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绰看着眼前的“小孩”,真是一点兴趣没有,虽然郭致尧在同龄人中已经很优秀了,可萧绰比他更优秀。

    “关公子,既然大家都走了,那么月儿也回去了,多谢关公子的招待。”

    “哦,这就走了啊,不多玩会儿了,庄子里还有很多好玩的。”

    “不了,月儿回去还要给家兄写信,询问一下他的病情,还有父母的身体。”

    这个理由郭致尧没法拒绝,只能失落地答应:“好吧,那我送你。”

    于是二人也离开了庄子,郭致尧还不算傻,一直送到了萧绰的住处,原来是太医院不远的一家客栈。

    虽然第一次没什么进展,但郭致尧并不气馁,如今知道了萧绰的住处,下一次也有机会。

    回到宫中,郭致尧把今天的事告诉秋南,秋南可比郭浩细心多了,而且还是女人了解女人。

    “你是说,那个陈姑娘好像并不喜欢你,而是喜欢你父皇?”

    郭致尧点头,又摇头道:“当时父皇和唐国公都在,儿臣也不知道她喜欢谁,总之对我兴趣不大。”

    秋南闻言沉默了半晌:“那陈姑娘第一次见从嘉,所以喜欢的一定不是他。

    而她和你父皇已经见过几面,所以你父皇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点你要多留意。”

    “留意?母亲要我留意什么?”

    秋南见郭致尧不明白,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按道理,你们年龄相仿,而且你的才学也不差,那陈姑娘应该和你亲近才对。

    可是她小小年纪,竟然愿意和你父皇接近,难免没有什么企图,你父皇什么都不怕,但你要小心!”

    听母亲这么一说,郭致尧恍然大悟,不过转念想想好像也没那么严重,毕竟郭浩和萧绰也没见过几次。

    “好,如果父皇再找我的话,我留心观察一下,不过我觉得那个陈姑娘没什么问题,只是担心家人罢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谋划定难

    萧绰的出现,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郭浩也不是一直都有时间,毕竟这么大个国家需要治理。

    太平元年,三月二十三,早朝,大臣们行礼过后。

    “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三德子站在前面喊了一声,郭浩坐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群臣,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如今他当了七年皇帝,好像也有点够了。

    仔细想想,他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不想操太多心,可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一天,有些心就必须要操。

    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昏君,那么多奸臣,主要是皇帝太懒,不爱管事,大臣胡作非为,其实也是一样。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知道是苦差事,还愿意干的,如果没有好处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我们看着那些皇帝、大臣很风光,实际上他们很辛苦,想当个明君不容易,当个清官更不容易。

    “启禀陛下,臣昨日夜观天象,发现五星如联珠,聚降娄之次,此乃大吉之兆,特此恭喜陛下!”

    听到五星连珠,其他大臣都面露喜色,因为拒历史记载,五星连珠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明君出现。

    就比如舜帝即位时,天象现五星连珠,该年定位甲子年。

    汉高祖二年,司天监观测到五星连珠,但是史学家为了让后人觉得汉高祖即位顺应天意,就把五星连珠出现的年份从高祖二年改为高祖元年。

    当然五星连珠出现时,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第二次是吕后称制的第一年,第三次武则天称帝时期,司天监都观测到五星连珠现象。

    但是史官没有记载,因为如果记载了,就会让人觉得吕后与武则天当政都是顺应天意的,这与封建礼教相悖。

    如今郭浩刚刚改元太平,就出现了五星连珠的现象,也可以说这是吉兆,不过郭浩知道这是正常的天文现象。

    但是转念一想,这岂不是一次机会?

    “五星连珠,聚降娄之次,按《汉书·律历志》记载,日至其初为惊蛰,至其中为春分。

    如今五星呼应,说明西方有事要发生,原本五颗互不相干的星辰连成一线,岂不是说西方有变?”

    郭浩坐在龙椅上,好似在喃喃自语,可大臣们见他好像在说话,都屏气凝神仔细倾听。

    之前郭浩借养马,提出西北地区的管理问题,但是大臣们都不赞同强势解决,郭浩也没有太固执。

    他来自后世,知道未来西夏会出现,可是其他人不知道,现在西北的节度使对大宋很尊敬,也确实没有理由更换人家。

    所以郭浩把这件事一直埋在心底,别人还以为不了了之,哪成想一次五星连珠,却被郭浩解读出西方有异样,大臣们也很是无语。

    “王大人,你是司天鉴的官员,陛下所说是否属实,还请你解释一下!”

    王溥身为内阁首辅,有时候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在西北地区这件事上,他也不赞成占用朝廷太多的精力。

    “这……”

    王大人觉得自己很无辜,郭浩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可是二人一吉一凶,就看其他人听谁的。

    “陛下说五星聚于降娄,若说这西方有党项、朔方、嗢末、六谷藩、定难……”

    说到这里,王大人忽然说不下去了,西北地区政权正好是五个,虽然定难现在附属大宋,可不代表以后会一直如此。

    郭浩冷冷地看着大臣们,心想看他们这回还有什么话可说,既然他来到这个时代,还当上了皇帝,西夏就不可能出现了!

