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上万人械斗,死伤九百?这还得了?

    李洛顿时大怒,“什么!广州牧干什么吃的!南海郡守呢?县令和乡正呢?上万人械斗,为何不制止!”

    崔秀宁道:“说起来也是可恶。这县中各乡村争水越演越烈,县令只好召集各地乡正村正开会协商分配之法,可等到乡正村正去了县城,各乡就爆发了械斗,死了三百多人,负伤的五百多!”

    “等到乡正和村正们回来,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甚至相互占领对方的乡村公所,还有人趁机打砸抢。”

    “此时,估计事情已经被平息,但这善后,还真是个麻烦。”

    李洛听到这脸都绿了。

    死了三百多人?那真是下死手啊,什么仇什么怨?

    还相互占领对方乡村公所?还有人乘机打砸抢?

    这特么的不是造反了?

    “反了反了!”唐主狠狠扔掉件,“来人!传警部尚书商铣!”

    不一时,警部尚书商铣一身是汗的进宫。商铣的神色有些紧张,陛下和老师很少召自己进宫啊,这次不用说,肯定出了大案子,上达天听的巨案!

    “拜见陛下,拜见老师”商铣看见皇帝皇后脸色都不好,心里咯噔一声,赶紧下拜磕头,不敢抬首。

    “起来吧。”崔秀宁神色稍霁的说道,把情报递给商铣,“你看完再说话。”

    “谢陛下,谢老师。”商铣松了一口气爬起来,看了情报后,这才知道为何陛下和老师神色不渝。

    真是大案啊!

    按照警部和诸法司的规定,死二十人以上的刑事案件,叫重大案件,地方州郡已经无权立项审理,必须由警部和大理寺,大检堂,甚至宪兵联合立项处理。

    死人五十以上的刑事案件,叫特大案件,必须政事堂宰相和御史大夫领衔督办。

    死人一百以上的刑案,属于钦案,必须天子指派钦差大臣督办。

    民间械斗,当然属于刑案。

    这一下子死了三百多,负伤五百开国以来可是头一份!

    “陛下,这民间械斗,古已有之,前宋南方械斗就屡禁不止,地方官吏莫可奈何,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可我大唐新朝新法,官府之权直达乡村,却仍然发生如此大案,必须要严惩!”

    “臣以为,可定为谋逆作乱,诛杀凶徒,传诏天下,以儆效尤!”商铣直接说道,竟是要将械斗往造反上面靠。

    相互占领对方乡村公所,还有人乘机打砸抢,这难道不是造反?

    乡村公所是什么?那是官衙,是代表朝廷的!

    崔秀宁脸色一沉,“别动不动就造反,大唐海清河晏,天下太平,哪有那么多人造反?”

    “是,学生想的差了。”商铣赶紧纠正,“造反作乱说不上,那就定为钦案。臣作为警部尚书,监管不力,以至于出现如此大案,请陛下和老师责罚。”

    钦案,必须陛下指派钦差大臣督办了。

    “罢了。”李洛冷冷说道,“乡村警士和治安使就那么几个人,如何阻止得了上万人械斗?此事错不在你。商铣,朕任命你为钦差大臣,赐予王命旗牌,即刻赴广州南海郡,会同当地有司审理此案。”

    “你记住,该严的要严,该松的要送,必须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此案死伤近千人,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广州,甚至闽州赣州等地,万众瞩目,一定要办好。这州县乡村官吏,失职者立刻停职查办,责重者,锁拿进京!”

    “遵旨!”商铣领命,没有丝毫推辞。

    崔秀宁补充道:“你是个老警务了,为师也不再多说。只有三条,第一不能有冤案,第二不能有罪不惩,第三要办一批典型,震慑人心。”

    “诺!学生铭记在心。”商铣心中有数了。

    随即,李洛便传韦素拟旨:

    “朕惊闻南海,争水械斗,致于死伤上千,此乃仇寇乎?更有奸暴之徒,害群之马,唯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作奸犯科,火上浇油,意图险恶,其心可诛!”

    “原忠谨之民,同为桑梓,山水相绕,鸡犬相闻,相煎之何急也?孰亲孰仇,孰敌孰友,皂白不分至于此乎?蒙元腥膻未散,北狄虎视犹存,而相邻持械相向,贻笑于虏,遗恨于我,亲者恨而仇者快,愚之何及!”

    “昔年商君变法,曰民当勇于国战,怯于私斗。商君之言,与朕心有戚戚焉。而今械斗之民,为一水之利,厮杀于乡里,结仇于同根,勇于私斗者。向使亦勇于国战,岂有昔年崖山之祸?”

    “国法巍巍,疏而不漏,人命关天,朕为天子,岂能以仁恕之道待暴虐之行?人常言法不责众,而大唐国法为众众所设,众犯而必究,断不容姑息纵容,此风若长,长此以往,民将不民”

    “今以警部尚书商铣为钦差大臣,赐王命旗牌,督办南海械斗大案,三品以下具节制钦此!”

