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洛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女真兵的武器,除了人人都有海东配发的弓箭,近半都用狼牙棒。

    看来,女真兵爱用狼牙棒的习惯还真是个传统。狼牙棒是长兵,不但能砸,还能刺,很适合力气大的人使用。

    和女真战士混了个脸熟,李洛就向他们下达了后天出征的命令。

    …………

    本州东岸,镰仓城,鹤岗八幡神宫。

    鹤岗八幡宫是供奉武家守护之神八幡神的神社。所谓八幡神,就是应神天皇死后所化的神格。

    此时庄严肃穆的鹤岗八幡宫,鸟居内外,满是身穿丧服的大武士。

    满殿权贵倶缟素!

    其中有镰仓幕府的官吏,将军御所的御家人,北条氏的御内家人,各地探提,以及本州各守护国的守护。

    甚至就是京都朝廷的亲王公卿,都来了。可以说,如今的鹤岗八幡宫,几乎聚集了日国所有权贵。

    “铛——”

    “叮铃,叮铃。”

    神社大殿的钟磬和摇铃声一响,烟雾缭绕之中,九个头戴前天冠,檀纸扎发,身穿白色千早衣,足穿红纽草鞋,戴着面具的“神子”,就身姿窈窕的鱼贯而入。

    这九名神子,为首的手持神乐铃,其他八人依次手持桧扇,蝙蝠扇,剑,榊,太鼓等物。

    “叮铃—”清幽的神乐铃一响,众人心头一悚,似乎真的被神铃驱逐了心头的魔念。

    神子,也就是所谓的神社巫女,乃是侍奉鬼神的灵媒,在日国拥有很高的地位。

    为首的神子,缓缓唱道:

    “千年时光,魂兮明月之冈,天日煌煌,魄兮天涯彼方…自从人间别,再也不归来…纵非樱花烂漫日,秋叶亦是吾春天…”

    歌毕,再一摇神乐铃,殿中所有权贵全部“啪啪”连击两次掌,口中道“嘿嘿”,再一起合什俯首,闭目哀悼。

    今日,是祭祀少贰经资,北条实政等战死武士的日子,同时也是神国最高国议的日子。

    数百名高官大将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盛大场面了。就算京都朝廷,也不会出现这种景象了。

    自从得知少贰经资全军覆没,西都大宰府被元寇攻占的消息,日国的权力中心,就从将军御所和北条氏的甘绳邸,换到镰仓城北的鹤岗八幡宫。

    似乎在八幡大神的保佑下,大武士们的勇气和智慧,才会得到最大的加持。

    年仅三十,一身孝衣的北条时宗,缓缓走到大殿神位的左下首,面向众人,脸上满是冷肃之色。

    “满殿缟素祭国人,不雪此耻恨不休!”北条时宗开口就是两句和诗。

    “诸君,今日我等祭祀神国罹难军民,他日元寇兵临本州,又有何人祭祀我等?有人说,悔不该不救宋国,以至于唇亡齿寒,元寇灭宋,终于轮到神国。”

    “可此论终究是事后之言,倘若当日宋使求援之时,诸君能有这番见识,则本殿又何至于目光短浅?”

    北条时宗语带不满的说道。作为第八代幕府执政和武家首领,虽然北条时宗颇有手段,又因为成功击败元军第一次侵犯而威望大增,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服气。

    尤其是九州岛沦陷后,一些反对他的人,就散布不利于他的消息,主要就是目光短浅,拒绝宋朝求援,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以至于坐视宋国灭亡,让元寇再来侵犯日国。

    这个黑锅,北条时宗当然不会背。

    几年前宋使求援,只有几个人认为应该出兵援助,而他也并未反对。可是大多数人,却主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免得激怒夷狄引火烧身。所以,最终幕府拒绝派兵,只援助了一点军需物资。

    如今,这个战略失误,怎么就推到他的头上?此时借此机会说出来,当然是把自己的责任摘出去。

    “平赖纲,你说说看,截止今日,关东聚集了多少兵马?情况如何?”北条时宗辩解了一句,就直接问到军国大事。

    家令重臣,也是北条时宗心腹的平赖纲,出列鞠躬道:“禀告执政殿下,截止今日,关东已经聚集兵马十六万三千五百余,战马三万五千八百匹。然,胴丸(盔甲)只有十三万领,兵器只有十五万件。”

    另一个重臣安达泰盛也出列说道:“执政殿下,大军士气高昂,人人皆有报仇雪恨之志。可船只,军械皆不足。尤其是战马,所缺巨大。至于骑兵,更是不足。”

    日国的骑兵主力,就是宇都宫贞纲带到九州岛的六万多骑。可随着九州大军的覆没,日国的骑兵主力也没了。

    这三万多匹战马,还是使了吃奶的力气才凑出来的。更要命的是,现在连合格的骑兵,都凑不齐三万多人。

    平赖纲说道:“战马不够,骑兵不够,又何惧之有?如今各地每日出产兵器近万件,源源不断运来。等到下月十日之前,我军胴丸兵器皆已齐备,就攻守易形了。”

    ps:今天整个人都有点不好,蟹蟹大家支持。蟹蟹!

