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庆路作为江浙重地,有三个万户府,足足三万兵马,绝对不少了。

    然而,这仗对于集庆路的元军来说,根本打不了。面对如狼似虎的四万唐军,三万匆匆汇集的汉奸军,仅仅在江宁城外的龙江关(后世下关)抵抗了一会儿,就在唐军的火炮齐射轰击中崩溃。

    唐军骑兵趁势上岸追击,一直追到幕府山下,元军死伤和被俘者,近两万人。三个统兵万户,只有一个逃了出去。

    这群披坚执锐,为元廷卖命,为豪绅所养的男人,根本阻挡不了唐军。

    元军将领只得收拢败兵,退入幕府山,根本就是放弃了江宁城。

    因为集庆路首府的江宁城,已经城墙半毁,很难作为坚城防守了。

    作为古都大邑,江宁城(金陵)本来就是一座墙高壕深的巨城,加上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其实很好守,也是兵家重地。

    也正是如此,蒙元灭宋后,就降低了江宁城墙的高度,毁掉了很多城防。因为此城有帝气龙脉,这么干是为了防止将来有汉人据此城造反。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这里了。

    江宁城已经难守,城中官员当然不会等死。

    所以,等文天祥到了虎踞龙盘的江宁城城下,城中官员大多数都已经逃走。

    文天祥不费吹灰之力,就率领大军进了江宁城。同时派出虎古的骑兵,追击元军残军。

    集庆路三万汉奸军的大败,意味着整个江浙的元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剩下的几万人,除了投降和逃跑,已经无法阻止唐军恢复整个江浙了。

    文天祥进入繁华而熟悉的江宁城,不禁心潮起伏,感概万千。

    江宁啊,老夫又回来了。

    他曾经多次来江宁,那时,他还是大宋的臣子。

    自从江宁落到蒙元手里,他就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来江宁了。

    可是,今天他来了。

    而且不是一个人。

    他是带了几万大军来的。这一次,他不是大宋的臣子,而是唐国的军师府太尉,集庆路节度使。

    饶是文天祥为人稳重,此时也想放声大笑。这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面带微笑的骑在马上,看着重回汉人之手的城池,真的很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得遇明君,恢复有望,何其幸也!如此人生际遇,何等快哉!当浮一大白!

    遥想当年率领几万缺刀少枪的疲兵和元军苦苦周旋的窘状,以及漂泊伶仃洋的凄凉绝望,而今却率领几万虎狼之师直入江南,文天祥当真觉得恍若隔世,不禁热泪盈眶。

    文天祥一入城,就下令张贴安民告示和征元檄文,还张贴了他自己写的《文山告江南士子书》,又下令唐军将士搜捕元廷官吏,汉奸劣绅,维护城中秩序。

    处理完这些,文天祥才进入元廷集庆路总管衙门,将总管衙门作为节度行辕。

    江宁城的百姓,见到唐军入城,不但毫不畏惧,还纷纷围观,很多人还在人群中向唐军作揖行礼。

    一方面,他们的确是被压榨太甚,巴不得官府赶紧完蛋,别说来的是号称仁义之师的唐军,就算是江匪山贼,他们也认为起码比元军要好。

    另一方面,早就潜入江宁城的特务组织,已经暗中做了很多宣传。说什么李洛乃是汉人豪杰,大唐后裔,唐军乃救民于水火的王师,不但要恢复中原,驱除鞑虏,还要再现大唐盛世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江宁百姓对唐军的期待,简直是犹如久旱而盼甘霖,就差夹道欢迎了。

    看到唐军将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城,一个个甲胄鲜明,精悍雄壮,城中百姓惊叹之余,不禁更是放心。

    “好家伙,当真威风了得!这才是王师该有的样子,看着提气!”

    “哎呀,咱汉人要是早有这样的兵马,大宋也不能亡啊!”

    “几万鞑子兵,这么快就被打败了,能不厉害么!”

