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6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忽木听了很是无语。没钱?没钱赎回河朔,却有钱再次打仗?骗鬼呢?只是不想给钱罢了。

    “唐主,这赎回河朔之议,实在是我大元爱惜百姓之举啊。不然,刀兵一起,生灵涂炭,汉人会死伤多少将士,多少百姓?难道他们的性命,大唐都不在意么?能花钱,为何非要用兵呢?那可是穷兵黩武啊。”

    穷兵黩武?唐廷大臣都差点乐了。要说穷兵黩武,蒙元好意思说大唐?自从铁木真起,蒙元有一年不打仗不用兵的么?

    李洛淡淡说道:“西方有一块疆土,叫罗姆国。为了将士百姓性命,朕愿以用罗姆国,交还河朔。如何啊?”

    什么?

    不忽木眼皮子一跳,强颜笑道:“唐主说笑了。这罗姆国,并非唐土,而是我大元铁骑打下了的。如何能拿来交换河朔呢?”

    李洛微微点头,“那么河朔乃是汉土,并非蒙元汗国之地,有什么资格要我大唐花钱赎回呢?”

    “蒙元荼毒中原数十年,朕打算问你家可汗要赔款一万万。你家可汗会答应给么?如果他答应给,朕就有钱粮赎回河朔。”

    不忽木大着胆子说着:“外臣请唐主知道,大都有不少人,劝大汗杀尽汉人王、李、张、刘、完颜、陈六大姓,没收他们的钱粮。可大汗阻止了。可见我家大汗,当真是仁慈之主。若是唐主不愿意赎回河朔,那大都又要有人奏请我家大汗行此下策了。”

    这是威胁?

    “大胆!”杨汉明喝道,“你是在威胁大唐么?好大的胆子!”

    “陛下,臣请斩杀元使不忽木!”

    “陛下,元使狂悖,可悬首洛阳!”

    “不忽木,你不能活了!”

    众臣纷纷出列,要求斩杀不忽木。

    “罢了。”李洛淡淡说道,“不忽木,你方才此言,已是死罪。朕见你是使臣的份上,这次就不杀你。你回去告诉忽必烈——”

    “蒙古刀利,我大唐之刀更利。尔等胆敢再犯滔天巨罪,残暴无道,则即便远遁万里,朕也必诛之。尔之部族,亦将不复存在。勿谓言之不预也。”

    不忽木听到这语气平淡却杀气森森的话,顿时浑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大唐之主,也是汉人,为何和赵宋皇帝全然不同呢?如此杀意,还是汉人之君么?

    唐军善战,唐国富裕,这绝对不是唐主的空口威胁。

    “外臣告退…”不忽木汗出如浆的说道,赶紧提出告辞。

    留之无益,也不敢再留了。

    之前,还以为唐庭多少能坐地还钱,他本来还抱着讨价还价的准备。谁成想,唐廷态度竟然如此强硬,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不忽木出了唐宫,竟然出了一身冷汗。他也无心在洛阳逗留,当即要求唐廷礼部送他过河,北归大都。

    元廷使节刚刚出城,就遇见一群东来的士子。

    正是张养浩等一行人。

    “是元廷使者。”张养浩一看就明白了。

    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他和这个不忽木很有渊源。就是不忽木,成为他的贵人,举荐他在元廷中为官,两人关系莫逆。

    可是如今,却是再也没有交集的机会了。

    看到元使神色颓然,显然是在洛阳没有达到目的。

    这一路上,张养浩等人已经听说元使来洛阳的意思了。路上的百姓们说,蒙元派使者是要大唐花大价钱赎回河朔。但其实是欺骗之举。

    而且朝廷也没有钱粮,真要赎回河朔,那也要大量加征赋税。

    圣天子怎么会答应?当然只能继续北伐了。

    至于死人,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此人铩羽而归,看来朝廷不久后又要用兵了。”张养浩道,“大唐崛起江南,数年来席卷天下,气吞万里如虎,当真是兵威赫赫,武功昭昭。圣天子年号洪武,恰如其分啊。”

    另一个士子笑道:“陛下是先唐后裔,陇西贵胄,怎么会对元廷假以辞色?这元使空跑一趟,却是不冤。”

    几人一边说话一边就在城外排队,等着进城。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后面一声大喝:“爹,我们终于要到洛阳了!到洛阳了啊!”

