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比如说对教育的态度,历代帝王都是愚民统治,目的是巩固政权,但郭浩没有这样做,他鼓励百姓读书。

    有人说百姓如果懂得多了,那就不好管了,一旦百姓有什么想法,很容易生出混乱。

    可是纵观历史,哪个时期的起义,不是朝廷不作为造成的,而百姓们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吃饱饭。

    在这一点上,郭浩未雨绸缪,找来了新型作物,以大宋现在的人口,粮食完全足够。

    所以百姓们能吃饱,也就不会有人造反,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会出手帮助,这样的时代,在古代前所未有。

    可是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大宋实际上有很大的隐患。

    此时的大宋,主兵力都在边境,这个情况和秦朝很像,一旦国内出现了刘邦、项羽那样的人物,处理起来很麻烦。

    当年的大秦帝国,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之所以让刘邦占了便宜,那是因为北方蒙家军三十万兵马守匈奴,南方五十万兵马防百越。

    随着郭浩读的史书越多,他考虑的事情也就越多,战事一起,必定加重百姓的负担,他辛苦经营的局面,转瞬间就可能改变。

    一旦惹恼了敌人,那么只能分出输赢,战争会消耗国家大量资源,一旦地方官员处理不好,必定会有叛乱。

    所以说不是赵匡胤没有野心,不是赵光义能力不够,汉人不是马上民族,不像契丹那样全民皆兵。

    所以郭浩想要统一华夏绝非易事,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会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而赵普看出了郭浩的野心,也明白他的担忧,按照古人的思维,大宋的国力其实已经够强大了,完全可以效法唐朝,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进行羁縻统治。

    所谓羁縻,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后世的自治区。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

    《汉宫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所谓“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这种政策不能说不好,就是不太牢固,那些部落是因武力而臣服的,对于宗主国缺少归属感。

    郭浩这段时间也在考虑这件事,虽然有隐患,可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只有先在名义上拥有主权,然后在通过经济、文化的输入,来达到彻底控制的目的。

    赵普也想到了这一点,回到家里仔细研究郭浩的方略,写出了一篇《平边策》,里面叙述了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郭浩看了受益匪浅。

    正月十五,大朝。

    郭浩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休沐回来,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诸位爱卿,如今天下一统,四方臣服,我大宋看似立下了千秋万代之基业,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西北的党项、朔方,西南的牂牁、昆明、罗殿,名义上虽然归属我大宋,可对其的控制力还远远不够。

    以夷制夷,确实是不错的办法,但是这些部落的发展,却是十分落后。

    所以朕决定选出一批官员,去帮助夷族部落的发展,同时加强与中原的经济往来,资源交换。

    对于那些落后的部落,我们要帮他们进步,传播汉文化,让他们聆听圣人教诲!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夷族部落彻底归入大宋,成为大宋真正的一部分!”

    郭浩这个办法,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过科技、经济、文化三方面,对其进行同化。

    科技方面仅是生活方面,不包括军事,经济方面是对资源的管控,那些地区有的资源丰富,但不代表什么都有。

    有的资源匮乏,这就更需要中原支持,而且资源既然是交换,朝廷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郭浩已经垂涎已久了。

    至于文化方面,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在文化方面做到同化,才能让那些地区真正有归属感,否则文化的诧异,始终会让他们融入不进华夏。

    郭浩的政令下达,吏部立刻选出一批官员,奔赴西北西南,他们走之前经过郭浩的亲自培训,都是带着政治任务去的。

    这时候,文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所有去西面任职的官员,都想让天下人看看,文人其实也是有用的!

    成与不成,郭浩现在也不能确定,这种事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必须用时间去证明。

    为了加强两边的交流,郭浩重新开通了陆地丝绸之路,并且让丐帮渗透,内卫布置。

    同时陈林也得到了两艘大船,海上丝绸之路也开启,加快经济的发展。

    格物院中,祖清拿着一把火铳,站在二百米之外,向远处的靶子射击。

    砰!

    一声枪响过后,祖清立刻派人检查,院工看见靶子上的弹孔,兴奋的举起手臂,挥舞道:“先生,我们成功了!”

    听到院工的呼唤,祖清连忙跑了过去,只见靶子上确实有一个小孔,而且后面的土墙上,也可以看到弹孔。

    铅弹陷入很深,证明威力也足够,二百米的距离,已经超越了普通弓箭的射程,大宋的火器,终于迈步了这一步!

    格物院把这个好消息送到宫中,郭浩也是精神一阵,这一次格物院很给力,火枪射程超越弓箭,这意味着他可以大规模组建火枪军队了!

    而大规模的火枪部队,就代表着绝对的力量,若是两万禁军全部配上的火枪,那么就算有叛乱他也不怕了!

    确定格物院实验成功,郭浩立刻下旨大规模建造,此时格物院的军工厂里,流水线是有了,就是车床还没有。

    而且有了第一代火枪,郭浩就开始琢磨真正的枪支,只是他对这方面并不了解,只能让下边的人去研究!

