宋皇城不但跟前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