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75章 第655 656节 征日之议

    随着忽必烈在西部折腾,消息也越来越频繁。不过,哪怕最新的消息,也是一个月前的。“

    “忽必烈要设苹果城为西都。”崔秀宁说道,“安西王阿难答,改封镇西王,坐镇苹果城。忽必烈还征发西域各族奴隶,再增修两条东西驿站。”

    “一条是伊犁到黑海的驿站。还有一条是吐鲁番到起儿漫城(波斯湾)的驿站通道。”

    “忽必烈的目标是,哪怕西亚东欧有事,消息也要在一月之内传回大都。并且,屯驻在甘肃的骑兵重兵集团,能够在三个月内支援到西部任何一地,包括东欧。”

    崔秀宁说完,将最新的情报递给李洛。李洛没有再看,崔秀宁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看来,忽必烈不光要恢复窝阔台时代“大汗汗庭”(元廷)对西域和东欧的控制,他还想做到比窝阔台更彻底的掌控。

    李洛很是无语,东西方本来就有丝绸之路连通,而且很发达。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能够连通到印度,西亚,欧洲,北非。

    而且,丝绸之路到了元朝更加发达,繁荣程度远甚于宋代。元朝丝绸之路是继汉唐之后第三次大辉煌时期。

    加上蒙元几代皇帝为了控制西方,又大力修建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使得从西北到西亚的驿站密布。蒙元对站赤(邮驿)交通高度重视,加上可以用武力无偿征发大量奴隶,低成本的修建,所以真的是“筑路万里”。

    早在窝阔台时代,蒙古帝国就修建了上都和林到金帐汗国的驿站。

    那么,加上要增修的两条驿站,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达到了四条以上!

    这个工程……真是呵呵了。

    不得不说,蒙元的野蛮,某些时候也有客观的“好处”。起码它能不顾惜劳力,不怕底层反抗,蛮干硬干还能把事干成。

    不用想,这么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多少劳力,会死多少奴隶。可蒙古贵族哪里会在意这些?

    这样是换了汉人王朝,没几个敢这么敢,就是干了,也要被诟病千百年。

    原因说起来也挺可悲的。蒙元虽然残暴,但它不用自己人服劳役啊,服劳役的都是被征服者。汉人王朝就只能用自己的百姓来做,当然不敢那么蛮干。

    元朝从灭金开始也就统治一百多年,修的道路里程却比几个大王朝加起来都要多,就连西北西南很多难修的地方都修了,靠的就是武力和蛮力。元朝西南土司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修建和维护驿站,为此死了很多西南各族百姓。

    “修路总归对我们不是坏事。西域我们也想要,到时就看谁打的赢。”李洛说道。他很有自信,所以他巴不得元廷修路。

    崔秀宁道:“忽必烈已经东归了,现在估计到了甘肃。元廷虽然失去了南方,却得到了中西亚。从军事的角度,已经更强了。”

    “特察局分析,元廷明年必定会出兵南征。”

    “明年南征?”李洛哼了一声,“明年我还想北伐呢,就看谁先打谁!”

    崔秀宁笑道:“南方刚刚拿到手,还没有缓口气,生产都没有恢复,明年就北伐?太急了吧。大臣们也会觉得仓促。明年,最多就是拿下关中,闭关据守。”

    “我觉得,先不要想北伐的事。一年之内,做好内政和练兵就行。元军就是要打,我们也要不为所动。”

    李洛也知道崔秀宁说的对。所谓明年就北伐,根本不现实。现在已经七月下旬,第二次中元节大祭都举办过了。

    大唐虽然一统南国,却百废待兴,根基未稳,明年北伐显然太过仓促。

    李洛现在可不比朱元璋。朱元璋占据江南多年,灭掉陈友谅几年后才北伐,根基已经非常稳固。他呢?起兵才两年多,占据湖广才数月。

    再说,此时的元军,和元末的元军,实力天差地别。一旦大败,后果极其严重。

    几十万步兵跑到北方和几十万骑兵打……先别说唐国有没有这个实力,那得有多悬?

    明年能拿下关中,已经很不错了。就算这个目标,也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后勤粮草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宫内转转吧。”崔秀宁提议。

    两人也不乘坐肩舆,就这么带着几个几个侍卫宫人,在宫中散心。

    萧梁带草木,自认为是木德,所以宫中特点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喜欢享受的萧隐甚至将江陵城外的古树都移栽到宫中,这也导致一到夏天婵就特别多,吵得人心烦。

    两人现在住的的宫殿,叫龙章宫,本来是萧隐召见宰执和休息的宫殿,职务职能和寝宫职能一体,类似于明清的乾清宫。

    崔秀宁作为王后,本来应该居住在萧梁皇后所居的凤姿宫。但两人不想分居,就不合礼法的都住在乾清宫。

    从龙章宫殿堂往外看,最巍峨的所在就是用来朝会的光政殿。光政殿之前,就是内宫门之一的青龙门。

    按照唐宫的制度,青龙门之内是宫城,门外是皇城。三府九部诸寺的衙门,以及唐国宗庙,都在皇城。皇城区域很大,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每门驻扎一个混编的独立禁卫团。

    皇城之外,才是城区。江陵城是大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各驻扎一个禁卫旅。加上三千人的虎牙禁军,整个江陵城内驻扎了三万兵马。

    城外,各有东西两座大营,各驻扎三万兵马。也就是说江陵内外,有近十万大军防守。

    这还不算宫内的八百侍卫。

    可谓固若金汤。

    如今,接受了萧梁宫人的唐宫,宫中役使人员达到四千人,加上侍卫,人气已经很足了。

    李洛将宫中诸司按照明朝的机构精简,将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兵仗局、御马监等八个衙门撤掉,只保留十六个,称为“十六内衙”。

    裁撤这些内衙,等于是废了内宦干政的机构平台,让他们再也没有能力指染政权和兵权。

    为了让宦官宫女们有服役的能力,李洛还召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优秀匠师入宫,教授他们厨艺、制衣、酿造、打金、印染等技术。毕竟皇室的很多御用之物,还是需要宫内来定制。

    此时,两人就逛到一个叫司苑局的地方。

    司苑局,是负责宫中蔬菜瓜果等事物的小衙门。

    两人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的骂声:“瞎了眼的奴婢!没见到这西瓜不够圆么!颜色也不中看,为哈还要挑进来!找死么!”