    更宋

 第三百九十三章 契丹易主

    火器研发有了成果,让郭浩的心里有了些底,接下来他要做的,依旧是等待。

    辽国,怀州。

    树林之中,耶律璟骑在马上,发现前面有一只兔子,举起手中的弓箭,一箭把兔子钉在地上!

    “陛下威武!”

    两边的侍卫立刻配合,耶律璟哈哈大笑,继续向前寻找,忽然看见地上有野猪的脚印,眼睛就是一亮。

    所有人知道他发现物,纷纷屏气凝神,耶律璟从马上下来,顺着脚印寻找,结果那个野猪还真在前面!

    嗖!

    破空之声响起,耶律璟不愧是契丹的勇士,一箭射中野猪的眼睛,十分干脆利落。

    事实上野外狩,野猪是比较难对付的,因为它们的皮毛很厚,弓箭有可能射不透,如此就会遭到野猪的反击。

    但有经验的人就不怕,因为眼睛是所有动物最脆弱的地方,一般动物眼睛如果被射中,基本上都是活不了了。

    又是一阵欢呼,耶律璟十分得意,今天他的收获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野鸡、兔子,直到射杀了野猪,他才满意的回到行宫。

    怀州城内,耶律贤和萧思温等几个大臣在一个房间里,一旁还有辽国南院的枢密使高勋等。

    “一切准备就绪,耶律璟的近侍已经被买通,今晚就会动手,只要耶律璟一死,我等立刻赶到行宫,拥立贤儿登基!”

    萧思温低声对几人说着,这时传来敲门声,耶律贤立刻警惕起来,走到门旁边。

    “谁!”

    “是我!”

    耶律贤听声音很熟悉,脸上露出笑容,打开门看到那张美丽的面容,正是萧绰。

    “燕燕,你怎么来了。”

    萧绰看了看左右,走进房间,先是对众人行礼,然后开口道:“我最近研习医书,发现这种药,此药有剧毒,见血封喉,你们可以拿着,以防不测!”

    所有人闻言对视一眼,看出了这个小姑娘不简单,小小年纪就如此狠毒,将来不知是福是祸。

    “这是解药,你们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小心误伤,就快去服用解药。”

    说着萧绰又拿出一个小瓶子,递给了耶律贤,她如此费尽心思,也是担心此事不成,他们这群人都活不了。

    “燕燕你就放心吧,我们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你跟着我们不安全,你还是先回去。”

    耶律贤担心萧绰的安危,不想让她参与,萧绰看了父亲一眼,萧思温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萧绰就先告退了,预祝各位叔叔成功!”

    说完萧绰就离开了,几个人继续讨论细节。

    行宫之中,耶律璟和随行的官员喝酒,大殿中舞女跳着舞,四周充满了靡靡之音,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

    耶律璟的近侍站在一旁,看耶律璟已经有些醉了,可他还不忘给耶律璟倒酒,嘴里说着奉承的话语。

    终于到了晚上,耶律璟喝的烂醉,在行宫呼呼大睡,一旁的近侍看左右没人,拿出袖子里的匕首。

    近侍屏住呼吸,轻轻走到耶律璟旁边,回头又看了看左右,确认没人后,把匕首放在耶律璟的脖子上。

    噗!

    鲜血喷溅到近侍脸上,近侍没有慌张,反而有一种大仇得报的感觉,因为耶律璟好杀人,去年五月,杀鹿人颇得等八人,其中有一个人正是他的兄长!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好杀人,所以醉酒后没人敢伺候,这才给了近侍机会。

    趁着没人发现,近侍立刻离开了行宫,来到远处的空地,拿出一枚烟花,发射到天空。

    远处耶律贤等人看到信号,立刻带着事先准备好的人马,赶到了行在。

    看到耶律璟的尸体,耶律贤忍住心中喜悦,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扑在尸体上恸哭。

    “叔叔啊,是谁害了你啊,你告诉我啊,侄儿替你报仇。”

    “公子,如今陛下驾崩,公子莫要悲伤,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公子振作,主持大局!”

    萧思温像回事的说了一番,直接确定了耶律贤储君的位置,很快众人就安抚了人心。

    有了宰相的支持,耶律贤很顺利地控制了局面,大多数官员斗直接归降拥戴,耶律贤回到上京登基即位,尊号天赞皇帝,改年号为保宁。

    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耶律贤看着下面的大臣,心里很是激动。

    他隐忍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这么一天,努力平复好激动心情,命令宦官宣读旨意。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创,未遑润色之;政事变通,渐有纲维之目。

    朕获缵旧服,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继承大典,恢复先业

    即萧思温拜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其女萧绰,天资聪颖、落落大方,册封为贵妃。

    知南院枢密事高勋,进为秦王,迁南院枢密使飞龙使女里加政事令、行宫都部署”

    一系列论功行赏,所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下朝后,耶律贤找来翰林学士室昉。

    “室学士,如今朕初登大宝,国内尚不安定,你出入禁闼十余年,可有什么方法教我。”

    耶律贤很谦虚,室昉有些受宠若惊,回道:“陛下,先帝之过,失在残暴,残暴无道,百姓不安。

    为今陛下当施以仁政,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