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贤说完,李光睿有些犹豫,这两条路无论哪条,都意味着他要放弃祖业,李光睿一时间进退两难……

 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复三州

    李光睿虽然是党项名义上的统领,可部族中的其他豪族,还是有有一定势力的。

    历史上的李继迁,就是凭着这些势力起家,一步步收拢西北的地盘,最后建立西夏王朝。

    之前李家依附中原王朝,会得到诸多赏赐,那些豪族有好处,也就乐于听他的。

    可事到如今,大宋要夏庆银三州,李光睿不给,还把其他族人牵扯进来,那些族人一定不会同意。

    李氏失去了地盘,谁知道部落的人会因为收到威胁,而去迫害他们!

    即便族人不做什么,他们若是和大宋抗争到底,最后吃亏的一定是党项,李光睿已经感觉到耶律贤的退意,所以他担心族人不会接受他。

    “爹,宋军的武器太厉害,我们还是去辽国吧,反正您这个夏王也是辽国封的,辽国不会不管咱们的!”

    李继筠的态度,就和一些小国一样,平日里自视甚高,一旦有了危险就退缩,甚至耍无赖非要宗主国帮忙,然后好了伤疤忘了疼。

    “去辽国……”

    李光睿不是没想过,只是失去了领地,那他这个国王,还算国王么?

    可是部族那边不确定,如果去了不接受他们,他还是要去辽国,对比之下去辽国最稳妥。

    “如此有劳郎君了,我们李氏全族就全靠郎君了!”

    耶律贤见李光睿答应,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确是很高兴,虽然夏州三地可能保不住了,可是他又收服了一股势力。

    李氏一族现在还有一万多人,只要安排妥当,日后就能为他所用。

    而李光睿还是党项部落的首领,有他在中间接洽,党项归顺辽国的可能性也很大。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没什么悬念,李家为了保存实力,选择直接逃跑,而且跑的时候,还带走了所有青状劳力,无论男女。

    赵匡胤带兵进了夏州,脸色十分难看,李氏做的也够绝的,留下的全是老弱病残。

    三州虽然收复了,可赵匡胤却高兴不起来,没有了年轻人这里就相当于空城,而且那些老人该怎么办!

    赵匡胤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郭浩,郭浩得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

    “李光睿啊李光睿,你自认为聪明,实际上蠢的很,之前朕还觉得你有点聪明,现在看来不过而已!”

    既然没有年轻人,那郭浩就就近移民,只要自愿前往三州的,免去三年赋税,第一年还发放粮食衣物。

    同时在边境驻军,对逃难的百姓开放,只要境内的老人认识他们,就可以回来成为大宋的子民!

    郭浩派官员去宣传政策,他就不信那么多人里没有几个孝顺之人,陕西北面可是内蒙古高原,那里的环境可要比黄土高原还要艰苦。

    游牧民族不擅长耕耘,所以粮食经常不足,但大宋境内则不同,自从郭浩收复了后蜀,国内的粮食就没缺过。

    好的政策加上国家的支持,附近的很多百姓自愿前往,三州之地很快恢复了生气。

    郭浩没有抛弃那些老人,主动照顾老人的还奖励粮食衣物,所以百姓都抢着认领。

    至于夏州西面的党项部落,那里属于半开化地段,就算打下来治理也需要时间,况且火药运输真的很费劲,所以他暂时不考虑。

    战争打了三个月,此时已经是太平元年八月。

    西北战事已成定局,赵匡胤凯旋回京,所有人都前来祝贺。

    大宋有了西北三州,就等于又多了一块养马之地,加上被契丹遗弃的胜州,一下多了四个州的地盘。

    如此大喜之事自然要庆祝,郭浩设宴招待百官,席间谈论到西北的发展。

    “陛下真乃天人也,那些逃到辽国的百姓,得知陛下如此善待他们的父母,有不少都逃了回来。

    而且陛下要求当地人与汉人通婚,想必用不了多久,这三州就会彻底被我朝同化,陛下雄才大略,目光之远,我等不及也!”

    卢多逊又是一阵奉承,这次郭浩让郭致尧,其他人纷纷附和,郭浩坐在龙椅上笑而不语,心说现在你们才明白,说什么都晚了!

    “赵将军,我听说这次西北之战,格物院的火枪立了大功,那是怎么样的场面,你快给我们说说!”

    靖王其实一直很想上战场,但是郭浩不让他去,平日里他和赵匡胤兄弟关系都不错,这会儿询问战场发生的事。

    赵匡胤闻言看了看郭浩,只见他微微点头,这才露出笑容,一脸过瘾的表情。

    “你们可是没见着,儒林之战我就不说了,在抚宁城外,敌军一万多骑兵,想要一鼓作气冲夸我军。

    当时我就下令扔炸药包,然后放箭,弓箭过后就是一阵火枪,等到这一轮下来,你们猜敌军如何了?”

    说到这里,赵匡胤喝了口酒,故意卖了个关子,惹得官员们一震不满。

    “赵将军快说,那敌军如何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哈哈哈,一万骑兵七零八碎,有不少逃跑的,有战马不受控制的,有被被杀死的,勉强剩一半冲了过来,被我军一拥而上绞杀大半!”