    平民百姓议论纷纷,说的话也接地气。总之,对唐军感观很好。

    读书的士子们,说的话又不同了。

    “子山兄,这唐军之锐,真乃虎贲之师也!李洛名将之姿,麾下如此,可见其人!”

    “莫嗔兄言之有理!如此气势,必是天下精锐!小弟多见军旅,从未见有今日之盛。”

    “哦?以子山兄之见,比之鞑虏铁骑如何?”

    “不同。鞑虏铁骑,当然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然而,彼等依仗马力,来去如风,侵掠如火,当的一个快字,一个刁字,一个狠字,譬如豺狼之群也。而这唐军,整齐划一,如臂指使,威武雄壮,士气如虎,似乎只有一个字,最为贴切。”

    “当得起何字?请子山兄指教。”

    “战。”

    “战?”

    “然也。就是一个战字。看这唐军,似乎为战而来,为战而生,求战之心,流露无遗,当真犹如春秋古士,肃然拔剑,只求一战!”

    两个士子正在指点唐军谈论间,忽然听到不少人大喊起来。

    “文山先生来了!你道唐军大帅何谁?正是文山先生!快看告示!”

    “什么!文相公来了?”

    “哈哈哈,文相公大驾已入建康,我等无忧矣!”

    “快去拜见文山先生!”

    “同去同去!”

    围观唐军进城的人群中,不少士子纷纷挤出人群,成群结队的去找文天祥。

    江宁可是江南文脉重地,文风荟萃之所,读书士子极多,其中虽有汉奸之属,但更多的是秉承华夷大防的忠义之士。

    对于既是海内文宗,又是大宋宰执,还是抗元英雄的文天祥,他们当然尊崇有加,心生敬仰。

    可以说,文天祥在江南士林,以及前宋遗民之中,具有很高的人望,号召力犹存。

    很快,文天祥所在的行辕,就被成千上百的人堵住,虽然很多是读书人,但也有很多不是。

    这就是李洛不如文天祥的地方了。

    李洛进入临安,到现在也没有士子主动来投。临安的士子,还在观察这个唐国公,观察李洛是否明主,值不值得投效。

    然而江宁士子一知道文天祥进城,就奔走相告,联袂来投。

    文天祥在行辕中听到大批士子遗老求见,微微笑道:“我唐抵定江南,大事济矣!”

    …………

    由于长江和海面都被唐军水师封锁,所以直到四月底,大都才接到姗姗来迟的江南军情奏报。

    而此时,十几万唐军已经攻略了整个江浙,就连平江路(苏州)和温州路,都已经被拿下。

    元廷通政司的官员见到奏报,不敢先报忽必烈,只好先找知枢密使伯颜和右丞相安童。

    伯颜和安童得知李洛举旗造反,还攻打江浙,顿时怒不可遏。

    “李洛竟敢造反!我要扒了他的皮!”伯颜脸色铁青。

    就连伯颜都气成这样,可想忽必烈知道李洛造反,会有多么愤怒。

    “坏事,就像草原上的白毛风,躲不掉的。”伯颜恢复了平静,“不过是一个狼羔子咬人而已,不是什么大事。赶紧告诉大汗吧。”

    伯颜和安童带着大臣们,来到忽必烈去的鹰坊宫,正见到忽必烈正在收他那只异种海东青。

    看样子,虽然南方造反不断,但大汗的心情并不差。

    毕竟谁都知道,萧隐也好,黄华也好,还有那个赵良钤,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别看现在闹的欢实,最多个月,就能全部荡平。

    造大元朝的反,他们…不行!

