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征南大将军唆都,蒙古大将阿八赤,汉军大将樊辑,探马赤军大将居麦吐尔,全部战死。北撤的元军残部,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翻山越岭逃走。

    加上之前在咸子关战死的蒙古大将乌马尔,党项军大将李恒,以及大理军大将段恪,此次南征将帅几乎尽墨。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只有殿后的党项将领李忆,率领数千党项骑兵,逃到东海路,困守安邦城。

    李忆是党项军统帅李恒的族弟,说是断后,其实是被唆都抛弃的。于是,李忆怀恨在心,不断没有断后,反而往东,占据了安邦城,守城待援。

    也就是,二十万元军南征,不到两个月功夫,除了李忆的数千党项骑兵,几乎全部断送在安南。

    情报中说,李忆的几千骑兵早就断粮,安邦城也早就是座空城,他只有杀马充饥。安邦城虽然是座坚城,李忆也守不住多久。

    二十万元军,有蒙古骑兵两万,党项骑兵两万,大理军两万,色目探马赤军四万,汉军十万。如此强大的力量,到底怎么完蛋的?

    最要命的原因,就是粮草断绝。

    唆都的战略,是攻占红河平原,占领安南首都升龙城等大城池,再纵兵在安南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红河平原烧杀抢掠。一方面解决军需粮草,一方面逼越军主力在平原决战,一战定乾坤。

    以元军战力的强大,这其实本来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因为平原有利于骑兵驰骋,而且能避开在山林作战,不会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可问题是,安南早就得到特察局提供的情报,提前三个月做了周密的部属,不但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兵马,更重要的是完成了红河平原两百多万百姓的迁移,将平原上的百姓物资全部撤入越南山区特有的岩洞。

    如此一来,等到唆都大军长驱直入,在红河平原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占领了升龙城等大城池。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百姓没有,物资也没有,除了空荡荡的城池和乡村,什么都没有。

    唆都抢不到东西,他的二十万大军吃什么?

    按照元军的出征习惯,为了保持快速的机动力,向来只带少量粮草,对后勤运输很不重视。他们一贯的伎俩就是因粮于敌。可一旦抢不到东西,就抓瞎了。

    唆都在升龙城整整等了大半个月,也找不到越军主力,完全就是一拳打在空气中。

    眼看本来就不多的粮草快要耗光,又无法补充,唆都终于急了。他率军放弃升龙城,准备南下攻打天长府。

    可是天长府和升龙城直接隔着山林,骑兵无法通过。唆都就让汉军和大理军翻越山地,去攻打南边的天长府。

    进了山林地带,就完全是越军发挥的主场了。越军在山林中埋伏了大量兵马,利用地利,几次打败汉军和大理军,而元军骑兵在山林中根本帮不上忙。

    损失惨重的汉军只好撤出山林,唆都也只能放弃南下的意图。

    南边是山,西边是山,东边是海,唆都竟然无地可去了。眼看粮草已尽,万般无赖的之下只好率军北归。

    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的元军,终于按照计划来到咸子关,结果被早就获悉情报的越军主力埋伏。

    越军禁军十二个军,就有八个军埋伏在咸子关,精兵二十万,还有十余万的乡兵。都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反观元军,长途跋涉而来,马缺草料,人无粮食,几天没有吃饱饭,不能弯弓弩。就是战力最强的蒙古军队,都饿得头昏眼花,成了软脚虾。

    之前汉军大将樊辑建议唆都杀马充饥,却被唆都拒绝。因为唆都认为还有转机,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杀战马。

    于是,饥饿的元军遇到数量占优,而又生龙活虎,还占据地利的越军主力,就彻底悲催了。

    尤其是汉军看见赵忠的宋军大旗,顿时军心大乱,导致本就士气低迷的元军崩溃。半天激战下来,十几里长的咸子关,到处都是尸体。

    咸子关之战,元军遗尸超过十万,只有数万人冲出关去。

    而越军虽然大获全胜,也有超过五万的禁军精锐战死。没办法,就算下了马背的蒙古饿兵,单兵战力也绝非越军可比。

    唆都中了越军的毒箭,挣扎着率领几万骑兵来到谅山,却发现谅山早就被越军扼守,而越军主力也追击而来。唆都只能下令杀马充饥,与五倍于己的越军决战。

    谅山之战整整打了一天,越军以伤亡数万精兵的代价,终于全歼了已成强弩之末的元军残军。唆都自己,也被砍下首级,送到天长府古礼城献给陈晃父子。

    这一切,由于山海阻隔,出越的陆路海路都被越军封锁,元廷竟懵然不知。忽必烈万万想不到,唆都的南征大军这么快就覆没了。

    元廷知道消息,还是因为李洛的奏章。

    腊月二十八,即将过年了。元廷没等到安南大胜的消息,却等来了全部覆没的奏报。

    “臣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李洛哈剌不花,犯阙谨奏圣上以闻,不知朝廷是否已接军报。近日,惊闻南洋来泉州海商言,征南大将军唆都,已于中旬大败,战死无算也。唆都已被越贼斩首。据闻,安南已大肆庆捷。”

    “此乃海商之言,或是荒诞之语,臣亦不知虚妄,伏请圣上明察……”

    忽必烈看完李洛的奏报,第一反应是李洛危言耸听,捕风捉影。可是仔细一想,唆都竟然一个月多月没有战报回国,竟是杳无音信,他本来就心生不祥之感,那么李洛所奏,只怕是真。

    “唆都,可能成了一匹被羊角顶穿肚子的狼。南征大军,应该败了。”

