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6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万骑兵冲锋,大地都在颤抖。

    这是唐军第一次,面对面的以骑兵对骑兵,堂堂正正的发动骑兵冲锋。

    唐军骑兵的骑术固然还比不上元军,可长期的苦训,已经能让他们解放双手,只靠双腿控马。

    元军将领看到数万身穿玄甲的唐军发起冲锋,犹如一大朵黑云飘来,都不禁有些恍惚。

    曾几何时,唐军骑兵完全不在他们眼里,可是如今,唐军竟然能出动数万铁骑,和他们面对面决战!

    伪唐,真的强大到这种地步了啊。

    这种落差,委实让他们愤怒。

    竟然还有骑兵,敢主动对大元铁骑发起冲锋!

    这还了得?

    要说骑兵,天下谁能比得上大元?

    强烈的愤怒,顿时激起了元军骑兵无边的战意。

    “莫尔道嘎!”

    剌罕忽台猛然抽出弯刀,“勇士们!用你们的弯刀告诉敌人,什么才是真正的骑兵,什么才是真正的猎手!狼永远是狼,羊永远是羊!现在你们的猎物对你们亮出了可笑的门牙,东边的羊群对你们亮出了脆弱的羊角!这是对你们的——侮辱和蔑视!”

    元军骑兵纷纷大喝:“忽呜赫豪宁!”

    ‘呜呜呜—’牛角号吹响。

    “啾啾—”又是几支尖锐的鸣镝直射苍穹。

    大队元军娴熟的策动战马,迎向冲来的唐军骑兵。

    ‘轰隆隆—’

    双方加起来八万多骑兵,相对驰骋在平野上,势如雷霆万钧,又如沧海倒卷,天崩地裂。

    “嗖嗖嗖嗖…”冲锋的战马何其之快,两军转眼间就只间隔百步,最前面的元军骑兵纷纷放箭,箭如雨下。

    唐军则是举起小圆盾,抵挡元军密集的箭雨。

    此时蒙古骑兵的骑射彰显的淋漓尽致。他们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不但能娴熟的拉弓射箭,而且射箭频率很高。放箭,抽箭,拉弓,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

    更无语的是,元军骑兵的弓名为骑弓,可弓力相当于宋军的步弓,又借助马速,杀伤力很强。

    唐军骑兵虽然有小圆盾防护,可一时间仍然人仰马翻,最前面的唐军,数以百计的中箭落马。

    这还是因为唐军的玄甲防护力强,要不然,伤亡会惨重的多。

    历史上,金军、宋军、西夏军和蒙古大军作战,往往还没有近身,就被蒙古骑兵凶残的箭雨打残,溃败。

    这不光是因为蒙古兵极其善于骑射,还因为蒙古弓的技术领先中原弓。蒙古弓是满洲弓的前身,属于当时最先进的弓种。

    可以说,在两军相隔五十步到百余步的距离内,唐军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只能依靠盔甲,圆盾的防护,奋不顾身的冲锋。

    唐军当然也有弓箭反击,可箭雨的密度,和元军相差太大,给元军造成的伤亡太少。

    “轰轰—”

    转眼间,两军距离就接近五十步了。

    元军的箭雨更加密集凶狠,打的唐军骑兵不断堕马,被后面的战马踩死。不少唐军骑兵长期苦训,没有斩杀一个敌人,就这么没了。

    事实上,要不是唐军英勇坚韧,加上盔甲精良,面对如此打击很可能已经崩溃了。

    元军后面的剌罕忽台看到这一幕,不禁心中一松。

    可是紧接着,他就看到前面的唐军突然抛弃圆盾,取出一杆短短的古怪兵器。

    那是什么?

