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锡伯馆,即为锡伯营塔坦的意译。

    西域国家纷纷进贡,营造了一种万国来朝的感觉,而郭浩也表现出天朝大国的气度,和塔坦国签订友好往来的国书。

    对于外国的进贡,郭浩一般来者不拒,但是在回礼方面,郭浩表现的和其他帝王不同,他只送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可即便如此,那些外国使者不知道,毕竟他们那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显得很珍贵。

    又迎来一个除夕,这是郭浩在这里的第二十个年头,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可看起来依旧很年轻。

    这些年来,他对养生之道越发的精通,他知道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可是养生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陈抟的指点下,郭浩会服用一些药物,其中不乏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加上经常锻炼,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就好像没变老一样。

    今年过年,郭浩去了不少地方,首先去了格物院,表彰了一些工匠,感谢他们这一年的辛苦钻研。

    而后去了军事学院,经过一年的训练,剩下的八百学员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质的变化,看起来更像后世的军队。

    之后去了绫锦院,因为接下来棉花的纺织很重要,一旦棉花普及开来,不对有利于战事,还对大宋的百姓大有裨益。

    最后郭浩去了国子监,这里是大宋高级人才聚集地,里面有的学子,未来很可能是内阁大臣,宰相人员。

    除此之外郭浩还巡视了汴梁中的商户,各个衙门,慰问了军营里的将士,探访了民间的民情。

    此时的大宋,可谓是蒸蒸日上,一副盛世景象,郭浩很是欣慰,很有成就感。

    军事学院放假,郭浩叫来两个儿子,这一年他们与学员们相处的不错,如今已经没什么架子。

    “尧儿,舜儿,过完年你们正式加入内阁,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虽然你们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是要多听大臣们的建议。”

    “多谢父皇!”

    兄弟二人很高兴,此时暂时放下了暗斗,因为他们看出来了,郭浩不是那种不放权的人,只是需要他们有能力。

    所以兄弟二人的由暗斗改为明争,谁表现好,更能得到认可,谁就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对于这个现象,郭浩没有制止,毕竟良性竞争有利于成长,如果两个儿子都有本事,大不了开拓一下海外。

    不过郭浩现在没有那个心思,大宋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其他人都不明白,认为大宋的国力已经是世界之最。

    只有郭浩清楚,现在的大宋底蕴还不够,如果冒然扩张,很可能造成内部动乱,元帝国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宋的人口多了一些,可是还远远不够,和后世动辄十亿起步的大国比,现在的大宋还是个婴儿。

    鼓励生育是国策之一,可人口多了也要考虑吃饭问题,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现在却没有袁院士那样的角色。

    所以郭浩看似豪迈,却不敢八步子迈的太大,看似野心勃勃,很多事情都再三考虑。

    随着各项政策越来越成熟,衣食住行都得到解决,盛世的景象已经浮现,可郭浩还在负重前行。

    所以他培养两个儿子,不是让他们继承皇位,而是分担他的压力,皇帝虽然是孤独的,可也要学会利用一切资源。

    太平四年,正月。

    新婚燕尔地耶律贤和萧绰,前往潢河游玩,自从耶律贤继位后,革除了不少弊政,同时选拔了一些汉人官员,加强了朝廷的统治。

    “陛下,我在汴梁时,宋帝经常会探访民间,亲自检查官员的政务,妾身觉得他这个做法很好,避免被大臣蒙蔽。”

    耶律贤点点头,通过萧绰的讲述,这段时间他也了解了不少中原的事情,有郭浩这么强大的对手在,他的心里其实很忧虑。

    “宋帝收回燕云十六州后,十分重视边防,我们的军队再也占不到便宜,很多统领开始骚扰汉人城镇。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不许这么做,可是还是会有部落因为粮食不得不去掠夺,好在这两年耕地的数量在增加,否则不知有多少人会饿死。”

    凡事皆有因果,郭浩守住了北大门,契丹无法掠夺,逼迫着辽国开拓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可即便如此,由于契丹族不事耕种,汉人又只是少部分,如此下去必定无法维持。

    除非游牧民族开始耕种,可这样他们就失去了机动性,这也正是郭浩想要的,因为他们一旦适应了耕种的生活,就不用靠掠夺生存了。

    久而久之,他们会和汉人无异,郭浩如果这时候发动战争,到时候得到的会是另一种“汉人”,不用担心他们跑了的部族。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听说女真国那边新得到一种种子,打算明年春天开始耕种。

    如果这种种子可以得到很多粮食,我们也可以要一些来,宋帝从西洋弄来了几种作物,现在已经不再担心粮食问题,而我们却不行”

 第四百零三章 初夏狩猎(求订阅)

    宋太平四年,辽保宁二年。

    两个国家都在抓紧发展,由于耶律贤的身体比历史上好很多,所以有些事情亲力亲为,效果要比萧绰主持的要好。

    此时的萧绰虽然没有主政,却可以给耶律贤出谋划策,有了在大宋的经历,所以对汉人十分重视,尤其是汉人的一些手段。

    四月,耶律贤去了东京,这里的东京可不是后世的日本,而是辽宁省沈阳市。

    巡视了一番后,五月立萧绰为皇后,又向西行巡幸,皇帝出行是为了巡视地方,同时也会打猎游玩。

    “宰相,朕这次出来,可谓是收获颇丰,看着地里的庄稼幼苗,朕真的很高兴。”

    “恭喜陛下,陛下仁慈,广布仁政,善待百姓,休养生息,如此下去不出十年,我大辽必定国富民强,无人敢侵扰。”

    耶律贤点点头,他认可萧思温所说,其实他和郭浩一样,想做的事情很多,可很多事不能操之过急。

    “前面是闾山了吧,我们正好去打猎,然后宴饮一番。”

    萧思温知道皇帝都有这个爱好,所以也就没说什么,这次耶律贤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该放松也要放松。

    一行人向闾山前进,盘道岭上,有一伙蒙面人,望着进山的方向。

    就在这时,一个探子回来禀报:“首领,他们来了!”

