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三名就这三个人吧,李肃、王宁、宁毅,至于后面的人,你们回去重新排名,不算后两场加分,给男方士子一个机会。”

    “是!”

    “考题泄露之事,朕会继续调查,所有涉案的考试取消这次成绩,如果让朕发现与你们有关,你们最好想清楚如何向朕解释!”

    “是!”

    官员们唯唯诺诺的退下,考生也离开了皇宫,郭浩回去又回想今天的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前几年的科考他都没怎么参与,毕竟他用人的前提是通过考核,行不行试试再说。

    可现在想来他这个方法有问题,有很大的漏洞。

    士子若是通过作弊中举,即便是没有真才实学,也可以得到官职,如果其背后有人操纵,那么就等于培植势力。

    而检验士子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他亲自测试,可是他之前没做过,在五代时期好像也没有。

    忽然,郭浩明白了,他终于想到哪里不对劲,没有殿试!

    要说殿试从唐代就有了,还是武则天创立的,但是没有形成制度,一直道宋朝才正式成制,明、清沿用。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

    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宋开宝六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

    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

    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

    宋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

    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第三百五十二章 考题风波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

    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

    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

    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

    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不过,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历史上的殿试如此,漏洞几十年才得以修复,但郭浩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才,其实会试通过的考生,就已经可以当官了。

    只不过他们这些官,并不是在汴梁,而是下派到地方,分配到各种岗位,福利待遇郭浩给的不错,但未来发展可就不一定了。

    而那些留在汴梁的,将来有进入内阁或者六部的可能,这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越上面的人越少,但越要有本事。

    想到了却少了什么,郭浩干脆下旨,宣布以后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对应的名称分别是: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由各个行政区域分别举行考试。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大庆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大庆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郭浩这一套完全参考后世,但核心组成更为先进,有些官职的名称并不重要,毕竟金字塔中那么多人,只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

    一天后,礼部重新放榜,这一次震惊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那方士子,原本他们以为朝廷在针对他们,其实并不是。

    汴梁城南的官道上,几个学子垂头丧气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

    “哎,早知道这个结果,我又何必折腾一趟,朝廷让我们来只是坐坐样子,其实根本不想用我们。”

    “谁说不是呢,二十三名进士都是北方人,这不是很明显的么,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去礼部衙门呢!”

    就在这时,后面忽然传来马蹄声,几人听到连忙让路,结果马竟然停下了,上面是一名礼部的官员。

    “你们谁是张云!”

    看到是礼部的官员,张云站了出来,行礼道:“这位大人,在下张云。”

    看到张云,那官员翻身下马,拱手道:“恭喜张进士,陛下看了试卷,重新排名,张进士二甲第十三名!”

    “重新排名?”

    “我中了?”

    官员点点头,笑道:“不错,陛下说了,这次考试你们准备的不充分,数术、格物没答好,所以给你们个机会,重新排了名。

    新的排名只看经文策论,张进士可以和我回去,只要通过殿试,就可以到吏部报道。”

    “殿试……”

    张云没想到,老天爷真是会开玩笑,本以为没有希望了,结果突然来了一个反转。

    “多谢陛下,学生必尽心竭力,为朝廷分忧!”

    这样的事,在汴梁内外发生了八次,郭浩最终选了八个南方学子,也算是给士子们一个交代。

    其实放榜之后,士子中就有不满的声音,可是之前赵匡胤抓细作吓到他们了,也就没有人敢闹事。

    再加上即便这次不过,他们明年也可以再来,最不济也可以去当地官府报道,也能某个差事。

    总之这一次会试,结果还是好的,就是考题泄露这件事,貌似影响并不大。

    皇宫,御书房。

    “你是说,那个道士找到了,结果因为他太贪心,只买出了一份考题?”

    “没错,那个道士相貌丑陋,一看就像个骗子,他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结果根本没人心他,也就那个姜涉,误打误撞差点当了状元。”

    听到这个结果,郭浩忍不住想笑,还好他这是宋朝,而且还是建国初期,有些风气不是很严重。

    如果这要是明清,尤其是中晚期,恐怕这考题就不会只卖出去一份,而是无数份了。

    “背后指使之人有没有查到,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

    “这……”

    李辉欲言又止。

    “说!”

