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行,我是庙里的监寺,这次你们得听我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平时什么都不管,哪知道钱来的不容易,今天他要是不还钱,就休想走出这个大门!”

    广元想不明白,明明是郭浩偷了他的钱,怎么赵匡胤和广济都替他说话,他平时主管庙里的伙食,说白了就是管吃饭,所以三个和尚还挺怕他。

    郭浩见广元如此坚决,也不是真想动手,毕竟赵匡胤在旁边看着呢,一旦动手,给赵匡胤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老赵会怎么看他。

    于是郭浩回头看了看李芙和郭福,道:“你们谁身上还有钱,拿出来先还人家吧,咱们再想办法。”

    郭福闻言低头,他的钱都给郭浩花了,现在兜比脸都干净,而李芙想了一下,拔下头上的簪子。

    “我这个钗子还能值几个钱,就当是给庙里的补偿吧!”

 第七十三章 襄阳偶遇(四)

    看到李芙手里的银簪,郭浩心里一暖,可还是细心地问了一句:“芙儿,这个簪子,对你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吧?”

    “特殊的意义?”

    “就是,是哪个亲人留给你的,而那个亲人还比较特别。”

    “这……这个簪子确实是我娘留给我的,我从小一直留着。”

    郭浩闻言,心说幸好问了一句,不然就这样让李芙把簪子给出去,自己欠李芙李芙的就更多了。

    “那不行,还是我来想办法吧,不就三贯钱,要是回到开封,别说三贯,三百贯我都拿得出来!”

    感受到郭浩对自己的关心,李芙心里默默感动,他相信郭浩的话,可这里不是开封,郭浩在这里也没有熟人,如果想要钱只能去偷。

    李芙不想郭浩这么做,她摩挲下手里的簪子,然后上前一步,把簪子交给了广元,道:“大师,这个簪子应该值一些钱,您就不要为难浩哥儿了,我们真的不是坏人,我们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看着手里的银簪,广元和尚有些不知所措,他长这么大很少接触女人,现在给他一个女人的簪子,就算是去当,也不好解释啊!

    “芙儿,你不用这样,他一个和尚拿着簪子也不好当,你若是真想还钱,还不如咱们去把簪子换成钱,然后在给他。”

    “就是就是,只要你们肯还钱,我绝对不会为难你。”

    赵匡胤一直在旁边看着,忽然觉得俩人有些不对劲,尤其是李芙看郭浩的眼神,不像是看哥哥的眼神,反而是有些像爱人。

    “广元大师,既然这位郭兄弟已经答应还钱,不如就先让他们回去吧,我可以跟着他们,等他们有了钱就回来。”

    “不行!”

    赵匡胤本想为郭浩担保,没想到被广元一口拒绝,赵匡胤老脸一红,觉得自己这次丢人丢大了,而且还是在美女面前。

    然而就在这时,广济和尚开口了,这次他的态度很坚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我现在以方丈的身份命令你们,不要拦着三位施主,既然赵公子愿意跟着他们,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赵匡胤闻言投出一个感激的眼神,郭浩扭头看着广元,广元见方丈是认真的,只能听从命令。

    “是。”

    不情愿地答应了一声,然后带着三人让开了道路,郭浩笑了笑,带着二人抬腿就走,赵匡胤像广济和尚施了一礼,也跟了上去。

    四人回到客栈,天已经黑了,本来以为那些钱能坚持几天,现在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郭浩不由得有些恼火。

    “怎么会这么巧,碰到一个和尚,结果还自投罗网,跑到人家庙里去了!”

    郭浩看了看对面的赵匡胤,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对待他,是谦虚热情,还是高冷强势。

    现在赵匡胤初出茅庐,还没经历太多,是最好忽悠的时候,没想到让他看到了自己的糗事。

    “赵兄啊,你也看到了,我现在身无分文,都没法招待你,真是惭愧。”

    “哪里,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其实赵某的盘缠也用光了,没办法只能住在庙里,本打算南下去看看,结果老方丈劝我北上。”

    “哦?我听说北面现在可不太平,赵兄此去难道就不怕遇到什么不测?”

    “这有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建功立业,实不相瞒,我本是涿郡人士,一路游历至此,看到了太多人间悲剧。

    大汉建国,朝廷昏庸无能,百姓民不聊生,赵某一直想做点什么,只是没找到机会。

    赵某游历了一圈,已经想清楚我要做什么,所以我打算北上,只是还没准备好。”

    听到赵匡胤要北上,郭浩心里一动,此时是乾佑元年二月,朝廷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但赵匡胤这时候北上,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原来如此,既然赵兄已经想好,不知什么时候动身?”

    “说来惭愧,赵某之所以迟迟没有动身,就是因为没有盘缠,所以我打算先赚些路费,然后在动身北上。”

    赚路费说起来容易,但这里可不是江南,没有丐帮分舵,没有陈家商铺,郭浩想赚钱都不容易,更别提赵匡胤了。

    不过郭浩从小混迹在底层,又有后世的经验,赚钱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做不到。

    “原来如此,郭某正好也有北上的打算,不如咱们结伴同行如何,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赵匡胤闻言大喜,道:“郭兄也要北上?那太好了,咱们可以一起赚路费,然后一起北上!”

    郭浩笑着点头,他发现赵匡胤虽然长得容貌雄伟,气度不凡,但此时的他并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天真,觉得挺有啥意思,就点了点头。

    二人约定好,赵匡胤也没有要钱,就直接回去了。

    赵匡胤走后,郭福说道:“公子,咱们怎么办啊,现在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而且明天咱们住哪啊,我可只交了一天房钱!”

