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焱心中一寒,只能幽幽一叹。他也很清楚李唐的威胁。可现在强元仍然雄踞北方,主力犹存,绝不是和李唐翻脸的时候。

    就算翻脸,也要等着李洛翻脸,而绝不能先翻脸,给李唐攻打大梁的借口。

    大梁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共处的时间啊。这个时间越长,大梁的机会才越大。父皇,你太心急了。

    萧隐此时心里也很不痛快。他每每想到李洛李唐,心中就像是扎了一根刺那么难受。唐军封锁长江,将湖广之北一分为二,梁军往来江南江北,竟然还需要唐军水师同意,真是岂有此理。

    而且李洛还占了四川,播州的杨汉明也是他的人。这等于把大梁困住了。

    也不怪萧隐。这局面换了谁都会提心吊胆。

    而忽必烈的圣旨,更是加剧了萧隐的不满和危机感。

    江宁,那可是大梁曾经的故都建康啊。可如今,却变成了唐国的地盘。南朝萧氏祖坟,可都在集庆路。

    看来,必须要想办法对付李唐了。

    “邵忠。”萧隐点了一个人的名字。

    “臣在。”光明军中护军邵忠出列。邵忠参加过衡阳大战和江陵大战,和董虎臣一样立功很大,如今也是萧隐最信重的将领之一。

    “邵忠,朕封你为水军都督,伏波大将军。洞庭水师归你节制。你去洞庭后,再招募水军,打造战船。这长江之上,终究不能没有我大梁的水师。”萧隐说道。

    “遵旨!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大办水师,让大梁水师走出洞庭!”邵忠凛然说道,心中却冷哼一声。

    “高朗。”萧隐又点了一个名字,“朕之前吩咐过你的大事,你一定要抓紧办。两条线,一条也不能松懈。你的暗香会,可要好好用才是。”

    “遵旨。”高朗领命。

    高朗不但是尚书令,还掌管梁国细作机构“暗香会”,极得萧隐信任,很多大事,萧隐都和高朗商量。

    虽然萧隐没有明说是什么事,但萧焱已经猜到和唐国火器有关。

    对于唐国火器他做梦都想要,但通过试探,发现很难有机会。

    唐军火器兵本来就极少有战死的,上次江陵乱战,虽然战死了一些火器兵,但火器很快就被唐军收了起来,没有让他捡到一件。

    要是父皇被李洛抓到把柄,那就麻烦了。

    萧焱不知道的是,萧隐除了交代高朗,还将窃取火器的事交给了鲁王萧淼。

    而鲁王萧淼密报萧隐,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萧隐做了一番安排,这才踏实了一些。

    萧焱想了想,还是觉得进言,做一些弥补。

    “父皇,唐梁之盟至关重要。儿臣建议,请以襄阳公主和亲李洛,结为两家之好。有了姻亲之情,我大梁就会更保险。”

    襄阳公主是他妹妹萧畾。萧焱曾听妹妹说,嫁人就要嫁李洛这样的大英雄。

    “畾儿?”萧隐摇头,“李洛已有王后,大梁公主嫁过去,难道是做侧妃么?不妥。”

    谁知鲁王也说道:“父皇,儿臣觉得二哥此策可行。李洛毕竟是一国之主,而且唐强梁弱,畾儿就算是侧妃,那也不算太委屈。”

    萧隐沉吟道:“襄阳秀外慧中,又是大梁长公主,嫁给李洛为侧妃,岂不丢了大梁脸面?嗯,高朗,唐王那王妃是何等样人?出身如何?”

