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洛因为晕船,宣布明日开会议事,然后就回到社主堂居室休息缓解症状。

    崔秀宁不用缓解晕船症状,她第一时间就来到特察局海东分局,召集几个骨干特务开会。

    特察局海东分局对外的名字叫传达处,在公司中是个很不起眼的处。

    在海东公司其他官员看来,这个传达处虽然级别不低,但平时就是上传下达,收发文书,或者到处了解一些情况,写成报告给公司作参考。看上去没有什么权力。

    只有特务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重要。

    海东的一切,包括公司大院,移民村庄,保安团,甚至生番的动向,如今都在分局的掌控中。

    崔秀宁进了分局的独立小院,打开记事本直接展开议题。

    “曾渡,你先说说生番的情况。”崔秀宁坐在议事堂上首,两边是几个学生,唯一的“外人”就是曾渡。

    曾渡不是崔秀宁培训的特务,但他在生番部落生活了二十年,是唯一懂番语的移民。没有他,对生番的情报无法开展,所以才有机会被崔秀宁吸收为骨干特务。

    “是夫人。”曾渡站起来,工作的充实使得他神采奕奕。

    “自从上次生番联军覆没之后,所有的生番部落都害怕了。他们生怕我们进山围剿他们。如今,生番有种团结起来的趋势,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崔秀宁蛾眉一皱,“他们还想和汉人移民对抗么?”

    曾渡点头:“夫人可能不太了解他们。大部分生番对于生死看的很轻,但对他们的神灵看的很重。他们认为我们打扰了他们的神灵,绝对不会就此退缩。”

    崔秀宁道:“照你这么说,生番是不死不休了?”

    曾渡回答:“好教夫人知道。小部分生番部落并没有猎头习惯,也不吃人。投靠我们的几个生番眼线,都是这些部族的人。”

    “但除了这几个部族,其他部族都恨不得将我们斩尽杀绝。他们迟早会下山。再来的话,可能就是七八十个部族联合。”

    曾渡脸上现出忧虑,没人比他更了解生番。你说生番野蛮也好,愚蠢也好,他们绝大多少人都是“视死如归”。

    因为他们相信,勇敢战死的人,死后会成灵,真正不死。

    如果七八十个生番部落联合起来,那能凑出好几万壮丁,一旦出山会是什么后果?

    “夫人,那几个生番线人告诉我,剩下的两大部落已经联手,最近要召开大会,商讨百族联合的事情。属下猜测,最多一两个月,他们的联盟就会成立。”

    崔秀宁听了汇报也担心起来。她虽然历史不好,但也知道后世台岛土著没有真正建立过王国,虽听李洛说有个大肚王国,也不算是真正的政权。

    可是现在,随着外来的压力,这些生番要联合起来了,就是建立一个王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十几万生番一旦拧成一股绳,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汉人移民还能安生么?

    “曾渡,你老实告诉我,他们不可能和汉人移民和平相处么?一定会继续报复?”崔秀宁问道。

    曾渡苦笑:“夫人,很多部族都已经立誓消灭亵渎神灵的汉人,怎么可能和解?这些年,他们杀了好几万汉人,今年,我们也杀了他们一万多人,早就仇深似海了。别看生番平时相互之间打杀,但面对汉人,他们可都是一致对外的。”

    崔秀宁思量起来,炭笔在纸上滑动。绝对不能让生番有联合起来的机会,不然一万多汉人移民就危险了。保安团再能战,又能应付多少生番?猛虎也怕群狼。

    可是又不能和解。

    分化瓦解?那不可能。崔秀宁不会这么天真。

    想到一万多中原移民的生命安全,崔秀宁没有犹豫多久,就做出了决定。

    “查到生番召开百族联合大会的日期,地址。先下手为强……”

    崔秀宁的笔下,终于出现一个字:剿。

    看到崔秀宁做出了剿杀的决定,曾渡也松了口气。看来夫人并没有对生番妇人之仁。剿杀才是对付生番最好的办法。

    尤其是夫人想趁着生番召开百族大会进山剿杀,这绝对是一步妙棋。

    接下来,崔秀宁的几个学生又依次汇报,他们已经在各处各村以及保安团安插了眼线。

    从他们的汇报中,都是一片大好,没有对洛宁社,对社主和夫人不利的消息。就是一件事值得注意。

    那就是当初的福建籍村长,现在的公司副经理梅全禄,私下散布不利于经理林必举的言论。应该是看中了经理的位置。

    “盯紧梅全禄,此人官僚之气太重。要是他做的过分,就搜集材料让他让贤。”崔秀宁道,“凡是和钱物,军械,兵马打交道的人,都要重点留意。”

    “还有,你们在大家眼中,就是传达处的人。要是自己随便泄露身份,组织纪律也不是虚设,都要仔细了。”

    几个特务骨干一起领命。

    又布置了几个任务,崔秀宁才宣布散会。

    接着崔秀宁又去了其他处转了转,还出了公司大院,去了保安团大营,然后又赶到到海盐场等地方。

    崔秀宁回到社主堂天都快黑了,李洛还在呼呼大睡。

    等到李洛睡醒,一眼就看见崔秀宁伏在不远的书案上写东西。

    李洛过去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不是文字又是图表。

    李洛给她揉揉肩膀,问道:“你是不是跑了一下午?”

    崔秀宁享受五品官人的免费服务,头也不回的说道:“你来了就睡觉,我不跑咋办?有些事第一时间就要了解清楚。”

    李洛苦笑,“我知道,但我实在不舒服,只能辛苦夫人了。”

    “哼,谁是你夫人,那是假的。”崔秀宁哼哼。

    怎么还是假的?李洛也懒得计较,问道:“下午有什么发现?”

