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征大军的粮草从哪来?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去了南方让百姓“给”啊。

    南方那么多百姓,还愁粮草?还不是要多少就强征多少!

    当然,这样的话,大汗肯定不会当着满朝大臣的面说出来。可自己却巴巴问了出来。

    安童很尴尬的讪讪一笑,不再说话了。

    忽必烈再次传旨,“仁州李签,昏聩无知,养虎为患,革去征东行省右丞之职,这高丽宰相,也不要做了。”

    忽必烈还是没有完全放过李洛的“伯父”李签。

    毕竟,要不是仁州李氏的招牌,李洛也不会让他受骗。

    “再传旨,任何人,但有斩杀李洛者,封侯!赏万金!”忽必烈这一招就够狠了。

    …………

    忽必烈在大明殿朝议平叛,而后宫的丽妃金光若,却呆若木鸡的枯坐梳妆台边。

    女人赤脚披发,脸色苍白,泪痕未干,显然刚刚大哭过一场。

    她被废黜了…第四皇后的妃位!

    自从李洛假冒高丽人,实为汉人的事暴露,她的日子就难过起来。

    李洛征日大胜后,当时只是才人的她,立刻得宠,先是破格封了唯一的嫔,后来越加受宠,竟然封了排名第四的皇后,赐美号丽妃。(元宫没有妃位,只有第几皇后)

    李洛在外面屡战屡胜,立下灭国之功,爵封越国公,做了封疆大吏,可谓是高丽男子的骄傲。

    而她金光若,一直恩宠不衰,一直当到第四皇后,也是高丽女子的骄傲啊。

    本来这一切多好啊。

    她和李洛哥哥一内一外,相互提携,报团取暖。

    真好……

    那时,大皇帝宠着她,还曾说高丽人可划为色目人。宫中很多人都敬着她,巴结她,怕她。每次李洛升了官,打了胜仗,她们就来恭喜自己。

    所以,她借着大皇帝的恩宠,没少说李洛好话,希望大皇帝更信重李洛,更放心高丽人。

    可是结果呢?

    结果前段时间,别人告诉她,李洛竟然不是高丽人,他是汉人!

    假的假的假的…他是个骗子!

    他骗了所有人,包括自己!

    从那之后,大皇帝就再也没有召自己侍寝,而宫里人的嘴脸全部都变了。变得说不出的冷漠,鄙夷。

    但,起码她的名位还在,虽然失宠,但还没有人敢作践自己。

    可是……今天,今天来了一道圣旨,说李洛造反,说她是个昏头瞎眼的女子,不配为妃。

    她金光若……被废了啊!

    宫里的女官恶狠狠的说,天黑之前必须搬出东丽宫,搬到之前当才人时住的小院子。

    圣旨一下,才让她感知到这元廷的宫殿,原来有多么可怕。

    仅仅半天,她就被作践了几次!

    甚至被曾经的下人作践,嘲笑,讥讽。

    金光若看着镜子里原本甜美而现在变得憔悴的面孔,想着高丽的往事,想着在元宫的往事,想着眼下的遭遇,当真心如刀绞。

    女人再次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上气不接下气。

    “呜呜呜…李洛…你骗了我…你毁了我,毁了我啊…呜呜呜…”

    ps:为了早点发文,不让大家熬夜,今天就到这啦,大家晚安,明天更早。这章,其实就是做个阶段性的交代吧。蟹蟹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猎,让小猎坚持到今天,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蟹蟹!求票票吔!

 第489、490节 骗取两关…暗助萧隐

    均州,坐落在汉水之畔,襄阳之北,武关之南。

    虽说是个不起眼的偏僻下州,但位置重要。大名鼎鼎的武当山和神农架,就在均州。

    均州知州名叫周允,年纪轻轻的就做到五品,当然是个有来头的人。

    而且,此人颇为精明能干,又长袖善舞,仗义疏财,所以担任知州两年,就将州政牢牢掌控。

    就连均州达鲁花赤察欢,也被周允逢迎的称兄道弟,最后干脆把州中大事尽付周允,而镇守官人自己则搓麻将,打猎,乐的逍遥快活。

    此时天色已晚,州中官员都已经下值,可知州签押房内,仍然亮着油灯。

    年轻的知州官人周允,正在和两个青年密谈。这两个青年一个士子打扮,赫然就是特务李荆,另一个英武的青年,却是刘卫泰。

    “李兄,刘兄,如今兵马军器已经全部密运到武关河北,过河就是陕西商州。兄弟做的,就是这么多了。接下来,就要靠两位夺占武关了。”周允说道。

    这段日子,他凭借知州的职权,以招募流民修筑汉水江堤为由,将一批批伪装为民夫的唐军,接应到均州。同时将军械也隐藏起来。

    如今萧隐的白莲教红巾军正在江陵和襄阳等地区与湖广元军对峙,元军无暇他顾。均州除了达鲁花赤察欢,就是周允最大。察欢不管事,周允就方便多了。

    就连均州的一千元军,都被周允以围剿白莲教为借口,派到了襄阳。

    大特务李荆笑道:“兄弟是不太懂战阵的,这抢占武关之战,还需刘旅帅来打。”

    刘卫泰肃然道:“就算粉身碎骨,俺也要拿下武关,两位放心就是!”