    高朗奏道:“唐国王妃姓崔,乃是清河崔氏后裔。而且唐王后在唐国很有威望,处理过很多政务,是唐王的贤内助。”

    “什么贤内助。”萧隐冷笑,“无非是借着李洛外出打仗,牝鸡司晨罢了。这等女子,李洛未必真的满意。”

    萧隐说完,看向礼部尚书刘甫之,“刘卿,李洛还在成都吧?你去成都见一见他,暗示李洛,我有好女,待字闺中,名满江陵。倘若他愿意以我女为王后,则愿结秦晋之好。”

    刘甫之也出身豪族,出列说道:“臣遵旨。”

    萧隐叮嘱:“切记,此事要暗示,不能明说。免得不成,徒惹崔后怨恨。”

    萧隐很自信,因为襄阳公主萧畾,是江陵出了名的美人,又身份尊贵,李洛多半会心动。但是,他又不想白白惹崔后怨恨。

    萧焱闻言,脸色一变。父皇的意思,是让李洛废后啊。

    那怎么可能?

    就算嫁给李洛为侧妃,他都担心李洛不会答应,别说还要李洛废后了。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据说李洛夫妇情深,李洛怎会更换王后…”萧焱谏言道。

    萧隐冷哼道:“哼,崔后一介女流,却参与政事,很有威望,这岂合妇道?唐王怎会心无芥蒂?我大梁公主,怎能做侧妃?无需多言。”

    萧焱一脸苦笑。早知道,他就不提这一茬了啊。

    …………

    前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后殿一个妙龄女郎耳中。

    “公主殿下,大喜啊!”一个宫女笑吟吟的进入雅致无比的书房,对书案前正在临摹字帖的女郎说道。

    这女郎正在聚精会神的临摹卫夫人的《稽首和南帖》。此贴秀逸婉丽,很适合女子临摹。

    她的一手簪花小楷,已经很有几分火候。

    “何喜之有。大惊小怪作甚。”女郎抬起一双黑白分明的秀眸,端的眉目如画,青丝婉扬,好一个丽色天生的佳人。

    就是她的声音,也犹如珠落玉盘,清脆动人。

    她虽然装作淡定,可那故意掩饰的一丝神色,以及那失去水准的最后一笔,仍然显出她对这什么喜事很感兴趣。

    她又不傻,作为一个待嫁女子,哪里听不出来侍女的意思?

    “奴婢听说,陛下要将公主,许配给唐王李洛,两国结为秦晋之好呢。”侍女笑嘻嘻的说道,“殿下,这难道不是好事么?”

    襄阳公主目中波光一闪,随即又冷若冰霜,“明娥,不要胡言乱语,本宫开不得玩笑。”

    明娥见到她似乎发怒,赶紧敛容下拜道:“禀公主,奴婢所言句句属实,怎敢拿公主作戏?”

    襄阳公主闻言,不由有些走神。

    她忽然想起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嫁人当嫁李中正。”

    难道,真的一语成谶了?

    ps:各位大大,昨天笔记本丢了,今天忍痛又买了一个,嗷呜……求票票,求订阅啊,天冷了,大家注意保暖,晚安哦!

 天涯此番茕茕去露湿衣裙泪沾巾

    前天路上想剧情,心神恍惚,把笔记本丢了,导致前天只更了四千多字,结果那天有人说我没加更,出尔反尔,告诫我不要反复失信。

    昨天的新章节,写了忽必烈研究火器,又有人说反向开挂,不合理,太离谱,然后脑补一大堆剧情来喷我。还说我为水文字做准备,彻底懵了。

    给点活路好不?

    不要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好不?

    写个书,家人说,领导说,然后再被某些人说?我活在天天被人教训的环境里?

    可以不顶我,别来踩我行不?稍微有点包容行不?

    法律人是很讲究逻辑的,我说过我不会乱写,不会写俗套剧情,我的笔下反派,也是比较正常的。

    就说昨天那章,忽必烈发展火器很奇怪吗?在唐军火器上吃了那么多次亏,还对火器不重视?那忽必烈该有多傻?元廷该有多傻?

    问题是,唐军的火器是十九世纪的东西,忽必烈真能仿造的出来?凭什么看了那点情节,就认为忽必烈开挂了,拥有仿造火器了?就拿自己脑补的剧情来喷我?