    “没错,就是洛阳,哈哈哈!”

    张养浩等人都是眉头一皱,不由回头一看,却是五个人。其中一个五旬男子,一看就是士子。

    另外还有三个带着刀枪的大汉,还有一个老妇人。

    张养浩忽然看那老先生有些面善,转而一想,就想起是一个人来。

    几年前,他还是个少年,有个关先生在济南金线泉畔坐馆,写了一出《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上演之后,轰动济南,万人空巷。那位关先生也名动一时。

    可是此人么?张养浩也不敢肯定,又见此人身边有三条带刀大汉,也就没有多事的询问。

    张养浩其实没有看错,此人正是关汉卿。

    他们冒了天大的险,好不容易偷渡黄河脱北,在踏上河南的那一刻,真是欣喜若狂,百感交集。

    虽然河南光复不到两个月,可却已经开始恢复生气,犹如久旱逢雨,枯苗返青。

    竟已有了那么一丝兴盛之气了。

    比起一河之隔的河东,俨然大有不同。

    难怪黄河之水清了不少,圣人出世矣!

    一行人虽然落魄,可见到明显多了不少生气的河南,都是既庆幸又欢喜。

    就在昨晚,关城带着两个“好汉”,摸黑到青鱼嘴河防所,袭杀了所中的巡河兵丁,抢了船渡河。

    关城神勇,先是偷到一把刀,趁着对方反应不及,一口气连杀六七人,犹如寿亭侯附体。

    如此惊险遭遇,关汉卿已经准备写一处新戏了。

    此时到了洛阳,关汉卿等人终于长长松了口气。

    随着天子和唐廷来到东都,洛阳城已经越来越热闹了。可是关汉卿等人反而犯了愁。

    没钱住店,也没钱吃饭啊。

    ps:晚安,今天就到了各位大大。不能再写了,我需要休息一会儿,眼睛好酸涩。蟹蟹,不会忘记加更的。今晚必须早点睡了,珍惜生命。请大家注意身体,拜托。

    清逸文学

 第867、868节 传陛下口谕

    本来,关汉卿还有十两白银,可当时上船时慌里慌张,其他官兵已经追到放箭,紧急之下,老妻竟然落下了包袱,那十两白银还有一点细软首饰,全部丢了。

    眼下,几人身上可谓不名一文。能值钱的,也就是关城和两个朋友抢来的刀。

    要是在北边,光是这持刀的罪名,就足够几人轻则坐牢,重则斩首。

    好在,大唐并不禁刀。只要是一般刀枪弓箭,都可以长期持有,但必须登记为民兵,有责协助官府治安捕盗。

    无奈之下,关汉卿等人只有打算卖掉一口刀,先在城中找地方安顿下来。

    关汉卿等人一边询问哪里可以卖刀,一边在洛阳城中闲逛。

    “洛阳当年,可是中原巨城,隋唐时何等辉煌,想不到今日沦为这等地步。”关汉卿看着破旧狭窄的街道坊市,不由摇头叹息。

    城中人是不少,如今看着也很热闹,可全无东都的风采了。就是穿城而过的洛河,也污浊不堪,不知道多少年没有清理过了。著名的天津桥,也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简陋的木桥。

    几人肚里饥饿,看着街边的热气腾腾的包子饺子,不禁直咽口水。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呐。

    “哎,客人请留步,看看香不香。本店洛阳锅贴,洪武老道君御口亲尝啊!洪武老道君还赐了墨宝!”