    崔秀宁先说了生番的事。

    李洛顿时有点后怕,多亏崔秀宁发掘了曾渡,在生番中安插了眼线,提前知道消息。要不然,好几万生番大军下山会是什么后果?

    移民区绝对是血流成河。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毁于一旦。

    “把生番都杀了吧。”李洛道。“把仇视我们的生番杀光了,就没有生番仇视我们了。”

    崔秀宁叹气,“说实话,我不想死这么多生番,他们也是命。但是……想到他们比恐怖分子还狠,为了移民的安全,也只好把他们处理掉了。”

    李洛笑道:“果然最毒妇人心啊,说的一点没错。”

    崔秀宁摇头,“上次你不在,七八千生番下山,最后都死了。说到杀人,我比你杀的都多了。但是,我的心还是没你狠。”

    “我知道,崔大小姐是杀人肝胆菩萨心肠。”李洛说道,“下次剿灭生番,你不要去了。”

    …………

    第二天,船队在海上遭遇飓风,却在李洛恳求老君之后化险为夷的事,已经传遍整个移民区。无论是新老移民还是保安团的官兵,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李洛的威望不但变得更高,也被蒙上了一些天命的光环。

    上午,李洛亲自主持议事大会,由于已经有了崔秀宁准备的材料,他早就心里有底。

    海东公司的议事堂,有点类似“朝堂”,这种设计,当然也是李崔两人有意为之。

    李洛在中间靠里的位置,坐北朝南,他的案台比地面高出三尺,旁边侧面坐着崔秀宁。左右各两排坐案,坐着公司副处长以上,保安团队长以上的“文武官员”。

    除了没有“官服”,看上去和朝会没啥区别。

 第一百五十六章 海东“朝会”

    海东“朝会”上,移民公司一把手林必举,负责向李洛做总汇报。

    “我海东移民,不算昨日刚到者,共有八千二百余口,皆以安置妥当。加上昨日新到五千口,则有一万三千余口。”

    “……如今,海东共有水田四万余亩,全部种了晚稻,下月大概可打秋粮八万石左右。旱地一万八千亩,种了大豆、芝麻、油菜、蔬果、棉种。桑林五千多……”

    “渔业处组织打鱼八万余斤,畜牧处养猪羊一千余头,但急缺牛。缫丝处有生丝一千余石,织造处已织绸缎三百多匹…”

    “林业处伐木队砍大树一千三百余株,晒制造船大料三百万斤,可造千料大船三艘。海盐场已能出盐,如今只有数十石,仅够移民食用……”

    “综上所述,按我海东二成税率,全年可征赋税折钱三万余贯,鱼盐丝收入…今年最多五千贯。”

    林必举的报告,和李洛资料中的数据差不多,说明他并没有夸大或隐瞒。

    这些生产成果,李洛非常满意,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今年的赋税,能负担海东大半军费开支了。

    到了明年,海东公司就会有盈余,自己就要有回报了。

    接下来,李洛专门点了工匠处的名,让工匠处监理、首席大匠师顾铠汇报军械制作。

    这才是李洛最关心的项目。

    顾铠早有准备,他知道李洛最关心铁甲,“启禀社主,如今已造出复合盔甲九十副,重量不超过二十二斤。内外四层,分为丝绸、铁片、皮革、帆布。”

    李洛打断问道:“防护之力,比之山文铁甲如何?”这新甲重量比三文铁甲轻便不少,但不能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顾铠自信的回禀:“好教社主知道,因为新甲是四层,比山文铁甲只强不弱。而且,铁片在内,不显山露水,冬天还能保暖。”

    李洛点头,“很好,顾匠监,散会之后,本官会亲自去工匠处看看新甲。”

    顾铠继续说道:“上次接受社主送来的工匠后,工匠处的进度增加了很多。神臂弓如今已经制作了百余张,床弩二十余张,长枪一千四百余杆,弓两百张……”

    竟然有这么多了么?李洛很是惊喜。可是想想如今工匠处有四百多人吃饭,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军械,李洛最关心的就数医疗卫生了。海东这地方,瘴疠多生,疟疾频发,倘若没有卫生防疫保障,移民肯定会生病。

    历史上(1292)年,忽必烈发第一次发兵湾湾,就是因为疟疾大行,水土不服而撤回大陆。

    海东移民之所以现在安然无恙,主要是因为李洛第一次来时就制定了卫生条例,专门由卫生处负责。

    除了强制喝热水,厕所清洁,垃圾集中,保持干燥,勤洗浴等措施之外,还推行种植防治疟疾的黄花蒿,以及其他中草药。另外,还建立了“海东医院”。

    卫生处长是个老郎中,他出来汇报道:“如今百姓皆已按照社主颁布的条例,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各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姓鲜有病患。以属下看,三代之治,不过如此,单凭这项功德,社主……”

    “好了好了。”李洛赶紧制止他,“直接说事。”

    “是。”卫生处长老脸一红,“卫生处辖下海东医院,有坐堂郎中十六人,都已行医多年。医学徒四十五人。按夫人之法,已设置五官堂,骨科堂,肠胃堂,心肺堂,妇婴堂等七个分堂,只是……”

    老郎中露出为难之极的神色。

    李洛皱眉,“只是什么?你但说无妨。”

    卫生处长皱着头皮说道:“好教社主知道,我华夏医道,乃以调和阴阳,化生五行为要。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