    忽必烈大力发展火器才是正常人设好吧?这就反向开挂了?忽必烈就成某人说的穿越者了?

    还有吐槽忽必烈造船的,说不合理,理由是忽必烈没有造船的木料。几年前征日,元廷就缺船了,那时不会准备木料?忽必烈连这个远见都没有?那时没有木料,几年后还没有?忽必烈是白痴?这样的人都能争夺到汗位,都能灭宋?

    为什么个别人总是见风就是雨?

    不想说了。喜欢我包容我的书友也能看得出来,我是个性情中人,也很直爽,高兴就笑,伤心就哭,生气就闹。但我三观比较正,不田园女权,不势利拜金,也追求经济独立,我只是有点任性罢了。

    哪怕因为我的任性吐槽,丢失一些读者,我也认了。我就想看看,最后有几个书友会一直支持我到底。

    如果只有一个人支持我到底,我也会泪目说,这本书是为你写的啊。

    至于弃我而去者……我有诗云:

    “昔人弃我成陌路,奈何今日恋别情。天涯此番茕茕去,露湿衣裙泪沾巾。”

    另外,今早五点起床,万字更新。

 第600、601节 虎老雄心在…画污恨意长

    襄阳公主萧畾,是萧隐唯一的女儿。由于打小就生活在豪族之家,加上貌美才高,所以眼高于顶。她心目中的良人,不是一般男子,而是那种纵横捭阖的大英雄。

    事实上,她虽然毫不掩饰的说出“嫁人当嫁李中正”,可关于李洛的长相品行,她却一无所知。

    与其说她想嫁给李洛这个人,不如说她想嫁给李洛这样的人。

    “听闻李洛虽然年轻,却已有王后。此事,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萧畾并不扭捏作态,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顾虑。

    她可不想做什么侧妃。

    真要嫁过去…她萧畾应该是王后!

    侍女明娥笑道:“奴婢听说,陛下派了礼部尚书刘辅之去成都见李洛了,暗示李洛废后,再结为秦晋之好。”

    废后?

    萧畾蛾眉一蹙,这恐怕不成吧?

    “奴婢还听说,那萧后在唐国牝鸡司晨,不守妇道。唐王在外打仗,她将宰相的大权夺过来,自己处理政务,这不是不守本分么?那还要宰相干什么?”明娥煞有其事的说道。

    “牝鸡司晨?不守妇道?”萧畾哑然失笑,伸出春葱般的玉指点点明娥的脑门,“女子理政就是不守妇道了?这话好没道理。唐国初建,江山不稳,宰相毕竟是外人。唐王在外打仗,当然更放心崔后。”

    明娥道:“但据说崔后大权独揽,很是霸道,怎么看都是吕后武后的路数。就连陛下,都说崔后不是唐王良配哩。”

    萧畾轻摇螓首,“人云亦云,岂可当真。贤与不贤,唯有唐王自知。废后之事,料无可遂。此事,不说也罢。”

    她口中说的淡定,可心中却失望无比,很是不快。

    萧畾说完,就若无其事的继续练习书法,只给侍女一个曼妙绰约的背影。

    可不知不觉间,她临摹的那种婉约秀丽的卫夫人簪花小楷,慢慢的写成了王右军的《十七帖》,笔意凌厉锋锐。可因为火候不到,竟然隐含了一丝峥嵘的杀伐之意。

    最后,襄阳公主笔下出现两首诗:

    “月暗花难见,草长路将迷。借我青锋意,从容步竟夕。”

    还有一首是:

    “长叹蛾眉意难平,恨却香闺绣户心。雉飞汉家盛世到,瞾凌唐宫天下明。漫漫石碑无一字,斑斑青史更无情。苍天若遂襄阳意,女儿亦可致太平。”

    所谓诗言志也,这襄阳公主其人若何,已经不言自明了。

    此女也很小心,写完之后,就将两首容易表露心迹的诗焚了。

    明志焚诗,萧畾经常这么干。

    …………

    此时的益州,到处都在筛选新兵,到处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