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人的处境非常不乐观,没有固定的居所,还要受到高句丽官民的欺压和迫害。

    陈大德回唐后,将所见情况报告了唐太宗,太宗大为震怒,道:“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

    从话语间可以看出,为拯救滞留高丽的汉人,太宗已有了征伐高丽之意。

    最后,高句丽修筑长城,与突厥联盟。

    隋朝时期,经过“四次隋高大战”隋军大败撤退之后,高句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也有羞辱和挑衅大唐之意。

    唐太宗继位不久便从使臣口中得知此事,义愤填膺,于贞观五年派人送去“隋高大战”中高句丽阵亡将士骸骨,同时寻回隋朝阵亡将士的骸骨,以回唐祭奠。

    不料寻回隋朝将士遗骸一事却引起了高句丽人的万分恐惧,高句丽随后只让唐使接回少数遗骸。

    又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开始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并与突厥建立了联盟,其霸占辽东和反唐之心昭然若揭。

    当时唐太宗虽然想立刻发兵攻打高句丽,但考虑到唐初经过连年战争,国家需要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此时的高丽都反复无常,郭浩如果谋划东北地区,怎么可能允许高丽从中作梗,弄不好还会给人家做嫁衣。

    所以要想收复东北,就必须搞定高丽,就算不灭了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在背后捣乱!

    当年高丽掠夺了不少汉人,后来又收留了许多女真人,郭浩打算要回这些人口,来填充东北地区的空隙!

    “传朕旨意,册封完颜继为女真王,封地为辽东北部各个州郡,为女真共主,大宋附属国!

    同时让外交部派出使者,持国书出使高丽,索要汉族、女真族子民,如果不给,就派海军出战,直指开京!”

    赵匡胤不想两边开战,可是郭浩考虑的却不是这个。

    他此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高丽的国都开京恰好就在海边,这就给他提供了便利。

    如果高丽不同意归还汉人子民,郭浩就给高丽来一个万炮齐发,至于是否真正开战,这还要看高丽的反应。

    郭浩在辽东动作这么大,大宋国内自然不会不知道,很多大臣都觉得这样做不值得,天下刚太平几年,郭浩就如此大动干戈。

    文臣们不理解,可武将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这群人中,大部分人都和契丹交过手,郭浩谋划辽东,很明显是为了对付契丹。

    只不过郭浩步子迈的太大,国内的力量有点供给不足,可是事已至此,郭浩只能坚持下去。

    因为缺乏食物,完颜部内部已经出现矛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统一了女真,郭浩就可以松一口气。

    “陛下,如今完颜部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招降。

    刘守忠、冯继业二位将军已经到了,八万大军已经就位,加上曹将军的两万海军,一共十万大军!”

    又是一个十万,要不是新作物的支撑,郭浩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现在大宋全国已经有四十万正规军!

    这么多军队,每年的粮饷都是天文数字,倒不是国家供不起,只是郭浩要做的事太多,各个方面都要用钱。

    “如此辽东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高丽的反应,希望他们能识趣一些,不要浪费朕的炮弹!”

    高丽国,使者随着曹彬海军到了开京海岸,见到国王王昭后,奉上大宋国书。

    王昭看了国书面露惊恐之色,实际上高丽内部消息则十分混乱,明争暗斗不断。

    史称:“自庚申至乙亥十六年间,奸凶竞进,谗毁大兴,君子无所容,小人得其志,遂至子逆父母。

    奴论其主,上下离心,君臣解体,旧臣宿将,相次诛夷,骨肉亲姻,亦皆翦灭”。

    功臣朴守卿因其三子蒙受冤狱而气死,崔知梦也被王昭随便找借口而放逐。

    在王室内部,王昭异母弟东阳君王垣,孝隐太子,因涉嫌谋反而被赐死,惠宗与定宗的独子均被王昭杀死,就连王昭唯一的儿子王伷也饱受猜忌,朝不保夕。

    他还于峻丰四年七月创建归法寺,多次举行法会、斋会,热衷佛事,笼络均如、坦文等高僧大德,企图利用佛教势力以博得民心、对抗豪族。

    如此混乱之际,大宋又掺和进来,郭浩也算是歪打正着,之前不了解情况,误会了高丽国。

    王昭心里清楚,如此内忧外患,如果大宋发兵征讨,稍有不慎他就会王位不保,甚至丢了性命。

    王昭恭敬地接待了使者后,又派人去海上观察,二十艘战船果然停在那里,看规模就十分吓人。

    了解到郭浩在辽东的动作,王昭知道郭浩的目的,虽然有些不情愿,可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只能答应。

    得知这个消息后,郭浩满意地笑了,看来他的运气一直不错,高丽的内斗帮了他!

 第四百一十六章 索要子民

    既然答应归还子民,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如今高丽人口大概有一百万户,也就是两百多万人,郭浩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汉人,干脆狮子大开口,先要十万户。

    一下子就要走十分之一,王昭也是十分为难,这时候外交官开始陈述史料,称唐朝时高句丽为大唐国土,有很多汉人和北方民族来到此地。

    总之说了很多,意思就是除了本土居民,其他的子民都不属于高丽,大宋本着人道主义,要接他们回家。

    这个说法把王昭气的不轻,一怒之下拒绝谈判,使者把消息禀告郭浩,郭浩直接让曹彬开炮。

    数十门大炮齐轰,满月台立刻乱成一团,爆炸声传到皇宫里,王昭和大臣们都吃了一惊,看着远处的战船走束手无策。

    三天后郭浩又派人送信,说如果在不同意,就让海军登陆,而且他们不光有大炮,还有炸药!