 第317、318章 忽必烈大叔的封赏

    一个月以来,镰仓幕府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

    幕府不但下令抽调每一个武士,每一个地侍(足轻),还要求所有人都捐献钱粮,铁器,马匹。

    就是京都的皇室和公卿,也纷纷毁家纡难。幕府更是借机大肆勒索商人,大小商人一律捐出大半家财。海商和渔民的所有船舶,也一律征用。

    北海道的虾夷人马匹,能征用的也要征用。

    举国体制下,日国的战争兵费和物资,滚雪球一般急遽积累,爆发出了可怕的潜力。

    幕府计划的非常周祥。抗元大军分三批动员。

    第一批是一个月内动员十六万人,这些人以幕府直属军团、京都禁卫军团、各国武士、地侍为主,甚至还有各大寺院的僧兵,几乎都有甲械,战力强大,属于主力重兵集团。

    第二批动员是十月上旬前完成,再次动员十六万人。这些人以足轻和青壮为主,还有部分山贼、海盗,虽然已经在各地训练了一个月,但因为兵器奇缺,要等到十月上旬才能成军。

    第三批动员要在十一月中旬完成,数量高达二十万,几乎都是百姓青壮,包括农民,渔民,猎人,樵夫,矿工等。

    如此一来,等到两个月后的十一月中旬,幕府武装的军队,超过五十万人!

    除此之外,幕府还成立总匠所,将数万铁匠、刀匠、木匠、皮匠等民间匠人征用起来,日夜赶制兵器盔甲。

    在幕府的刻意渲染下,元寇占领下的九州岛,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元寇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穷凶极恶的嗜血凶兽,除了上下一心拼死抵抗,根本就没有其他活路。

    于是,为了活命的日国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人都豁出去了。

    倘若元廷知道日国竟然能爆发如此潜力,一定不会轻易发动两次征日战争。日国是个封闭自大的岛国,越是这样的国家,面对外敌时的凝聚力也就越强。

    其实也正常,元军征讨陈氏越国(安南)时,安南也一度大暴兵,动员几十万军队和元军死磕,最终保住了社稷。没道理安南能做到,实力更强的日国反而做不到。

    而北条时宗最担忧的是,在第二批动员完成之前,九州岛的元寇就来主动攻打本州,那势必会影响动员令的执行。

    果然,幕府“被官”,也是幕府四大重臣之一的佐藤业连出列说道:“执政殿下,如今神国只完成了第一批动员,兵甲尚未完全足备。倘若此时元寇北上,我等就被动了。”

    他的担忧,不光是北条时宗担忧的,也是在座绝大多数人担忧的。九州十万大军的覆没,让他们对元寇的战力心怀恐惧,没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是不敢和元寇对决的。

    每拖一天,神国的军力就增强一分。可问题是,元寇会老老实实的在九州岛呆到下月上旬?

    来自京都的熙仁皇太子,虽然年仅仅十五岁,却也忧心忡忡的说道:“本殿最忧虑者,乃元寇从西海沿边北上,直入京都。如此,则朝廷危矣。本殿认为,将大军全部云集关东,实为不妥。”

    这番话,当然是京都的天皇公卿教他说的。幕府为了和元寇决战,将京都地区的军团抽调一空,造成京都极度空虚,这让京都朝廷很是不满。

    皇太子的担忧,除了在座的朝廷公卿感同身受,武家权贵们却不以为然。

    京都被元寇攻下又如何呢?就算朝廷被元寇一锅端,不是还有幕府么?反正皇太子和几位亲王都在这,神国皇统断绝不了。而且关西多山,倘若元寇真的攻打京都,还能拖延时日,让神国大军准备更充分,到时打败元寇,夺回京都就是了。

    在掌握实权的大武士们看来,关东的重要性,远胜于关西。镰仓城的重要性,也更胜于京都。

    虽然熙仁皇太子坐在最尊位,但北条时宗根本懒得搭理这个少年,别说皇太子,就是天皇陛下,他又何曾真当一回事?北条氏插手天皇和将军废立,也不是一次了。

    这就是此时日国政局的吊诡之处了。天皇说了不算,幕府将军说了也不算,真正说了算的,是幕府权臣北条时宗。

    “殿下安心就是,只要有神国大军在,天皇陛下万世一统的基业,仍然帝运长久。”北条时宗对熙仁皇太子行礼说道,算是直接表态顾不上京都了。

    北条时宗也是没有办法,须知五指紧握才是一个拳头,倘若到处分兵,处处设防,如何是元寇对手?必须将全国的兵力聚集起来,才能消灭元寇保卫神国。

    北条时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紧锣密鼓的总动员之际,李洛的征东大军已经出动了。

    …………

    九月十八,李洛只让小心谨慎的朱颔统带一万江南兵驻防大宰府,然后在马关海峡汇合了罗昱和郑和的水师,过濑户内海,沿丰后水道,进入日国东海,再沿海北上。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给大都上了一道奏章:

    “臣李洛再奏圣君陛下……军情如火,与其困守九州岛,不如以攻为守。臣遂于九月十八,率数万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国关东……然敌军十倍于我,或恐再难拜见圣主,唯肝脑涂地,马革裹尸,扬我大元天威于异域……”

    “伏请朝廷速发偏师急援,不使前功尽弃……日国骄狂难治,民风尚武,若无数万蒙古精兵,势不能治……”

    这封奏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援军,督促忽必烈大叔先派点兵马来帮忙,再发大军一举消灭日国。

    李洛估计,倘若只是派个两三万人,一个月之内肯定能来。他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行了。

    为何不攻打更近的日国京都?因为日国大军如今云集关东,倘若打关西,幕府完全可以忍痛不管,继续在关东聚集兵马。

    李洛的战略很简单,不给幕府继续暴兵的方便,要给幕府不断放血,干扰日国的总动员。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干掉日国的水师,让幕府好不容易征调的船只,再毁于一旦。幕府没了船,就是武装起几十万军队,也无法再攻打九州了。他就可以回到九州岛继续混日子。

    要实施这个战略,当然要战术欺骗。

    巨大的船队,当然瞒不过沿海日人的眼睛,东征军北上关东的消息,不可能是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