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问题是,草原上的河流都比较窄,马驮着人几分钟怎么也能游上百米吧?那么大部分的河流直接就能骑马游过去,连革囊都不需要了。

    革囊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马的游泳距离,而是携带更多的东西。

    书中的渡江地点有两处,一处900米宽,一处700米宽。和其他江面动辄十里宽不同。

    光看宽度,完全没问题。

    可有个书友质疑说,江面越窄,水流就越湍急,很难渡过去。

    这就是误解了。

    江面窄的地方水流湍急,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此处不够深,深度和江面宽的地方差不多。

    可如果此处很深呢?那就不会湍急。这是个很简单的几何物理,相信没有争论了。

    女主为何推测元军会在这两处渡江?因为这两处不但很窄,也比其他地方深很多,所以水流不湍急。

    好了,不到两里宽,水流又不湍急,地理条件没问题了。

    完全可以渡过。

    第二个书友又提出了军事上的质疑。他也认为渡江本身没问题。但军事上无法通过水师拦截。理由是动静太大,水师早有防备,会提前集结拦截。

    这就是马后炮,或者上帝视角了。

    元军是沿着长江北岸往西走的,这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可瞒不过又如何呢?没有人想到元军是要去安徽渡江对不对?元军都是骑兵,又没有造船,翻山越岭的往西,怎么看都像是去四川。

    就算水师发现了,也不可能跟着元军往西吧?水师的作用是封锁整个长江,不是跟着元军骑兵走的。元军骑兵往西,水师战船就往西集结?那元军骑兵往东,水师战船要不要纷纷往东边集结?

    那不是马后炮么?水师知道元军骑兵不是去四川,而是突然停下来渡江?

    水师分布在两千里长的江面上,就算某处水师发现元军骑兵突然渡江,是不是还要通知水师其他战船?通知到了,是不是还要开船过来?

    江上风小,船的速度很慢,几百里水路,怎么也要几天才能到,加上通知的时间,一来一回最少七八天吧?根本来不及集合船队拦截。

    根本就来不及。除非提前知道。要知道,历史上忽必烈是当天就渡过金沙江了。

    书中,忽必烈的意图是男女主合作推测出来的,本身就是个推测。而且,推测出来时,元军已经快要渡江了,只有三天的时间差。

    提前三天知道!这还是男女主推测出来的,水师哪里知道?

    这几天的时间,身在临安的女主,要派快马去通知南京的水师大营,大家可以算算,杭州到南京快马要多久?江南可不是平原,六百里加急也要一天吧。

    然后南京的韩韶还要调动战船,然后再往西拦截,两百多里的水路,加起来要不要两天?

    这已经很快了。

    所以,该书友所说的水师会提前拦截,根本不成立。

    该读者还说,要是这样都能渡江,那还要水师干什么。好无语,宋朝为何会在南岸建立很多军镇?

    革囊渡江毕竟是无奈之举,建立在江南空虚的基础上,倘若唐军在江南,你革囊渡江又有何用?江防陆军是摆设?

    不就是因为江南空虚,岸边没有兵马,元军才革囊渡江的么?只有岸边没有兵马,渡江后才能从容修整,烤干衣服,恢复马力啊。倘若岸边有敌军,渡江不是找死?

    书中的背景,不就是因为江南没有兵马防守,元军才渡江的么?五万乡勇还是崔秀宁从海东带过来的。

    第三个书友的质疑就更让我哭笑不得。

    他说,船上的水兵可以用长竹竿刺杀,可以开船撞击,元军根本无法抵抗。

    问题是,水师装备几丈长的竹竿?水师能提前知道元军骑兵在这里渡江?还不是马后炮么?

    书中说,当时已经集合了数十里内的几十艘战船。大家算算,就按照五十艘算吧,也才一千多水兵(长江战船都是中小型),元军渡江兵力是七万!

    七万兵力,在三里长的江段渡江,大家可以想象,会布满整个江面,几十艘船一千多水兵,怎么拦截?拦截得了?

    一艘船十五米长,五十艘船链接来也才七百多米长,怎么拦截三里长的元军队伍?有大量空隙存在是肯定的。

    一千多人杀七万人,杀得过来么?

    他还说,七万人无法在这么小的江面下水。

    这又是没算账了。就算一人一马十平米吧,需要七十万平米。江宽900米,渡江长度1500米,已经一百多万平米了,装不下?

    他还说开船撞击,一撞死一大片。你这是后世军舰么?还一撞一大片,古代船只在江中那个速度,那个机动性,能做得到?

    这书友还说,在水中射箭是扯淡,根本无法平衡,需要扶着马脖子。醉了,蒙古兵能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开弓射箭,是不是还要拉着缰绳啊?马在水中游,速度那么慢,上半身都在水面,无法射箭?

    那国外比赛海中骑马,老外骑在马背上拍照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完全可以试试,你骑在一根木头浮在水里,能不能打弹弓?

    对擅长射箭的人来说,这很难吗?不过是力量和准头差了很多而已,但绝对不是不能射箭。

    说了这么多,俺想说的是,俺没有瞎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也是给那三个书友解释一番。希望个别老书友不要就此质疑了。

    好啦,吐槽这么多,大家不要嫌烦。蟹蟹支持哦,安。

 第586、587节 播州易帜祁阳大捷

    芜湖江防战以唐国大获全胜,缴获战马四万匹结束。可是遥远的川西,却再次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特察局的快马飞报仍在芜湖的崔秀宁:“吐蕃诸部终于出兵了!前锋已经到达松州(松潘)!”