    见识到宋军的实力,王昭终于知道郭浩不是在吓唬他,于是派人送信协商,少给点行不行,两边开始讨价还价。

    郭浩本来就有这个想法,也没想真要那么多,可是王昭直接拒绝惹恼了他,他干脆咬死不松口。

    郭浩的强硬让王昭十分愤怒,本来他脾气就不好,要不是忌惮大宋的实力,他根本不会谈判。

    如今郭浩有些“欺人太甚”,于是他找来心腹大臣商议,怎么处理这件事。

    “陛下,宋帝狮子大开口,索要我国人口,如若不给,就兵戎相见,如此霸道,绝非善类,我们若是答应他,谁知道他会不会效法当年的唐太宗啊!”

    侍郎徐熙出言提醒,王昭深以为然。

    “我朝在北境修筑长城,是为了抵挡那契丹来犯,可是如今宋军从海上进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提到海上,所有人都沉默了,哪怕他们是临海国家,对于海军也没投入多大精力。

    高丽的战船和大宋一比,简直是成人与孩童的区别,尤其是宋军船上的大炮,简直是神器般的存在。

    “陛下,当年周国建国,曾与我朝交换铜帛,我朝人口本就不多,断不可给出太多,否则我们地盘再大也没用。

    如此我们倒不如用铜来交换,如果大宋同意,我们就可以留下一部分子民!”

    一个大臣说完,王昭眼睛一亮,在他看来铜的质地不如铁,不适合做武器,至于钱币够用就行,铜太多了也没用。

    这个消息传到郭浩那里,郭浩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什么叫坐拥宝山而不知,既然高丽用铜来换人,郭浩索性答应他,只要五万户,不能再少了,剩下的可以用铜来代替!

    得知郭浩答应,王昭很高兴,可是当他看到一个人要一百斤,脸色立刻变了。

    一个人一百斤,五万人可就是五白万斤,这么多铜让他去哪里找,继续看来信,脸色稍微缓和。

    原来郭浩不只要铜,还有金银,一百斤铜等于十斤银等于一斤金,也就是如果给大宋五万斤金子,也就不用五百万斤铜了。

    如果是这样,金银铜凑一下倒是没问题,只是如果是这样,郭浩岂不是在“敲诈勒索”!

    王昭很快也反应过来,总觉得不对劲,郭浩在辽东偷笑,想到王昭可能不乐意,干脆给他送几船货物过去,其中茶叶、丝绸、瓷器、琉璃、香料、香水,还有不少精美印刷的佛经。

    看到这些东西,王昭脸上乐开了花,尤其那些佛经,王昭喜欢的不行,顿时觉得很值。

    因为李庆男的缘故,有些东西也在高丽出现过,只不过给的数量太少,所以价格很高。

    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从西洋来的稀罕物,殊不知郭浩早就建了庄园,秘密生产,对外却打上西洋的标签,实际却是“没得因拆那”!

    明明是一次“敲诈勒索”,转眼成了商业往来,同时王昭还派人送信,希望多与大宋商业“交换”,郭浩笑着答应了。

    双方达成协议,很快高丽开始挑选百姓送到辽东,由于人数太多,高丽干脆一个区域选择一些,凑够五万户送出国境,不过却耍了些心眼。

    看到这五万户百姓,郭浩笑的褶子都出来了,站在台上大声道:“百姓们,你们不要怕,我是大宋的皇帝郭浩,我代表你们的先人,欢迎你们回家!”

    事实上经过百年时间,很多人已经适应了高丽,但郭浩就是要装作不知道,一本正经地欢迎人家回家。

    背井离乡总是伤感的,百姓的性质不高,人群中一半是妇女老人,郭浩也不介意,他在辽东可有八万将士呢,不怕发展不起来。

    也不管百姓们能否听懂,郭浩冠冕堂皇地说了一番话,然后让人组织安顿百姓,并让军中未成家的将士去帮衬。

    有时候帝王是最虚伪的人,在这五万户百姓中,不知有多少与亲人分离,妻离子散。

    可是郭浩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这么做,短暂的痛苦过后,未来也许会更美好。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安顿了所有百姓,此时已经到了春天,郭浩立刻组织耕种。

    与此同时,完颜部终于熬过了冬天,和他们一样想法的还有辽国,耶律贤立刻下令调集兵马,打算夺回辽东失地。

    辽阳府,东京行营此时已经成了皇宫,郭浩坐在上位,完颜继坐在他旁边,学着处理国事。

    得到辽国出兵的消息,郭浩不慌不忙地进行安排,经过几个月的缓冲,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诸位,辽军此次出兵,势必想一鼓作气,全力打败我军,可是我军早有准备,各处布置已经妥当。

    一旦辽军来犯,朕亲自指挥,赵匡胤、王政忠、刘守忠、冯继业几人各司其职,没有军令不得擅自行动!”

    “是!”

    “完颜继。”

    “臣在。”

    “这次你跟着赵将军,有些事多和他学习,这次击退辽军后,辽国应该不敢大规模来袭了,不过小规模的战斗不会停止,所以你需要尽快成长起来!”

    “遵命!”

    半年多的时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事实上郭浩还是有点急了,如果他在等两年,让大宋底蕴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