    赵匡胤说的轻松,但众人还是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一万多骑兵,可谓是无边无际。

    要不是火器的威慑,大败的很可能就是宋军!

    所有人回头看向郭浩,只见他不动如山地坐在上面,好似神明一般,透着神圣和威严。

    “吾皇万岁,大宋必胜!”

    “吾皇万岁,大宋必胜!”

    “吾皇万岁,大宋必胜!”

    大臣们山呼万岁,这代表他们的敬佩,代表他们的敬仰,代表他们的崇拜。

    从秦朝至今,和北方游牧民族无数次战斗,这是汉人第一次取得绝对性的优势,这代表着汉人的崛起!

    而这个功劳属于郭浩,是他执意对西北用兵,虽然之获得三州之地,却打出了大汉名族的勇气。

    就在这时,郭浩站了起来,百官知道他有话说,都看着他。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现在你们很多人心里,应该是庆幸。

    朕知道你们在怕什么,你们怕惹恼了辽国,大宋再起战火,又会像唐末乱世一样!

    但是朕告诉你们,只要朕在位一天,就不会允许那样的事情发生,朕当这个皇帝,是想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但是,你们这群凡人不会想到,有些不起眼的人物,未来将是我们王朝的大敌,就好比朕当年只是汴梁城里的一个小乞丐!

    所以朕做的这些事,不需要你们理解,你们只管听从就是,就算朕死了以后,有些东西也不能变!

    今天朕就宣布大宋祖训!”

    此话一出,所有大臣都跪了下来,郭浩的子女妻妾走到前面,在他面前跪成一排。

    郭浩见状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出了二十二个字:“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吾后辈子孙,尔等要牢记,今日满朝文武作为见证,如果我郭家未来出现孬种皇帝,辱没了祖宗,天下皆可骂之、唾之!”

    “儿臣谨记!”

    郭致尧等人认真的答应,有些大臣已经热泪盈眶,这二十二个字代表着什么,是一个王朝的气节,是一个国家的骨气!

    郭浩说完离开了大殿,秋南看着郭致尧,对他再次嘱咐道:“记住你父皇的话,未来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忘记!”

    安国公李安看到这一幕,有些不悦地说道:“舜儿,你父皇的话记住没,你也是大宋的皇子,也要牢记祖训!”

    秋南听见这句话,转身对李安笑了笑,然而李安却不买账,转身拂袖而去。

    这次郭浩让郭致尧监国,无疑是一个信号,大宋的继承人是谁,仿佛有了答案!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宋祖训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二十二字的祖训,很快传播开来,郭浩霸气胸伟的形象,好像出现在眼前。

    太平元年八月,一批新的学子进入各大书院,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因为郭浩参照后世制定了学期,天下书院都是如此。

    而提前一个月开学,是因为他们要参加“军训”,每个学子发了两套衣服,一套日常读书的汉服,一套锻炼身体的胡服。

    睢阳书院,烈日之下学子们笔直地站立,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身后有个教头拿着鞭子看着他们。

    “你们都听好了,军训期间,我不管你是谁家的公子,还是哪家的小家,只要进了书院,这一个月就由我管!”

    没错,现在的睢阳书院招收女学生,虽然不是很多,但因为是首次招收的缘故,也占据了这批学生的三分之一。

    睢阳书院作为国子监,有很多官宦子弟,大宋其实不缺才女,郭浩这么做算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但要做到男女平等,还不是那么容易。

    一百多名学生分为三个方队,两男一女,教官是最早跟随郭浩的老人,当初经历过他的训练,现在年龄大了,专门负责学子军训。

    “陛下最近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大宋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二十二个字,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他不仅仅是在说皇子们,同时也在告诉大宋的百姓!

    也许有人会说,过刚易折,如此强硬容易遭人记恨,但你们都是读书人,熟读经史,汉唐他们这么做了,可结果如何?还不是照样挨打!

    太祖曾经说过一句话,拳头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大宋的强大从哪里来,就是从你们这群少年来!

    西北战事你们都知道了吧,朝中有多少大臣反对,但是大将军一到,还不是乖乖的献地投降。

    西北三万常驻军,两万预备役,五万大军打出了大宋的威风,向天下证明了我们大宋的实力!

    而你们将来都会去做官,有的在京城,有的在地方,有的甚至可能会上战场,作为参谋监军!

    所以今天我训练你们,不是在为难你们,而是在帮你们,行军打仗非同儿戏,只有身体强壮,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一套说辞,是郭浩强制要求的,不会说背也要背出来,总之洗脑的同时加油打气。

    国子监的教官自然是有一套,一番话下来所有学子都热血沸腾,郭浩用事实证明,没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大概站了半个时辰,教官下令休息,学子们一下子放松,他们早就坚持不住了。

    “哎,你们说陛下这是要干嘛,难道真要我们上战场?”

    “谁说不是呢,我们可是读书人,如果上了战场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你这是什么话,陛下不是读书人么?他老人家还不是照样驰骋疆场!”

    “哎,我们这群凡夫俗子,怎么能和陛下相比。”

    “比是比不了,不过话说回来,我听说现在所有军中将领,陛下都要求他们读书,为了让他们快速学习兵法,陛下还特意写了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陛下又出新书了么?在哪能买到!”

    “买不到的,这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