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表现,才真的让他满意。

    “那就以你当初跟随朕征日的功劳,领受爵位。不要再推辞了。”李洛说道。

    哲札不接受爵位,他麾下一万骑兵不会安心。封哲札为侯,不但能尽快消化一万骑兵,以后还能招降更多的元军骑兵。

    李洛很清楚,大唐不可能彻底灭掉蒙元这个马背上的王朝。人家打不过还跑不了么?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优势。汉唐和明初那么强,也无法彻底干掉胡族,凭他就能?

    最好的结果,就是将蒙元赶到西方。可以想象,大唐未来几代君主都可能和西方打仗,哪怕蒙元灭亡,也会出现类似奥斯曼帝国之类的绿色强权。

    那么大唐就需要招纳更多的游牧民族骑兵来远征,控制大漠和西域。

    哲札听到这话,只能感激的叩首道:“那末将就以当年随大将军征日之功,领受爵位!奴才哲札,拜见大汗!”

    “哈哈哈!”李洛大笑,“朕是大唐皇帝,不是草原可汗。你是朕的臣子,也不是朕的奴才!”

    谁知蒙古人的脑回路终究不同,这蒙古汉子有些固执的说道:“蒙古人只忠于可汗。大将军为何不称汗呢?大将军是大唐皇帝,也可以是可汗啊!”

    李洛一愣,他竟然发现,哲札说的好有道理。

    “哲札想尊朕为汗。”李洛对左右将领们解释道,他们大多听不懂蒙语。

    唐军大将们也觉得很有道理。他们希望,陛下接受称汗,以便于招纳草原骑兵。

    哲札道:“请大将军召见千户们,末将和他们一起,遵大将军为汗!”

    很快,十个千户就全部带进来,一起叩拜李洛,各自发了血誓效忠。

    哲札道:“大将军是草原勇士都敬仰的大英雄,如今成了我们的主上,你们说,大将军应不应该称汗?”

    一群千户们毫不犹豫的说道:“应该!只有可汗,才是苍天草原的主人!”

    哲札竟然当场就和他们有商有量起来,“那你们说,应该尊大将军什么可汗好呢?”

    事实上,蒙古人这种公开讨论的方式不是鲁莽,而是他们表示忠诚和公正的方式。他们往往当着主上的面,讨论上什么尊号。

    铁木真上可汗尊号时,也是一帮部将在他面前公开议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可不是铁木真自己取得,而是部下议论后上的尊号。

    一群蒙古色目将领操着蒙语呜噜呜噜的议论,非常认真。

    唐军将领们听不懂,就这么看着,场面不要太奇怪。

    李洛坐在帅位上,看着哲札等人讨论,觉得很有意思。

    有人说,李洛很有智慧,可尊为墨尔根可汗。但马上被其他人反对,说这个称号不够伟大,大将军巍峨如山,应该叫阿古拉汗。有人又说大将军光明伟大,应该叫格日乐图汗(光明可汗),还有人说应该叫腾格里汗(天可汗)。

    最后,还是定下了腾格里汗。

    “大将军,我们请求上大将军尊号为腾格里汗,也就是汉人说的天可汗!”哲札说道,再次以蒙古人的礼节匍匐在地,“哲札拜见腾格里汗!”

    李洛神色古怪,什么?腾格里汗?这不是乾隆的汗号么?

    乾隆那个不要脸的叫腾格里汗,为何自己就不行?

    一群蒙古色目将领也不管李洛愿不愿意,都纷纷下拜,口称“见过腾格里汗”。

    李洛站起来,亲自扶他们起来,“既然勇士们尊朕为天可汗,那朕再推辞就拂了你们的好意。也罢,那朕就做做这个天可汗!”

    谁要是说蒙古人没心眼,那他自己才是没心眼。

    为何哲札等人要尊李洛怎么高的汗号?

    事实上李洛只有南方半壁,没有一寸土地在草原和西域,根本没有资格称什么天可汗。

    而腾格里汗,是最好的汗号,比成吉思汗这个汗号还要好。难道在哲札等人心里,李洛比铁木真还要伟大了?绝无可能。

    这里就能看出哲札等人的心眼了。

    他们是降将,上一个最好的尊号,一方面可以表态效忠诚意,一方面也是为自己洗白。

    投降腾格里汗,错了么?当然没错?丢人么?不丢人?应该么?应该。

    于是,这次近乎儿戏的上尊号行为,就造就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的天可汗。

    李洛也由此继承“其祖”唐太宗的汗号,成为第二个天可汗!

    天可汗李洛果然大方,立刻封十名千户为子爵,世袭罔替。并告诉他们,将来还有很多立功的机会。

    接着,李洛就将一万骑兵按照唐军编制整编,派驻各级监理和军法官。不过,虽然编制和人事有所改动,可仍然由哲札等人统领。

    等到一万骑兵正式易帜成为唐军,李洛才检阅他们,赐予“唐射骑”军号。因为这是唐军序列中最擅长骑射的骑兵,也是唯一以蒙古骑兵为主的骑兵。

    明用暗防,是李洛对降军尤其是蒙古色目降兵的策略。他的防备手段很隐蔽,可是却很有效果。

    要是降将想叛乱,估计还没正式行动,李洛就会收到消息,同时应急机制马上生效。

    唐军中的任何异动,都瞒不过特察局隐藏的特务。

    用特务监视军队和将领,是李中正最主要的手段。特察局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而专业的特务机构,以至于崔秀宁不得不在特察局内部设立了一个内情所,成为特务中的特务。