    郭浩闻言看了他一眼,道:“着什么急,同样的错误我还能犯第二次?等明天白天,本公子自有办法。”

    “还偷啊?您就不怕被抓到!”

    “别说那么难听,我这次是借,将来我会还回去的,我如果不出手,难道还让你取要饭?你能要几个钱?”

    郭福听了赶紧闭上嘴巴,其他他对于偷盗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觉得这样不对,只是觉得不踏实。

    而郭浩出手确实不对,但他当年可是被白四爷养大的,白四爷当年就是靠这个本事生存,现在换成了郭浩,他没有停手的道理。

    白天的时候没有选好目标,明天他要好好看看,这年头也没有打工的说法,而且郭浩也不可能打工,学了好几年的本事放着不用,那他当初还不如不学。

    主仆二人在房间里说话,隔壁的李芙看着银簪,回忆着白天的场景,郭浩还是很关心他的,李芙心里很甜蜜。

    由于没有钱,也就不吃晚饭了,天黑后三人早早睡下,第二天郭浩被饿醒了。

    “这一路出逃都没有挨饿,现在安全了,反而没钱吃饭了!”

    陈家在中原地区的店铺只有三家,分别在东京大梁、西京洛阳,还有北京晋阳,距离襄阳距离都不近。

    远水解不了近渴,陈家指望不上,郭浩就只能靠自己,上午的时候郭浩再次来到街上,物色目标。

    襄阳地理位置靠南,所以战争的影响不大,百姓们虽然不怎么富裕,也勉强能够生活,却不能给郭浩帮助。

    就在这时,郭浩忽然听到前面有哭声,于是走过去一看,竟然是一群人围住了医馆。

    “无良庸医,还我父亲命来!”

    “姓丁的你出来!”

    一群人在医馆门口闹事,其实也不算稀奇,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是常有的事,病人家属情绪失控也很正常,可郭浩觉得这件事不一般。

    “我就说吧,他这么做肯定要出事!”

    “亏咱以前还叫他丁神医,现在看来都是装的!”

    “就是,有什么爹就有什么儿子,父子都不是好东西!”

    两个百姓在一旁议论,郭浩闻言凑道一旁,道:“二位大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既然叫他神医,为何又说他是装的?”

    二人闻言看了郭浩一眼,其中一人道:“大兄弟一看就是外乡人吧,有所不知,我们所说的神医,和现在医馆里的大夫不是一个人!

    现在这个大夫姓丁,是之前丁神医的儿子,丁神医北上探亲,已经走了两年了。

    本以为丁神医人不错,没想到他儿子这样,现在门口叫冤的人,本来是可以不死的,但是遇到了这个丁大夫,硬生生给拖死了!”

 第七十四章 惩奸除恶(一)

    “拖死的?”

    “没错,其实……”

    原来,襄阳之前有一个名医,姓丁,人称丁神医。

    丁神医不但医术好,品行更好,要是谁家一时周转不开,拿不出诊资,他都会让人家赊账。

    有时候,碰上穷困潦倒的人家,没有钱买药,他会慷慨解囊,出钱帮人家买药。

    这时候百姓吃饭都困难,看病就更困难了,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大家简直把他当成了菩萨。

    那些赊账的人家,有一些后来还不上,他也不计较,更不会登门索取。

    故此,人们对丁神医极为尊重,老远就恭恭敬敬地和他打招呼,人们常在背地里议论,所谓医者仁心,丁神医这样的大夫,才配得上神医的称号。

    丁神医有一个儿子,人称丁郎中,从小跟着父亲学医,丁神医教得仔细,他也学得认真,等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可独自出诊,医术和丁神医不相上下。

    这一年,丁大夫十八岁了,丁神医给他完了婚,对他道:“我的老家在山东,如今离开老家已经快三十年了,心里非常挂念。

    我打算和你母亲回山东一趟,医馆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给乡亲们看病,不得有误。”

    丁大夫唯唯诺诺。

    丁神医收拾一番,带着妻子,坐着马车走了,乡亲父老们等在十里长亭,为他送行,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情真意切地献上一杯酒,祝他一路顺风。

    丁神医接过酒,一饮而尽,双手抱拳,对着乡亲父老们示意,高声说道:“大家保重,丁某人就此告辞,他日还乡之时,再和大家欢聚。”

    丁神医这一走就是两年多,其实他路上并不顺利,因为战乱的原因,他的亲友都寻不到了。

    好在他有医术,走到哪都受尊敬,能够吃口饭,后来他挂念儿子,于是就返回了襄阳。

    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终于到了家乡地界,这时,路边一间屋里,走出一个年轻人,丁神医认识,人称路大郎。

    他看见马车上的丁神医,脸上现出惊喜,张嘴喊出一个“丁”字,却猛然变脸,吐出一个“呸”字,恶狠狠地瞪了丁神医一眼,转身进了屋子。

    丁神医非常诧异,路大郎戏剧性地变脸,让他感觉到儿子肯定出了什么事,他加紧赶路。

    不一会,就到了家门,丁大夫带着媳妇喜滋滋地迎接出来,见儿子安好,丁神医才放下心来。

    晚上,丁大夫让媳妇做了几个好菜,给父母接风,丁大夫举着酒杯说道:“爹,你回来的正好,我准备到临县里去开医馆,家里的医馆归还给你。”

    丁神医问道:“家里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