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7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李洛苦笑,“就是说,我们直到死,都别想什么工业革命了。唉,科技太先进不算好事,可太落后更不是好事啊。我们在科技树上,是最差的穿越者。”

    崔秀宁冷笑:“那你当初,应该带一个工科女博士一起穿越。”

    李洛知道女人有点生气了,赶紧一把搂住崔秀宁的腰肢,“工科女博士有什么用?还是你最能干,最好看。”

    “你可拉倒吧,信你个鬼。”崔秀宁笑骂一句,“你不腹诽我无能,我就谢恩了。”

    李洛的爪子鬼使神差的在大唐皇后身上摸了一把,笑嘻嘻的说道:“那我们还能造什么?”

    崔秀宁道:“初级显微镜能造了,水银温度计能造了,但必须用顶级水晶。只能烧制透明度差的玻璃,主要还是炉温不够。我们的焦炭质量也不行,改良法子找不到,匠造司一直在摸索。嗯,钟表和标准秤也能造了。”

    “这些东西,过几个月就能出来了。”

    李洛又问:“水泥呢?”

    崔秀宁道:“水泥一直烧不出来,还是温度不够。我们没有测量高温的仪器,但我肯定最少差了一百多度。我记得,欧洲十九世纪炉温有了很大提升。可具体用的什么法子,就不得而知了。但貌似很复杂,是综合性的技术。”

    说实话,她也有点羞涩。作为后世二十一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不知道十九世纪提升炉温的具体方法。是不是很无能啊?

    宋朝的冶炼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可炉温最高应该也就一千度出头。崔秀宁大概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了一两百度,可仍然达不到烧制水泥和高透明玻璃的要求1400度。

    炉温的提高,越到后面越难,哪怕提升一百度,也需要大的改良。

    为了掩饰自己的羞耻,崔秀宁又道:“还造出了很棒的织布机,主要是黄道婆的功劳。嗯,还有好多中成药。军事上嘛,手雷也能造了,但毕竟是黑火药,威力有限,可靠性不好。”

    “真道学宫,用铁锈还原出铁了。”

    这事,李洛是知道的。之前真道学宫科学院的张三丰,还提起过。

    可以说,这是真道学宫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获。

    把氧化铁,还原成铁!

    “这是不是你指导的?”李洛问道。

    崔秀宁摇头,“我没有指导,两年前我只启发了一下,说既然铁能变成锈,那么锈怎么变成铁呢?”

    李洛笑道:“就这么提醒了一下,他两年就摸索出这个化学反应,真是了不起。”

    “张三丰的确是高智商的人。”崔秀宁也不得不佩服,“他还认为,一斤锈炼出的铁却不到一斤,说明有的锈除了含铁,还有其他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既然看不见,那可能变成一种气了。”

    “他反复试验得出结论,铁锈和炭在锅炉中炼化,能复原成铁和一种气。这种气,会令人有些不适。”

    “他来请教我,我才告诉他,这种气叫二氧化碳,是炭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的气。而铁会上锈,铜会长铜绿,也都是因为空气中有一种氧气。人就是靠氧气才能生存。”

    “张三丰对我的话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说,原来元气就是氧气啊。我一听,嗯,元气这个名称不错,就把氧气改成元气。告诉他,铁锈,其实就是三元二铁,是三个元分子和两个铁原子组成木炭燃烧,就变成二元化炭”

    “张三丰非常高兴,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说这就是真道至理。”

    李洛听得不住点头。

    为何不早告诉张三丰这些?

    因为需要他自己摸索一段时间,学习探索真道的方法,享受其中的乐趣。现在告诉他一些东西,当然是让他少走弯路。

    李洛问:“现在,他了解到什么地步了?”

    崔秀宁回答:“我没说太多,只说天地万物,是由很多种元素组成。有的东西只有一种元素,比如铁和金。有的东西却是很多种元素组成,和炼丹一个道理。不同的元素,是可以相互生成新东西的。只是组成的办法五花八门。我告诉他,研究物之性,就能发现更多的真道奥妙。”

    李洛笑了,“张真人活的足够长,就看看他能找出多少种元素来。”

    崔秀宁当然不会把化学元素表直接写出来给真道学宫。因为一来很多元素根本无法证明存在,二来的话,如果这么干,那怎么培养华夏的科学探索精神?

    真道学宫,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一步步切实证明各种元素的存在。华夏需要的,是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化因子,以及科学的方法论。

    没有这些,就算崔秀宁把所有的现代知识一股脑灌输,又有何用?没有形成探索真理的化传统,迟早还是会落后,只能领先于一时。

    相反,猛然灌输的知识不但是无根之木,还会扩散出去,可能为外国做嫁衣,让他们后来居上。

    两个穿越者的苦心,又有几人能明白呢?