    “是三皇子。”

    “禹儿?他今年才四岁,怎么会指使人去卖考题,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李辉犹豫了一下,说道:“臣反复确认,那道士就说是三皇子,臣还拿画像比对过,道士也说是他。”

    郭浩的脸色冷了下来,要说他那个三儿子,平时就喜欢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用郭浩的话说是在科学研究。

    这要是别的皇帝,恐怕会骂他不务正业,但是郭浩不但没有,反而还鼓励他。

    如此单纯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事,除非是有人古惑,否则没有理由。

    “去,继续给我查,看看背后还有没有人,禹儿还是个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这件事先不要惊动任何人!”

    “是!”

    李辉继续去调查,郭浩来到宝辞宫,这里是郭永宁住的地方,郭致禹和郭雁菡也在。

    进入院落,郭浩径直来到郭致禹的房间,一进屋只见里面摆着各种物件,都是郭致禹的发明。

    郭浩转了一圈,发现郭致禹不在房间,于是走到郭永宁的住处,半路遇到了一个宫女。

    “奴婢参见陛下。”

    “起来吧,宁儿在里面么?”

    “回陛下,娘娘在屋里。”

    “好,你下去吧。”

    “是。”

    郭浩走进房间,只见郭永宁正对着一本账本发呆,郭浩稍稍走到她身后,一把抱住了她。

    “怎么了,宁儿怎么不开心了?”

    郭永宁被吓了一跳,可听到郭浩的声音,又放松下来。

    “陛下,你怎么来了,臣妾还没来得及打扮……”

    “不用如此,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又何必用脂粉渲染…”

    听着这情话,郭永宁的脸有些发烫,郭浩送来了她,不经意的问道:“禹儿和菡儿呢?”

    “哦,他们去格物院了,看时辰也该回来了。”

    “小孩子贪玩很正常,只要有人跟着就没事,对了,宁儿你这是干嘛呢,这账本有问题么?”

    郭永宁摇了摇头,道:“账本没问题,只是这宫内每日开销甚大,近两年愈发的靡费,臣妾总觉得这样不好,就想着怎么才能节省一些。”

    “节省开销?没有这个必要吧,我觉得我没怎么花钱啊,咱们的内库钱不够了么?”

    “钱倒是有,只是臣妾觉得还不够,陛下让臣妾掌管后宫,臣妾总要为陛下做些什么。”

    听到郭永宁所说,郭浩笑了笑,他这三个女人,没有一个不要强的,别看现在表面上平静,暗地里的争斗可不少。

    夫妻二人说着话,这时郭致禹兄妹回来了,见到郭浩郭致禹有些惊讶,目光躲闪给郭浩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看到郭致禹,郭浩发现有些不对劲,心里不由得一沉,难道真的是他……

    (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之本性

    “禹儿,这些日子你都在研究什么?”

    受郭浩影响,他身边的人都可以听懂后世的一些词语,毕竟日子久了,也没什么奇怪的。

    “回父皇,儿臣最近在研究风车。”

    “哦?那你可制作出来了,风车在其他人看来是万物,殊不知风和水一样,都是有动力的。”

    “这……”

    郭致禹有些含糊,他只是随口一说,其实他并没有做风车,而是忙着赚钱。

    “父皇,我和哥哥这段时间没有做风车,而是出去赚钱了!”

    郭雁菡虽然是姐姐,但心思比郭致禹单纯,郭浩闻言看了郭永宁一眼,脸上露出笑容。

    “赚钱,你们是怎么赚钱的?”

    看到郭浩的笑容,郭雁菡还以为郭浩没生气,郭永宁一看情况不对,连忙解释道:“陛下,都是小孩子胡闹,他们怎么可能赚钱。”

    “呵呵,怎么不能赚钱,朕十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养活自己了,禹儿今年也十四了吧!”

    郭致禹闻言身子一颤,郭雁菡还没有察觉气氛不对,得意的说道:“没错,父皇可以,我们也可以,我们这几天就赚了一千贯!”

    一千贯,难怪那些考生没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