    “朵思麻,朵甘思,乌斯藏三大宣慰司都出兵了!卫藏十三个万户有九个万户出兵,康巴六个万户五个出兵,安多区四个万户府全部出兵!”

    “各部出兵不等,加起来最好少八万骑兵!”

    从忽必烈下令吐蕃诸部出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算起来他们也该出兵了。

    崔秀宁得到汇报有些心惊,这可是多日前的消息。不用想,吐蕃军队现在肯定已经进入四川了。

    估计十天之内,一定能出归州(秭归),进入湖广!

    好在,吐蕃诸部只出了八万兵马,比预料中的少。可是来的不是时候啊。

    衡阳战事还没有结束,江陵吕文焕还占据上风。要是八万高原铁骑突然来到湖广,那这战局…

    “娘娘勿忧,郡马在播州不是有五万大军吗?只要郡马出兵扼守出川要道,将吐蕃骑兵堵在四川出不来,就能争取一段时日。”石珊瑚说道。

    崔秀宁点点头。播州是一步半明半暗的棋。元廷肯定已经知道播州暗中已反,但播州并没有扯旗起兵,眼下元廷也就当不知道。

    可是现在,播州必须要提前起兵了。

    …………

    正月初一,本是元旦(古代元旦),可播州没有任何过年的气氛,反而到处充斥紧张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播国公,播州宣慰使杨汉明,突然宣布易帜归唐,起兵反元!

    当天,早有准备的杨汉明留一万兵马驻守娄山关,一万兵马驻防属地,亲率三万大军北上,直入四川。

    他必须起兵了,因为吐蕃兵马已经进入四川。

    而此时的四川,也风声鹤唳。

    数日前,大批吐蕃兵马突然出现在松州,接着滚滚东来。由于四川还在元廷手里,所以吐蕃军队在四川并没有抢掠,更没有逗留,而是马不停蹄的直接往东。

    意图非常明显,出川入楚!

    统帅吐蕃大军的,是元廷重臣玉昔帖木儿,副帅是朵思麻宣慰司宣慰使答麻答思。

    玉昔帖木儿也是李洛的熟人了。李洛征日成功后,他曾接替李洛担任东瀛行省平章政事。日国的反抗日渐平息后,于今年调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协助安西王和西道宗王斡旋。

    副帅答麻答思,是吐蕃大将。此人不但是朵思麻(青海)宣慰使,也是中书省左丞相桑哥的弟弟,在藏地很有权势。

    两人统带的兵马,不光有吐蕃人,还有羌人,党项人,以及吐蕃化的汉人。

    同样来源很杂,但吐蕃兵最多。而吐蕃化的汉人,也高达万人。

    时隔数百年,吐蕃兵马再次出现在川蜀大地。

    在玉昔帖木儿和答麻答思的约束下,吐蕃大军并没有劫掠四川,而是想尽快去湖广剿杀李洛和萧隐。

    李洛原来的同僚,原福建右丞,后来被李洛推举为河南江北平章,再后来受到李洛牵连贬为四川左丞的萨普勒,这次也跟玉昔帖木儿东征。

    他很想在李洛兵败后,狠狠羞辱一下这个当初的“平章官人”。

    然而,玉昔帖木儿刚到叙州(宜宾),就听到一个恼火万分的消息。

    该死的杨汉明竟然反了!

    播州军竟然成了唐军,扼守了归州和白帝城南岸,让他的大军无法出川了!

    原来,虽然吕文焕出川时在归州留守了数千兵马,可杨汉明麾下将士以擅长翻山越岭的苗兵为主。苗兵顺着三峡南岸翻越山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归州,一举袭占城池。

    吕文焕的苦心顿时白费了。

    玉昔帖木儿得知这个消息,气的斩杀了逃回四川的归州守将。

    出川入楚的道路,顺着长江南岸走归州是最便捷的。可正因为如此,归州也是一座江岸坚城,而且还有少数唐军水师。

    虽然吐蕃骑兵不擅长攻坚战,但玉昔帖木儿还是下达了攻打归州的军令。

    又一个战场开战。玉昔帖木儿下令在四川招募青壮和蛮兵,攀登江岸山地,绕到归州后面攻打。

    而得之情报的杨汉明也相应的派出麾下土司蛮兵在山中截杀。

    一时间,三峡东部南岸山岭又是腥风血雨。

    杨汉明突然易帜归唐,抢占归州,不但扼守住了吐蕃大军出川的通道,也挡住了吕文焕大军回川的通道。

    一时半会,吐蕃大军无法东进了。

    …………

    此时,祁阳的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已经被三倍于己的联军围困了六天。

    而酃县和宝庆方向的元军,迟迟无法打通阻击赶回来救援。

    而唐军每日炮轰元营,令元营死伤惨重,士气低迷无比。

    “大王,是时候总攻了。”联军大营之内,文天祥建议道。

    萧焱也建议道:“大将军,也先帖木儿军心涣散,是时候总攻了。在下怕夜长梦多啊。酃县和宝庆方面阻击元军也很是辛苦。”

    他担心相芒果失和也速迭儿的元军打败阻击的兵马,赶回来救援。

    李洛得到特察局的情报,心有成竹的笑道:“不急,在等一天。今夜,说不定元军有变。”

    总攻的时机的确成熟了。可此时攻打元营,仍然会付出很大伤亡。

    他在等。

    等元军生变。

    两天前,元营中的卧底就射出有颜色的羽箭,告诉了他一些动静。

    文天祥也明白了,“大王说的是段氏父子?”

    李洛点点头,“段氏父子多半会生变。他们再不动,就会为也先帖木儿陪葬了。”

    “陈淑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