    剌罕忽台正惊愕间,就听到火铳的响起。

    “砰砰砰砰…”最前面的唐军数千只三眼火铳一起开火,打的元军措手不及。很对元军还没拉开弓,就被滚烫的铅弹打入身体,痛的惨叫起来。

    而元军战马,更是被突然轰鸣的火器吓得马失前蹄,四处乱跑。

    一时间,前面的元军纷纷坠马,死伤上千,整个马队的速度也陡然一滞。

    “砰砰砰—”

    唐军的三眼火铳继续开火,大片大片的元军还没有机会打白刃战,就被火铳打死打伤。

    后面观战的剌罕忽台,见状眼睛都红了。

    是火器!

    唐军骑兵竟然有了这种小火器!

    剌罕忽台顿时明白,为何信阳和庐州的大元铁骑,都相继大败了。

    “轰”的一声,元军和唐军终于撞在一起。

    唐军一手持长兵器,一手持着火铳,先向着眼前的元军开火,直到发射完三次,才换成冷兵器。

    元军往往弯刀还没砍杀到唐军,就被近在咫尺的唐军一枪轰杀。

    一上来就吃了血亏,被唐军用火铳势如破竹般撕开,两军彻底混战在一起,借着马速相互冲击厮杀。

    “噗嗤!噗嗤!”

    “砰砰砰—”

    刀光剑影伴随着火铳的硝烟,杀的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等到所有唐军骑兵发射完火铳,元军已经被火铳打死打伤两万多人。很多元军,完全是被唐军火铳在几步之内近距离轰杀。

    在这个距离上,手铳一响,几乎必有所获,元军不死既伤。

    仗着火器之利,唐军以伤亡四千余人的代价,换取了元军两万多人的伤亡。

    元军可谓吃了一个天大的亏。这么大伤亡,按说应该崩溃了,可是打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其实就是你想退想逃,那也退不掉逃不了,只有继续混战下去。

    元军战意被火铳几乎摧毁,很多人想不顾一切的逃走,可是四面八方都是唐军骑兵,只有胆战心惊的继续厮杀。

    好在,唐军火器发射完,再也不响了。

    元军骑兵的胆子再次大了起了。

    接下来,两军才真正开始了全面的白刃战。

    元军本来还以为唐军就是依仗火铳,只要火铳发射完,一定不堪一击。可是很快,元军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唐军的白刃马战,竟然和火器一样犀利!

    他们挥舞长枪和狼牙棒,大砍大杀,势如猛虎,凶悍难挡,打的使用弯刀的元军骑兵死伤累累。

    元军骑兵竟然不是对手,慢慢的被压着打。要不是元军骑兵仗着马术更高明,此时已经彻底溃败。

    “呜呜呜—”

    唐军中的号角再次吹响,数万步兵也全线出击!

    此时元军骑兵被唐军骑兵压制,根本无法加速战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几万唐军步兵参战。

    元军顿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完了。

    后面的元军统帅剌罕忽台叹了口气,抬眼望天,然后对左右戈什克道:“随我出击,像个勇士那样去死!这一仗我们输了,但不能输了蒙古人的勇气。”

    说完,剌罕忽台跨上战马,带着一群戈什克,飞蛾扑火般的冲向惨烈的战场……

    洪武四年9月初六,唐军和元军在潼关之东、弘农河之西展开决战。

    经过半天激战,元军大败,死伤殆尽。元军统帅剌罕忽台,大将实昊、耶凡、初丰等人,力战而死。

    至此,持续五日的潼关大战以十万元军全军覆没为结局,落下了帷幕。

    此战,唐军骑兵伤亡9千人,步兵伤亡五千余,潼关守军伤亡四千余,共伤亡近两万人。

    伤亡虽然不小,却是实打实一场大捷。

    潼关之战的胜利,意味着唐军这次北伐全线获胜,大功告成。元廷再也无法阻止唐廷守护河南江北。

    可是文天祥却没有丝毫高兴。因为他刚刚结束潼关之战,就接到关中快马飞报的情报。

    西北元军和河东元军正在大举攻打河套和陇西,朱颔和申花生等人因为兵少,已经火速求援,只是救援信还没到。

    情报说,朱颔不到三万人,而攻打黄河和长城的元军多达十二万,是朱颔的五倍。陇西的申花生和刘卫泰,只有两万多人守着黄河,而对岸的元军也有十多万。

    双方兵力相差五倍,而且并没有险关可守,只能依靠黄河和长城。可兰州段黄河和河套段黄河,水流平缓,并不难渡。这两处最多只能守个十来天。十天之内援军不到,元军很可能就会攻入陕西,攻入关中。

    这已经是五天前的消息!