    圣旨一颁,商铣立刻离京,打着钦差大臣仪仗,火速南下。

    由此,商铣成为大唐立国以来第一位钦差大臣。

    紧接着,吏部以失察之罪,下部摘取南海郡守之印,同时勒令留职待命配合钦差查案。

    政事堂也下严斥广州牧李交,令其详奏后情,配合钦差大臣。

    洪武三年夏天的南海械斗大案,在天子的震怒之下,顿时引起朝野瞩目。

    这民间争水械斗,史不绝书,历代也不太重视,一般都让宗族出门处理。

    可是在大唐,乡村中做主的不是宗族,还是朝廷。

    那就不能再姑息。

    陛下这一怒,这民间械斗之风,估计要被狠狠杀下去了。

    而原本某些因为争水而剑拔弩张的百姓,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PS:下周还要去医院,唉,要成药罐子了。难怪有人说,网越发达,医院越赚钱,我懂了啊。

    求点票票和订阅吧,大家晚安,希望你们身体好,心情好。晚安,蟹蟹。

 第757、758节 陋习恶俗一体整肃

    南方民间械斗,也算是一个顽疾了。唐廷建政后,皇权下乡,械斗少了不少,可并未根治。

    说到底,主要是灌溉资源之争。可是除了争水,还有其他很多原因都不可忽略。

    由于乡村官吏大多是当地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向乡民妥协,以求息事宁人,平安无事。这使得唐廷的一些政策,没有很好的在基层落实。

    李洛和崔秀宁得到特察局源源不断上奏的一系列情报,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破除民间一些落后愚昧的陋习。

    乡间暴力,很多都是这些东西引起的。

    民间落后愚昧陋习,其实是地方豪绅愚弄百姓故意诱导纵容而致。所以李洛和崔秀宁发现的规律是,田地兼并越严重的地方,陋习越严重。

    像裹脚、吃绝户、、近亲婚姻、瓦罐坟活葬、私刑、溺婴、淫祀、童养媳、强制守寡、典妻、殉葬等种种陋习恶俗,有违人伦人道,与大唐教化背道而驰。

    除了这些较为普遍知名的陋习,全国各地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特色恶俗,闻之令人发指。

    传统华夏地区还好些,像缅州缅甸等新收的州,还有“人尸养鱼”、“人尸藏床”、纹面、长颈审美等风俗,令人匪夷所思。

    之前李洛和崔秀宁只针对溺婴和裹脚下诏禁绝,效果也很好。可对于其他陋习,由于各地不尽相同,还没有专门下诏整治。

    警部尚书商铣以钦差大臣赴岭南,除了督办械斗大案,还要整肃岭南地方风俗。

    如今唐廷在南方的统治已稳,是时候借助这次南海郡械斗的机会,狠狠整治各地民间不正之风了。

    大唐国民,必须遵纪守法,明开化,否则与蛮夷何益?甚至不如夷狄。起码蒙古人倒是没有太多陋习。虽然他们野蛮,却不愚昧。

    这次,李洛没有再出面,而是让政事堂以朝令的形式,下令禁绝十多种陋习恶俗。天子,不能什么时候都冲在前面。

    政事堂的朝令能解决的,天子诏命就不再频繁颁布。

    “陛下,户部奏请朝廷拨款三百万银元,用于修建水渠水库。工部的章程是,以一千银元为立项,修建小水库三千个,可大大缓解灌溉之急。这械斗成风之恶行,就可避免了。”

    光政殿内,林必举上奏道。这两年,唐廷为了兴修水利,已经拨款六百多万银元,但还是不够。

    “准奏。”唐主淡淡说道,“着工部会同财部审计司,立项督办。三千水库工程,事关大唐盛世,百姓福祉,务必要办好。”

    “遵旨!”林必举领命,“陛下,如今五庙除了海州和越州,其他州只是修建到郡县,而乡村多无庙社,不利于百姓祭祀,更不利于朝廷推广大道教化。”

    “政事堂卓户部统计之后,没有庙社的乡,共有八千二百八十六,倘若都修建五座道社,每座道社耗费三百银元,则需要拨款二百四十余万元。”林必举继续说道。

    “准奏,财部立项拨款,工部督办。乡村道社,事关大道教化,华夏人心,万不可马虎。”皇帝下令。

    这两次“准奏”,五百多万就花出去了。

    不过,大唐国库现在还有七千多万银元,银行还在源源不断的铸造新的银元,根本不差钱。花呗!

    大唐五大道庙,最高等级是道宫,其次是道观,再其次是道庙,最小的是道社。

    宫观庙社四等,每个等级的规模标准都有规定。像修建在乡村的道社,一般只有半亩大小,面积犹如一般民居,只是门楣高大,规格超然而已,造价不会超过三百银元。

    按照李洛和崔秀宁的统一规划,以乡公所为中心,修建五座道社,戏台,乡学学堂等建筑,形成乡中的化、政治、经济中心,发挥乡村社区中心的作用。

    那么,乡公所附近一定会形成新的街市,促进商业的发展。

    看似李洛花了很多钱,但哪怕从投资的角度,他也会赚回来的。

    “陛下。”杨汉明出列,“商铣出任钦差大臣赴岭南,一为督办大案,二为整肃恶俗。可全国各州,尽有恶俗陋习,岂独岭南独有?”

    “臣奏请陛下,派朝中大臣为各州肃风观察使,整肃民间陋习,移风易俗,敦促百姓遵纪守法。”

    李洛欣然点头,“准奏。政事堂拟定人选,报朕过目。”

    “遵旨!”

    三天后,唐主下旨,敕命御史中丞李扬、刑部尚书万荣等八人为“钦命肃风观察大臣”,各赐王命旗牌,赴各地会同州牧整治陋习恶俗。

    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大肃风”正式拉开了序幕!

    天下传诵的圣天子,终于露出了严厉的一面。

    “牧台官人,钦差大臣、广桂二州肃风观察使商铣警台,已经快到了。这是钦差手本公!”

    广州牧治所南海郡城原广州城州牧衙门内,州牧李交接到汇报和公。

    “来人,令所有州衙官员,随本官出城迎接钦差!”李交立刻放下公务站起来,拿着官帽就往外走。

    随即,州丞和司马等大小州官上百人,浩浩荡荡的出了州衙,往北城门而去。

    此时,钦差大臣的全副仪仗已经快到城门了。前面是整整四名鸣锣开道的警士,后面则是钦差护卫一都,打着“钦命督查、肃风观察”的对牌,以及直柄伞、黄麾等仪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