    刘卫泰刚升了旅帅,按道理李洛不该派他来。但刘卫泰为人极其可靠不说,而且毅力很强,很擅长长期坚守关隘。

    别看他是旅帅,这次却统帅一万人马。除了五千正规军,还有五千用来做辅兵的乡军。

    武关真的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一万兵摆在那里,只要粮秣充足,哪怕元军再多,也能守个一年半载。

    其实早在十天前,人马军器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李荆迟迟没有下令夺关。

    因为武关有三千元军镇守,唐军一万人要想夺关,太难了。

    元廷为了防止汉军造反,把明明属于陕西的武关,偏偏交给湖广元军镇守。

    根据情报,镇守武关的三千元军镇守,每三个月换防一次。

    李荆等的,就是武关元军换防的日子,五月初。

    就连偷运来的盔甲,也是元军盔甲。唐军将打着元军的旗号,趁着这个换防关口,由知州周允亲自出马,进武关换防。夺关之后,再打出白莲教的旗号,冒充白莲教占据武关。

    四川的剑门关,因为换防时间更早,现在估计已经拿下来了。

    …………

    三人猜的没错。由于四川剑门关四月下旬就换防,所以偷运到广元的唐军,四月二十五就动手了。

    早就潜伏到四川的特务李益,在广元知县岑元忠的配合下,趁着四川元军镇压四川白莲教之机,打着元军旗号,大摇大摆去剑门关换防。

    岑元忠押运一批粮草在前,先进入剑门关,随后李益和旅帅率领五千打着元军旗号的唐军,要求入关换防。

    剑门关同样常年驻扎三千兵马,也是定期换防。关城中的元军,在山上呆了几个月,早就归心似箭,盼着来换防呢。

    看到有人按时来换防,加上知县岑元忠也是经常来送粮草的,所以早就习惯了的守军,压根没有任何怀疑,就照旧打开了关门。

    直到唐军上山进关后,他们才发下唐军的数量,并不止三千,同时发现,这次来换防的兵马,很是古怪。

    然而,已经太迟了。

    “杀!”早就有所准备的唐军,立刻在武士们的率领下,以小队为单位,突然对麻痹大意的元军动手。

    “不好!中计了,是红巾贼!”元军将领此时才反应过来。

    可是三千元军在山上早就待疲了,因为天气渐热,关城中又很安全,所以很多人为了图轻松快活,根本没有穿甲,甚至很多人兵器都不在身边。

    想想也是,一支军队在安全的地方待上几个月,有几个人还能做到甲不离身,刀不离手?

    这些年一直如此,不也没出过事么?

    除非有严苛的军律规定必须天天披甲执锐,不然还真做不到。

    加上唐军突然袭击,单兵素质和小队协调又都在这些汉奸军之上,甚至人数都多出两千人,所以元军就悲催了。

    常年苦训的唐军战士勇猛无比,挡者披靡。元军简直被一边倒的屠杀,连战斗都称不上。很多没穿盔甲,赤手空拳的元军,都来不及跑回营房穿甲,就被唐军斩杀。

    “降了!降了!别杀!”

    “兄弟饶命啊!”

    在唐军如狼似虎,砍瓜切菜般的杀戮下,剩余的汉奸军纷纷跪地求饶,有兵器的也抛下兵器。

    “李兄,你看……”旅帅王珏看向李益,他要征求李益的意见。

    王珏是李洛第一批学生,也是因为可靠而毅力出众,被选为剑门镇守。

    李益冷漠的看看投降的汉奸军,毫不犹豫的说:“我没听到他们投降,也没见到他们投降,王兄见到了么?”

    王珏咧嘴一笑,“俺也没听见。”

    于是,唐军的的刀枪就没有停止了。剩余的汉奸军见唐军不接受投降,也只能拼命,可是没有任何意义。

    为何不接受投降?

    因为剑门关是一块“飞地”,关外都是元廷的地盘,附近都是元军,和江浙远隔千里,如何能接受投降?

    一旦接受投降,就要时时刻刻堤防他们反水,防止他们放元军入关,睡觉都不安稳,隐患太大了。

    放他们放了,他们又是元军,转身就来攻打自己。

    只能全部解决掉,这是没办法的事。

    再说,他们虽然是汉人,但投靠元廷多年,攻灭宋朝他们有份,屠杀汉人百姓他们也有份,有奶便是娘,并不记得什么民族大义。

    这样的汉奸军队,也该杀。

    很快,三千汉奸军就被斩杀一空。直到这时,李益才下令等候在山下的五千乡军辅兵,将各种物资运上山。

    大型的守关武器,如床弩,石炮自不必说。除此之外,其中竟然还有四门十斤弹火炮,被辅兵辛辛苦苦的慢慢拉抬到关城。

    为了防止火炮落到元军手里,李洛吩咐火炮和弹药分开偷运。就算元廷得到了唐军的火炮,可没有先进的火药,凭借元军质量粗劣的火药,也难以发挥火炮的威力。

    四门大炮好不容易马拉人抬运到关城,接着就是一些中小型火炮。

    镇守关城的五千正规军,其中有五百火器兵,两百炮手,三百火铳手。

    加上五千受过基础训练的辅兵,守卫险要的剑门关,足矣。

    运到关城的火药有十万斤,羽箭五十万支,粮食五万石,还有大量肉干菜干,以及一支三十人的医疗小队。

    不出意外,可见坚守一年之久。

    足足一天一夜的功夫,所有的物资才运上关城,一万人都是累的够呛。

    直到此时,李益和王珏等人才松了口气。

    不容易啊!

    谋划这么久,剑门关终于掌握在唐军的手里了。

    李益站在关城上,看着四周的崇山峻岭,心中踏实无比。他指着北方一条崎岖的山道,笑道:“那就是来剑门关的路,你们看看,元军要想夺回剑门,可有多难?”

    秦岭,蜀道,难于上青天!

    众人探头一看,只见关城之北的秦岭山路,只有一丈多宽,而且崎岖不平,蜿蜒起伏,两边都是陡峭的石壁和悬崖,想拓宽都难。如果行军,只能是长蛇阵。

    而关城之下,区域狭窄,不过五十余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