    内情所什么都不管,只管特察局内部的监察。人员相对其他特务也是隐蔽的。

    可以说,拥有几千特工的特察局,是除了唐军之外唐廷最重要的暴力机关,不但刺探内外敌我的军事政情,还负责民间、官场等情报,而且拥有逮捕、审讯、关押、调查等权力。

    权势这么大,能不小心谨慎么?情报机构一旦失控,也是很可怕的。

    唐廷如今军警宪特齐全,内外监察制度在崔秀宁长期的治理下已经很完善。无论将领还是官员和工匠,想叛变都变得很困难。

    所以,一些特务借着人事调动进入“唐射营”,李洛就不担心背叛了。根本不需要李洛叮嘱,特察局就会主动将“唐射营”纳入重点防控对象。

    第二天,被俘虏的忻都才被押到大唐皇帝的御帐。

    被五花大绑的忻都夷然不惧,他冷笑着看着李洛,昂然说道:“李洛,你是一个卑鄙的偷羊贼,一个可耻的叛臣。长生天会惩罚你,等着吧。”

    李洛淡淡说道:“朕不但是大唐皇帝,还是你们草原人的天可汗。你们的长生天没有办法惩罚朕。倒是你,随时会被愤怒的天可汗惩罚。”

    “天可汗?”忻都哈哈大笑,“李洛,你的脸皮或许比金山上的石头还要厚实,竟然敢自封天可汗,这是我忻都听过的最大的笑话。”

    李洛冷笑,“总有一天,朕保证你笑不出来。看在当年和你共事的份上,朕不会杀你。你是孛儿只斤家的人,不知道你的大汗和族长,愿不愿意用你换一个女人。”

    “换一个女人?”忻都冷哼,“你最好杀了我,拿我换一个女人,是对我的侮辱。”

    李洛挥挥手,令人将忻都带下去。忻都杀不杀其实根本无所谓,留他一命反而能换点东西。他毕竟是封了国公的元朝宗室,杀了不划算。

    修整一天后,唐军就向改名为宝音和托的镰仓城进发。

    还没到镰仓城,数年来一直留在日国的大特务李徐,就主动来求见。

    “臣李徐,拜见君…陛下!”李徐泪水涟涟的下拜。

    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李洛了。

    “起来起来!”李洛亲自扶起李徐,“这几年辛苦你了,你做的很好。”

    李徐在日国长袖善舞,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商社,在民间安插了很多人手,培养了很多当年流亡日国的汉人。

    可以说,李徐已经掌控了日国民间的舆论。这使得日国百姓早就盼望唐军打过来。

    不光如此,李徐还引导元廷官员彻底废掉了日国民间的神道教,使得日国成为一颗熟透的果子。

    “只要为陛下效力,为大唐效力,臣就半点不苦。臣一直在日国,却封了侯,真是惭愧。”李徐说道。

    加上新封的怀化侯哲札,大唐如今共有三十七人封了县侯和乡侯,其中特务系的就有十几个,但多是乡侯。李徐就是乡侯。

    “日国传檄可定,你功劳不小。不过,你还不能回本土,朕还要你在这里待上两年。”李洛拍拍李徐的肩膀。

    “请陛下分派,臣万死不辞!”

    李洛道:“朕要改日国为瀛州,设九郡,以你为瀛州牧,全力在瀛州推行大唐制度。此任非你莫属啊。”

    “遵旨,臣一定交给陛下一个与中原无二的瀛州!”李徐毫不犹豫的说道。

    瀛州牧乃封疆大吏,瀛州又孤悬海外,绝对是重任了,足见陛下对自己的信任。

    唐军进入镰仓城后,城中百姓早在特务们的发动下欢迎,甚至很多人高喊大唐万岁,皇帝万岁。

    很明显,李徐的工作没白干。

    李洛当即下令改宝音和托(镰仓)为汉光城,将关东一分为二,镰仓附近三百里的范围改为汉光郡。汉光郡之北的关东地区,设为华唐郡。

    陆奥地区设为雪原郡,后世北海道地区设为北寒郡。

    关西地区,京都以及京都之西设为平安郡,奈良和大阪一带设为海仓郡。

    改京都平安京为平安城,奈良为海仓城,富士山为雪塔山,伊势神宫改为炎黄帝宫…各地改名者多达百余处。

    所有元人修建的某某寺,全部改为道庙。

    至此,后世整个日国设为九郡七十二县。

    随着《均田诏》,《赐姓诏》以及赈济令的下达,本州数百万百姓的民心立刻被李洛轻而易举的掌握。

    所有元廷官员的财产被没收,牧场和封地收为国有。共没收财物折合银元八百七十余万元,牧场战马四万二千余匹,牛三万七千余头。

    到了四月底,均田令等政策已经落实完毕,唐廷的州郡县乡村五级机构全部组建完成,开始了运转。

    同时,唐军剿匪分队也宣告成立,剿杀数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匪患。

    户口清查之后,本州岛幸存人口只有四百二十余万,损失了近三百万。北海道地区因为日人很少,是虾夷为主,还没有统计。

    加上九州岛和四国岛的人口,唐国共增加人口五百多万。

    除此之外,李洛还密令烧毁所有的日国史书和典籍,如《日本书纪》、《源氏物语》、《古事记》、《三代实录》、《日本后记》、《续日本纪》等等。

    事实上,在李洛当年的建议作用下,第一任东瀛行省平章政事玉昔帖木儿,已经对日国史书典籍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焚毁。绝大多数的典籍和雕版,都被元廷毁灭了。

    很多维护日国典籍的文人,也被元廷杀的差不多了。

    之后,唐国特务又搜检性的毁了一遍。

    所以,李洛这次密令焚毁日国典籍,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毁了。于是李徐就干脆将留存的石碑刻文也毁掉。

    但也不是什么都毁。日国很多碑文,都非常“中原”,这样的碑文就保存完好。

    经过元廷肆无忌惮的大毁灭,再加上李徐和李洛的焚毁,日国数百年来的民族意识印记,基本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