    赫然是中官常侍钱龙的声音,是他在骂人。

    中官常侍,是李洛新设的内宦长官,类似于明清的总管太监。李洛在宫中设置了四个内宦长官,四个女官长官,但不设置大总管,让这八人相互制衡。

    钱龙的正式官职是: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

    凡是吃的喝的,从采购,种植饲养管理,质量检查,加工制作,相关人事和衙门等等,全部由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来负责。

    钱龙正指着一个小宦官骂的起敬,忽然看到众人悚然全部跪下,声音立刻戛然而止,反应迅速的转身,下拜道:“奴婢乾隆,叩见大王,娘娘!”

    李洛眼睛一扫,所然看见一个不太圆的西瓜发在木案上。

    如今夏天炎热,李洛夫妇和孩子们每天都要吃冰镇西瓜。其实他们根本不讲究,只要西瓜熟了够甜就行。可是想不到,到了司苑局,钱龙的要求竟然这么苛刻。

    不但要够大,还要够圆,颜色还要好看!

    一个西瓜而已,至于么?

    不过,李洛完全没有责罚钱龙的意思。

    过嘴的东西,他不怕苛刻,就怕不苛刻!

    再说,当着小宦官面呵斥钱龙,那他的工作也没法干了。在基层员工面前,大领导要维护小领导的面子。

    这是管理学,不能坏了规矩。不然就不好管了,事也不好办了。

    除非小领导太过分,过了线。这就要一下子办到底。

    “起来吧。钱龙,这宫中的卫生条例,他们都会背诵,遵守么?”李洛问道。

    钱龙赶紧回道:“回禀大王,其他人奴婢不知,奴婢管的人,都是会背诵,也遵守了的。就在早上,一个宫女切菜时没有带口罩,就罚她十分,重新来过。”

    口罩,卫生条例,积分制,这些都是小两口搞出来的东西。

    不过,中官常侍没有体罚殴打他们的权力。一旦谁犯了严重的事,就交给宫法堂处置,大宦官无权任意处置小宦官。

    在唐宫,无论宫女还是宦官,人权上还是比以往朝代强得多。小两口是用现代国企的模式管理他们,而不是管理奴隶。

    李洛点点头,和崔秀宁离开。

    “恭送大王!恭送娘娘!”钱龙赶紧下拜。

    “我们真的成了腐朽的统治阶级。”崔秀宁神色复杂的笑道,“吃个西瓜都这么多事。”

    随从不远不近的跟着,听不到她说话。

    李洛道:“这不好么?我觉得挺好。现代社会,还有大把的人伺候别人,命运被别人摆布。都是为了口饭吃。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他们把我们伺候服务的好好的,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更好的身体管理国家,就是他们的价值。”

    “好吧。”崔秀宁道,“我们还能保持这个看法,到了李征,李征的儿子,就不会这么看了。他们会认为,宫人就是奴才。”

    李洛无所谓的说:“那我们就不用管了。我们不能告诉他们什么普世价值,什么人权,我们只能以身作则,让他们对下人有起码的尊重。有些事啊,只能做,不能说。”

    两人在宫中个衙门逛了一遍,回到龙章宫时,文天龙已经在等候了。

    “大王。”文天祥站起来要行礼,被李洛扶住,“文先生勿要多礼,此时进宫,可是有了什么事?”

    文天祥每次进宫,肯定是有要事,而且必定和军事有关。

    文天祥道:“交州水师都督刘拓奏报的军情,是关于天竺的消息。安南…交州海商在西洋(当时指印度洋)听到消息,说是东边五月份来了很多人马,突然攻打阿洪国,杀了阿洪国国王,雀占鸠巢。”

    “臣以为,应该就是大理和萧梁残部所为了。”

    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都不奇怪。

    萧家兄妹花了两个月时间穿过若开山脉,突然出现在印度洋东岸,再花一个月时间灭掉没有防备的阿洪国,完全来得及,毕竟他们有十来万兵马。

    翻山越岭对其他人来说是畏途,可对于大理人来说算得了什么?从云贵高原往低处走,本就是西南山地土著,还怕老林子?

    据说后世远征军在缅甸和日军打仗,最厉害的就是云南兵。要知道,历史上整个缅北都是大理国的。大理才是缅甸雨林真正的主人。可惜,那一大片原始森林被我大清送给英属缅甸了,这才变成缅甸的。

    “应该就是他们了。”李洛很肯定的说。

    文天祥道:“水师想远征一次打一打,臣的意思是放任自流,先让他们折腾。但此事重大,还请大王裁决。”

    水师想打?那不行!

    李洛想都不想的摇头,“不打。就让他们折腾。不但要让他们折腾…必要时还要帮他们一把!”

    文天祥笑道:“臣明白了。”

    君臣二人都是心照不宣的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