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纲五常必须要,这是华夏千年伦理,万万不能废止,不然李洛就是革自己的命。但是,三纲五常必须要改良。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要强化。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却必须要改。比如妇德,要简化,放宽标准。

    同时,被理教忽略的不义,无信,贪腐,行贿,凌弱,拜金等,要全部制定标准,强化起来!

    七月一日,一道面对全体臣民的唐侯诏旨,正式颁布,印发下来。

    这道诏旨,如同一道雷电,震撼了整个唐国。

    惩治贪腐的内容,百姓当然是喜闻乐见的。可是把行贿定为害官罪和失贞,而官员一旦检举行贿自己的人,就会加分。这让百姓们心生悚然。

    尤其是有些想走后门,托关系为自己谋取好处的百姓和士兵,顿时打消了念头。

    甚至诏令还规定,害官的东西不光是钱粮等物,送女人送男人同样是害官。自己送自己,也是害官。

    风险太大了,不值得干。

    而与此同时,不少人也琢磨着抓到别人贪墨和行贿害官的把柄,检举揭发,立功受赏。

    滋生的温床,被破坏了。

    接下来三天,李洛又干了很多事。

    册立唐国公子李征为世子,封为雍州牧。无论新老移民,每人发盐二两,海鱼一斤,以示庆祝。

    再就是:授刀剑礼。

    唐国朝官,各曹各处和堂署的官吏,以及新设立的九县县衙官吏,乡村官吏,正十品以上,全部授予“汉剑”。并规定,一旦官吏解职,就要缴回或者赎买佩剑。

    唐军锐士军衔以上,且军职什长以上,赐予华夏武士称号,全部授予唐刀。除了面君和居家,武士必须佩戴唐刀。武士退役后仍然是武士,唐刀不用缴回。

    数百个日国刀匠,带领大量学徒忙活半年打造的刀剑,全部用完。

    与唐刀同时下发的,是《华夏武士道格》,规定了武士的“忠、勇、义、信、智”五荣,以及“不忠、胆怯、不义、无信、无知”五耻。

    李洛希望,“五荣五耻”能成为华夏武士的武道人格,并传承后世。

    李洛在《华夏武士道格》甚至举出了例子。比如,见死不救,即为不义,胆怯;不忠君爱国,即为不忠;出尔反尔,即为无信;愚昧庸俗,即为无知。

    这样的武士,就是不知羞耻,没有资格当武士,将会被褫夺武士头衔,武士头衔没了,军衔和军职都将被剥夺。

    那么武士头衔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是武士除了对君主一家,对任何官员都不用跪拜。武士求见县官,必须要接见。

    二是武士有津贴补助,遇到节庆还有赏赐。

    三是武士退役后可以出任文官,且优先担任兵曹官员,警官,县尉,乡村治安使。

    四是百姓见到武士要拱手行礼,日常中武士先行,武士先用。

    五是武士之妻不忠,罪加一等;私通武士之妻的男子,斩首。

    六是没有警士和宪兵的情况下,武士有权管理治安。

    七是武士优先获得奴隶代耕。

    八是武士死后,灵牌可入当地忠武道庙祭祀。军职军衔高的大武士死后,灵牌入最高的武庙忠烈神宫祭祀。

    贡献大的武士死后,不但灵牌在忠烈神宫祭祀,同时也入炎黄帝宫,太上道宫,至圣文宫一起祭祀。

    所有武士,自动是忠武庙的信士,只要条件允许,必须每月来武庙祭拜关羽和岳飞两位武圣,称为“月祭”。

    武士来武庙“月祭”,必须要焚香祈祷之后,在武庙中的演武场中,射五支箭。

    第一支箭是红羽,名叫忠箭。靶人白脸,名叫“不忠”。

    第二支箭是黄羽,名叫义箭。靶人黑脸,名叫“不义”。

    第三支箭是黑羽,名叫勇箭。靶人绿脸,名叫“胆怯”。

    第四支箭是蓝羽,名叫智箭。靶人灰脸,名叫“无知”。

    第五支箭是白羽,名叫信箭。靶人蓝脸,名叫“无信”。

    五箭皆中,才算仪式完成。然后,在道士的“月祭簿”上签名,领取一张平安符离开。

    连续三月无故不来武庙“月祭”,称为“堕道”,褫夺武士身份。

    李洛明文规定,武庙是武士的灵魂栖息之处,精神不灭之所,是武士另一个家园。而且除了武士,文官百姓皆可在武庙祭祀,也可称为信士,从武庙获取勇气,智慧,力量。

    李洛这么骚的操作,是将武人的身份认同感,职业仪式感空前绝后的凸显出来。利用本土宗教的力量来重塑华夏武魂。

    这些内容公布,唐军军心更是昂扬,无论军士还是将领,人人喜悦无限。而以林必举为首的文官们,却很不是滋味。

    喜欢折腾的李洛,又宣布修建“鲁班神宫”,祭祀鲁班和墨子。而贡献大的匠师,死后可以在鲁班神宫,太上道宫,炎黄帝宫,至圣文宫祭祀。

    这五庙,合称“道家五庙”。可几大神宫一起修建,唐国有这个人力吗?