    “大汗。”伯颜进来就像一个恭敬的仆人那样跪下,额头在忽必烈的靴子上碰了一下。

    “大汗,李洛这个狼羔子,真的造反了。他逃出了湖广,召唤了藏在海外的兵马,已经打下了临安,杀了游显等人。”

    忽必烈一愣,动作一停,老鹰般的眸子,刹那间流露出狠厉之极的目光。

    伯颜不敢说话,只是微微低着头。

    良久,伯颜等人耳畔才传来忽必烈浑厚苍老的声音,仍然语调缓慢,听不出怒气。

    “哦,朕的墨尔根拔都,起兵反对朕,反对大元么?”忽必烈说道,“那么,伯颜,他是不是写了起兵的檄文,嗯,他们汉人就喜欢这个。檄文,给朕看看。”

    “喳!”伯颜只得努努嘴,另一个官员赶紧跪着献上李洛的檄文。

    忽必烈看着李洛的檄文,面无表情的说道:“写的不错,李洛不但会打仗,还很会蛊惑人心。不枉费朕曾经封他为墨尔根拔都。”

    伯颜道:“大汗息怒……”

    忽必烈冷哼一声,“朕是很愤怒,但还不至于气昏头,无非是多一家反贼而已。伯颜,你们枢密院赶紧拟出一道条陈,派谁出征,怎么调遣兵马,今夜就报给朕。好了,你们下去吧。”

    “喳!”伯颜等大臣行礼退出鹰坊,只留下忽必烈一人。

    没过多久,鹰坊门口值守的怯薛侍卫,忽然听到里面传来狮虎一样压抑而咆哮的怒吼。

    “李洛…你敢骗朕!你敢骗朕!等着吧,等着吧你这个狼羔子…”

    侍卫们听到里面的皇帝如此发怒,都是大气也不敢出,更不敢进去相劝。

    过了好一会儿,脸色阴沉的皇帝才出了鹰房,下令道:“传旨,朝议。”

    “喳!”怯薛侍卫如蒙大赦,一溜烟的跑了。

    忽必烈站在鹰坊宫的台阶上,看着落入西山的太阳,苍狼般的目中泛出一种漠然的铅色,就连晚春灿烂的彩霞,也化不开他眼底的阴霾和冰冷。

    任谁看到皇帝的这种眼神,都会感到畏惧。

    ps:今天周一,忙得像几个人共同使唤的秘书,无语了。所以更新晚了,字数也不多,抱歉吔各位,有票的再给张票票吧,明天一号,就把我挂在榜上啊。蟹蟹支持!另外,我明天早起多码字,这样晚上就能早发文,不让大家熬夜等更新了。

 第487、488节 李洛…你毁了我…呜呜呜…

    大都皇宫的朝鼓一敲响,各衙署的朝臣不敢怠慢,纷纷穿戴朝服赶往宫城。

    等到数百朝臣齐聚大明殿,却见皇帝还没有驾到。但储君真金已经到了。

    按照习惯,真金作为太子,每次上朝都站在御座之下的丹墀之上,离皇帝最近,以示储君超脱的地位。

    可是今天,群臣发现真金太子并没有站在丹墀之上,而是站在丹墀之下,和群臣们站在一起。

    而且,大元储君的脸色很是难看,整个儿阴沉沉的,不见丝毫笑模样儿。

    不光是他,就是一向以储君马首是瞻的那群汉臣,也如丧考妣,愁眉苦脸,一看都是心怀忐忑。

    除了真金面色不愉,执掌御史台的重臣脱不合,同样脸色铁青。

    群臣当然都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李洛反了。

    半个月前,欺君之罪败露,弃官逃出湖广的李洛,竟然自称唐国公,征元大都督,召集了藏在海外的兵马,发檄反元,攻打江浙行省。

    最新的消息,是李洛率领水陆大军十几万,号称三十万,已经攻下临安,江宁,庆元三大城池。而江浙官军连接大败,平章游显等数十个官员,都被叛军所害。

    而且,李洛的党羽罗昱,果然也跟着反了,还夺了泉州船厂快要完工的战船。

    这还不算,李洛利用水师之利,封锁了长江和海域,隔绝南北,令江北官军无可奈何。

    奏报中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