    文天祥和李洛都料到忽必烈会对陕西动手,却想不到这么快,攻势这么大。

    而且,很明显忽必烈已经对唐国特务高度警惕,这次调兵也很隐秘,很突然,保密意图很强。ぷ999小说首發    ⿱

    等特察局刺探到元军调动的情报,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忽必烈这个老姜,果然还是辣的很。竟然动手这么快!”文天祥接到情报后不敢耽搁片刻,立刻命令耶律忠节和唐军率领两万骑兵先行入关,驰援朱颔和申花生刘卫泰。

    接着,文天祥亲率几万步兵,放弃辎重,乘坐所有辎重马车,急匆匆的入关。

    文天祥固然焦急,而此时远在江陵的摄政皇后崔秀宁,也同样有些焦急。

    在吐蕃的特务快马急报,9日前,元廷特使秘密到了吐蕃,传达了忽必烈的密旨。

    吐蕃诸部已经答应出兵。他们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此时,吐蕃诸部的大军,应该在攻打川西!

    而整个益州的唐军,只有两万人。

    还有一个情报是,驻扎阿姆河省的蒙元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已经亲率十余万色目大军南下,攻打北天竺!

    整个北天竺的唐军,只有三万多人!

    而唐军机动主力都在北方,已经来不及回援益州和北天竺了。

    整个南方,兵力只有二十万,还分布在各州,兵力很分散。

    崔秀宁接到情报,第一时间召开小朝会,紧急商议对策。

    ps:快要被挤出全网月票百强了,距离《小阁老》就差十几票,硬是追不上啊。继续求票票!蟹蟹支持!朋友们晚安。

    新

 第835、836节 罪臣赵显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光政殿内,兵部尚书都烈奏道:“皇后陛下,吐蕃诸部兵马足有九万,都是骑兵。益州只有两万驻军,骑兵更是只有五千人,火器兵也只有一个旅,根本挡不住。如今只有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救急,将吐蕃大军挡在松潘。”

    吐蕃诸部几年前已经折损了八万人,这次还能出动九万骑兵为蒙元充当爪牙,说起来令人吃惊。

    可其实根本不奇怪。

    整个吐蕃属地好几十个部落,加起来还有两百多万人口。而且此时的吐蕃还是游牧民族,部落头人对属民的掌控很强,动员率很高,既不缺战马,又不缺能打仗的骑兵。

    想当年吐蕃帝国强盛时期,可是有几十万大军的。现在虽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有些家底。

    “都烈,本宫调拨两万禁军给你,火速支援益州,务必将吐蕃军队挡在松藩。事不宜迟,你今日就率兵西去。”崔秀宁毫不犹豫的下令。

    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支援益州,已经是最快最好的方案了。

    “希望吐蕃人攻不下松藩。”崔秀宁知道,哪怕吐蕃诸部纠集了九万骑兵,可他们的骑兵和蒙古骑兵没法比,未必能攻下早有准备的松藩。

    她早就收到吐蕃诸部调集兵马的情报,也知道吐蕃诸部为了抵抗唐军攻占高原,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再次出兵。

    李洛和她岂能没有准备?

    益州两万驻军几乎都放在川西,还修了不少关山要塞,就是防备吐蕃诸部的军事冒险。

    “皇后陛下,江陵禁军只剩两万五千人了。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