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今年之内,大元铁骑还会驻扎中原,帮助大宋抵抗唐军北伐。大宋只要提供粮草即可。

    足足半天之后,赵显才又惧又喜的离开大明宫,由侍卫护送着回到瀛国公府。

    就从这一刻开始,瀛国公府的保卫,上升到亲王级别。

    此时,故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已经去世,但赵显之母全太后还在世。

    全太后听到赵显转述的忽必烈之言,大惊失色的说道:“儿啊,这官家你做不得啊,南唐如此强大,你做了官家,还要做一次亡国之君啊!”

    赵显垂泪道:“母亲,如今这官家,儿是不做也得做,又能怎样?”

    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元廷速度很快,仅仅三天后,忽必烈就下诏,册立赵显为大宋天子,年号弘德。

    接着,借助赵显的名义,封留梦炎为平章政事,叶李为枢密使。所有汉官,全部一股脑塞给赵显,组建新的“大宋朝廷”。

    忽必烈由抽调二十万不太可靠的汉军,改为宋军。

    一切官名,全部恢复宋制。

    接着,忽必烈下诏,说有感于宋主仁德,还给中原故地,以安汉家之心。因宋主恳求,特将中原庄园牧场,悉数归还大宋,以全大宋爱民之心。

    一连几道圣旨之后,大元皇帝“礼送”“大宋君臣”离开大都,前往开封。

    黄河南岸的开封,一夜之间就换上了大宋的旗帜。开封官吏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宋官员,开始紧急布置迎驾,多年不用已经废弃的开封皇宫,又重新打开。

    城中百姓惊闻,大宋复国了!

    用不了几天,赵官家就要在开封登基了!

    五月初一,“大宋君臣”浩浩荡荡来到开封。当日,赵显就在开封金朝故宫登基为帝,改元宏德,尊母全氏为皇太后。

    然后,赵显大封百官。甚至,赵显还在元廷授意下,封在关中坐镇的天祥为秦国公,上柱国,平章军国重事。令天祥率部归正,扶保大宋。

    同时,“大宋天子”下诏,中原已经恢复,百姓可安矣。还说要推行均田令,减免赋税,赈济流民。

    与此同时,河南江北的蒙元色目官员以及村社蒙古保长,也开始奉旨北归。

    赵显又下诏,恢复汉家衣冠,尊崇汉家旧俗。

    短短几天时间,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就风一般吹往中原大地!

    五月初六,李洛刚刚回到江陵,还没接受群臣祝贺,就收到北方急报。

    四月二十五,忽必烈册立赵显为大宋天子,送到开封即位,元廷疆土退到黄河之北五月初一,赵显在开封即皇帝位,年号弘德。

    更恶心人的是,赵显下诏宣扬中原已经恢复,还下诏推行均田令,甚至封天祥官爵,“令”天祥率部归正,扶保大宋。

    太恶心了。

    唐廷得到消息,一片哗然。

    忽必烈竟然不声不响的做下好大事!

    尤其是崔秀宁,气的折断一支笔。

    布置大量特务,煽动北地反元抗税,本是她指示特察局策划的阳谋。元廷要是镇压,就会激起北方大起义,唐军借着起义北伐,让蒙元四面楚歌,粮草断绝,从而最短时间内打败元军,收复中原。

    元廷要是不镇压,财政会越来越困难,北伐也越来越容易。

    可谁成想,忽必烈竟然来了这一手,搞出个什么赵宋复立。

    明天就是李洛生日,所谓的大唐万寿节,朝廷内外都准备妥当。可李洛此时也缺了几分兴致。

    “特察局评估过没有,赵宋在开封复立,对北方民心有多大影响?”李洛问崔秀宁。

    崔秀宁放下一份资料,“已经评估过,初步调查是,影响还是不小。”

    “尤其是赵显的诏书,说要减免赋税,推行均田令。还有他很快就能接受大量的庄园土地。他收买民心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可中原的反元之心,也会冷却下来。”

    这是明白着的事。元廷都退到黄河之北了,中原地区将由赵宋来直接统治,这驱除鞑虏就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千万别以为中原被金元统治多年,赵宋就丧失影响力了。就算七十年后元末红巾军起义,当时势力最大的刘福通,还打着大宋的旗号,一度成为抗元主力。

    尤其是在河南和淮南,说是民心思宋或许夸张,但却都知道大宋。淮南十几年前还是南宋领土,十四五岁的少年,都做过宋人,别说中老年了。

    “大起义,暂时是很难爆发起来了。”崔秀宁苦笑,“就是北伐,也肯定要和伪宋打。”

    事实上,这时代的底层百姓没有那么多民族大义。头上不再是鞑子皇帝,换了汉人朝廷,欺负他们的保长老爷也走了,也不用再剃发留辫了,赋税比以前轻了,他们还会冒着风险起义么?

    北方大起义的酝酿机制,被破坏了。

    李洛也摇头,“我真没想到,忽必烈会这么有魄力。他这么干,损失很大,起码要弥补蒙古贵族的损失,还会少很多人力资源。”

    崔秀宁冷笑:“这就是他够狠的地方。但他有底气这么干,西域和中亚西亚东欧,有的是土地,他还怕没土地补偿贵族?他巴不得贵族去西边。人力资源反对他的百姓,那是敌人,不是人力资源。”

    “他也是没办法了,这是不良资产,必须要剥离掉,不然还会导致良性资产恶化。只是,我们低估他了,低估了他的狠。”

    李洛皱着眉头,“本来,北方爆发大起义,我们就乘机北伐。可现在,只能等到骑兵彻底练成再出兵。没有大起义配合,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骑兵。”

    崔秀宁很郁闷的说道:“最恶心的是,他们竟然打算学我们搞均田令,也准备对地方豪族动刀子了。这样搞法,真能收揽到民心。一旦北伐,就要和汉人打。”

    在古代,所谓民心最善变,也很好糊弄。北方百姓只是听说南方好,可究竟怎么好法,他们又没有感受过,怎么会有切身体会?