    皇帝浑厚而低沉的声音传来,似乎听不出恼怒之气。

    忽必烈脸色阴沉的可怕,就连伯颜,安童,桑哥等信重大臣,就惴惴不安,不敢抬头。

    礼部尚书留梦炎、户部侍郎叶李、国子监祭酒孔洙(孔家族长)等汉臣,更是带头跪了下去。

    忽必烈将李洛的奏章轻轻放在案上,细长而阴沉的眸子在大殿中扫了一遍。

    “伯颜,说说吧,李洛的奏报,是真是假。”

    伯颜深吸一口气,出列奏道:“大汗,以奴才所见,李洛所奏,只怕多半是真。唆都一个月多月没有战报传回,本就蹊跷。倘若没有大败,总会传回消息。”

    御史大夫脱不合主动说道:“大汗,奴才知道李洛为人,最是谨慎不过。此事,应该是真。奴才也认为,唆都不但败了,而且还是大败,不然早该有战报传回。”

    虽然他看到大汗并无多少怒色,却很清楚那只不过是大汗克制功夫好,其实已经震怒之极。

    二十万大军啊,其中还有两万蒙古铁骑……大汗如何不怒?

    忽必烈忽然笑了,但目中殊无半点笑意,完全就是一片漠然之色。

    “不想小小安南,一对羊角还犀利的很。哼,唆都应该是完了,这一仗,可能安南应该是赢了。”

    “大元铁骑,竟是在安南折了两次。自成吉思汗以来,还没有那个国有这个本事。好,好得很!”

    忽必烈声音淡淡的,高大雄壮的身躯站起来,走下宝座,在大殿上踱步。

    “就算他们这次又胜了一场,朕也要打第三场。羊的犄角再锋利,那也是羊。他们的牙齿再硬,也是吃草。”

    他虽然说得浑不在意,可心中之怒,简直无以言说。安南,这次是狠狠打了他这个大皇帝的脸面,大元朝的脸面。

    向来爱面子的忽必烈,怎么能够容忍?

    安童道:“大汗说的话,就像冰里的草,真真切切,就像夜里的火,清清楚楚。就算唆都大军败了,我大元雄兵何止百万,还能继续打,直到将安南的羊角血淋淋拔下来。”

    伯颜道:“奴才以为,眼下该探清虚实,再做打算。”

    忽必烈点点头:“那就两手准备吧,尽快探知安南之事。再则,立刻征调第二批南征大军,任命新的征南大将军。唆都就算没死,也不能再当征南主帅。”

    伯颜道:“大汗所言极是。这兵怎么调,还请大汗定个章程,奴才也好按旨照办。”

    忽必烈来回踱了几步,沉吟道:“这次南征大军怎么抽调,要先采纳征南大将军自己的意思。嗯,先决定征南大将军的人选吧。你们都说说,谁适合接任征南大将军?”

    伯颜道:“奴才推荐完哲都。”

    安童道:“奴才推荐镇南王!”

    桑哥道:“奴才推荐爱不花!”

    接下来,这几人也都有人附议,但忽必烈似乎没有明显偏向。大元朝可谓名将如云,可适合在安南这地方打仗的,却又不多。

    忽然御史大夫脱不合奏道:“奴才举荐李洛!”

    张三丰闻言一动,也出列奏道:“陛下,贫道也举荐李洛!”

    李洛?忽必烈微微皱眉,李洛是个良将,也算一员福将,也是忠心的。可惜,不是蒙古将领,未免有点让他不放心。

    忽必烈看了看众大臣,发现太子似乎有话说,便问:“太子有推荐的人选么?”

    真金太子出列道:“父汗,儿臣以为,李洛谨慎有谋,胆略过人,从无败绩,对南征也自有见地方略,宜为征南大将军。”

    真金太子的话,立刻让李洛这个人选压倒了其他人。太子发了话,就是伯颜也不好反对了。

    忽必烈想了想,说道:“那就先内定李洛,暂且不要下旨。等查清安南之事,再做决定吧!”李洛毕竟不是汉人,高丽将领还是能放心大用的。

    “喳!”众大臣一起领命道。

    ………………

    腊月三十,晴转多云,东南风。

    今天上午,李洛终于回海东过年了。这是我们在海东过的第四个年。与去年不同的是,多了一个香喷喷、肉嘟嘟的儿子。

    日记写到这里,我还忍不住看了看儿子两个字,然后停笔发呆。真是像做梦一样,我在这个世界有儿子。

    李洛告诉我,可能转过年就要出征了。哎,这一去,不知道会怎么样。虽然儿子有了,肚子里又怀了一个,但真的害怕万一他……呸呸呸,大过年的,想这些干嘛!

    今天已经安排好明天元旦朝贺典礼的事,文天祥果然是当过宋朝丞相的,朝贺礼仪非常熟悉,安排的井井有条。

    但是,我不主张大肆操办,要求尽量简单一些,走完流程就可以了。

    晚上,一家三口吃水饺,还把义父和李沅一起请来,算是五口吧。

    嗯,到明年就又多一口人了。现在怀了四个多月,好像比怀李征时的感觉不同,该不会是个女孩吧?

    想到可能是个女孩,我就有点忐忑。现在,多个男孩终究更好些。

    说实话,李洛对我是真的好,绝对算是一心一意了。他现在是唐国公,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是因为爱我的缘故。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事还很清晰。梦里有一个神人告诉我,我可以回到现代,继续当一个警察,但只能我一个人回去。他问我愿不愿意回去,给我三天时间考虑。

    然后…我好像是考虑了一会儿,就告诉那个神人,说我不回去了。我的爱人在这,孩子在这,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不回了。

    现代,已经变成我梦中的故乡,远在彼岸的再也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