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洛的文士,其实就是后世的人文科学从业者。

    文士用来搞教化,繁荣艺术文化。武士就是从军从警,保家卫国。理士负责自然格物研究和制造技术,道士就是用来祭祀传道,统一华夏思想民心,抵御异教的侵蚀。

    各司其职,相互影响促进。李洛还是在用士子治国,但他的士,已经不同了。

    接着又是第四道诏书:“…颁布刊行《大道论》,凡士,皆研读之…”

    道家思想偏理科,哲学思辨性更强,用来替换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再好不过。不过唐国的道家其实也是新道家,融合了儒家。

    经过郑思肖的努力,纳儒为道的理论体系已经全部建立起来。郑思肖的《大道论》中明确提出,儒乃是天地大道的分支,属于人之道。所以儒士,也是道家信士。

    大道论认为,天地大道包括理之道(自然科学)和人之道(人文道德)。

    理之道包括物道,数道,医道,匠道,农道等;人之道又包括君道,臣道,武道,民道。

    总结是,天地大道就是昊天上帝意志决定的真理,任何人都能顺应大道,都应该顺应各自的道。

    文天祥也看过《大道论》。他的理解是,大王其实是在复古改良,将先秦时代的百家思想,存其精华去其糟柏,然后融会贯通为一,再以道家之名提纲挈领。

    当真是千古未闻的神来之笔。用来凝聚人心,教化天下,治国理政,那是再好不过了。

    百家皆为我所用啊!大王之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一斑。

    李洛看过《大道论》,觉得逻辑上推理极严,没有漏洞,准备下诏刊印,发行天下。

    这几十年,经过金亡宋灭,蒙元逞凶,儒家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现在是儒家最虚弱,最自卑的时候,一部《大道论》轰出,将如同春雷一般震撼人心,一扫颓势。

    趁虚而入,取而代之,行思想革命之伟业!

    李洛觉得《大道论》以后世的眼光看,将唯物和唯心有机结合起来了,就如同道家的阴阳八卦,并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将两者对立起来。

    在李洛和崔秀宁的指导下,《大道论》总结改良了华夏文化,是华夏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李洛君臣不知道的是,《大道论》不但将来成为整个东方的统治思想,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让华夏文明始终保持了绝对领先。

    郑思肖也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大思想家。

    第五道诏书,才开始涉及到实际政事,叫《积肥令》。

    世界各国古代农耕民族,皆重视粪肥和草木灰肥。可问题是没有严密的管理,不但造成粪便污染,还造成大量的粪便浪费。

    比如此时,乡村甚至城中人畜随处便溺的现象处处可见,不但很不卫生,也让人畜粪便大量浪费。

    同时,古代沤肥手段不好,没有经过发酵处理,效果也打了折扣。(以上内容不知对否)

    倘若能有效治理,不但能美化环境,还能使得亩产增加。保守估计,也能增加一成粮食。

    李洛似乎记得,后世中国曾经推广过积肥沤肥,大概内容他不太清楚。但他相信肯定有人知道怎么做。

    《积肥令》事关国家大计,本身不奇怪。可让百官意外的是,《积肥令》还有一个附加内容,就是广修公用茅厕。

    古代是有公厕的。就是《周礼》和《墨子》这么古老的书,也提到了公厕。可以说,华夏是最早有公厕的国度。

    可问题是,公厕太少了。这也是导致乡村城池到处大小便的原因。

    为何?是古人傻?

    非也。

    因为古代是土司私有制。公厕占用的土地,算谁的?要知道,公厕所在,秽气冲鼻,苍蝇又多,影响的不仅仅是茅房所占的面积。

    比如临安城,这么大的城池这么多人,总共有多少公厕呢?

    不到十个。

    还都是赵官家在的时候修建的。

    而且古代公厕一次只能使用一人,可不像后世公厕那样能同时多人使用。那你说,一旦有行人内急怎么办?

    当然是乘人不备找个角落就来。

    别说男子,女子内急了也只能这样。

    《积肥令》要求城中千人必须有一公厕,大路边每隔五里,必须有一公厕。

    另外还在城中城立管理卫生的清城所,专门管理公厕和卫生,以及城中人畜粪便和垃圾处理,还负责处罚。

    清城所还负责城中粪肥贸易,收入所得俱归清城所。

    如此一来,唐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还能减少疾病传播。

    最后一道命令,是颁布《女婴禁杀令》。

    本来,这应该是海东时代《大唐简律》的条文。可江南百姓对《大唐简律》还不太了解。李洛干脆单独发一道诏,让百姓更加重视。

    “…夫大唐以道治国。有民家重男轻女,残杀女婴,以至于民间男多女少。寡人闻吴县,男子倍于女子,大而难娶,茕茕孤老,此非悖逆天道之报也?”

    “人有五伦,男岂无妻?寡人不忍彼等之患也。且,人之道,人命关天。女婴岂非人也?岂非骨肉也?虎毒尚不食子,生女而杀之者,禽兽不如矣。”

    “古来杀人者死。杀婴,亦杀人也,有违天道,杀亲,有违人伦。故以杀人罪从重论处,无论主谋同谋,主犯从犯,俱腰斩。知情不报者,苦役三年。钦此!”

    此令一出,人人悚然。

    好严厉的禁令!

    竟然无论主谋同谋,主犯从犯,不但全部按照杀人罪斩杀,还因为“杀亲”,罪加一等,从重处死!