    首领看了看四周,于是低声道:“叫弟兄们都做好准备,如有意外,谁也不许乱说话!”

    “是!”

    所有人目光麻木,耶律贤即位不久,有些忠于耶律璟的人就想着为他报仇,于是就埋伏于此,等着队伍过来。

    皇帝的队伍进了盘道岭,忽然破空之声响起,一支箭矢飞了过来,所有人立刻警惕起来。

    “有刺客,护驾!”

    萧思温大喊一声,连忙让耶律贤下马,把他护在身后。

    耶律贤抽出宝剑,警惕地看着四周,陆续又又几支箭射来,侍卫连忙用刀剑格挡。

    然而密集的箭雨过后,从山林中忽然冲出一群蒙面人,人数有上百人,比耶律贤的侍卫还多。

    “陛下,贼人有备而来,人多势众,为了陛下的安危,还请陛下先行离开,老臣留下拦住他们!”

    耶律贤看着前面的贼人,也知道形式对他们很不利,于是做出取舍。

    “宰相小心,朕这就去带兵,如有不敌,宰相要保护好自己!”

    “陛下放心!”

    说完耶律贤翻身上马,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离开,萧思温手持宝剑,指挥着战斗,替耶律贤争取时间。

    看到耶律贤跑了,为首的贼人想要去追,可是萧思温临危不乱,立刻让人拦住了对方。

    然而就在拉扯中,侍卫已经死伤不少,贼人的首领知道萧思温不好对付,于是张弓搭箭。

    嗖!

    “宰相小心!”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萧思温经历了多少次大战,都没有人能伤他分毫,没想到今天在这阴沟里翻船。

    一支箭正中萧思温的胸口,萧思温低头不可置信地看了看,抬手想说什么,终究无力地倒下。

    萧思温死后,侍卫们没有首领,立刻四散奔逃,此时耶律贤已经没了踪影,贼人见事不可为,果断下令撤退。

    半个时辰后,耶律贤带着援兵返回,结果哪还有贼人的踪影,一路上没反应幸存侍卫,战场上满地的尸体。

    看到这一幕,耶律贤心中一紧,连忙四处寻找,结果一眼就看见萧思温倒在血泊中。

    “岳父!”

    耶律贤痛呼一声,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萧思温竟然死在了这里,这让他回去如何向萧绰交代!

    “来人呐,给朕追!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凶手,将他们碎尸万段,朕要为岳父报仇!”

    帝王一怒,辽国上下都跟着动荡,然而他却不敢告诉萧绰,因为此时萧绰已有了身孕!

    ……

    砰砰砰……

    汴梁郊外,响彻着几声枪响,郭浩收起火铳,看着眼前的野鸡,有些不忍直视。

    “这枪打敌人可以,但是打猎还是算了吧,距离远了打不到,距离近了破坏力还挺大,还不如用弓箭呢!”

    也许是在古代久了,又或许是现在的火铳不够先进,郭浩竟然有些嫌弃。

    赵匡胤兄弟站在一旁,对视了一眼,赵匡义好像有话想说,可是却被哥哥用眼神制止。

    “匡义,有什么话想说就说,不用看你哥,咱们今天出来打猎,好不容易放松一下。”

    郭浩都发话了,赵匡胤也没法拦着,赵匡义忽然单膝跪下道:“陛下,末将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答应我!”

    “哦?说来听听。”

    郭浩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赵氏兄弟不当皇帝,郭浩缺也没亏待他们,任命他们为禁军的统领。

    可是禁军虽然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却常年驻扎在京畿附近,没有打仗的机会。

    前两年天下不太平,郭浩为了练兵,就让他们出去剿匪,经过几年的时间,大宋境内的山贼土匪基本消失。

    如此二人便闲了下来,赵匡胤还好,心智成熟明白郭浩的用心,可赵匡义耐不住寂寞,总想出去建功立业。

    “陛下,末将请求去边境,为我大宋戍守边关,阻拦那来犯之敌!”

    赵匡义说完,郭浩忽然沉默了,赵匡胤心里咯噔一下,其实这些年他也感觉出来,郭浩对他其实是有戒备的。

    “哈哈哈,果然是年轻啊,元朗咱们都老了,想要建功立业是好事,不过……”

    “陛下,臣弟鲁莽,不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臣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还请陛下……”

    赵匡胤话没说完,郭浩举手示意他停下,郭浩看了看兄弟二人,心里也在思考这件事。

    他想要一统华夏,就要布一个很大的局,在这个局中有很多棋子,赵氏兄弟其实也很有才能。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郭浩一直把他俩放在身边,这样有什么情况,他也能及时反应。

    但是如今二人看似地位很高,实际上身份有些尴尬,朝廷的将军中,也就他们俩这么清闲,其他的不是镇守边疆,就是守卫一方。

    如今赵匡义请求戍边,就是听到了别人的说辞,其实禁军有他哥哥在就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