    “怎么都不说话了,难道王大人说的不对么?李家割据西北两百年,始终韬光养晦,不和周围政权发生冲突。

    自五代以来,李家对中原王朝皆是臣服,他们这么做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要保存实力,等待日后崛起!

    如今大宋建国已有七载,除了几个强大的国家,周边小国皆已覆灭,区区一个定难节度使,朕凭什么动不得!”

    郭浩真是越说越来气,也不知道这些大臣是怎么了,其他地方还好,怎么对于西北、西南就犹豫不决。

    也许是传统观念束缚了他们,因为华夏在元朝之前,从来没有过那么大的地盘,所以华夏能有今天广阔的国土,也有蒙古人的功劳!

    “陛下,李家不过三州之地,却接临党项、朔方,这两族数百年开一直入侵不断,如今有定难军拦在中间,我朝也少了许多麻烦!”

    薛居正看郭浩要打定主意,连忙站出来提醒,郭浩闻言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来。

    “麻烦?难道朕还说的不明白么?定难军是个隐患,朕必须要把他消除,大宋能有今天,什么时候怕过麻烦?

    不就是党项和朔方,胆敢入侵就灭了他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你们每天就那么心安么!”

    郭浩借用赵匡胤这句话,不过用的时候不一样,历史上赵匡胤统一的天下,和郭浩的天下意义完全不一样,大臣们理解不了,郭浩也没解释太多。

    “陛下,西北地区地势险要,一旦用兵恐怕对我军不利,而且北面还有辽国,如果他们出手相助,想要收复西北,恐怕并不容易!”

    大臣们还是没有信心,郭浩也懒得搭理他们,冷哼了一声,直接拂袖而去。

    早朝过后,大臣们都忧心忡忡,如果郭浩执意要收复西北,李家一定不会坐以待毙。

    这次的事情闹得有点大,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李光睿得知后十分惶恐,找来儿子李继筠商量此事。

    事实上这对父子都没什么野心,也知道他们不是大宋的对手,只是让他们放弃世袭的产业实在有些不甘心,可是不放弃又没有办法。

    定难军之事闹得满城风雨,那日早朝过后,第二天郭浩就下旨,让李光睿父子进京,父子二人接到圣旨不敢拒绝,七日后来到汴梁。

    大臣们得知李氏父子没有抵抗,不由得都松了口气,看来他们有些担心过头了,也低估了郭浩的威慑力。

    四月初一,大朝。

    郭浩在大庆殿上召见李氏父子。

    “臣,李光睿携犬子李继筠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郭浩看到了李光睿,脸上露出笑容:“爱卿请起,朕就知道爱卿深明大义,一定不会牵连三州百姓。

    朕这次叫你们父子来,其实也不是想为难你们,那西北地区毕竟寒苦,远不如江南地区舒适。

    你们李家时代经营三州,这些年也做了不少贡献,如今南方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如果李爱卿有意,朕可以让你们去南方选择一块地,继续经营祖业。”

    郭浩让李家去南方,兵权就不一定有了,不过李光睿如果聪明,就应该猜到郭浩的用意,毕竟南汉还有一块蛋糕没分。

    李光睿虽然不想离开,可圣旨难违,历史上西夏的创立者现在还是小孩子,只要李光睿答应,也就不会有西夏了。

    “多谢陛下,只是李家在夏州百年,牵扯太多,如今陛下让李家南迁,臣还要回去准备一番。”

    “好,如此朕就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南方的土地你先选,朕会让人安排好。

    等你们李家搬过去,你们父子也可以入朝为官,或者在地方也行,总之朕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郭浩也没有逼迫太紧,毕竟李家一向表现还可以,虽然有些矛盾,但李光睿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

    父子二人再次谢过,离开皇宫后也没有心思留宿,找了个地方吃点东西,打算即可启程返回夏州。

    然而就在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远处有一个女子出现,眼睛盯着父子二人,不知道在想什么!

 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氏策反

    汴梁城外的管道上,李氏父子正在赶路。

    “父亲,我们真的就这样放弃祖业?那可是我们几代人的心血啊!”

    李继筠说完,李光睿叹了口气:“哎,不放弃又能如何,大宋如今兵精粮足,实力雄厚,就连辽国都无法威胁到他们,我们仅有三州之地,又怎是宋廷的对手!”

    “没试试怎么能知道呢,孩儿听说宋廷的很多大臣,并不赞成动咱们李家,是宋帝执意如此。

    而且宋廷如果真的用兵,凭借地利优势,我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向党项求助,毕竟我们是一个祖先!”

    李继筠说的,的确是事实,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

    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后,党项始强。”

    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吐蕃。

    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唐朝安置于松州。

    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

    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遭到吐蕃军队进攻,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

    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少数民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

    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