    PS:第一更到,为新盟主“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加更。第二更晚点。求月票啊,现在分类月票榜调到第14名了,泪奔。唉,很多作者是不是很有钱啊,为何要给自己打赏白银盟?好好写书不好吗?我也不可能刷票,月票只有靠大家了。

 第931、932节 改组特察局…亲征吐蕃(第二更)

    崔秀宁总结道:“蒸汽机是西方几百年进步的产物,需要社会整体的应用科技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出现。现在才1290年,真的做不到。”

    “行吧,那就先不要想了。”李洛只能作罢,“就作为真道学宫的长期研究课题,让他们知道有这个可能。过段时间,我又要去打仗了,这次估计最少半年,吐蕃太大了。”

    “那时,政事还需要你多操心,还有孩子们的教育。你会很辛苦。”

    崔秀宁靠在李洛身上,“我辛苦说不上,倒是你,又让我担心。你每次出去打仗,我都睡不好觉,害怕。”

    李洛抱着她,拍拍女人的背,“不要担心我,我福气大得很。就是担心自己被紫外线晒黑了,带一脸高原红回来。”

    崔秀宁“咭”的一笑,“那就戴上面具。不然的话,带一脸高原红回来,我可不认识你,我又不爱吃苹果。”

    李洛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崔秀宁抬起头,“对了,李雍从大都回来后,我放了他几个月的假。他的假也要休满了,怎么安置他?”

    李雍是特察局的元老,也是崔秀宁最早一批学生,还是专业能力最强的。不然,也不会派到大都,一去这么多年。

    李雍功劳很大,特务系统中功列第一,这些年搞到很多重要的情报。可是如今他回到唐廷,却反而没了事做,只有一个县侯的爵位。

    李洛问:“你有什么想法?”

    崔秀宁道:“我的意思是,就让他当特察局第一任司局使。特察局这些年,一直没有一把手,都是我在兼任。现在也需要一个大老板担纲重任了。”

    特察局暗中是正二品,明面上的信访司是正三品。李雍要是出任司局使,那在表面上就只是正三品。

    起码品级待遇上,有些亏待了。

    李洛对元从功臣很体恤,是不愿意亏待李雍的。

    “特察局,是不是该正大光明的打出牌子了?”李洛问道,“一直以信访司的名义半遮半掩的开展业务,总不是长久之计。”

    崔秀宁嗯了一声,“我觉得也该走到前台了。不然,总让人觉得鬼鬼祟祟,也不利于特务们的职业荣誉感。明朝锦衣卫,还有军统,中情局,可没瞒着谁。再说,特察局干什么的,其实很多人也心中有数。”

    “好。”李洛有了计较,“那就走到前台,还要改名。特察局这名字,不够高大上。”

    崔秀宁知道,李洛就是改名控,她早就预料到,这男人会把特察局改名。

    “我觉得名字不用改,而且还要拆分特察局。”崔秀宁提出不同看法,“特察局现在有两三千专业特工,特情学堂还在培养情报人才。这个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权力越大越大,能是好事么?”

    李洛一听,觉得的确是应该拆分特察局。

    特务机关本就是暴力机关,业务性质也阴狠隐蔽,规模大了真不是好事。虽然特察局直属天子,不归三府九部管辖,可后世之君未必就能掌控。

    而且,一家特务机关独大,也失去了足够的制衡监督。

    “说说你的看法,这事你拿主意就好了。”李洛知道崔秀宁已有腹案。

    崔秀宁果然早有主意:“特察局一分为二,政务情报是一个机关,军事情报是一个机关。这两个机关,再组成一个联合事务科。”

    李洛明白了。这是后世果党和美帝的做法。情报机关不同,不同的情报机关之间,又有一个联络办。

    这样的好处,是相互监督制约,相互竞争促进,还能必要时业务互补、情报共享。

    坏处是,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内卷。

    崔秀宁继续说:“管理政务情报的,主要针对本土、海外领、诸侯国的反唐势力和谋逆分子。还有官场吏治、民间舆论、民生民情。以及外国的政治、经济、商业情报。”

    “管理军事情报的,主要侦缉大唐军警宪特,预防军事叛乱,军警系统的失职败。另一个重点,就是敌军和外军的军事情报,以及军事策反,除奸,治安,保卫朝廷和皇室。”

    “名字嘛,你来定。本宫知道你好这口。”

    李洛起身来回踱步,皱眉思索,良久才展颜笑道:“完全分来也不太好,不分也不行。这样吧,名义上不分,但实际上分为两个机关。”

    “特察局改名为大安府,设置正二品大安府令一员,从二品大安府丞一员。然后,大安府只设置两个直属机关,管政治情报的叫右庶堂。管理军事情报的,叫左庶堂。”

    “右庶堂的主官,叫右庶长。左庶堂主官叫左庶长。左右庶长都是正三品,再设从三品左右庶丞。”

    左右庶长,本来都是秦国官名。左庶长主要辅佐军务,右庶长主要辅佐政务。后来又成为汉代爵位。李洛用这两个官名,也算有些依据。

    而且,这种官名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会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情报头子。

    李洛继续道:“这六人,全部是大安府堂官,都有资格密奏皇帝。所有的辅助机关,都设置在左右庶堂之下,不设置在大安府令之下。大安府令和府丞,没有辅助机构。”

    崔秀宁眼睛一亮,“不错的,果然是当皇帝的人,这制度制衡玩儿的很溜啊。行,我觉得很好。”

    为何说好呢?

    首先,左右庶堂虽然相对很独立,可名义上都属于大安府,恶性竞争搞内卷,就会受到制约。毕竟,上面还有大安府令和大安府丞。

    但是,大安府和大安丞相互制约,又没有辅助机构,又不能越过左右庶长直接管理两堂业务,那就无法专权了。

    同样,两位庶长也有副手制约,上面还有两个领导,更无法专权。

    完美。

    这几个人,一个个看上去都很有权势,可要是谁起了异心搞事,那就太难了。

    李洛笑吟吟的说道:“要说这手,还要学学常凯申啊。嗯,大安府虽然是外朝机构,但直接对天子负责。就让李雍当第一任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