    不怕,有日国苦力呢。农闲的时节,他们当然也不能闲着,除了修城,就是建庙,开矿。

    再说,海东的几大神宫,其实规划的规模都比较小。毕竟海东只是一个岛,没必修那么大。

    倘若真有恢复的中原的命,李洛打算到时在长安洛阳修建规模宏大的“五大道宫”。

    回海东十多天,李洛还视察了各大营,召开军事会议和社员大会,登台点将主持大军演,视察了水师,织造,匠造,渔业,矿物等处。还试射了火铳和小铜炮。

    甚至,李洛还接见了新设九县的县官。一句话,官人很忙,无论白天还是晚上。

    如今,西岸平原上的广大区域,设置了九个新县,全部由洛宁郡管辖。而洛宁郡守,由林必举兼任,以便统一事权。

    好几个新县还没有人口,专门是安置后来的移民的。

    离开海东前一天,李洛夫妇率领所有七品以上文官和团总以上武将,来到唯一修建好的太上道宫,也就是之前的老君庙,来上香祭祀。

    太上道宫占地不到两亩,里面也只有五个刚刚通过科举考试的道官。这几个道官都读过一点书,又对道家很感兴趣,就被任命为道官,算是出家为道。

    “无量天尊!君上驾到,贫道稽首了。”被委任为天师的玄真子,身穿崭新的道袍,率领仅有的四个新道士,赶紧出来迎接。

    李洛看到这五个新道士,差点忍不住笑出来。

    这几个道士,是被他和崔秀宁生造出来的啊。

    要是张三丰知道,一定会气歪牛鼻子。你们是道士么?你们也算道士?那你们究竟师承哪门哪派啊?

    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玄真子才当几天道士,就封了天师!天师这么不值钱?

    倘若张三丰知道李洛把祭祀孔孟的至圣文宫,也纳入道家之下,估计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兄弟,你厉害,你不怕孔家和读书人和你拼命?纳儒为道,道家是巴不得,儒家能不和你急?你咋不纳佛为道呢?

    太上道宫按照规格是五间七进,但因为占地面积小,所以显得很局促。以规模论,也就是一座中等寺庙大小。

    可太上道宫却是唐国等级最高的老君庙,所以作为天师的新道士玄真子,品级仅次于卿士。

    太上老君的神像,在正殿太清宫。神像两边各有七个大字。左边是:天道妙理亦在人间。右边是:究根溯源自知缘由。

    神像上面还有四字匾额,上面写着:天机可泄。

    语气的确是道家的口吻,很像那么回事。可假如张三丰看到,必定会吐槽一番。

    李洛在神像面前虔诚下拜,亲香祈祷。崔秀宁也抱着李征跪在旁边。身后的文臣武将也跟着跪了一地。

    香烟缭绕中,悠悠钟磬敲响,显得很是肃穆。

    之后,玄真子按照李洛设定的程序,庄严肃穆的问道:“代天问,君之道,所为何?”

    李洛肃然回答:“励精图治,以民为本,察纳雅言,因时应变。能使良臣牧百姓,固华夏文明。能使武士守四方,拓华夏沃土。此乃君之道。”

    玄真子道:“善哉斯言,君之道,真乃浩然大道也,老君佑之。”

    然后,玄真子又按照程序问崔秀宁:“代天问,后之道,所为何?”

    崔秀宁没有李洛那么好的演技,她的脸蛋憋得有点僵硬,努力绷着说道:“端庄知礼,贤惠淑良,宜室宜家,谏愆化吉,母仪家国,乃后之道。”

    玄真子道:“善哉斯言,后之道,真乃浩然大道也,老君佑之。”

    玄真子又问:“何为文臣之道?”

    早有准备的林必举朗声说道:“勤谨廉洁,忠君报国,爱护百姓,因时应变。为君上分忧,替百姓做主,此乃文臣之道。”

    “何为武将之道?”

    同样早有准备的武将代表江钧说道:“忠君报国,勇武无畏,视死如归,因时应变。为君上守土开疆,保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武将之道。”

    程序完成之后,李洛率众又来到已经金黄的早稻田,亲自下田收割稻谷。而崔秀宁来到织造处,亲自操作织机。

    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代表男耕女织的华夏传承,劝课农桑,为臣民表率。

    做完了这些秀,李洛才带着崔秀宁母子回到唐侯府。

    崔秀宁一进屋子,就再也忍不住的嗤嗤笑起来。

    “这么好笑么?”李洛似乎有点不解。

    “不好笑么?”崔秀宁似乎也有点不解。

    但她很快就明白了,“你真入戏了?”

    李洛笑道:“我必须要入戏。你,也要入戏。你以为这好玩儿么?这很严肃知道么?”

    崔秀宁扑倒在床上,笑得肩膀一抽一抽,上气不接下气,“我去…这人…真入戏了…可咋整…咯咯…”

    你笑我?李洛再也忍不住扑上去,“你再笑,再笑磋磨死你!”

    “我去!这是白天,你作死啊!”

    两人打闹成一团,顿时吓醒了睡着的李征。

    唐国公子、唐侯世子、雍州牧,立刻哇哇大哭起来,两只小腿可劲儿的蹬。

    “快把他送到义父那去!”

    …………

    七月三日,在海东待了近半个月的李洛,终于踏实无比的要离开了海东了。

    临走之前,他给了崔秀宁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辆战车。

    “我不知道戚继光发明的战车到底什么样子,估计也差不多吧。戚少保的战车是用来对付蒙古骑兵的。我搞得这个,应该也能。”

    崔秀宁看看战车的图纸,“这是双马拉的战车?”

    李洛点头,“双马拉,披马铠。每车三人,两名长矛手兼弓箭手,一名刀盾手兼神臂弓手。每辆战车,后面跟着七个步兵,每个战车单位,共十人。”

    “敌人没有靠近时,用弓箭和神臂弓攻击。等敌人靠近,换上长矛攻击。敌人拉开距离,再换弓箭和神臂弓。”

    崔秀宁皱眉:“那车夫呢?”

    李洛道:“三名车兵都要会驾车。临战时,长矛手驾车。对敌时,只要不调整方向,就不用驾驭战车了。车兵战死,车后的步兵就上车补充。”

    “为了保存马力,行军时只能有一名车兵上车驾驭。一旦临敌,其他车兵才上车。”

    崔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