    你说伪宋是傀儡,问题是底层百姓哪里会管什么傀儡不傀儡?别说现在,就是后世的伪满洲国,不也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底层百姓,张口康德皇帝,闭口康德皇帝?

    唐军打败伪宋很容易,绝对是摧枯拉朽。可打的赢是一回事儿,被恶心到也是肯定的。而且,伪宋的地盘上,还有大量元军协防。

    有“皇军”骑兵在,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能不能趁着伪宋立足未稳,出兵灭了?”崔秀宁道,“还是以北伐驱除鞑虏的名义,直接打到开封,端了伪宋朝廷。”

    李洛摇头,“那就要和元军大打出手,我们骑兵新军还没有练成,又没有大起义配合,太被动了。元军巴不得我们现在就北伐。还能不能策划大起义?”

    崔秀宁道:“北方汉人被杀怕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起义的,除非元廷镇压他们抗税。可现在,元廷没有镇压,反而推出个伪宋搞均田令,剥削温柔了,他们哪里还会冒险起义?当然是能忍就先忍着。”

    李洛摊摊手,“那就没办法了。他们不起义,我们骑兵少,只能先训练骑兵。”

    北方敢于起义的人,这些年基本上被杀光了,剩下的是能忍就忍。承受临界值不到,是不会起事的。现在这个临界值,还不够。

    忽必烈准确的把握了这个度,就是不把他们逼到必须要造反的地步。

    没有大起义配合,缺乏骑兵的唐军也可以北伐,但一定伤亡重大,旷日持久。大起义在军事上虽然帮不上大忙,却能瘫痪元廷各地的统治,让唐军不用大量分兵就能轻而易举控制地方。

    “特察局就算能策划起义,那规模也大不了,很快就会被镇压。”崔秀宁道,“现在先不要想这个。这也不全是坏事,起码说明,忽必烈大叔怕了我们。不敢和我们拼消耗了。现在,你还是好好过生日吧。”

    李洛也不再想这件恶心人的事,“你不是给我准备了生日礼物么?是什么?”

    崔秀宁也高兴起来,“明天宴会上念礼单,你就知道了。”

    李洛哈哈一笑,“行,你就把惊喜留在最后吧。”

    崔秀宁坐下来,找出一本奏章,“你才回来还不知道,群臣上奏,说你收了高丽,要给你加尊号呢。你看。”

    什么?还加尊号?

    李洛接过来一看,果然是上奏请加尊号。尊号都定好了:广道大德。

    如此一来,他将变成:广道大德开天立极成武运大仁至圣皇帝。

    十六个字了!

    这,是不是太过了?

    李洛想了想,还是决定推辞。“中原还没恢复,不能这么干,我还要脸,这次就不要了。”

    “真不要了?”崔秀宁促狭的笑了笑。

    李洛咬牙,“不要了。我要脸。”

    PS:为盟主大大加更章节,蟹蟹朋友们支持,有你们陪伴,天寒地冻也是暖融融的。还请大家注意防疫,一定要好好的!求票票,彩蛋,订阅,书评!晚安!

    成了鸡肋。

 第743、744节 天子的生日就是这么豪

    “禀陛下,水师都督刘拓回京献俘,正在宫外候旨。”侍卫杨栝进来禀报。

    “传!”

    “遵旨!”

    须臾,刘拓面带喜色的进宫,下拜道:“臣为陛下贺,流求已下,其王已擒,大唐再添新土了!”说完取出一本奏章,“此战详细,皆在此奏,请陛下御览。”

    打完仗就要上奏汇报,这是规矩。

    李洛看奏章,原来流求王英祖,其实是个海盗头子,几十年前霸占了流求岛,号称英祖国。但这个国虽然有十多万人口,却根本不算国。充其量,只是个海上部落。

    他们没有朝廷,没有地方衙门。英祖本人,就像是个奴隶主和部落酋长。

    他的几千兵马,也多是乌合之众。欺负岛民作威作福足够了,可是一遇到刘拓的唐军,就一触即溃。

    英祖本人和一伙亲信,乘坐一条小帆船逃走。由于小船快,刘拓竟然没有追上。

    不过,“流求王”留在岛上的金银,全部被唐军缴获。数量还不少,光白银就有上百万,可见英祖抢劫了不少商船。

    十几万人口,其中近半都是汉人后裔。他们打鱼为主,种地为辅。要不是需要供养英祖的几千兵马,日子其实不算坏。可因为英祖,他们就很苦了。

    这其实,算不上什么灭国之功。此时的流求,还说不上是一个国。

    现在,刘拓留了一支小舰队驻扎流求岛,控制了这个海上锁链。

    “传令,改流求岛为山海县,隶属海州海东,让吏部委任县令,船匠县衙”

    李洛很随意的就处置了流求岛。这弹丸之地,不值得专门开朝会讨论。

    洪武三年五月初七,大唐天子圣诞,唐廷举办为期三天的万寿节会。

    万寿节会根据礼部和鸿胪寺的安排,共分为贺寿、唱礼、宫宴、舞乐、龙舟赛、马球赛、蹴鞠赛、烟花夜、宫灯谜等。

    此时,整个江陵城张灯结彩,到处都是戏台,彩棚,香案。所有州郡县乡和军营军港,也都搭设了戏台和香案,还在炎黄神庙前设置宴席。

    就是刚刚纳入大唐疆土的东州高丽,也没有例外的组织庆典。

    天子圣诞,要与军民同乐,普天同庆啊。

    大唐十八州八千万百姓,七十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