    一家看着很有年头的锅贴店外,一个伙计正在吆喝,不少路过的客人都纷纷进店。

    “店家,莫要大话,陛下真来过你们店中?”一个客人不信的问。

    店家大声道:“这事哪里能够胡咧咧,那不是欺君之罪么!实话告诉各位客官,俺家锅贴,那是几百年的老字号了。十月初九辰时一刻,洪武老道君驾临本店,御口亲尝!”

    不知何时,大唐皇帝在民间被说成道君转世,加上大唐以道治天下,慢慢的唐主在洛阳竟然有了老道君的称呼。

    只因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洛阳人喜欢天象风水,图谶之说,给君主私上尊号就不足为奇了。

    唐主李洛刚过而立之年,就带了一个“老”字。

    “你们看,这是洪武老道君御笔墨宝!”店家一脸荣耀的对着自己店门的匾额行礼,“老道君为何能给本店墨宝?一是老道君吃了说好,二来,本店可是这洛阳城最老的店。”

    众人一看,却是三个法度森严的大字:千年铺。

    这个店其实也就四百年,却是唐代洛阳唯一留下来的老店。这也是李洛慕名而来并留下墨宝的原因。

    关汉卿驻足一看,不禁脱口赞道:“好字好字!古拙性灵,大家气象。想不到皇帝陛下,竟然还是一代书家!”

    此时,张养浩等人也驻足观摩唐主书法,不住称赞。

    这真不是拍马屁,而是李洛的书法师法后世大家董其昌,已有董氏七八分火候,真的算是一代宗师了。

    正在这时,几个身穿黑色箭袖公服、胸口绣着“警”字、头戴黑纱网巾、腰挎唐刀的人,突然来到关汉卿等人身边,隐隐将他们围起来。

    “你们三人,携带元军腰刀,到底是何来历?”为首的巡逻警长问道,手按刀柄。

    关汉卿赶紧回答:“几位公人,我等是从河东而来,杀了河防所的元军,渡河归唐,今日才进洛阳。”

    他有些紧张,不知道唐国的公差到底是何肺腑。

    按说,公门之人都没有好说话的主。

    原来是脱北者。几个警士相视一笑,态度立刻缓和不少。

    这几年,偶尔总会有元廷治下的百姓冒险渡过长江归唐,被称为脱北者。这样的人,在排除是奸细之后,就会分配田地,登记为民。

    大唐恢复河南后,又开始有人冒死偷渡黄河。这一个多月,河北河东的脱北者已经有数十人。

    当然,更多的脱北者没有成功,不是被元军捕杀,就是淹死在黄河中。

    “几位一路辛苦。既然是脱北归唐的汉家同胞,那今后就大可放心。”警长笑道,“不过,为了严防奸细,还需几位去趟警堂,做个笔录,交代几句话。”

    “既如此,还请带路。”关汉卿顿时放心了。起码从态度上看,大唐公人和蒙元公人完全就是两码事。

    很快,五人就很配合的去了洛阳警士堂。

    关汉卿进了警士堂,不由很是诧异。这警士堂虽然隶属京兆尹衙门,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衙门,并不像官府衙役捕头那么简单。

    警士堂大门上,写着“洛阳警士堂”。门口还备有随时出发的马车和马匹,那马车上也带着“警”字徽章。

    看起来,大有门道。真是新朝新气象。

    进进出出的警士很多,一个个步履匆匆,却井井有条。这些警士看上去都很干练,似乎经过一番严格的训练。

    众人正要进入,忽然一辆带着警字的马车銮铃声响的奔驰而来,在门口停下,随即三个警士跳下马车,押出一个手戴镣铐的麻脸男子。

    “老季,这人犯了什么事?”带关汉卿来的警士问道。

    被称为老季的警士肃然道:“犯了什么事?他就是强歼杀人的犯罪嫌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