    李洛和崔秀宁在海东已经这么干了,他们当然也要在东南四川这么干。

    后世不少人误解,以为古代因为战争,应该是女多男少,以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是在现代。

    其实恰恰相反。古代更严重,而且严重的多。就算战乱时期,女子也死的更多。

    要知道,民间杀害女婴非常普遍,几乎每村都有。之前并没有人当回事,毕竟都是重男轻女嘛。

    早在战国,《韩非子》中就记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尤其是宋代以来,很多地方都是满村光棍,因为无女可娶,而成为盗贼,为患地方,甚至聚众造反。

    唐朝情况好得多,杀害女婴的极少,甚至一度重女轻男。白居易诗中“不重生男重生女”,并不是诗人的夸张。这是唐朝女性地位高的体现。

    可到了宋朝,女子地位大降,情况急转而下,民间溺杀女婴成为普遍风气。

    不然你以为宋朝为何那么多次造反?都是因为没饭吃?

    不。

    很多是因为没女人。光棍一条,此生无望,还怕什么?造赵官家的反呗。

    那么朝廷就不禁止么?

    当然禁。

    可问题是,禁也没啥用。

    明初的苏州,男人是女人的两倍还多。而且不止苏州,全国到处都是男女比率悬殊,连洪武帝都很苦恼。这也是明朝前期虽然盛世,人口却百年难以增长的原因。

    康麻子也大为苦恼,不但数次下旨严禁,甚至施行连坐制度,可仍然禁不住。尤其是在最严重的温州,竟然出现“十男之中,八无家室”的极端情况。

    当时温州十个男子,八个打光棍!

    逼得满清皇帝也哀叹,“至于此乎,何其难也!”

    为何这么难禁?除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还有三个客观原因。

    一是处罚太轻微,根本无关痛痒。为何处罚轻?因为父为子纲,父母杀害子女,罪责很轻。这一点,连酋长康麻子都不敢碰!

    二是皇权不下乡,民民相护,加上没有机关管理生育,导致官府不知道。

    三是最重要的,百姓日子太苦,养不了太多孩子,只好选择性的杀害女婴。

    就说现在唐国治下,男女比率已经达到恐怖的五比三。这意味着,十个男子会有四个打光棍。

    而民间仍然在溺杀女婴!

    就算李洛一统天下,也有个屁的盛世。那么多男子没有妻子家室,你盛世?想屁吃。

    李洛要是不狠狠刹住这股歪风,他还是圣人唐王?

    崔秀宁也没有资格被江南百姓称为圣母娘娘(真是圣母哦)。

    而且李洛相信自己能禁住。一是唐国皇权能下乡,二是处罚之酷烈前所未有,他有《大道论》,父子纲常必须服从《大道论》。

    父母杀害子女,不行!一样按照杀人罪处置,还要以杀亲,从重处罚。

    这当然阻力很大。不光儒士会反对,就是百姓也会反对。可李洛心有大道,他不怕反对。

    三是李洛能让百姓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大大减轻他们的负担。

    然而,这道禁令还有一套组合拳配合。

    自今日起,凡是生女婴者,每年可以补贴养育钱一块银元。一直领到五岁!

    等于说,朝廷帮你养女儿!

    李洛要通过严惩加奖励的办法,迅速扭转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

    那是不是会让财政崩溃?

    也不会。

    按照现在的人口规模,整个华夏每年出生的女婴,最多两百多万,五年累计也就一千万。

    就算统一天下,每年也就多支出一千万银元。而且现在每年还花不了这么多,第五年才增加到一千万元支出。

    那么按照八千万的人口算,一旦恢复生产,大唐的农税加商税,每年国库收入最少也有八千万以上。

    养女婴一千万而已,咬咬牙就过了。

    等到移风易俗,百姓日子丰裕起来,重男轻女的观念淡化,就可以停止奖励了。

    李洛宁愿每年大出血,也不能让那么多男子无女可娶!

    这才是圣王啊!

    我李洛,不能让千万男儿没老婆!

    果然,听完这一系列命令,群臣再也忍不住的下拜,纷纷激动无比的说道:“大王真乃千古圣王,尧舜不能过也!”

    ps:今天强制性团建,必须参加,所以只能这么多了。蟹蟹大家支持我,很感动。求订阅,晚安!嗯,这章可能有点争议哦。但那时男女比例实在太吓人,不花大力气不行啊。

 第612、613节 仓皇北顾…只能投奔李洛了

    虽然《禁杀女婴诏》的措施受到群臣认可,但还是有人提出了意见。

    刚被任命为翰林院司院使的牟巘出列奏道:

    “大王,民间杀女婴,古已有之,尤以赵宋为烈,以至于男大难娶,光棍遍地。大王严惩厚赏,千古明君不能过也。”

    “然,民间亦有杀男婴者也。虽然为数极少,不值一提,可终究不是没有。大王此诏虽是圣王之道,可却未能保护男婴啊。”

    “臣以为,杀男婴者,亦一体禁绝,同等杀人也。只是不用再出补贴银罢了。”

    李洛听了,不禁拊掌笑道:“善哉斯言!牟卿之言是亦,寡人当纳之。那便增加一条,杀男婴者亦按杀女婴处置,但不给奖励。”

    牟巘的话很有道理。虽然杀女婴者极多,杀男婴者极少,可终究还是存在。难道这被杀的男婴就该死吗?

    当然全部按照杀人罪处置。

    牟巘心悦诚服,“大王之贤,至于此乎!”

    在他们看来,李洛真的是那种完美的君主了。

    大王只以天下苍生为念,高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